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铅作业工人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铅作业工人血压的关系。方法 选择216名职业铅接触工人,测定血铅、尿铅、尿ALA、尿肌酐和测量血压。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VDR-bb,VDR-Bb和VDR-BB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90.7%,7.4%,1.8%.VDR-Bb/BB基因型的血铅几何均数(1.96μmol/L)高于VDR-bb基因型的血铅几何均数(1.54μmol/L),P<0.05。VDR—Bb/BB基因型工人的血铅与收缩压呈剂量-效应关系,回归系数为53.195(P=0.003),远大于不携带VDR-B等位基因(VDR-bb基因型)工人的回归系数(b=5.512,P=0.237)。结论 VDR-B等位基因可能与血铅水平和收缩压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闫娟  杨跃林  王培席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4):4769-4770
[目的]系统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血铅水平的关系。[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1990~2007年国内外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铅与VDR基因多态性关联性研究的相关文献,用Meta分析软件Revman4.2进行分析。[结果]VDR-Bb/BB基因型的血铅水平高于VDR-bb基因型的血铅水平,有统计学意义(Z=2.66,P=0.008)。[结论]VDR基因型可能是导致铅易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δ-aminolevulinic acid dehydratase,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暴露工人血铅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武汉市某铅蓄电池厂187名职业铅暴露工人,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水平,氰化高铁法检测血红蛋白含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ALAD基因亚型,限制性内切酶为MspⅠ。结果 187名职业铅暴露工人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175人,占93.58%,ALAD12杂合子基因型12人,占6.42%,未检测到ALAD22纯合子基因型;ALAD12基因型铅暴露工人血铅浓度高于ALD11基因型的工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40);ALAD11基因型工人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ALAD12基因型工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04)。结论 ALAD12基因型工人较ALAD11基因型对铅的血液毒性更易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δ-氨基-γ-酮戊酸脱水酶(ALAD)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以及基因-基因、基因-环境之间的联合作用对铅肾毒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33名铅作业工人,根据工人接触铅水平是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测定血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肌酐,全血提取DAN基因组,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分析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结果超职业限值组,ALAD1-2/2-2基因型和ALAD1-1基因型工人尿NAG的浓度分别为(2.12±0.07)U/mmol Cr和(1.73±0.03)U/mmol Cr,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VDR-Bb基因型的工人尿β2-MG浓度[(20.94±0.12)μg/mmol Cr]高于携带VDR-bb基因型工人的尿β2-MG浓度[(15.28±0.09)μg/mmol Cr](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铅接触、高血铅等环境因素以及环境-基因的联合作用都是铅作业工人肾损害的危险因素,接铅水平、血铅水平、ALAD基因型和接铅水平的联合作用引起尿NAG异常的OR值分别为6.85(2.51~10.87)、2.41(1.70~3.41)、3.01(1.10~8.19)。结论在高铅浓度接触下ALAD和VDR基因型与铅肾毒性有关,ALAD-2等位基因和高铅接触是加重铅肾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绝经妇女基因多态性与骨代谢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骨代谢及钙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PLP)检测汉族45~65岁绝经妇女的ER和VDR基因多态性,根据ER的Px单倍体型随机抽取90人测定血、尿中与骨相关的生化指标,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EA)测量腰椎及髋部骨密度(BMD).结果 Px单倍体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PTH)、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STR-ACP)和血清钙磷水平均高于non-Px单倍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考察ER和VDR基因多态性时,Px+BB/Bb的STR-ACP的活性最高,而血清磷水平以non-Px+bb的最低(P<0.05);Px单倍体组雌二醇(E2)水平与大转子(Troch,r=0.29,P=0.04)和Ward三角的BMD显著相关(r=0.31,P=0.03),PTH水平与Troch的BMD相关(r=0.3,P=0.04),而在non-Px单倍体组则无相关性.结论绝经妇女的ER基因多态性会影响骨代谢及钙相关激素与BMD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ALAD和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易感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δ 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 (ALAD)和维生素D受体 (VDR)基因多态性与铅肾毒性的关系。 [方法 ]选择 2 16名职业铅接触工人。测定血铅 (BPb)、尿铅 (UPb)、尿ALA(UALA)、尿N 乙酰 β D 葡萄糖苷酶 (NAG)活性、尿白蛋白 (ALB)含量和尿肌酐。尿相关指标采用肌酐进行校正。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 (RFLP)技术进行基因型分析。 [结果 ]铅接触浓度≥ 0 0 3mg/m3 时 ,ALDA 11基因型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分别是 2 0 6μmol/L和 2 45μmol/L(P >0 0 5 ) ,VDR BB/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91μmol/L)高于VDR bb基因型工人的平均血铅水平 (2 0μmol/L) ,P <0 0 5。当血铅水平≥ 1 92 μmol/L时 ,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NAG活性 (4 5 4U/mmolCr)明显高于ALAD 11基因型工人 (1 2 6U/mmolCr) ,P <0 0 5。ALDA 11基因型工人血铅与NAG活性不呈剂量 效应关系 ,而ALAD 12基因型工人的血铅与NAG活性呈剂量 效应关系 ,回归直线的斜率为 1 5 8(P <0 0 5 )。 [结论 ]本研究提示ALAD和VDR基因多态与血铅水平升高可能有关 ,ALAD 2等位基因可能加重铅肾毒性  相似文献   

7.
