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MRI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行MRI平扫,58例行增强扫描;37例行CT平扫,其中26例行增强扫描。结果:82例中单发病灶62例(76%),多发病灶20例(24%)。原发性病灶35例(43%),复发性病灶47例(57%)。75例(91.5%)病灶边界不清或部分不清,48例病灶(58.5%)包绕神经血管束,16例病灶侵蚀骨质,5例病灶压迫邻近骨质。所有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强化;75例(91.4%)病灶信号不均匀,其内部均可见条索状、条片状区,在T1WI和T2WI上呈低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部分病灶周边可有水肿区。CT平扫示病灶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呈中度或高度不均匀强化。结论: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是该病变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重要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16例,男7例,女9例.12例行CT检查(增强9例),4例行MRI检查(增强1例,4例均同时行X线平片检查).回顾分析韧带样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共检出16个病灶,其中腹部外型11例,腹壁型3例,腹内型2例.CT平扫均表现为均匀略低软组织密度,边界不清;X线平片、CT骨骼病变显示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病灶内有小梁形成,呈肥皂泡样,压迫性骨吸收破坏,常见不规则骨嵴,大多可见无钙化、骨化的软组织肿块.与肌肉信号相比,MRI T1 WI上呈等、稍低混杂信号;T2 WI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以上不均匀强化;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条索状、片状T1WI及T2 WI上均呈低信号改变的区域,CT、MR无强化.结论 DF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良性肿瘤,X线平片可以观察骨质病变的整体形态,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骨质的破坏特点;T1 WI均呈低信号,T2 WI呈高、低混合信号,大部呈不均轻度强化,局部呈渐进性延迟强;T1WI、T2 WI示病变中斑点状及条带状低信号,MRI、CT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表现.因此,综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多数韧带性纤维瘤病能够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分析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type fibromatoses,DF)的CT和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探讨其影像学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9例进行CT检查(增强7例),9例行MRI检查(增强8例),2例行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CT及MRI表现,并与组织病理学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0例中共检出25个病灶,其中腹部外型18个,腹壁型4个,腹内型2个,骶骨1个;17个病灶形态不规则,8个呈椭圆形。CT平扫均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与肌肉信号相比,MR T1WI上呈等信号7个,稍低信号6个;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9个,2个呈混杂信号,1个呈低信号。所有病灶内均可见条索状、片状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改变的区域;增强扫描10例均呈中等以上强化。结论 DF的CT和MRI特征较明显,对多数病变术前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 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 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的CT与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阔韧带肌瘤的CT与MRI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5例女性患者阔韧带平滑肌瘤CT与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中6例接受增强平扫及CT检查,9例接受增强平扫及MRI检查。结果在CT与MRI上,15例均在盆腔内、子宫外显示肿块,实质性肿块9例,实性肿块内有不规则囊变区6例。肿块边界清楚光整,与周围组织间分界清楚10例,病灶与子宫分界不清5例。病灶实性成分CT平扫与子宫呈等密度;MRI平扫T1WI呈等信号、稍低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囊变区CT平扫呈稍低密度,MRI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与子宫肌层强化程度基本一致。瘤内变性、坏死或液化区不强化。结论 CT、MRI发现盆腔内、子宫外边界清楚的实性或以实性为主的肿块,肿块实性成分CT平扫密度与子宫相近或相等,MRI平扫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强化程度与子宫肌层相当,是阔韧带平滑肌瘤较具特征的征象。当肿瘤囊变区较大,甚至病灶以囊变为主时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但肿瘤实性成分的影像表现仍保持以上特点,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病(DF)的MRI特点,重点分析MRI特征影像及其病理基础,评价MRI在DF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4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MRI表现(14个病灶均行M RI增强及延迟扫描),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并探讨M RI特征影像的病理基础。结果14例均为单发病灶(腹外型7例、腹壁型4例、腹内型3例),其中有2例为术后复发,肿瘤沿着肌肉长轴生长。T1 WI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T2 WI呈高于肌肉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以延迟强化为明显,病灶内可见条状或带状 T1 WI及 T2 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14例病灶内均未见坏死、囊变及瘤周水肿。病理组织学上肿瘤由不同比例的成纤维细胞、纤维组织和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密集区域T2 WI信号增高,而肿瘤内胶原纤维区域在 T1 WI、T2 WI均为低信号。肿瘤内见较多血管壁完整的毛细血管,这是病灶延迟强化的病理基础。结论病灶内可见T1 WI、T2 WI均呈带状低信号且增强扫描不强化以及病灶延迟强化是DF的特征性MRI表现。