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治病主要以症状表现为依据,即一般所说“有是症,用是药”,但与对症疗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中医在分析症状时,主要是探索其发病的原因和虚实寒热的演变情况。所以同样疾病,如果表现的症状有出入,治疗的方法便有差別;相反,不同的疾病表现为相同性质的症状时,治疗的基本法則可以相同,这就是所謂“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也是辨证論治的精神和实质。  相似文献   

2.
在《针灸治疗学》教材总论中,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列为针灸的治疗原则之一。关于这一原则,我认为欠妥。所谓同病异治,就是同一疾病,用不同的方法治疗;异病同治,即不同的疾病,用同一种方法治疗。中医治病必须分析、辨别疾病的证候,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即辨证论治,这是中医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的最大优点之一。正因为有了辨证论治的指导思想,使中医临证能够  相似文献   

3.
<正> 祖国医学发展至今已具有“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的特点,具备了一方治多病的通治方,使中医诊疗手段有了飞跃性的发展,但目前多数青年医生及部分中老年医生对辨病论治、辨证论治、通治方三者之间的关系,尚无明确认识,临证时模糊运用,势必影响治病效果。如何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其更好的运用于临床,就此谈谈个人看法。 一、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辨病论治”有两个概念:一是通过望、闻、问、切收集临床症状和体征,通过综合分析后,确立中医的“病”,然后立以专方;一是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西医某“病”,然后用以专药,不论年龄大小,气候如何,地区差异及伴随症状如何,一律专病专药。辨证论治是指通过四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如何在临床上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一直是中医师深思的问题.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基本精神就是辨证论治,其建立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即人一症一病一证结合的辨治模式,若临证能将人、症、病、证有机结合,则能指导准确论治,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病疗效.  相似文献   

5.
体现辨病论治的急肝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2 0 1例与辨证论治的 178例对比临床观察结果明确 ,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而言 ,辨病论治能较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并且能起到执简驭繁的目的。说明辨病论治并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而是强调“治病求因、审因施治”的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 ,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更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怎样辨证论治?本文从方法论的角度,介绍临证推理五法: 一、直接推断法其特点是从中医特定的病或证,直接推导出特定的治法。其一般形式为“病(或证)——治”。“专病专方”,“有是证,用是药”,即是属于这种推断形式。其根据就是中医文献有记载的或家传口授的被反复验证的经验。如百合病——百合剂;疟母——鳖甲煎丸;悬饮——十枣汤;胸痹——栝蒌薤白剂;肠痈——大黄牡丹皮汤;蛔厥——乌梅丸。又如“妇人咽中有炙(?)——半夏厚朴汤”,“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技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熟读《伤寒论》的医生,一见病人“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脉弦”,可以不加思索地马上  相似文献   

7.
从治疗乙型脑炎的临床实践体会谈中医辨证论治的优越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医治疗疾病有其规律性;也有其灵活性,在同一疾病的措施上。往往可以因人、因时,因地而有所差异;在同一病人的处理上,又往往可以因疾病发展过程有不同的证候而有不同的治疗。这是中医冶病的基本法则,它符合于辨证唯物的先进的科学思想。“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是理法方药的一套完整治疗体系。通过四诊、八纲的方法来分析、归纳和认识病因与症型,定出正确的治疗准则选择适当的有效方剂,以达到彻底完成治愈疾病的最终目的。反之,忽视辨证论治,而执—方以治一病,守一法以临一证,则未有不为错综复  相似文献   

8.
没有不治之证难见治病专药干祖望南京中医学院(南京210005)“见血不治血”、“见痰不治痰”这是中医在辨证论治下常见的治则。如果止血而用止血药、消痰而用化痰药,谈不上中医有上工与下工之分。可现在许多中成药,多是以治疗某病的特效药姿态出现在你面前。这特...  相似文献   

9.
李燕 《中医研究》2000,13(1):12-13
何立人教授、主任医师,是上海市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硕士生导师。承前人之精华,集几十年临证经验,遣方制药颇有特色,所投之药,鲜有不效,随师临症,颇有心得,总结如下,以飨同道。1辨证论治,按病加减 目前的中医临床,辨病论治重于辨证论治,西化倾向明显,何师则十分强调辨证论治是中医精华之所在,推崇《内经》“治病必求其本”的指导思想。认为凡证不论大小轻重简繁,都有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气血之分,治则不能单依据某病而用某药,执一而无权变,必须了解病和证的关系。一病必有数证,有病同证异,有证同病异;有病与证…  相似文献   

10.
1 中医擅治疑难杂病或问“中西医治病谁好 ?”我就说“4 0 %西医好 ,4 0 %彼此彼此 ,10 %中医好一些些 (病毒性、过敏、神经系统病、功能性… ) ,还有 10 %的疑难病 ,西医束手无策时 ,中医应付自如。而且愈疑难的 ,中医愈感兴趣。是否中医技术高 ?不是。原因就是靠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套“辨证论治”手段。假如你没有掌握到这种手段 ,就是“用中药的医生” ,在疑难杂症面前也是和西医一样———束手无策 !2 什么是“证”与“辨”“证” ,只有中医能见到 ,西医、用中药的医生和外行者 ,根本不知道。它是一个抽象得比空气更抽象的、虚无缥缈的…  相似文献   

