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髋臼发育不良是髋部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由于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不良.使髋臼及股骨头的压应力增加.早期易发生继发性骨性关节炎.使髋关节功能严重障碍.不得不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本文采用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21例,经术后1~8年的随访.从疼痛、步态、活动范围及X线片的测量等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的疗效现察.病人满意率迭85.7%.只有2例在术后5年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我们认为此方法不破坏髋关节的完整性.明显增加了股骨头的覆盖率.减小了剪式应力,比较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因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所导致的长期生物力学异常而逐渐出现的髋臼浅而平,股骨头退变,半脱位,脱位,负重区软骨退变并发展为骨性关节炎的一种常见疾病。表现为劳累及远行后疼痛,跛行,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首选治疗方法。但由于髋关节周围异常病理改变,手术比较复杂,处理上比较困难,既要考虑骨性重建,又要考虑神经血管,软组织松解,外展肌平衡以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10年9月行THA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26  相似文献   

3.
Pemberton手术前后股骨头覆盖率的计算机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CT扫描的计算机软件处理图像结合髋关节三维重建影像观察,以评价Pemberton术对小儿髋臼发育不良的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方法:收集2003年10月~2005年10月,在我院小儿骨科经Pemberton手术治疗的髋臼发育不良的患儿20例。在螺旋CT工作站,对骨盆及股骨近端进行三维表面重建。在三维图像上,定性观察。测量Pemberton手术前后髋臼对股骨头覆盖面积的量化值,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儿术前、术后髋关节覆盖率数据结果分析:(n=35)术前髋臼对股骨头的平均覆盖率为33.8%,术后为82.0%。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术后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量明显增加。其中,术前髋臼对股骨头前外侧平均覆盖率为2.6%,术后为21.2%。术前髋臼对股骨头后外侧平均覆盖率为2.2%,术后为15.9%。二者的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前髋臼对股骨头前内侧平均覆盖率为16.9%,术后为23.2%。术前髋臼对股骨头后内侧平均覆盖率为17.2%,术后24.0%。二者的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①通过CT扫描分析及其三维重建能较精确地评估出髋臼发育不良时股骨头覆盖不足的部位及缺损量的多少。②Pemberton术可明显增加股骨头的覆盖率,为治疗DDH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③Pemberton手术后,多数髋关节经过再塑形过程,影像学上形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郭志  窦智 《辽宁医学杂志》2007,21(3):187-188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髋关节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髋关节病119例,共128个关节。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伴髋臼改变28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43例,强直性脊柱炎7例,髋臼发育不良16例,类风湿关节炎25例。结果本组119例共置换人工关节128个,其中骨水泥型102例105个关节,生物型17例23个关节。术后均得到了4~10年的随访,依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评估,优良率为85.7%。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髋关节病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临床常见疾病,早在1939年Wiberg提出了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dysplasia hip,DDH)的概念。该病多数到成年期被查出。成人髋臼发育不良是成年人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OAH)的主要原因之一。DDH继发OAH的治疗较为困难,保守治疗难奏效。因此,对DDH伴有临床征状者,多需手术治疗已被多数学者所共识[1]。治疗DDH的手术方法较多,术式大体上分为纠正髋臼方向、加深髋臼的截骨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旋转中心安置是全髋置换术后关节面之间、假体—骨质界面内及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内应力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旋转中心安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 ,用Harris评分和测量X线髋臼指数来评估手术的临床效果和髋臼 股骨头解剖关系的变化。结果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 ( 80± 7.7)分提高到 ( 95± 1.8)分 ,主要表现为疼痛明显改善。X线显示髋臼CE角、AC角、AHI获得明显改善 ,但HLI没有变化。所有病例没有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Tagawa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能较好地重建髋臼和股骨头的解剖关系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部疼痛症状 ,延迟髋关节骨关节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较为严重的髋关节病变的一种手术方式,是应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人工全髋关节代替其自身的病变髋关节。适用于严重影响生活及工作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髋臼发育不良等。我院2002-05/2004-05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例,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Zweymueller型髋臼假体治疗成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方法:应用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对27例30个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THR)。术前Harris评分最高56分,最低24分,平均42.6分。结果:所有患者髋关节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增加,髋臼假体稳定。Harris评分最高98分,最低78分,平均90分。X线评价无松动征像,髋臼假体位置良好。结论:特殊设计的Zweymueller型人工全髋关节假体髋臼重建初期稳定,手术不需大块植骨和骨水泥,初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髋臼缘截骨和旋股外动脉移植在成人髋臼发育不良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8例髋臼发育不良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病例采用骨盆髋臼缘内移截骨,使半脱位的股骨头产生良好的包容;同时对坏死的股骨头采用旋股外动脉束植入术,对缺血坏死的股骨头解决血液供给。结果 2008例中1716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7年6个月,手术优良率达91%。X线摄片示:术前股骨头的覆盖率为70%,术后上升到95%;股骨头坏死囊性变消失率达72%,使髋关节间隙比术前平均增宽1.5~4.0mm。结论 经髋臼缘截骨与旋股外动脉移植联合手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新方法。方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8例(8髋)。平均年龄35.6岁(26-48岁),男3例,女5例。手术方法在田川髋臼旋转截骨术基础上进行部分改进,平均随访时间2.1年(15-36个月)。结果:以Lack的改良Tonis标准评定。优6例,良2例;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头之间恢复了正常匹配关系。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办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对7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合并半脱位和脱位的患者,施行了髋臼旋转截骨术。经过1个月~1年的随访,取得了从解剖构造上矫正了髋臼发育不良,恢复了髋臼和股骨头关节面正常匹配关系的良好效果,从根本上防止了骨关节炎的发生和恶化,改善了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2.
曲艳辉  刘倩  许莉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9):915-916
髋臼或股骨头发育不良是成年人继发性髋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应关节面的不相适应或对应面的减少是导致关节力学改变和关节病变的原发因素。髋臼或股骨头发育不良伴有临床症状者多需手术治疗,髋臼旋转截骨术是髋臼周围三维立体面截骨,能很大程度上改善关节面的相容性,增加髋臼有效负荷面,加强关节稳定性^[1]。为确保手术达到预期效果,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和基础护理,正确指导病人进行功能训练非常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汪莉 《吉林医学》2011,(2):395-396
随着人工关节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成为髋关节功能重建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采用人工假体(髋臼与股骨头),高分子聚乙烯制成的髋臼,低强度模量金属制成的人工股骨头,利用手术方法将替代被疾病(如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痛、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将已发生病变的髋关节股骨头及髋臼以人工髋关节假体取而代之,从而减轻髋关节疾患患者的疼痛,纠正畸形,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治疗方法[1].已广泛地运用于治疗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及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等髋关节病变中.  相似文献   

