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设置兼职护理岗位在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护理部根据医院科室专业特点确定兼职岗位,采取岗位设置、岗位管理、使用管理等措施。结果建立了医院兼职护士库,兼职护士高质量地完成了科室护理工作,兼职护士工作得到服务对象认可,服务满意度为96.67%,补充了护理人力。结论在护理人员总体编制不增加的情况下,设置兼职护理岗位既确保了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同时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有效利用了护理人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的措施。方法通过对本院护士岗位设置和岗位测算,确定职数和晋级标准,做到多劳多得、同工同酬。结果自2012年9月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以来,住院患者和责任护士满意度均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有效地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护理管理杂志》2012,(10):726-726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的指示要求,《护理管理杂志》于2013年拟设“护士岗位管理”专栏,聚焦于全国各地各级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实践经验及存在的困难,以期为广大护理同仁提供一个临床护理岗位管理成果的交流平台。现将专栏征文内容介绍如下。一、征文内容1.护士岗位管理政策的落实;2.科学设置岗位,建立标准职责的实践与效果;3.科学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合理定编定岗的尝试;4.开展针对性岗位培训,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的方法与效果;5.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和岗位评价的探索与效果;6.保障合同制护士权益和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方法、效果及遇到的困难。二、征文要求  相似文献   

4.
吴欣娟  曹晶  徐园 《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159-160,163
目的对护士进行岗位管理,以期加强护理队伍科学管理。方法以护士分层管理为切入点,密切结合责任制整体护理,通过实行病房分级分类管理,在岗位设置、人力配置、护士培训、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探索与实践。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未发生一例护理重大差错事故,患者满意度保持在95.00%以上;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度达到98.20%;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达到94.80%;护士每年离职率仅在1.00%左右。结论护士岗位管理是目前护理工作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肖光秀  张卫萍 《全科护理》2013,(35):3331-3332
[目的]加强护士岗位管理,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方法]科学设置岗位,实施岗位分析,落实岗位培训,开展岗位评价,护士的个人收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逐步实现将护士按身份管理转变为按岗位管理.[结果]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归属感,稳定了护理队伍,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结论]按需设岗、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明确护理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病人安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升护理科学管理水平、调动护士积极性、稳定和发展临床护士队伍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护士岗位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成立专项管理小组;收集数据,认真调研,做好岗位设置与分析;建立标准,拟定方案;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宣传、转变观念,统一认识、推动顺利实施;深入了解、阶段总结、不断完善。将我院于2013年实施护士岗位管理与2012年未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护士岗位管理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离职率,患者对护士满意度以及医师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是当前护理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提升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梁芬芳  刘倩 《当代护士》2016,(8):170-172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层级设置管理与进阶模式的实施成效。方法通过实行病房分级分类管理,分层设置各类及子类护理岗位,并实施护士绩效管理。统计分析实施前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安全生产评分差异,分析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护士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护士岗位分层管理后基础护理、危重护理、消毒隔离、病房管理、文件书写、健康教育、安全生产较实施前各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人满意度、家属满意度、护士满意度较实施前各项指标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在临床护理岗位分级、岗位培训和绩效分配基础上的护士岗位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效能,促进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设计方法。方法基于系统化管理的原理,结合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现状,采取岗位梳理、岗位设置、岗位分析、岗位测算、岗位培养、岗位评价和岗位晋升等措施。结果形成较为科学、可操作性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链,使护士岗位管理更加规范。结论岗位管理为护士设计了较为清晰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士专职夜班岗位设置与管理的实践效果及体会。方法:于2012年6月起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和骨科4个病区试点护士专职夜班岗位,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夜班护理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护士专职夜班岗位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明显提升(P<0.05),夜班护理质量提升。结论:建立在岗位管理基础上的护士夜班岗位管理,能够提高护理管理效能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绩效考核支撑下,护士实行岗位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根据医院临床需要制定护士分级框架,分析设置护士岗位,确定岗位资格标准,制定岗位职责,并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分配方案。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及绩效考核后护士差错及患者投诉明显减少,护士及患者满意度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岗位管理必须以绩效考核为支撑,才能显著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增加护士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这种管理模式应在不断完善中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1.