11.
<正> 近读古海志先生大作《“治病求本”初探》(《陕西中医》1989.3)深受启发。然而对其“‘病机’实为治病之‘本’”的宏论却不敢苟同。故略陈管见,以就教于古先生及杏林同仁。一、“‘病机’为治病之‘本’”的局限性“治病必求于本”作为中医治病的一个原则,掌握了这个原则,即探知这个“本”就要能确立具体治法,并依之遣方用药。设若如古先生所云:“在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的疾病中,‘病机’方是真正唯一的‘本’。……所以,在中医临床中,在辨证论治精神的指导下,仔细、准确地分析掌握病机,针对病机这个‘本’,有的放矢的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选方用药。”那么,试问不同的疾病而有相同的病机、同一疾病的不同证型而有同一病机时,就用相同的方法治疗吗?这显然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如腹痛一病,其病机皆为六腑之气不通,不通则痛。但引起不通的原因又有外感、内伤、寒热虚实之不同,我们已掌握了其“六腑之气不通”的病机,但如何“确立相应的治疗方法、选方用药”呢?如此之例,不胜枚举。可见此论捉襟(?)肘,难以成立。除古先生“本”为病机说,还有“本”为病因、正气、脏腑等说,均不可成立。因为了解了上述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准确地确立治法,因此不是“本”。  相似文献   

12.
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实质,是具有朴素的辯証唯物主义思想的。所以搞清这个問題,对祖国医学理論的认識和指导临床实践都有一定的帮助。关于这个問題近一年来健康报以及各地中医杂志已有了不少的論述,但是在論証的方法上,感到还存在着一些概念模糊,或者是概念不清的现象。最近又讀了江苏中医62年10月份王新华同志所写的略談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有些地方是对我有启发的,也有些认識基本上是一致的,如首先指出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是为中医診疗原則——辨証施治——所决定的。所以他說我們在談到同病異治,異病同治时,决不能脫离辨証施治这一前提,实质上它是辨証施治的必然結果。其次是对病的名称要以中医病名为依据。他說无論同病異治、異病同治,其病应以中医学中的病为依据,即使要結合现代医学分析,也不应把两种概念混淆起来。再次是辨証和施治的关系认为是有內在联系的f一般所說的辨証,即为中医診断的指导思想和核心。它是施治的前提,只有在辨証明确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治疗原則和治疗方法。以上三点笔者和他在总的认識上是一致的,但在問題的具体分析上,还有以下三点的不同看法,爰特提出来和王新华同志作一次商榷,同时亦希望同道們指正。  相似文献   

13.
一、治则的基本概念及研究范围 (一)基本概念:所谓治则,确切地讲,是指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而制定的,对临床任何疾病的立法、处方、用药均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治疗原则。例如,“治病求本”是治则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强调临床治病必须辨别、寻求疾病的本质——病因病机,然后再针对病因病机施治。又如“三因制宜”治则,乃是要求治疗任何疾病都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而这一  相似文献   

14.
上一讲我们在辨证论治步骤的方法论分析中,讨论了中医临床思维的程序;这种思维的程序,体现了系统思维的特点。接下来我们讨论辨证论治的层次。中医的辨证论治过程,无论在辨证阶段或论治阶段,都是分层次进行的。这种层次性,体现在它的概念系统中。具体地说在辨证阶段是从辨“症候”到辨“病名”、再辨“证名”,即症→病→证的层次;在论治阶段是从治病到治证、再结合症的治疗,即病→证→症的层次。  相似文献   

15.
急性病毒性肝炎辨病论治201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现辨病论治的急肝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201例与辨证论治的178例对比临床观察结果明确,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而言,辨病论治能较好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能起到执简驭繁的目的。说明辨病论治并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治理论,而是强调“治病求因,审因施治”的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及更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江泳  陈建杉  江瑞云  郭子光 《中医杂志》2011,(17):1447-1450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如何在临床上发挥中医辨证论治的优势,一直是中医师深思的问题。而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基本精神就是辨证论治,其建立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即人-症-病-证结合的辨治模式,若临证能将人、症、病、证有机结合,则能指导准确论治,更好地发挥中医治病疗效。  相似文献   

17.
凌耀星教授善治疑难杂病,强调病证结合,重视辨证论治,立法融贯古今,用方不落窠臼,调度灵活,务重实效。现将凌老之学术经验选介如下。1治病求本,标本同治凌老在临床中特别强调“治病求本”,她认为这是中医治疗的特色,取得疗效的关键。“求本”就是通过辨证分析,认识疾病的病因病  相似文献   

18.
异病同治充分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治病必求于本”的辨证思想,祝谌予老大夫历来强调辨证论治,反对追求特效方、特效药,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病症中去伪存真,究其病本。例如,有许多不同的病症都从香砂六君子汤取效,就可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19.
“六对论治”是指中医诊治疾病中常用的六种方法,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总体思想指导下的具体化。它包括对病分期辨证论治、对病辨证论治、对病论治、对症论治、对症辨证论治和对症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现将吕教授用“六对论治”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验简要总结如下。 对病分期辨证论治 对病分期辨证论治适用于慢性、复杂性疾病的诊治。分期,一般多以现代理化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一、病源未清,先其所因中医治病讲究“治病必求于本”。所谓“本”主要是指导致病证产生的病因根源,证为病之标,因乃病之本。因此辨证论治也被推衍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就强调了治病必先求因的重要性。某些疑难病所以难治,主要是病因较隐蔽不易推究,有时病因与症状表现还不一致,加以医者疏于考察。因此对疑难病要善于追根溯源,因端竟委,查清病因,治疗才有较强的针对性。值得提出的是不可忽略问诊的重要性。《冷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