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人工状体前和/或后机化膜的手术治疗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16例(18眼)人工晶状体前和/或后机化膜形成,Nd:YAG激光无法治疗者实施透明角膜缘隧道切口,手术切除机化膜.结果 随访1~6个月,术后视力0.5~0.8者9眼,0.2~0.4者5眼,不能合作者4眼,人工晶体位置正常.结论人工晶状体前和/或后机化膜形成的手术治疗,容易操作,疗效可靠,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治疗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其中晶状体前膜的形成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人工晶状体前膜也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我院于 1 999年 1月~ 2 0 0 1年 8月进行 96例 1 1 3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 ,术后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 1 2眼 ,占总手术眼数的 1 0 .6 %。其中糖尿病患者白内障 5眼 ;外伤性白内障 4眼 ;先天性白内障 1眼 ;老年性白内障 2眼。出现人工晶状体前膜时间为术后第 2~ 2 0天 ,平均 1 1天。2 方法 :我们将人工晶状体前膜分为 3级 :1级 :色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前囊抛光对预防术后前囊膜皱缩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临床对照试验方法,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行前囊膜抛光及未行前囊膜抛光两组病例并发前囊膜皱缩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前囊膜抛光组246例(246眼),发生前囊膜皱缩综合征2眼(发生率0.81%);前囊膜未抛光组192例(192眼),发生前囊膜皱缩综合征8眼(发生率4.17%)。两组前囊膜皱缩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436,P〈0.05)。前囊膜抛光组前囊膜皱缩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未行前囊膜抛光组。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人术中行前囊膜抛光是预防前囊膜皱缩综合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瞳孔残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先天性瞳孔残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8例24眼膜性先天性瞳孔残膜进行手术切除,术后10天对合并有斜视的患者行斜视矫正术.根据弱视性质进行综合治疗,随访疗效.就残膜切除的手术方法、技术要点和术后治疗进行分析.结果膜性先天性瞳孔残膜的手术治疗22眼完整切除残膜,2眼晶体前囊破裂,改行晶状体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6月~3年(平均12.2月),视力全部提高至0.5或0.5以上,治愈率(视力≥1.0)达20.8%,切除残膜的22眼瞳孔圆形,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无远期并发症.结论通过手术切除的方法治疗先天性瞳孔残膜效果满意,但应注意手术技巧和术后治疗.  相似文献   

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杨方耀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眼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近5年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病例,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自1989~1993年,共施行后房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Nd:YAG激光治疗人工晶体前膜的疗效。方法:应用Nd:YAG激光切除或切开98例136眼人工晶体前膜,同时对混浊的晶体后囊予以切开。结果:98例136眼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术前、术后视力统计学差异显著(P<0.001)。除7例13眼伴有慢性葡萄膜炎的患者需定期切除人工晶体前膜外,其余大部分患者均获得了长期而稳定的疗效。结论:Nd:YAG激光是治疗人工晶体前膜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与晶状体支撑襻固定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5例4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人工晶状体襻固定的位置。结果 人工晶状体襻固定于囊袋内1只眼;不对称囊袋和睫状体沟内固定26只眼;18只眼为完全睫状体沟内固定。结论 人工晶状体襻不完全睫状体沟内固定是前膜形成的因素之一,而囊袋内固定人工晶状体则可减少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儿童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 2 4例 ( 2 8眼 )伴有不同程度眼前段结构紊乱的儿童无晶状体眼患者 ,行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 ,包括联合行虹膜粘连松解、瞳孔成形、瞳孔区机化膜切除、前段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缝线固定等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2~ 2 8个月。矫正视力≥ 0 3者 2 1眼 ,占 74 3 % ;人工晶体正位 2 3眼 ,占 82 2 %。术后炎性反应明显。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Ⅱ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无晶状体眼的有效方法 ,选择手术适应证和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与晶状体支撑襻固定位置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5例45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出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膜形成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人工晶状体襻固定的位置。结果 人工晶状体襻固定于囊袋内1只眼;不对称囊袋和睫状体沟内固定26只眼;18只眼为完全睫状体沟内固定。结论 人工晶状体襻不完全睫状体沟内固定是前膜形成的因素之一,而囊袋内固定人工晶状体则可减少人工晶状体前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膜性白内障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膜性内障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2 5例 ( 2 7眼 )膜性内障施行囊膜剪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 :术后分别随访 3个月至 2年 ,2 7眼中矫正视力 1.0以上者 5眼占 18.5 % ,0 .5— 0 .8者 18眼占 66.7% ,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膜性内障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改善视力满意 ,是治疗单眼无晶体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前囊膜夹持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伟  陈桂文  曹晟玮  梁诚之 《眼科》1999,8(2):80-81
目的:探讨一种不用后囊膜作依托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改良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例(8只眼)因外伤、手术误伤及手术切除引起后囊膜有较大破孔、难以依托后房型人工晶体的病例采用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矫正视力≥05者6只眼,占75%。无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并发症。结论:前囊膜夹持方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简便安全,既有利于人工晶体的固定,又有利于阻止后发白内障的形成,适用于晶体前囊膜存在、后囊膜有较大破孔的病例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儿童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20眼)儿童白内障患儿行2.8mm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先天性白内障11眼,外伤性白内障7眼,低钙性白内障2眼.术后随访3月~26月,观察视力、并发症和角膜曲率的变化.结果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矫正视力1眼0.05,5眼0.05~0.3,5眼矫正视力≥0.5,外伤性白内障2眼0.12,5眼≥0.6;低钙性白内障2眼≥1.0.术前、术后1月角膜曲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随访中6眼行后囊切开.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儿童白内障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减少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13.
地塞米松联合扩瞳治疗人工晶体前膜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地塞米松联合扩瞳治疗人工晶体前膜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眼科杨方耀,伍桂军,杨沃祺人工晶体前膜是由于手术创伤、血一房水屏障破损、人工晶体刺激和术中残留晶体皮质所致的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种早期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4~6.7%[1~3]。若治疗不及时,往往影...  相似文献   

