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查明1起166人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所采集样品参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等标准进行检验。结果从3份厨工肛拭样品、1份厨具擦拭棉签样品和2份病人肛拭样品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从3份病人肛拭样品、3份厨具擦拭棉签样品和5份留餐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经现场调查、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定,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
3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9月21日~10月9日,同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接到3起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患者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呕吐和发热,27人发病,26人住院治疗。采集26份肛拭标本,18份标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认3起食物中毒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事件1:2005年9月21日中午,我区某食品厂6名员工从早晨7时至10时陆续发病,以腹泻、腹痛、呕吐和发热为主要症状住院。首发于进餐后13h,潜伏期中位数14h。下午2点前往采样调查,采集6份肛拭标本;由于可疑的剩余食物已处理,容器已清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病原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方法:按照GB/T4789-2003[1]、GB17012-1997[2]、《卫生防疫细菌检验》[3],对剩余食物9份、冷冻食品3份、涂抹样品3份及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27份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27份患者肛拭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5份(占92.6%),9份剩余食物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份(占11.1%),3份涂抹样品检出1份副溶血性弧菌(占33.3%)。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可疑致病菌检测,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4.
目的: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检测,采集食物中毒患者肛拭8份、酒店厨师肛拭5份、剩余食物18份、砧板涂抹物1份、刀具涂抹物1份、呕吐物2份、餐具拭样4份等,共44份样品,按照GB/T4789—2003、WS/T-1996、GBl4934—94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患者肛拭8份、厨师肛拭1份、剩余食物1份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同时又在1份患者肛拭和1份剩余食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说明本次食物中毒除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外,也可能有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污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食源性致病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对8份可疑食品和2份腹泻物、肛拭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在2份可疑食品和病人腹泻物里检出生物学性状一致的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分析,判定本次食物中毒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6.
一起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食物中毒原因。方法:参照GB/T4789-2004方法[1]对病人粪便或肛拭、剩余食物、食物加工环节涂抹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作血清分型及神奈川溶血试验。结果:19份病人标本中检出14株副溶血性弧菌,并从海虾和加工环节涂抹物中各检出1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型,神奈川溶血阳性(KP)。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由具较强毒力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发生经过,探讨食物中毒发生原因,防止食物中毒,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结果]18名中毒病人6日晚餐均食用过虾固弹,都有腹痛、腹泻症状,平均潜伏期13h,剩余食物虾固弹及病人粪便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是一起由食用虾固弹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8.
目的:一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调查分析.方法:采集病人肛拭8份、熟食砧板涂抹物2份,熟食菜刀涂抹物2份,操作台面涂抹物1份,熟食冰箱内壁涂抹物1份,剩菜3份,共17份样品进行检测.结果:8份肛拭中,检出3份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份肛拭同时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和河弧菌;1份熟食菜刀涂抹物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1份剩菜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奇异变形杆菌和溶藻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致病性弧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重庆市大渡口区1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和特点,为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8-07-07/08重庆市大渡口区这起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卫生学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8-07-07/08,重庆市大渡口区因1起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可能病例24例,主要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呕吐等为主,最短潜伏期11 h,最长潜伏期25 h,病例为集体就餐后发生,均与食用污染食物有关。共采集25件样品,在6件患者肛拭、1件患者粪便、1件厨师肛拭、1件熟食菜板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6月 2日本市某宾馆发生一起食物中毒。首发病人出现在当天下午 2时 ,凌晨 1时发病达到高峰 ,次日 12时结束 ,平均潜伏期 6 .5小时。中毒餐次推定为 2日中餐 ,原因食物为糖醋熏鱼、盐水口条、肉未蒸蛋、青瓜炒草虾等。 195人就餐 ,2 7人发病 ,发病率为 13.8%。中毒症状以腹痛、腹泻、发热为主 ,伴有恶心、呕心 ,经流行病学和细菌学检测证实由副溶血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混合感染引起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从食物中毒现场采集到病人粪便 2 1份 ,肛拭6份 ,剩余食物 30份 ,共 5 7标本。采集后 ,立即送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告一起因交叉污染所致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通过现场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测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共有720人就餐,出现食物中毒共24人,罹患率为3.33%(24/720),对44份可疑食物样品和24份肛拭样本检测发现,其中检出河流弧菌阳性2例,检出率为8.33%,检出副溶血性弧菌阳性12例,检出率为50.00%。结合患者临床表现、疾病潜伏期、流行病学特点及现场卫生状况,确定此次食物中毒病原体为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中毒原因是食用了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食物污染是食堂晚餐食品加工过程中交叉污染所致。结论此次暴发事件是食用被河流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物引起。河流弧菌作为本地区首次被检出的一种致病弧菌,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腹泻病暴发疫情的性质与发生原因。方法对2011年7月发生在济南市某商务酒店的一起腹泻病暴发事件进行调查。结果 2011年7月20日18:00至21日8:00,在济南市某商务酒店培训就餐的120人中有41人出现腹痛、腹泻,罹患率为37.14%,怀疑系食用20日午餐食品所致。从酒店厨房的1份菜板样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从3份接种有病人粪便标本的碱性蛋白胨水和4份病人粪便(肛拭)样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株副溶血性弧菌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均为阳性。结论这是1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食物及其污染来源未能查清。  相似文献   

13.
