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迄今尚不明确。为探讨血脂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 ,我们观察了 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 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 C)的变化。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5月在我科住院的 13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中华神经内科学会 (1995 )和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脑血管病分类诊断标准。男 78例 ,女 5 9例 ,年龄 35~ 83岁 (平均 6 3.81± 12 .33岁 )。对照组 2 13例 ,男 132例 ,女 81例 ,年龄 33~ 81岁 (平均 6 3.74± 5 .18…  相似文献   

2.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水平变化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75例健康体检者和95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指标与健康者相比有显著异常改变。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血脂、血流变学的改变,表现为高脂血症和高黏血症,血脂与血液黏度升高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进而导致多种并发症的重要原因,应重视血脂、血流变学的检测及纠正治疗。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系脑供血障碍所致,主要病理变化为脑组织缺氧、坏死、软化,进而形成梗死灶。本文对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液流变学及血小板形态变化进行了观察,旨在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纤溶酶对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流变学和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70例脑梗死病人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纤溶酶治疗组(84例)和奥扎格雷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血凝分析及血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4.29%和9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和80.23%(P<0.05).结论纤溶酶对脑梗死的疗效优于奥扎格雷,可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并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溶酶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方法 将48例2型糖尿病并发CI患者,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78例正常人对照,分别测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CI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发CI组患者的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未合并CI的糖尿病组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血脂异常可能是其易发生CI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226例(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和128例(对照组)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管壁内径。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po)A1、Apo B水平。结果实验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双侧颈动脉(CCA)内径和颈内动脉(ICA)颅外段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实验组的HDL-C和Apo A1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而TC、TG、LDL-C和Apo 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有斑块组TC、TG、LDL-C水平均高于无斑块组,而HDL-C水平低于无斑块组(均P0.05)。结论血脂各指标水平异常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病变重要的观察指标,临床可以通过降低LDL-C和Apo B水平,提高HDL-C和Apo A1水平,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7.
冯小南 《山东医药》2009,49(29):6-6
2006年7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54例。现将患者的血脂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制剂已在治疗脑动脉硬化引起的脑机能障碍中取得取较为肯定的疗效,并被德国和法国批准为治疗脑机能障碍的正式药物投入临床使用[1]。但其药理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青岛大学医学院和青岛海宸技术研究所研制的银杏叶制剂──金纳康治疗高脂血症68例,观察其对高脂症患者的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学异常和血脂的影响以探讨银杏叶制剂的药理机制,现报告如下。互材料与方法根据Frieldwaldl980年修订的WHO高脂血症诊断标准选择高脂血症病人100例,病程2~26年,平均12年。所有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高于6mmol/L或甘油三脂(TG…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DACI)病人的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探讨与脑梗死灶的关系。方法对50例DACI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50倒非糖尿病性急性脑梗死病人(NDACI)做对比分析。结果DACI组与NDACI组脑CT、MRI检查鞍、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各项指标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脂代谢紊乱、血液流变学指标升高与DACI的发生及梗死面积大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病与血压、血糖、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在我院住院的病例,以脑CT或磁共振成像(MRI)的检查结果分为脑梗死组与非脑梗死组(即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年龄均≥65岁),分析两组患者分别与血压、血糖、血脂的相关关系.结果 脑梗死组的血压指标(舒张压)明显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脑梗死组患者的血糖值也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同时脑梗死组的血胆固醇值亦高于非脑梗死组(P<0.05),但脑梗死组的血三酰甘油与非脑梗死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脑梗死的发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其比较重要及关键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血清Mg~(2+)、Ca~(2+)含量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钙(Ca2+)、镁(Mg2+)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患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检测40例脑梗死患者发病后6h、24h、72h及10d时血清Mg2+、Ca2+含量,根据病情将病例组分为稳定型脑梗死组和进展型脑梗死组,同时检测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Mg2+、Ca2+含量。结果脑梗死组发病6h、24h、72h时的血清Mg2+、Ca2+含量与对照组和脑梗死组发病10d时比较显著减少(P<0.01),Ca2+/Mg2+明显增加(P<0.01),发病后10d血清Mg2+、Ca2+含量及Ca2+/Mg2+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进展型脑梗死组与稳定型脑梗死组血清Mg2+含量在发病72h、10d比较显著减少(P<0.01)。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g2+、Ca2+含量显著降低,Mg2+/Ca2+明显增加,提示Mg2+、Ca2+可能参与脑梗死后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血清清Mg2+、Ca2+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评估其病情进展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血尿酸(UA)、血清脂蛋白(a)[Lp(a)]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85例脑梗死病人测定其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脂蛋白(a)及血尿酸水平.