14.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是白内障囊外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影响患的术后视力,甚至失明。本对该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眼组织病理学、免疫学、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治疗人工晶体前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3年9月至1997年9月,作者对人工晶体术后形成人工晶体前膜9例患者采用尿激酶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9例患者均由术者一人所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形成人工晶体前膜。年龄:10岁3例,35~40岁2例,50岁以上4例。外伤性...  相似文献   

16.
洪慧良 《眼科新进展》1997,17(4):221-222
目的 探讨5-氟脲嘧啶和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治疗人工晶体前膜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出现晶体前膜形成的病例10例10只眼,进行以5-氟脲嘧啶和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为主的治疗观察。结果 10例患者经治疗,1wk内人工晶体前膜均分解吸收,随访3mo未再复发,视力均达0.7以上,结论 5-氟脲嘧啶和地塞米松结膜下注射治疗人工晶体前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ACIOL)植入的手术方法和术后并发症,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行ACIOL植入术眼36只,随访期为2月至5年.其中24只眼服行白内障摘除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及I期ACIOL植入术,12只无晶体眼行Ⅱ期.ACIOL植入术,年龄21~84岁,平均64.8岁,术后检查视力、眼压、房角和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30只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眼压术前平均为(14.45±4.11)mmHg.末次随访时为(15.03±3.86)mmHg(P>0.5).ACIOL支点多位于房角隐窝或巩膜突,无触及角膜内皮者.术后早期并发症:高眼压8只眼,前房出血7只眼,ACIOL轻度移位1只眼,瞳孔变形4只眼.术后晚期并发症:继发青光眼1只眼,无出现视网膜脱离及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 新型弹性开放襻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对于无囊膜支撑的无晶体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只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注意手术技巧,可显著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一种安全、疗效显著的手术方法,术后晶体前股形成是手术的早期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效果。作者对已例晶体前膜形成病例作一初步分析。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近两年200例人工晶体植入术,发生较为典型的晶体前膜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老年性白内障2例,外伤性白内障3例(包括2例儿童外伤性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1例。晶体前膜形成最早时间为术后第4天,有1例是术后1月余来院复查时才发现此并发症。按照MiyaRe等的分级方法,纤维膜分二级:互级是瞳孔区少量纤维膜形成;三级是瞳孔区严重的纤维…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儿童白内障摘除术后的后囊处理方法.方法对24例29只眼儿童白内障手术中采用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术后随访13±5.76个月.结果 21只眼玻璃体前界膜完整,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成功,其中2只眼术后3个月视轴区玻璃体前界膜轻度混浊,其余19只眼视轴区保持透明.结论后囊连续环形撕囊联合人工晶体视区后囊嵌顿是预防儿童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后囊混浊,减少对玻璃体、视网膜干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前房型人工晶体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告36例36只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均植入双侧“S”型弹性袢,术后观察平均5.5个月,患者无主诉眼痛发生,强调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应常规行虹膜周边切除,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植入路径短,操作在虹膜前,可见度广,操作简单容易,作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失败的补救措施,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