MRI可以很好评估肿瘤侵犯范围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助于DF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韧带样瘤的影像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术前诊断符合率。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以来,15例经病理证实为韧带样瘤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并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例患者,女性10例,男性5例,中位年龄36岁。3例行CT平扫检查,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CT均表现为局部软组织肿块,呈等低密度,3例密度均匀,4例密度欠均,4例边界清晰,3例边界不清,增强扫描3例均匀强化,1例明显不均匀强化。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MR图像比较有特征,呈等T_1稍长或等T_2信号,压脂像呈高信号,部分内见条片状低信号,坏死囊变少见,增强扫描均有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条带状低信号无强化。上述病例3例复发,未见转移征象。结论韧带样瘤的影像学表现中,CT可以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但是缺乏特征性表现;MRI检查T_1WI及T_2WI病灶内可见条带状低信号是其特征性表现,低信号区增强扫描无强化,掌握其影像特征,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赵越  易飞 《放射学实践》2020,(6):761-767
【摘要】目的:分析钙化上皮瘤的CT及MRI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钙化上皮瘤患者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8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6例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CT平扫,1例先行X线片,后行MR平扫加增强检查。结果:10例CT共13个病灶。8个病灶见钙化,其中5个病灶完全钙化。2个病灶见坏死。10个病灶边界清清楚,3个瘤周见絮状稍高密度影。8例CT增强扫描共11个病灶,其中3个轻度强化,5个不均匀中度强化,3个病灶完全钙化无强化。6例MR均为单发,2例T1WI呈等信号,T2WI呈外周高中央低信号,DWI呈环状高信号,增强呈“环靶征”。2例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内见微囊状更高信号,灶周可见斑片状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2例T1WI呈稍低信号,T2WI均呈稍高信号,增强不均匀强化。1例X线片呈高密度,T1WI呈低信号,T1WI压脂呈不均匀稍高信号,T2WI压脂呈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以中央强化较为明显。结论:钙化上皮瘤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当病灶位于皮下,边界清楚,CT见广泛泥沙样或致密的局灶性钙化,MR上见微囊状改变,增强扫描轻至中度强化,尤其呈“环靶征”表现时,应考虑到PM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RI征象及临床特点,探讨MRI的诊断价值.方法:本院39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盆腔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9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大多数患者有剖宫产手术史,仅1例无腹部手术史.34例(87.2%)病灶边界模糊.22例(56.4%)病灶呈实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为主;15例(38.5%)病灶呈囊实性,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T1WI以等低信号为主,其中抑脂T1WI中有高信号灶为7例;2例(5.1%)病灶呈囊性,T2WI及T1WI均呈高信号.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实性及囊实性病灶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可见持续性强化,病灶显示更加清晰.结论:结合临床病史及MRI表现特点,能准确诊断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MRI能准确显示病灶位置、边界、大小及范围,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很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臀部硬纤维瘤的超声、CT、MRI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搜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臀部硬纤维瘤病例,均行超声、CT平扫及增强扫描,5例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臀部硬纤维瘤主要累及臀部肌肉、筋膜、骨膜等,呈浸润性生长,易复发。超声表现为不规则低回声肿块。CT表现为低密度软组织肿块(9例),等高密度肿块(1例),强化程度不等。MRI表现为臀部肿块,T1WI等低信号,T2WI多为稍高信号夹杂斑片低信号(3例),或等低信号(2例),增强后可见不均匀强化。结论:超声、CT及MRI检查可显示硬纤维瘤的大小、形态;MRI能从多个切面显示肿瘤范围以及周围组织受侵情况,并可推断组织成分,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MRI、MRA认和DSA表现并比较四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CA的影像学表现,其中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证实。20例进行CT和MRI平扫、MRA认,13例行CT增强扫描,15例行MRI增强扫描,12例行DSA检查。结果: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单发多见(17/20,占85%)。20例CA检出25个病灶。CT和MRI平扫均发现所有病灶。CA的CT平扫均表现为高密度或稍高密度;13例CT增强扫描发现15个病灶,其中10个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轻度强化。CA的MRI平扫表现为T1WI呈等或低信号12个,高信号8个,混杂信号5个;T2WI全部病灶均表现为高低混杂信号,23个病灶周围伴有低信号环,2个病灶周围有水肿带,无占位效应;15例MRI增强扫描发现17个病灶,其中7个病灶出现瘤体血管床轻中度强化,2个病灶边缘强化,8个病灶无强化。20例CA行3D TOF MRA认均未见异常血管影。12例行全脑DSA检查未见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4例表现为毛细血管期或静脉窦期富血管性病变。结论: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平扫对明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优于CT;CA的CT和MRI增强扫描无特征性表现;MRA和DSA对诊断CA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3.
