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临床资料1 1对象 :94例副伤寒甲患者均经血液培养确诊 ,其中男49例 ,女45例 ,年龄5~54岁 ,平均32岁。1 2临床症状和体征 :94例患者均因发热伴畏寒、乏力或头痛入院 ,在治疗期间体温 (腋窝温度 )大于39℃50例 ,占53 2 % ,小于39℃有44例 ,住院过程中便血1例 ,肝脾肿大15例 ,出现玫瑰疹1例。1 3实验室检查 :发病1周后检测血清肥达反应 ,阳性15例 ,占16 % ;检测肝功能 ,ALT升高21例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10 0×109/L者3例 ,<4 0×109/L者35例 ,介于两者之间者56例 ,分类计…  相似文献   

2.
杨朝晖  徐晶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2):2405-2406
2003年4月~2004年5月我院收治副伤寒甲患者83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2000年2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副伤寒甲患者112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12例均经血培养和骨髓培养确诊为副伤寒甲,其中男82例,女30例,年龄14~87岁,平均29.2岁。1.2临床表现 发热112例,其中体温≥38℃ 4例,≥39℃ 83例,≥40℃ 25例;稽留热41例,弛张热69例,双峰热2例。畏寒77例(68.75%),寒战38例(33.9%),头痛、头昏、全身酸痛68例(60.7%),咳嗽、咳痰、咽痛、鼻塞、流涕58例(51.78%),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92例(82.14%),纳差82例(73.2%),心悸12例(10.7%),听力下降11例(9.8%),便血5例  相似文献   

4.
副伤寒甲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淑惠  张仁敏 《江苏医药》2004,30(6):411-411
2003年3月至11月,我院共收治副伤寒甲患18例,现将该病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2年2月~2003年12月,共收治副伤寒甲5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叶爱菊  姚备军 《医药导报》2007,26(12):1442-1443
[摘要]目的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群体暴发副伤寒甲。方法调查377例集中暴发的副伤寒甲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甲型副伤寒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比较单种、2联、3联及各种抗菌药物治疗效果。结果甲型副伤寒杆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环丙沙星、广谱青霉素与含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磺胺甲唑/甲氧苄啶(SMZco)、氯霉素敏感率为100.0%,阿米卡星为94.4%,氨苄西林为76.1%。体温>39.0 ℃患者采用1种、2联、3联抗菌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7±2.2),(6.3±2.5),(8.7±2.8) d;复发率分别为6.67%,2.76%,4.76%;氯霉素影响第3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效果。体温<39.0 ℃患者采用1种、2联、3联抗菌药物静滴治疗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3.9±3.3),(4.5±3.4),(8.0±3.7) d,复发率分别为0.0%,0.0%,12.5%。平均疗程16.7 d,复发病例与疗程过短有关。结论临床常用的第3代头孢菌素、广谱青霉素、氟喹诺酮类、磺胺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对群发副伤寒甲疗效好,可选用1种、2种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不宜<2周,氯霉素避免与第3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合用治疗副伤寒甲。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我院2003年及2008年收集确诊的副伤寒甲125例进行细菌学监测,进行耐药性分析,监测结果推荐早期选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复方磺胺甲恶唑,阿莫西林+棒酸等价廉、效高的药物,待药敏试验结果后再根据结果调整用药。  相似文献   

8.
自2003年7月10日至9月1日,我院共收治副伤寒甲患者122例,并对其在该地区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进 《中国基层医药》2003,10(5):457-458
为提高对副伤寒甲临床特点的认识 ,提高基层临床工作者的诊治水平 ,现将我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5月收治的52 4例副伤寒甲的临床特点及抗菌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2 4例均经血培养或骨髓培养证实。男2 89例 ,女 2 35例 ;年龄 2~ 88岁。入院前均有发热 ,热程 1~ 45d ,平均热程 6 5d。1 2 临床表现 绝大多数病例以突发畏寒、发热起病。发热时多数伴有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不适。 30 6例呈弛张热 ,82例呈稽留热。咽痛、鼻塞、流涕、咳嗽 1 2 0例 ;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 2 2 1例 ;肝肿大 64例 ;…  相似文献   