2001年8月6日,我县发生一起食物中毒,原因食品为某卤菜摊销售的盐水鸡、卤猪肠。首发病例潜伏期1~5 h,平均潜伏期1.5 h,28人进食,26人发病,发病率为92.8%。中毒症状以恶心、呕吐伴腹痛、腹泻为主。经流行病学和细菌学检测证实是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剩余食物3份,病人粪便肛拭20份,加工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可疑致病菌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对15份剩余食品,10份公用具涂抹样品,2份从业人员手拭子,5份从业人员肛拭子,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血清型、毒力基因以及PFGE图谱分析。结果 14份发病人员肛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11份,血清型均为03:K6型,PFGE分型图谱完全相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本次食物中毒为同源的03:K6型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一起农村婚丧宴引起食物中毒案例,为预防类似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留样食物样品、患者呕吐物、排泻物、肛拭子,厨师肛拭子检测分析。结果本次事件报告发病39例,病例对照研究显示牛肉脯为可能食品,在6份患者肛拭子和牛肉脯及素鸡剩余食品中分离培养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此起事件为居民家中聚餐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一起集体进餐后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因的查找。方法采集病人的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用具容器的涂抹样共26份样本,按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学方法《GB/T4789-2003》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WS/T9-1996方法,并参考《卫生防疫细菌检验》进行检测。结果26份样品中有15份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有21份样本中检出奇异变形杆菌,其中有15份样品同时检出副溶血弧菌和奇异变杆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事件,根据实验室检验结果,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人的临床症状,确认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和副溶血性弧菌混合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某学校发生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进行病原菌检测.方法:参照GB4789-2003有关章节,对剩余食品和肛拭等标本进行病原菌检测.结果:46份标本中有24份检出了生物型相同的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2%.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副溶血性弧菌所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食物中毒的原因,查明致病菌。方法对14例食物中毒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3例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及7份剩余菜肴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tdh、trh和toxR基因试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3份食物中毒患者肛拭子、1份粪便标本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经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PFGE分子分型试验,4份患者标本的分离株试验结果完全一致。均为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为O4∶K9,毒力基因tdh阳性、trh阴性和toxR阳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带型相似度为100%。7份剩余菜肴均未检出相关致病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分析,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物所致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9.
2014年9月8日,钦州市钦南区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就餐人数45人,其中有11人食物中毒,发生率24.44%.钦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奔赴现场,对11名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病人1份肛拭、1份呕吐物和15份剩余食品样本,按照GB/T4789检验方法[1-4]进行病原菌检测,在17份样本中有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94%.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和结合临床症状,确定这次食物中毒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2009年6月20日发生于湘潭市某餐馆的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因与来源。方法流行病学调查与病原细菌的分离鉴定。结果采集检测病例肛拭子标本9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6株;采集检测可疑食物标本6份,分离副溶血性弧菌1株;采集检测餐馆从业人员肛拭子标本10份,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判断本起食物中毒因食用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花生米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