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徐黔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3):317-319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同期住院GCS≤8 分的重型颅脑创伤术后患者158例,随意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79 例采用亚低温治疗外,余治疗方法与常温对照组79例相同,两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并经统计学分析,以比较组间疗法之优劣。结果 亚低温治疗前后颅内压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结果:良好60例(75.9%),中残7例(8.9%),重残4例(5.1%),植物生存1例(1 .3%),死亡7例(8. 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对于降低颅脑损伤开颅术后颅内压,稳定颅脑内环境,促进创伤修复,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ES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ESS、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重残、植物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恢复良好、中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3):244-246
目的探讨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的临床急救与预后情况。方法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间本院收治的48例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4例患者,两组早期均采用持续洗胃联合药物治疗的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在结果中对两组危急重症有机磷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用药量与GC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与用药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即实验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阿托品用药量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实验组病死率为4.2%,对照组为20.8%;急诊抢救时两组GC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天经临床急救治疗,两组GCS评分均上升,从第3天开始实验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急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采用持续洗胃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了预后,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对重症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术后给予持续有创颅内压(ICP)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88例重症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按照术后监测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联合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ICP监护,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生命体征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生存率以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2.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64%,生存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7.5±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1.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给予重症大面积脑出血患者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实行ICP监护并给予相应治疗及处理,可显著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存率,值得临床持续推广并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入院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00%,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GCS、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GCS、ADL评分均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拉西坦对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钻颅术后病灶中心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外科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6例,经采用微创钻颅术和病灶中心亚低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和微创钻颅术基础上,对照组应用外侧亚低温治疗,观察组采用病灶中心低温盐水持续灌注引流4小时后,应用外侧亚低温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72h。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2.60%,病死率8.70%;对照组总有效率60.86%,病死率21.7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钻颅术后行病灶中心亚低温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对脑组织起到重要保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为治疗脑出血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对符合条件且GCS≤8分的重症脑外伤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62例和常温治疗组68 例,监测两组的颅内压、脑水肿体积和血糖,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 3~6个月其GOS结果为,亚低温治疗组痊愈28例(45.2%),死亡10例(16.1%),常温组分别为18 例(26.5%)和18 例(26.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比较第1天两者差异不明显,但第2、3天亚低温组明显降低。且亚低温组能缩短脑水肿时间,降低脑水肿程度。亚低温能降低血糖。结论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采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文见尚  张嵘峥 《安徽医药》2007,11(3):239-240
目的 观察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头颅局部亚低温加常规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两组的病死率及并发症;两组在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亚低温组病死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亚低温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改善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标准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血肿大小分成两组,对大血肿组40例患者均采用标准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中等血肿组46例患者均采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病死率、颅内再次出血率、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消化道出血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病死率、GCS评分、神经功能恢复率、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均无差异(P>0.05)。结论根据患者出血量的大小和病情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两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急诊抢救治疗的心搏骤停经心肺复苏恢复自主循环的患者12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6例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措施(常规组),61例自主循环恢复后采取亚低温治疗(亚低温组).观察2组患者心肺复苏后、治疗12 h、治疗24 h局部腹组织氧饱和(rSO2)水平,观察心肺复苏后、治疗72 h序贯器官衰竭估评评分(SOFA)、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变化,观察2组患者心肺复苏后血乳酸水平、12 h乳酸清除率、24 h乳酸清除率.同时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12 h、24 h后,亚低温组患者的局部脑组织中rSO2水平均显著的高于常规组(P<0.05);心肺复苏后,2组患者的SOFA、GCS评分、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2 h后,亚低温组患者的GCS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亚低温组患者的SOFA、APACHEⅡ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心肺复苏后,2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低温组患者12 h乳酸清除率、24 h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亚低温组患者的预后良好率为68.85%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的50.00%(P<0.05).结论 早期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提高患者预后良好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与三七总皂甙联用在脑出血早期治疗中的疗效。方法12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联用组(局部亚低温联用三七总皂甙)、局部亚低温组、三七总皂甙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联用组各时期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14d,第30d显著低于亚低温和三七总皂甙组;联用组的有效率在30d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结论亚低温与三七总皂甙联用能显著促进急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全身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者脑内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全身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脑部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老年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可有效缩小患者脑部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体积,有利于恢复患者脑部神经损伤,效果显著,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电解质水平,以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技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亚低温治疗组50例在常规术后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手术后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亚低温治疗后7 d颅内压改变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生存率及恢复良好率提高(P<0.05).结论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部亚低温辅助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随机将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降颅压控制脑水肿,降血压、营养脑神经、保持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脑控制颅脑降温仪冰帽头颅亚低温治疗。结果:治疗组65例,治愈好转率72.6%。对照组43例,治愈好转率51.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局部亚低温在重症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8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早期予局部亚低温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两组均予临床疗效定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结果治疗组第1、2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局部亚低温在重症脑梗死治疗的治疗中有重要作用,能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与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8例,均行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按不同辅助治疗方式随机分为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穿刺引流+局部亚低温)68例、穿刺引流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组(穿刺引流+持续亚低温滴灌)66例及对照组(单纯穿刺引流组)组74例。采用Scandinavian中风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法评估3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30、60天的临床疗效,采用多田公式计算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天的血肿大小。结果治疗7、14d后,与滴灌组和对照组比较,局部亚低温组SSS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30、60d后,与滴灌组和对照组比较,局部亚低温组SSS评分也显著增高(P<0·05),滴灌组S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增高(P<0·05)。治疗3、7d后,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血肿体积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穿刺引流联合局部亚低温组和对照组比较,穿刺引流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组血肿体积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经颅穿刺引流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血肿的吸收。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神经细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联合持续亚低温滴灌在早期更快地促进血肿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主要是探讨研究局部的头颅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于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治疗方案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共6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非手术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的注射治疗,同时采用半导体的冷冰帽进行局部的头颅亚低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出血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淡冰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53-1955
目的:观察亚低温脑保护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的治疗效果。方法: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常规降温对照组。两组术式均选择小骨窗手术,亚低温组66例,均于术后2h内进行亚低温治疗,持续72~120h,肛温维持在35~35.5℃。对照组64例,体温维持在37~37.5℃。两组其他治疗相同。监测降温期间患者的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颅内压、血糖、血电解质和血气。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患者术后高颅压、高血糖、消化道出血及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无严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降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适时恰当应用亚低温治疗,可降低术后病死率。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联合常规治疗方法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6年2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9例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局部亚低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其ESS评分、Ba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亚低温与常规药物联合对急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脑组织,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翟秀丽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88-189
目的探讨局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护理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实施选择性亚低温治疗,对照组则实施全身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部和颈部温度降低至35℃所需时间及治疗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脑部和颈部温度降低至35℃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局部冻伤、低体温、肝功能损伤以及肾功能衰竭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性亚低温治疗脑梗死在保证降温效果的同时,能显著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亚低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