15.
库瓦提  吾肯  田辉 《新疆医学》2008,38(12):68-69
髋臼发育不良在我国发病率3.9%,髋臼的发育直接影响髋关节的形态和功能是成人发生髋关节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手术方案从解剖结构上矫正了髋臼发育不良,防止或推迟髋关节炎的发生。我院从2000年8月-2004年8月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23例(24髋),所有病例均进行术后随访,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蔡翔宇  吴焕卿 《河北医学》2006,12(9):891-893
目的:探讨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的经验。方法:对12例16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臼及股骨的解剖结构,正确安装假体。结果:对12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其中双侧置换4例,经6个月到5年的随访,患者均能自行行走,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平均由术前的35.82分恢复到术后6个月的88.37分。结论: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充分的软组织松解,重建髋臼和股骨近端的解剖结构,正确假体位置的安装是手术的关健。  相似文献   

17.
成年人髋发育不良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30例成年人髋发育不良的全髋置换治疗后的随访,从术前评估、手术适应证、手术要点、术后康复诸方面总结回顾治疗经验和体会。指出术前要充分了解发育不良髋臼的病理解剖形态。术中重建好髋臼是关键。强调术后康复的重要性。认为,成年人髋发育不良症状轻,骨性关节炎不明显时可作骨盆内移截骨术,而伴有严重骨性关节炎时适合作全髋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8例髋臼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前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对8例(10髋)髋臼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治疗.5例(6髋)髋臼进行了植骨。结果:手术切口长9~11cm,手术时间90~120min。术中出血200~400ml,平均312ml,Harris评分由术前38.40分恢复到术后92.80分。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2个月,无一例神经损伤,人工关节无松动.髋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选择性地治疗部分髋臼发育不良患者,出血少,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生物力学在骨盆截骨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生物力学在骨盆截骨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0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女性32例(64.0%),男性18例(36.0%),分析比较50例患者的生物力学髋臼负重区域角度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发展的关系,分析在骨盆截骨术中如何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结果髋臼负重区域角度与总髋关节关节间隙变化呈正相关(r=0.285,P=0.045),同时存在线性回归关系(t=2.058,P=0.045),Y=-1.755+0.468X。由方程得出当X=3.75时Y=0。结论在实施骨盆截骨术时,将髋臼负重区域角度控制在3.75°时术后髋关节关节间隙变窄最小、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龄儿童(大于8岁)先天性髋脱位的手术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6例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病人行髋臼周围旋转截骨,截骨线距臼周缘1.5cm,凿断髋臼顶部外侧及内侧壁前部分,保留内侧壁及后侧部分,凿断后再用弧度骨凿将髋臼向下、向后逐渐旋转移位,髋臼矫正到较正常位置后,截骨间隙呈楔形状,外侧间隙宽2.5cm,用类似间隙大小的楔形同种异体骨块嵌入。股骨粗隆下短缩1.5cm,及向外旋转截骨,纠正过大的前倾角。四孔钢板固定,股骨头复位后,髋臼覆盖、“包容”好。结果 术后拍片见髋关节复位位置好,股骨头及髋臼形状基本正常。髋臼旋转截骨及植入骨块2个月后骨性愈合,6个月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5例,城关节功能较差1例,随着时间的推移,髋关节塑形较好,股骨头无坏死现象。结论 髋臼周围不全旋转截骨治疗大龄儿童严重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城关节脱位,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髋臼转移范围大,能明显地改善髋臼指数,直接利用髋臼软骨面增加对股骨头的覆盖、“包容”,增加负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压力,符合生物力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