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兔下齿槽神经缺损后立即与延迟神经移植修复后的神经纤维进行了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术后8周,SEM观各组神经缝接处再生轴索失去束状排列而紊乱生长。术后20周,吻合处神经纤维呈波纹状或平直。TEM观;术后8周各组均见少部分髓鞘和轴突内某些区域空泡样变,微丝微管较少,线粒体模糊,以8周组最为严重。术后20周,髓鞘结构明晰,微丝微管丰富,以立即组恢复最好。并认为电镜观察神经纤维超微结构对于断定神经再生较其他方法具有更明显的客观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18岁女性患者,左下颌纤维骨性病变5年,施以半侧下颌骨切除术,游离髂嵴骨移植.术中将下齿槽神经外移于骨膜下,术后约3个月下唇感觉恢复正常。4年后X线照片检查,在游离的骨移植物内呈现一条明显的下颌管。这是继1970年Becker介绍下颌骨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几丁质管修复下齿槽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几丁质管在修复下齿槽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2 0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 ,在一侧下齿槽神经造成 8mm缺损 ,神经缺损的近远端用几丁质管桥接。术后 12、18周通过组织学和电生理学观察下齿槽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 12周 ,再生神经连接原缺损区的神经近远端 ,下齿槽神经的完整性得以恢复 ,再生神经传导速度为 2 4 .5 1± 3.12m s。术后 18周 ,再生神经进一步成熟 ,神经传导速度为 2 7.2 1± 4 .4 2m s。结论 几丁质管能有效引导下齿槽神经再生 ,并促进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其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设置性别、远心骨段移动距离、下牙槽神经暴露情况3组变量,对随访时间达术后24周的19例37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情况进行研究。使用触觉检查、痛觉检查和两点辨别觉检查3种检查方法,参照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观察在不同变量值的情况下,术后4周、12周、24周下唇感觉功能的变化。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的χ^2检验,了解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性别差异对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程度无显著影响(P〉0.05)。下牙槽神经暴露者的术后下唇感觉优秀恢复率为25.0%,非暴露者为9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远心骨段后退幅度〈6mm者,下唇感觉优等恢复率为100.0%,下颌骨远心骨段后退幅度I〉6mm者为6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完全暴露下牙槽神经以及大幅度的下颌远心骨段后退会显著增加术后下唇感觉障碍的程度。在手术方案的设计中,将下颌后退幅度控制在6mm以内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通过美蓝活体染色,观察家兔下齿槽神经不同程度损伤后下唇粘膜的神经再支配,结果表明再支配神经来自原支配神经的再生和邻近神经的萌发长入代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不同时间内下齿槽神经的组织学改变。方法 :对 8只成年山羊行双侧下颌体骨皮质切开术 ,经口外安置自行研制的下颌牵张器 ,以每天 1mm的速率向前牵引延长其中 6只山羊的下颌骨10mm。于牵张结束后第 2、4、8周各处死 2只动物 ,取双侧下齿槽神经作组织学检查 ,另 2只未牵张的山羊作对照。结果 :下齿槽神经受牵张力作用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沃勒变性 ,主要表现为髓鞘肿胀、碎裂及轴索数目减少。但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 ,受损神经纤维逐渐得以再生。结论 :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下齿槽神经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 ,但这种退行性变在适宜的速率牵张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7.
牵张成骨延长山羊下颌骨后下齿槽神经的组织学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不同时间下齿槽神经的组织学改变。方法:对8只成年山羊行双侧下颌体骨皮质切开术,经口外安置自行研制的下颌牵张器,以每天1mm的速率向前牵引延长其中6只山羊的下颌骨10mm。于牵张结束后第2、4、8周各处死2只动物,取双侧下齿槽神经作组织学检查,另2只未牵张的山羊作对照。结果:下齿槽神经受牵张力作用发生了一定程的沃勒变性,主要表现为髓鞘肿胀、碎裂及轴索数目减少。但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受损神经纤维逐渐得以再生。结论:下颌骨牵张成骨术后下齿槽神经发生了轻度的退行性变,但这种退行性变在适宜的速率牵张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8.
下唇大范围的洞穿性缺损,常需游离组织瓣转移修复。游离前臂皮瓣转移是最常用的修复方法,但术后下唇只是在静态下保持对称。该文介绍应用股薄肌皮瓣及肌黏膜瓣行下唇动态重建的方法。3例患者接受此种重建手术,1例行吻合神经的骨薄肌瓣重建.2例应用吻合神经的肌黏膜瓣。结果,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术后下唇形态及感觉即可恢复,皮肤颜色匹配,  相似文献   

9.
