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前选择性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选择性手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患者资料,其中A型53例,包括选择性剖宫产33例,子宫次全切20例,其术前12h给药1次,术后用3次,每日1次,均为青霉素针64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B型5例均为子宫全切,术前12h给药1次,术后续用4天,均为头孢曲松针3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日1次。结果与传统给药方法对照,发现术前开始用药,疗程短,药类少,效果佳。结论术前选择性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和产褥感染的价值。方法:以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来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00例进行研究,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唑啉钠、氨苄青霉素等抗生素,但是两组患者应用抗生素的时间有所差别,对照组是在术后连续多日给药,观察组患者是在胎儿娩出前半个小时就已经开始给药。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产褥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减少切口感染及产褥感染发生率,在剖宫产术前,给予患者抗生素,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术前选择性用抗生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选择性手术前应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患者资料,其中A型53例,包括选择性剖宫产33例,子宫次全切20例,其术前12h给药1次,术后用3次,每日1次,均为青霉素针640万U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B型5例均为子宫全切,术前12h给药1次,术后续用4天,均为头孢曲松针3g,加入生理盐水500mL静滴,每日1次。结果与传统给药方法对照,发现术前开始用药,疗程短,药类少,效果佳。结论术前选择性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995年——2002年50例下呼吸道感染,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2次/d,7~14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有效率为90%,细菌清除率为88.5%。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是一种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的耐酶抗生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预防剖宫产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方法。方法:2006年3月~2008年6月剖宫产孕妇235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15例,观察组在术前30分钟给氨苄西林/舒巴坦3g加入生理盐水100ml内静滴,术后6小时重复静脉滴入氨苄西林/舒巴坦3g,此后每日给氨苄西林/舒巴坦3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2小时1次,连用5天。对照组为手术结束返回病房开始给于氨苄西林/舒巴坦3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2小时1次,连续用5天停药。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发生术后病率、子宫内膜炎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剖宫产术前用抗生素是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有效、合理、低成本的理想方法,比单纯术后应用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后预防感染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霞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230-231
目的 探讨存在感染因素的剖宫产术预防感染术前、术后不同给药方法的疗效.方法 将92名存在感染因素的剖宫产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术前给药一次,B组术前、术后分别给药一次,C组术后续贯给药.结果 A、B组与c组在术后体温、体温恢复时间及人均用药量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 术前给药的预防效果优于术后,且抗生素用量明显低于术后续惯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头孢曲松钠(罗氏芬)、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预防肾移植围术期细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肾移植术后预防感染抗生素种类将241例肾移植患者分三组,头孢曲松钠组(2gqd×7d)132例,头孢哌酮-舒巴坦组(1gtid×5d)36例,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4.5gbid×5d)73例。观察三组细菌感染发生率、副作用。结果头孢曲松钠组感染发生率18.2%,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感染率2.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1.37%;头孢曲松钠组6例感染患者予头孢曲松钠2gbid,除1例合并克柔假丝酵母菌感染死亡外,其余均治愈;而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术后1例出现肺部感染,感染率2.7%,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1例感染患者剂量加至4.5gtid后治愈;三组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是广谱强效抗菌制剂,在肾移植围术期预防感染疗效确切,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作为联合制剂,比头孢曲松钠有更好的抗感染疗效和较低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头孢哌酮与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琦  邢柏 《中国热带医学》2006,6(5):811-813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有效性厦安全性。方法对88例急诊重症感染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采用静脉滴入方式,每12h给药4.0g,观察其临床疗效厦安全性。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急诊重症感染的有效率为81.8%,细菌清除率为83.8%,不良反应率为5.7%。结论急诊重症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头孢哌酮/舒巴坦具有高效、安全的特点,可作为急诊重症感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9.
498例手术切口感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关系。分别对498例手术患者进行术前2h,术后3h内及3h后给予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观察手术患者切口感染与给药时间的关系,发现术前2h给药手术切口感染率最低,仅占0.4%。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184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例手术前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观察,旨在寻找一种应用方便、经济有效的剖宫产预防性抗生素用药方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2月择期剖宫产的184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观察术后体温、感染、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2组术后体温、感染无明显差异,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根据剖宫产手术感染的特点及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峰值选择术前30min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给药时间不超过24h的给药方法在临床上是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随机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以及硝基咪唑。使用时间:①术前、术后使用;②术中使用。所有抗生素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采取快速静脉注射。结果:(1)280例患者,6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14%。其中I类切口无感染,3例II类切口感染,3例III类切口感染,且Ⅱ类、Ⅲ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高于I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2)140例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中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0.71%),140例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患者则5例出现切口感染(3.57%),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术后6例感染患者行药敏试验,4例为大肠杆菌感染;2例金葡菌感染。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其适应症预防切口感染,并且在合适的时间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 重症肺部感染病人28例(男10例,女18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2.0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静脉滴注,每口2次。通过治疗前后对病人的体温、症状、体征、X线胸片和临床化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细菌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判断疗效。结果 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的有效率为92.9%,对革兰氏阴性菌清除效果较好。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好,细菌耐药性低,是一种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的耐酶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单次使用抗生素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次使用抗生素在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许伦兵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钢铁公司医院普外科230011我院从1995~1996年两年间,将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甲组在术前1~2h一次给予较大剂量抗生素,术后不再给药;乙组术前、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3天...  相似文献   

14.