朱秀琴  刘于  汪晖 《护理研究》2015,(2):242-244
[目的]探讨科学的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方法。[方法]通过实行对护理岗位类别和级别的设置、岗位梳理、修订岗位说明书、护士岗位分层培训、岗位选聘与实施、绩效考核和岗位晋级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实施。[结果]实施岗位管理前后病人、医生及护士自评满意度均提高,护士的工作、学习积极性高涨。[结论]基于护士岗位管理与绩效考核的实施促进了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保证了正向的激励机制,提升了护理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总结分析我院护理岗位层级管理的实施情况,临床护理岗位设置为N0~N4五层,以护士个人发展和岗位胜任能力为基础,面向护理专业人才需要,制定岗位层级的晋级标准,结果表明,层级管理有利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更加明确了岗位职责和业务发展重点,提升了医院科研和临床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士岗位管理对病房护理质量的作用。方法对我院内科的154名护士根据岗位管理要求设置护士岗位,制定各个护士岗位的能力要求、岗位职责、培训方案、绩效考核方案并实施。评价护士分层级管理实施前(2011年1~12月)及实施后(2012年1~12月)相关管理效果。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病房管理水平、基础护理水平、具体案例实际护理水平较实施前均有显著提高(均P<0.01),患者的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均P<0.01),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护士岗位管理是病房护理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烟台市口腔医院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和护士竞聘上岗经验与体会,根据国务院《护士条例》、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结合我院专科特点进行护理岗位设置,实施护理岗位管理,并将岗位管理与绩效分配相结合,以追求人才的合理开发、合理配置、最佳使用为目的,配合薪酬与考核制度达到激励人才、提高员工绩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去年9月,卫生部在110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中确定了23所医院开展护士岗位管理试点工作,在改革护理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改革护士管理方式,从护理岗位设置、护士配置、绩效考核、薪酬分配、职称晋升和岗位培训等方面先行先试,稳定临床一线护士队伍,建立激励机制。这次会议是试点工作启动后,召开的第一次专题研讨会,主要目的是交流工作,分析问  相似文献   

16.
吴红霞 《当代护士》2014,(3):165-166
总结了专科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经验,包括合理设置岗位、进行分类分层管理、开展绩效考核、结合医院实际设置调节基金等举措。认为岗位管理的实施,从根本上调动了护士积极性,保证了护理质量,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基于岗位评价的护士岗位管理和绩效奖金分配体系,充分调动临床护士工作积极性。方法:采用优化的分层抽样法、因素计点法、差异系数法和Kendall和谐系数检验法,完成岗位梳理、岗位评价、岗位标准和流程制定、绩效奖金分配系统设计等步骤。结果:全院梳理护理岗位423个,包括临床岗343个(81.1%)、管理岗67个(15.8%)、辅助岗13个(3.1%)。岗位评价包括护理岗位所承担的责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面临的风险、承受的压力等因素。建立了由个人岗位因素、工作产出、工作质量、护理人员能力要素组成的基于岗位评价的护士绩效奖金分配系统。结论:通过实施岗位评价,有效进行岗位管理,并按照护士护理患者的质量、数量、难易程度和患者的满意度来发放绩效奖金,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提升临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科学的岗位管理方式,落实卫生部关于开展护士岗位管理的指示精神,结合医院护理工作现状,将临床护理岗位分成N1~N4层,并制定了各层人员的职责、晋级标准与考评原则,同时建立了与之匹配的培训体系,有力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升,稳定了护理队伍,促进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蒲艳峰 《全科护理》2013,(35):3333-3335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合理的护士梯队.[方法]分析临床护士人员结构、人力资源配比、科室工作特点与病人病情现况、护士班次情况,实行临床护士岗位分层,并建立岗位与实际工作能力相对应的评价体系.[结果]临床护士的分层管理发挥了管理效能,提高了护理质量,调动了各层级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各层级护士的成长.[结论]岗位分层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建立合理的护士梯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护士岗位管理在护理垂直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及科室床位数,借助医院信息系统梳理出临床护理工作量,设定不同岗位、层级护士配置比例,采用竞聘上岗,根据个人能力确定适合岗位。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实施岗位管理,为科学设置护理岗位、加强护士岗位培训、合理配置护士数量、完善绩效考核分配制度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得各护理单元护理工作负荷与护理人力配置相均衡,从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提升护理管理水平,不断深化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