下齿槽神经为下颌神经的最大分支,具有传导该神经分布区的触压觉、温度觉与痛觉的功能。临床上该神经损伤后若不修复则会出现同侧下唇及颏都的感觉丧失、麻木、不自主流涎以及咬伤甚或烫伤下唇等,给患者带来永久性痛苦。  相似文献   

10.
张晓梅 《口腔医学》2007,27(7):388-389
目的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下唇感觉异常的发生机制及预防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发生下唇感觉异常的9名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9例出现下唇感觉异常患者中,4例(44.4%)为暂时性的,5例(55.5%)为永久性下唇感觉异常。结论发生下唇感觉异常的原因有:局部注射引起神经、血管损伤;解剖关系和手术创伤所致神经、血管损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麻药首选阿替卡因,采用麻醉仪,可减少下唇感觉异常发生的机率。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下颌骨肿瘤切除所造成的下齿槽神经缺损,致使下唇麻木,不自主的流涎或不能控制饮水等,给病人带来了永久性的痛苦。Hausamen(1974年)用腓肠神经移植的方法修复下凼槽神经缺损,恢复了下唇的感觉。此后,国内学者用隐神经移植修复下齿槽神经缺损也取得了疗效。1983年3月以  相似文献   

12.
文中将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SSRO)和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IVRO)的术后患者作了下齿槽神经感觉功能的随访调查,对这两种术式的神经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作了对比分析。根据作者的经验体会。SSRO术式及IVRO术式都存在几种直接或间接因素造成下齿槽神经的损伤。但IVRO术造成下齿槽神经的锐性损伤机会要少的多,且绝大多数能在术后短期内恢复正常感觉功能。因此,SSRO术后下齿槽神经感觉异常的高发率这一事实不应忽视。作为矫正单纯下颌骨畸形,就减少神经功能并发症来说。在选择术式上应优先考虑IVRO。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发生及恢复情况。方法:对21例41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进行24周的随访。根据术前、术后4天、4周、12周、24周随访中患者下唇部触觉、痛觉及两点辨别觉的变化,按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χ^2检验。结果:术后4天时,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00%,感觉丧失发生率为85.4%。术后4周时,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为14.6%,术后12周为67.6%,术后24周为81.1%,32.4%的患者于随访期末达到完全恢复。两侧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的差异在各个随访时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O术后早期感觉功能障碍较为普遍,但大多数(81.1%)患者在术后12~24周可达到“优”等级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种植术后下唇麻木处理后的恢复过程.方法:8例下颌后牙区种植患者均采用CDIC口腔种植技术.有1例为阻滞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下下颌磨牙区皮质开窗下牙槽神经游离术后植入CDIC柱状组合式种植体2枚,7例于局部浸润麻醉下植入柱状组合式种植体9枚.术后x全景片观察种植体(除游离牙槽神经后植入种植体的患者外)距下牙槽神经管上壁为-1-2mm.术后第2天8例患者感觉相应侧下唇口角及颏,部皮肤麻木,肿胀,相应下前牙咬牙合自觉垫高.临床检查探针刺激颏神经支配区域粘膜,皮肤均无痛感,叩诊支配区域牙齿有麻木感.6例棉签检查皮肤无触觉.安慰患者同时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理疗、微波等治疗.随访观察患者痛觉及触觉恢复,麻木消失过程.结果:8例患者在1-3月后开始恢复痛觉.痛觉逐渐恢复后1月左右开始恢复触觉,恢复过程中麻木区域呈逐渐缩小趋势,恢复过程中4名患者有针刺感.8例惠者在5-10月后刺激惠侧与刺激健侧无明显区别.讨论:种植手术是一门精细的牙槽外科手术.下颌后牙区种植术以x全景片及CT定位影像分析,术前基本确定种植体长度.术中多采用局部浸润麻醉,预备种植窝时接近下牙槽神经管时患者有疼痛感.麻木可能原因:1,术中直接损伤下牙槽神经.2,术中损伤下牙槽神经管而未损伤下牙槽神经,局部出血水肿压迫下牙槽神经导致下唇麻木.3,种植体旋入过深直接压迫下牙槽神经管.4,预备种植窝时的机械振动,挤压、转动和温度刺激等物理因素.5,游离神经时牵拉下牙槽神经.根据以上可能原因,患者麻木恢复原因:水肿消失,神经纤维再生,对侧神经代偿.结论:根据x全景片及CT定位影像分析,确定种植体长度行下颌后牙区种植术后造成下唇麻木的患者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理疗、微波等治疗下能逐渐恢复.具体恢复条件,恢复时间,恢复面积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含甲醛和多聚甲醛根充材料引起的损害文献中已有许多报道,这些损害作用有严重的变态反应、骨坏死、牙本质吸收及可能致下齿槽神经感觉不良。