李郁鑫 《华夏医学》2002,15(3):326-327
目的:结肠癌是一种消耗性疾病,患者病程长,体质虚弱,自身抵抗力差,加上直肠手术长,破碎组织多,故很易发生术后感染,术前使用抗生素对预防术后感染有一定作用,方法:笔者对148例作了术前2h投与抗生素的观察,结果:术前给予抗生素有很好的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剖宫产术前半小时和术后断脐带后立即予静脉点滴抗生素对于超重产妇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3月收治的行剖宫产的产妇775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BMI)将产妇分成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根据抗生素使用时间的不同将产妇分成术前给药组和术后给药组。术前给药组剖宫产手术前30 min行头孢唑林钠静脉给药,剂量为1 g; 术后给药组断脐带后立即行头孢唑林钠静脉给药,剂量为1 g。记录各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观察各组产妇手术前后体温、白细胞(WBC)数目、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中性粒细胞(N)绝对数目、血红蛋白(HB)数目以及切口感染情况。结果:不同体重组产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手术前后体温、术前WBC、术前N绝对数目、手术前后HB数目以及切口感染比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体重产妇术前给药组N绝对数目低于术后给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P<0.05);超重组术前给药产妇术后WBC和N绝对数目低于术后给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1、4.78,均P<0.05)。结论:超重产妇剖宫产手术前半个小时行头孢唑林钠给药较术后给药更有效预防创口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抗生素在普外科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根据患者临床病情随机选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头孢哌酮以及硝基咪唑。使用时间:1术前、术后使用;2术中使用。所有抗生素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后采取快速静脉注射。结果:(1)280例患者,6例出现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2.14%。其中I类切口无感染,3例II类切口感染,3例III类切口感染,且Ⅱ类、Ⅲ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高于I类切口患者术后住院天数;(2)140例术中使用抗生素患者中仅1例出现切口感染(0.71%),140例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患者则5例出现切口感染(3.57%),两者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术后6例感染患者行药敏试验,4例为大肠杆菌感染;2例金葡菌感染。结论:在普外科手术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其适应症预防切口感染,并且在合适的时间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才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临床防治。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5例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Ⅰ组(35例)、Ⅱ组(35例)、Ⅲ组(35例)。全部病例均给予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进行感染预防,Ⅰ组于术前1~2 d给药,Ⅱ组于术前1~2 h给药,Ⅲ组于术后给药。比较3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结果Ⅲ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最高(14.2%),Ⅰ组次之(5.7%),Ⅱ组最低(5.7%)。比较Ⅰ组与Ⅱ组感染发生率,无明显性差异(P0.05),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Ⅲ组分别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性明显(P0.05),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结论临床妇产科围术期感染预防工作中,于术前1~2 h给予抗生素效果更佳,可有效预防或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刘海燕 《当代医学》2010,16(36):55-56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单次应用抗生素和术后多次应用抗生素对患者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09年1月~12月300例择期剖宫产手术病人分为两组,150例术前、术中单次应用抗生素(实验组),150例术后常规给3~7天抗生素(对照组),将两组病人术后病率、切口感染、排气时间、子宫复旧、术后住院天数、用药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病率、切口感染、子宫复旧、术后住院天数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排气时间、住院费用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剖宫产手术单次应用抗生素能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并能为病人减少医疗费用,是一种理想的预防感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剖宫产围手术期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探讨其给药时机与合理的剂量。方法按一定排除标准,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1日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并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于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128例产妇,观察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预防感染效果。结果本研究显示,围手术期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有效率96.09%。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能有效的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有利于产妇术后康复。因此,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抗生素在普外手术中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入院患者300名,对不同类型切口发生感染的情况、不同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不同给药方式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及不同抗生素的使用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Ⅰ类切口的术后切口感染概率最低,腹部相关手术的术后切口感染概率最高,术中给药的术后切口感染概率最低,两种及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术后切口感染概率最低,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给药效果明显优于术前术后给药的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