10.
20 0 4年 3月~ 2 0 0 4年 11月 ,我科共收治了副伤寒甲患者 5 8例 ,现将其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5 8例均经血液培养出副伤寒甲杆菌而确诊 ,其中男性 32例 ,女性 2 6例。职业 :学生 2 8例、个体经商者 8例、农民 5例、军人 5例、工人 4例、教师 2例、干部 2人 ;年龄 9~ 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手术治疗的方法、术后复发的原因及术后复发的再治疗。方法48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中10例为复发病例,术中常规注入亚甲蓝示踪,根据囊肿的范围、走向及分支,彻底切除。术后随访2年,统计复发率;根据临床资料,分析复发的原因。结果10例复发患者术中见囊肿周围有瘢痕组织,并有少许炎性肉芽,切除范围加宽至部分正常肌肉组织。亚甲蓝示踪下可见4例由于前次手术切除部分舌骨过窄,舌管后方仍有蓝染的瘘管及小分支存在;6例未切除舌骨,其中2例囊壁紧贴舌骨,4例有小分支穿过舌骨至舌骨后,6例均作舌骨中段切除。所有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初治病例随访2年,未见复发;复发的病例随访2年,2例术后半年再次复发,行第三次手术,痊愈后出院,此后未有复发。结论舌管细小分支残留、舌骨切除不够是术后复发主要原因。术中注入亚甲蓝有利于完全切除甲状舌管囊肿病灶,控制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高平 《临床医药实践》2004,13(6):445-446
伤寒、副伤寒是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血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为特征。伤寒、副伤寒病致肝损害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国内外早有报道。现将2003年7月~2003年11月收治的20例甲型副伤寒患者的肝功能损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副伤寒甲三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阳  程玲  雷发珍 《中国药业》2003,12(2):66-67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产生的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3种治疗副伤寒甲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注射用盐酸左氧氟沙星 注射用美洛西林钠(A组)治疗成本为2706.21元,成本-效果比为27.06;头孢噻肟钠(B组)治疗成本为1575.00元,成本-效果比为16.84%;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C组)治疗成本为1969.68元,成本-效果比为20.26%。结论:三种治疗方案中以头孢噻肟钠组(B组)为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杨道沈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8):1375-1376
伤寒、副伤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程长、易复发、并发症多、疾病负担较重。我县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发病率仍高居不下,暴发时有发生。近年地区性的副伤寒流行病原谱发生变化,也出现耐药菌株,防治工作相对面临困难。根据国家发布的《伤寒、副伤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6001—1995),伤寒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可以有很多种,一般来说,氯霉素类属于广谱抗生素,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作用最强,是临床的首选药物。但有报道提示氯霉素耐药率达54.4%,所以临床使用受到一定限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也可作为首选,其中常用的有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另外,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毒副反应低,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氯霉素耐药菌所致伤寒。常用的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临床上也有其他治疗方案作相关成本.效果分析,本文就我院收治的2004年在我县暴发的200多例副伤寒甲流行性疾病患者.在剔除治疗中相关影响后,从中选出24例具有代表意义的治疗方案.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费用).效果评价,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副伤寒甲是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病原体副伤寒甲杆菌与伤寒杆菌同属于沙门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细菌学特征相似。云南省经河州地区是副伤寒甲高发疫区,从2001年1月到2002年12月期间出现流行。我院共有159例血培养阳性的住院和门诊病人,现对其药敏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因间断性头痛1月于2005-07-25入院。查体无异常。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入院后1月感乏力、发热、耳痛,诊断外耳道炎。予氨苄西林0·5g,口服,1/8h;并静滴红霉素、头孢唑钠等,耳痛症状逐渐消失,但仍发热,体温约38℃,午后重,纳差,无盗汗。B超示脾厚5·2cm,长14·2cm。继续消炎及对症治疗。同年09-01体温升至39℃以上,呈持续高热,伴言语缓慢,反应迟钝。09-03出现轻度咳嗽,咳少量白痰。血常规:白细胞6·1×109/L,中性粒细胞0·781。胸片示双肺纹理增强。心电图示心率73/min,窦性心律。09-05请呼吸内科会诊。追问病史,入院…  相似文献   

17.
蔡庆华  李汉萍 《江西医药》1997,32(5):273-274
收集1983年1月至1996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卵巢复发癌28例,对其复发因素进行了分析及探讨,认为卵巢癌复发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手术后残留灶大小及术后化疗疗程有密切关系。上皮性肿瘤、晚期癌、术后残留灶大且术后未予足疗程正规化疗是复发因素,复发率6.93%,上皮性肿瘤占75%,Ⅲc期占71.42%,复发癌治疗仍以手术,化疗,免疫等综合治疗为主,化疗方案的更改,化疗新药如紫杉醇等的使用,择期再次细胞  相似文献   

18.
罗燕  孙善碧  宋晓清 《贵州医药》2006,30(11):1034-1034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贵阳市伤寒病例数明显减少,而甲型副伤寒病例数却相对明显增多。现就我科2002~2003年期间收治的确诊为甲型副伤寒,住院天数在10天以上病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5例病人均为我科住院病例,经血培养出甲型副伤寒杆菌,住院天数在10天以  相似文献   

19.
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论  黄柱华  栾晴晴 《淮海医药》2009,27(5):420-421
目的分析乳腺癌复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2年内复发占68.3%(26/38),胸壁复发占21.1%(8/38),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占21.1%(8/38),肺转移占18.4%(7/38),手术后非正规治疗后复发占44.7%(17/38),Ⅱ期复发占57.8%(22/38),ER,PR均阳性或其中之一阳性者和ER,PR均阴性者,其2年内复发比例分别为53.3%(8/15)和84.6%(11/13)。结论重视乳腺癌随访,加强各级医生培训,规范各期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强调乳腺癌的综合治疗,强调术中无瘤观念,加强各科室之间的协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减少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方法:对2000-01~2002-06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三院,乳腺癌术后资料1230例进行回顾分析,总结肿瘤的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三年复发率为6.7%,总复发率为7.4%.临床分期、病理类型、腋淋巴结转移数目、激素受体、CerB-2结果、化疗、放疗完成情况是影响复发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分期、组织病理类型、腋淋巴结数目、CerB-2阳性是影响局部复发主要因素,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可减少术后局部复发.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是减少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