据厂家介绍,SPAD为非常安全的糊剂,在根尖周病变中,用它超填将使根尖周组织快速及完全再生,根尖囊肿和肉芽肿迅速消失,超填糊剂也快速吸收而没有术后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全下唇缺损的功能性修复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 6例下唇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下唇缺损4/5至全下唇缺损,设计以双侧颏神经血管束为蒂的颏部岛状组织瓣V-Y推进修复下唇全厚缺损,重建口轮匝肌.结果 术后组织瓣全部成活,随访3~14个月,肿瘤均无复发,唇外观良好,张口度接近正常,同时保留了良好的口周括约肌功能和口唇黏膜的正常感觉功能.结论 对于局限于唇红或唇红缘下方1 cm内的全下唇缺损,双侧须神经血管束为蒂的颏部岛状组织瓣V-Y推进修复方法是比较理想的功能性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后下唇及颏部感觉功能障碍(neurosensory dysfunction,NSD)的发生区域、恢复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例接受SSRO的骨性Ⅲ类患者,术前1周采集数据,并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数据对比。具体将下唇及颏部皮肤分为4个区域,检查每个区域的针刺觉、痛觉、热觉、冷觉、锐觉、钝觉、轻触觉、两点辨别觉,采用5分法记录检查结果。根据年龄、性别、神经暴露情况等因素分组,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1、2、3区域术后感觉得分均低于术前,各区域两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4手术前后得分无改变。术后1周至6个月感觉得分逐渐提高,各种感觉NSD的发生率术后1周最高(92.5%97.5%),术后6个月最低(15%97.5%),术后6个月最低(15%40%)。在同一时间痛觉得分最高,热觉最低。年龄、性别差异对感觉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颏成形术、神经暴露情况、远心骨段移动幅度、术后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情况对感觉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O后NSD易发生于下唇及口角内侧的皮肤;术后痛觉的恢复优于其他感觉,热觉恢复最差;颏成形术、术中神经暴露及远心骨段大幅度移动,是术后感觉障碍的危险因素;术后使用恩经复(nerve growth factor,NGF)可促进NSD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下颌骨齿槽骨切除术是治疗口底前部小型癌肿常用的手术。齿槽突切除后闭合软组织的常用方法是将舌拉向前方缝合到下唇粘膜上,但术后上下唇不能自然闭合,舌常不自觉地伸到口外,不但造成流涎,影响咀嚼、语言和吞咽,而且不能配戴义齿,因而必须行第二次手术。为解决这个问题,学者们曾设计了许多外科方法,如。皮肤游离移植;舌、颊、额  相似文献   

19.
骨骼肌失神经后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骼肌失神经的退变和再生。方法 以纯系BALB/C小白鼠为实验动物,切断一侧坐骨神经, 术后1,2,4,8,12,16周分别处死动物,取腓肠肌分别进行光电镜观察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 骨骼肌失神经早期主要为肌纤维萎缩,随后退变和再生,较长时间失神经后再生的肌细胞再发生退变。失神经后1~4周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表达均降低,8周出现较小的细胞阳性染色,肌纤维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核周,12~16周大片的细胞核周有较浅的阳性胞浆染色。这些细胞不具正常肌纤维形态。结论 骨骼肌失神经后退变和再生同时存在,由于无神经支配,再生的肌细胞不能分化发育为成熟的肌纤维,而再发生退变;较长时间失神经后再生的成肌细胞相互融合呈片状分布,未能发育为成熟的肌纤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同期神经化髂骨瓣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重建下牙槽神经,保存下唇及颏部感觉的效果。方法 :对于下颌骨连续性缺损需颌骨重建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配到神经化组和对照组,神经化组患者在颌骨重建术中吻合旋髂深动静脉与受区血管,并同期吻合支配腹内斜肌及髂骨的髂腹股沟神经与受区的颏神经、下牙槽神经残端;对照组术中只进行血管吻合而不进行神经重建。术中用神经监护仪检测髂骨瓣神经吻合后的神经电活力。术后通过两点辨别觉(two point discrimination, TPD)检查、感觉神经阈值(current perception threshold, CPT)检测及Touch test感觉测试丝(Touch test sensory evaluator, TTSE)检测记录患者下唇及颏部感觉恢复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0例患者,每组各10例,2组髂骨瓣存活率均为100%,未发生皮瓣危象等严重并发症,供区无明显并发症。TPD检测、CPT测试及TTSE检测结果均提示,神经化组术后感觉减退程度更小(P<0.05)。结论:“环路重构”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