并与对照组(40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脑梗死病人TC、TG、HDL-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UA、LDL-C、Lp(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其中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无糖尿病者血UA、Lp(a)亦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Lp(a)含量增高与脑梗死存在一定关系,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治疗脑梗死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将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天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高压氧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接近正常水平,对照组仅有部分血液流变学有改善,但不如高压氧组明显。结论高压氧可以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各个指标,可利用血液流变学作为高压氧治疗的疗效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风康对脑梗死病人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临床对照观察方法,将259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康;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脑心通胶囊。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脂变化,并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明显升高(P<0.01),其中TG、TC、LDL-C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HDL-C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9.19%)明显优于对照组(82.96%,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8.95±7.6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4±6.63)分(P<0.01)。结论中风康通过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提高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病人应用国产降纤酶后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入选59例病人,其中治疗组32例,对照组27例,检测两组病人用药后的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用药后全血低切黏度为9.55mPa.s±1.74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05mPa.s±0.81mPa.s、血浆黏度为1.79mPa.s±0.07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为2.09±0.22、红细胞变形指数为0.47±0.05、平均血流速度为3.33cm/s±2.69cm/s、最低血流速度为2.19cm/s±1.87cm/s。对照组全血低切黏度为10.91mPa.s±2.28mPa.s、全血高切黏度为4.67mPa.s±1.02mPa.s、血浆黏度为1.89mPa.s±0.09mPa.s、红细胞聚集指数2.23±0.21、红细胞变形指数0.42±0.06、平均血流速度为0.53cm/s±1.66cm/s、最低血流速度0.45cm/s±1.10cm/s,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纤酶具有改善血液流变学及脑循环动力学等指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规律,探讨CRP在ACI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浊度法对66例ACI病人的血清CR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病程第1天、第7天及第14天),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ACI病人血清CRP从病程第1天即升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至第7天达高峰,以后降低;病情重型者明显高于轻、中型病人.结论血清CRP在ACI病人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ATCI)病人血清对氧磷酶-1(PON-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60例ATCI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PON-1活性及血浆ox-LDL的浓度,比较轻、中、重3型病人的PON-1活性的变化.结果 ATCI病人急性期PON-1活性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重型ATCI病人PON-1活性显著低于轻型病人.病人血浆ox-LDL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 PON-1活性的降低在ATCI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应用日立835-5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30例发病12小时至3天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清氨基酸中兴奋在酸递质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水平明显升高;牛黄酸、甘氨酸递质水平下降,但差异不显著,血清中Glu和Asp水平变化与脑梗塞直径呈显著正相关,与神经功能评分呈正相关。提示Glu和Asp参与脑梗塞的病理过程,血清Glu和Asp水平可作为临床观察其病情严重程度、梗塞面积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背景多种因素与脑梗死患者死亡有关,但目前关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其死亡影响因素的研究报道较少见。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8年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72例,根据脑疝发生情况分为脑疝组(n=61)和非脑疝组(n=111);随访期间失访14例,根据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n=106)和存活组(n=52)。比较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神经功能;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 (1)脑疝组与非脑疝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收缩压,舒张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组患者行去骨板减压术者所占比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非脑疝组,且两组出血性转化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P<0.05)。(2)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冠心病、TIA/脑梗死病史,吸烟史,饮酒史,体温,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心功能不全、头痛、呕吐、双眼凝视、意识障碍、肺部感染、心肌梗死发生率,出血性转化情况,行溶栓治疗及取栓治疗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患者收缩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空腹血糖、高敏肌钙蛋白T、NT-proBNP、NIHSS评分及脑疝发生率低于死亡组,行去骨瓣减压术者所占比例及CGS评分高于死亡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年龄小、脑实质出血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疝的影响因素,而心肌梗死、脑疝、去骨瓣减压术、NIHSS评分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CRP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变化,探讨炎症因子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抽取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d内、7d和14d时的空腹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IL-1β的水平,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并与30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d内、7d和14d时血清IL-1β、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发病3d内水平最高,随时间推移及治疗的介入,炎症因子水平逐渐下降;3d内测定的不同梗死体积患者血清IL-1β、CRP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CRP水平明显升高,并与急性脑梗死的体积密切相关,对炎症反应的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轻缺血性脑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