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影像学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血管纤维瘤的CT、MRI、DSA特征,CT检查13例,MRI4例和DSA3例,同时完成2项或3项检查分别为4例和3例。结果:13例均显示出病变的部位及范围,CT平扫示软组织块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I示肿块T1WI呈等于或略高于肌肉信号,T2WI呈高信号。肿块增强扫描明显强化,CT强化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MRI信号增强率升高。3例DSA显示供血情况以及营养血管的特征。结论:血管纤维瘤有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CT动态扫描、MRI增强率的表达及DSA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脊柱原发性骨肿瘤CT和MRI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资料与方法:分析49例脊柱肿瘤的CT和MRI表现,包括成骨细胞瘤、骨髓瘤和骨肉瘤各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ABC)3例,血管瘤和淋巴瘤各5例,骨巨细胞瘤多位于椎体,呈溶骨性破坏;成骨细胞瘤和骨肉瘤CT呈骨性密度,MRI信号较低,后者伴软组织肿块;22例脊索瘤伴骶前包块,11/16例CT上出现钙化,9例在T2WI有条状低信号纤维结构和高信号粘液基质。骨髓瘤(1例)、淋巴瘤在T1WI和T2WI分别呈略低信号和较高信号,1例骨髓瘤在T2WI呈高信号。结论;CT和MRI可清楚地显示肿瘤的部位和范围,两者结合,多数肿瘤可以定性。  相似文献   

15.
眼眶神经鞘瘤的CT和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眼眶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19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神经鞘瘤,其中15例行CT扫描,10例行MR扫描,对照手术病理结果,比较分析CT和MRI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8例位于肌锥内,8例位于肌锥外,3例位于眼眶和海绵窦,为颅眶沟通性神经鞘瘤;15例呈椭圆形,4例呈哑铃形。11例神经鞘瘤CT平扫呈等密度,密度均匀,9例行增强扫描均呈均匀强化;3例呈等密度,密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16.
颅内软骨肉瘤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内软骨肉瘤的CT、MRI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例颅内软骨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CT平扫显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 ,瘤周水肿不明显 ,2例伴有瘤内钙化及局部颅骨侵蚀。MRI显示肿瘤在T1WI为低、等信号 ,T2 WI为高信号 ;MRI增强时T2 WI中央低信号部分不强化 ,周边强化明显。结论 颅内软骨肉瘤好发于颅底软骨联合处 ,常伴瘤内钙化和局部颅骨侵蚀 ,但须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全部病例均作了CT平扫与MRI检查,其中1例摄有颅骨平片,1例MR/增强扫描,1例DSA检查。结果:4例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中,1例位于左蝶骨嵴和左眶骨处,2例位于左颞骨。1例位于右额骨。CT上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膨胀性吹气球样溶骨破坏区,密度不均匀;MRI示有出血、囊变及液面,T1WI和R2WI上呈混杂信号,1例增强后示肿瘤实质和邻近脑膜强化;血管造影示血管有推移改变。结论:颅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与MRI相结合能提示诊断,并有助于评价周围结构。  相似文献   

18.
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 评价脊柱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全部病例均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发生于颈椎8例。胸椎1例,腰骶椎7例。除7例侵犯相邻2个椎体,余均累及1个椎体,除单纯溶骨性破坏和椎体压缩性改变各1例外,CT主要表现为椎体偏心性,膨胀性破坏,10例MRI检查中除2例巨大软组织肿块的病灶中可见无强化的囊性信号外,8例为T1WI稍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强化。结论 影像学对骨巨细胞瘤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隔神经母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19例行CT检查,8例行MRI检查.结果 20例肿瘤位于后纵隔,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软组织肿块,突向肺野,边界较清楚.CT平扫示肿瘤密度较均匀12例,密度不均匀7例,15例肿瘤内伴有钙化.13例行增强检查,7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8例MRI检查T1WI示肿瘤呈等或稍低信号,与胸壁肌肉相近,T2 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3例肿瘤内伴出血、囊变呈混杂信号.结论 儿童患者,CT或MRI检查发现后纵隔肿物,特别是其内伴钙化者,诊断时应首先考虑神经母细胞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MDCT和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脏EAMI。患者的MD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9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3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1例同时行MDCT和MRI检查。结果:13例中8例肿瘤呈实质性,5例呈囊实性。CT平扫示7例病灶呈等密度或高密度,3例呈稍低密度。MRI平扫T1WI上4例病灶以低信号为主,抑脂T2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其中3例信号明显不均匀。CT和MRI增强扫描皮髓交界期示9例病灶呈中等至明显强化,4例轻度强化;实质期示病灶呈持续强化9例,强化程度减退4例,11例病灶强化明显不均匀。仅1例EAML可见少许脂肪信号,6例瘤周可见假包膜显影、较厚且绝大多数完整,9例瘤内可见血管影,4例伴有出血。结论:肾脏EAML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特别是T2WI上病灶呈低信号、增强后中等至明显不均匀持续强化、假包膜较厚且完整以及瘤内血管影的显示,有助于提高对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