盛红艳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464-2465
目的比较铅作业工人和非铅作业工人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的差异,探讨铅作业工人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铅、尿铅浓度的相关性。方法以蓄电池企业的252名铅作业工人作为接铅组,电子厂205名非铅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测定血铅、尿铅浓度、红细胞锌原卟啉和血常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接铅组血红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则无差异(P0.05),接铅组红细胞锌原卟啉、血铅、尿铅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166,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系数r=0.406。结论长期接触铅可导致血铅、尿铅浓度和红细胞锌原卟啉升高,血红蛋白降低,对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无明显影响,血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较尿铅与红细胞锌原卟啉的相关性好。  相似文献   

8.
累积铅暴露工人ALAD基因多态性与肾损害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累积铅暴露工人δ-氨基-γ-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多态性与肾损害的关系,实现通过基因型筛选铅作业易感人群。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42名男性铅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对每名工人进行基本信息收集和外周静脉血采集,检测血铅、血清肌酐、尿素氮、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并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分析ALAD基因多态性,在对累积肌酐清除率计算和累积铅暴露估计的基础上,根据基因对肾功能指标的调节作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考虑ALAD基因型,血铅和累积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P<0.05);ALAD1-2基因型,在低、高累积铅暴露时Person’s相关系数分别是0.39和-0.56(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在高剂量累积铅暴露时,ALAD1-2基因型和累积铅暴露的交互作用与累积肌酐清除率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同时考虑血铅与实际铅暴露工龄(累积铅暴露)时,机体达到一定代偿负荷水平后,ALAD基因与累积铅暴露对肾功能起交互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殷怀明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6):18-19,23
目的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对营养性佝偻病患儿骨代谢影响。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Bsm I酶切技术检测了92例营养性佝偻病患儿VDR基因型,同时测定骨代谢指标,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结果 92例营养型佝偻病患儿VDR基因Bsm I多态性频率分别为bb 93.48%,Bb 4.35%,BB 2.17%;bb基因型组患儿血清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Bb基因组及BB基因型组患儿(P均〈0.05)。3组间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降钙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营养性佝偻病Bsm I酶切位点VDR基因多态性与骨钙素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观察职业铅接触人群血清热应激蛋白70的变化.探讨热应激蛋白作为职业铅接触敏感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对铅作业工人进行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水平的调查。以其蓄电池厂铅接触工人72人为铅暴露组,不接触铅及其他职业有害因素工人41人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工人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的水平,血铅水平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尿铅水平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检测。结果显示.暴露组工人中血清热应激蛋白70及血铅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人群尿铅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O.05);血清中热应激蛋白的水平与血铅水平有相关性(r=0.501,P〈O.01),而与尿铅无明显的相关性(r=0.181,P〉0.05)。提示,血清中热应激蛋白70的水平可反映职业铅接触的情况。作为生物标志物在铅作业工人健康监护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3-6月在该院健康体检的单纯性肥胖儿童130例作为肥胖组,并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正常体质量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 D]及生化指标水平,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技术检测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儿童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并分析不同基因型肥胖儿童代谢指标差异。结果肥胖组儿童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空腹血糖(FP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肥胖组儿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维生素D受体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a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a基因型肥胖儿童25-(OH) D、HDL-C水平显著低于AA+Aa基因型(P0.05),aa基因型肥胖儿童FPG、TC以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AA+Aa基因型(P0.05)。结论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单纯性肥胖密切相关,且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肥胖儿童机体糖脂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维生素D受体(VDR)组合基因型与职业性铅作业者血铅浓度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铅作业工人专项体检中377名高暴露铅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中《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GBZ 37-2002),以血铅<1.9 μmol/L者,为血铅正常组,血铅≥1.9 μmol/L者为血铅异常组.采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工人的基本情况:年龄、工龄、经济收入、吸烟、饮酒等.采用TaqMan探针技术对VDR基因Bs-mI、Tru9I和ApaI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检测,利用ABI7500 SDS Software V1.4软件,进行组合基因型的计算和构建.结果 高铅暴露人群中,VDR基因BsmI-Tru9I-ApaI的组合基因型中,与分布频率最高CC+ CC+ CC比较,CC+ CC+ AC是血铅浓度异常的危险因素,OR值为5.214(95% CI 2.569~ 10.582),P<0.01.结论 VDR基因BsmI-Tru9I-ApaI的组合基因型CC+ CC+ AC可能是铅中毒的易感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集326名某蓄电池企业铅作业工人外周静脉血样品,检测血铅和血锌原卟啉(ZPP),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PCR-RFLP)检测XRCC1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铅作业工人与铅毒性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326名铅作业工人XRCC1基因分布呈现多态现象,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符合遗传学的Hardy-Weinberg平衡(P>0.05);不同基因型组(XRCC1-194CC/CT+TT、XRCC1-280 GG/GA+AA、XRCC1-399GG/GA+AA)工人ZP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RCC1-194CT+TT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高于XRCC1-241CC基因型组(P<0.05),而XRCC1-280GG/GA+AA、XRCC1-399GG/GA+AA基因型组工人平均血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血铅水平1.90μmol/L为界,经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铅组XRCC1-194CT+TT基因型的比例大于低铅组(P<0.05),XRCC1-194CT+TT基因型组工人较XRCC1-194CC基因型组工人高血铅发生率的风险明显增高(OR=2.78,95%CI=1.49~5.28)。结论XRCC1 Arg194Trp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血铅升高有一定关联性,C→T多态性提高了接铅工人对铅毒性易感的风险性,XRCC1-194CT/TT基因型可能是铅毒性易感基因型;XRCC1 Arg280His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可能与铅毒性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铅作业工人接触生物标志物及生化指标,筛选铅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方法采用职业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2013—2014年间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的460例蓄电池制造行业接触铅工人作为接铅组,100例非接触铅工人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分析两组人群血铅、尿铅、唾液铅与血液生化指标水平。结果接铅组血铅、尿铅平均水平较对照组高(Z=-7.269,Z=-4.176,P0.05)。血铅与血尿酸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0.257,P0.05]。控制年龄因素后,血铅与收缩压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16,P0.01)。血尿酸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呈正相关(r=0.504,P0.05),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399,P0.05)。随着年龄增加,血铅与血尿酸、收缩压的相关系数逐渐增大。在低浓度血铅(0.97~1.90μmol/L,未达到观察对象时),接铅组血尿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4,P0.05)。结论职业性铅接触可引起工人血铅、收缩压、血尿酸升高。血尿酸联合ALT、收缩压升高有可能成为铅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随年龄增高铅损害的敏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基因多态性对职业铅接触工人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171名上海市某蓄电池厂职业铅接触工人外周静脉血样,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测定工人甲状腺激素水平,包括T3、FT3、T4、FT4和TSH。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ALAD基因进行分型分析,限制性内切酶为MspⅠ,并分析甲状腺激素水平与ALAD基因型的关系。[结果]171名工人中ALAD1-1纯合子基因型工人156名,基因型频率为91.23%;ALAD1-2杂合子基因型工人15名,基因型频率为8.77%;未检测出有ALAD2-2纯合子基因型工人。等位基因ALAD1和ALAD2的频率分别为95.61%和4.39%。协方差分析,ALAD1-2基因型工人PbB水平为1.06(0.87-1.24)μmol/L,明显比ALAD1-1基因型工人PhB水平0.77(0.72—0.83)μmol/L高,(F=8.14,P〈0.05)。高血铅组工人(PbB≥0.97μmol/L)与低血铅组工人(PbB〈0.97μmol/L)相比,甲状腺激素中除了FT4水平略有升高以外,T3、FT3、T4和TSH均是高血铅组工人低干低血铅组工人。ALAD1-2基因型组工人和ALAD1-1基因型组工人相比.T3、FT3和TSH的水平下降比较明显,而T4和FT4水平没有很大差异或是略有升高。低血铅组和高血铅组,都是ALAD1-2基因型工人的T3、FT3和TSH比ALAD1-1基因型工人的低,而T4和FT4的平均水平差不多或是略有升高。[结论]ALAD2等位基因可使工人体内血铅水平增高,增加体内铅负荷;在相同铅负荷下,ALAD2等位基因有加重铅对工人甲状腺功能影响的趋势,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AD基因多态性对男性铅作业工人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63名蓄电池厂和冶炼厂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ELISA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睾酮(T)水平。PCR-RFLP法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ALADII基因型和ALAD12基因型工人的血铅水平分别是1.45μmol/L和1.56μmol/L,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年龄、工龄、血铅水平和累计铅接触量等因素后发现ALAD12基因型工人的LH和FSH水平分别是8.9IU/L和3.6IU/L,分别比ALAD11基因型工人高(LH=5.5IU/L,P=0.07;FSH=2.3IU/L,P=0.04);两组人群的血清T水平没有差异。在血铅水平≥1.92μmol/L的工人中,ALAD12基因型工人的血清LH水平(7.8IU/L)高于AlAD11基因型工人(6.0I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FSH水平(3.5IU/L)和T水平(4.1nmol/L)也比ALAD11基因型工人(2.4IU/L和3.3nmol/L)高(P=0.07和P=0.08)。[结论]ALAD2等位基因与血清LH和FSH水平升高有关,推测其可能是铅生殖毒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因多态性与铅中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就3种多态性基因是否会使某些个体对铅暴露的敏感性增强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这3种基因包括:δ-氨基酮戊酸脱氢酶(ALAD)基因,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和血色病基因。ALAD基因的多态性与人动物血液、骨骼和体内器官中的蓄积和分布有关。VDR基因能控制血清中的钙三醇含量,从而控制钙的吸收,并反过来影响骨骼中铅的蓄积。血色病基因可引起铁的过量蓄积而致病,也会影响到铅的吸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DMT1)基因多态性与血铅的相关性,了解高血铅的易感人群,为蓄电池工人预防高血铅提供参考。方法调查蓄电池工厂汉族工人567人基本情况,提取工人血样DNA,应用Sequenom技术平台检测3个位点基因型,用非条件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遗传因素与血铅毒性的关联性。结果 rs149411位点CC基因型相对于TT基因型有高血铅风险,OR=1.58 (95%CI=1.02~2.47);rs11169654、rs224446位点与铅毒敏感性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s149411位点CC基因型较TT基因型对铅毒更为易感。  相似文献   

19.
在 476名严重环境铅暴露儿童中 ,研究了维生素D受体基因Bsm1位点多态性对血铅、锌原卟啉、头围、身高和体重等指标的影响。使用协方差分析校正了年龄、性别、父母文化程度和血铅等影响因素后 ,具有B等位基因儿童的头围明显大于bb基因型个体 (P =0 0 2 ) ;分层分析发现在高血铅组和男性组中Bsm1多态性明显影响头围 (P <0 0 5)。未发现Bsm1位点多态性对血铅、锌原卟啉、身高和体重的明显影响。结果表明 ,VDR基因Bsm1位点的遗传变异可修饰严重铅暴露条件下铅对儿童颅骨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海口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海南省某专科医院医学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0~6岁健康儿童作为调查对象,检测其血清25-(OH)D水平、VDR基因多态性及BMD,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BMD儿童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BMD正常和异常儿童的VDR基因多态性,分析VDR基因多态性与BMD的关联性。结果 共纳入1 580名0~6岁健康儿童,男童838人,女童742人,平均年龄(2.49±1.20)岁。血清25-(OH)D水平为(34.66±5.87)ng/mL,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儿童比例分别为4.49%、21.01%、74.49%。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BMI、BMD儿童血清25-(OH)D水平、维生素D营养状态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基因分型检测结果显示,0~6岁健康儿童VDR基因ApaⅠ位点存在多态性,基因型为AA、Aa、aa。BMD正常和异常儿童VDR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DR基因ApaⅠ位点基因型aa型(OR=3.729)、携带a等位基因(OR=2.656)儿童发生BMD异常的风险较高。结论 海口地区0~6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年龄、BMI、BMD有关,且儿童VDR基因多态性与BMD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