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技巧、复发及术后妊娠情况。方法子宫肌瘤患者217例,年龄25~43岁,平均年龄32岁(标准差7.3岁).其中有蒂浆膜下肌瘤37例.阔韧带肌瘤4例.宫颈肌瘤7例,肌壁间肌瘤及无蒂浆膜下肌瘤169例.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v.LM)。结果217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严重并发症.217例中13例失访.204例随访11~47个月,平均(29.00±10.32)个月。术后9~47个月复发71例.占34.80%.有生育要求者49例,妊娠率46.67%.21例(21次)妊娠中.1例流产.1例异位妊娠.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剖宫产).9例足月妊娠,其中7例行剖宫产,2例顺产;9例继续妊娠中[平均(22.00±6.82)周],无一例子宫切口瘢痕裂开。结论LM后可提高妊娠率,复发率同开腹手术。LM后妊娠是安全的.但剖宫产几率增加。LM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剖宫产手术中对子宫肌瘤的合理处理方案研究。方法病例选自的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患者362例,其中单发子宫肌瘤207例,多发子宫肌瘤155例。孕妇年龄为21~34岁,孕周为31~41w,均为单胎妊娠。根据子宫肌瘤的大小、位置及数目,变性与否,医生提供可行、合理的参考意见,本着患者知情同意临床处理原则,可进行单纯剖宫产术、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核除术、剖宫产同时子宫次全切除术、剖宫产同时子宫全切除术。临床观察指标:孕妇年龄、孕周、手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复发情况及患者的满意度等。结果1.362例患者中,进行单纯剖宫产术患者(CS)39例(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2例),剖宫产同时子宫肌瘤核除术者256例(CS+核瘤,单发肌瘤130例、多发肌瘤126例),剖宫产同时子宫次全切除术者62例(CS+次切,单发肌瘤37例、多发肌瘤25例),剖宫产同时子宫全切除术者5例(CS+全切,单发肌瘤3例、多发肌瘤2例)。2.不同处理方案的手术中出血总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同时行子宫切除手术组的年龄较其他两组偏大(P<0.05);患者满意度以单纯CS组最差(15.4%);患者因子宫肌瘤的再次开腹率在CS组为92.3%,CS+核瘤组为1.17%,子宫切除组为0。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时没有固定模式,需根据肌瘤的大小、位置、病人的年龄以及患者的生育需求等情况综合考虑。但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核除手术也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腹腔镜手术对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生育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术式对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生育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86例经腹腔镜手术及70例开腹手术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不孕、异位妊娠及宫内妊娠的发生率。结果经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50%高于行开腹手术者35.7%(P〈0.05);在不同的腹腔镜术式中,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的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52.8%高于行患侧输卵管切除术者35.7%(P〈0.05);在行保守性手术中,壶腹部妊娠及伞端妊娠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分别为60%及61.1%,均高于峡部妊娠者31.6%(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有利于改善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生育结局,壶腹部妊娠及伞端妊娠患者宜行输卵管保守性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7年5月-2008年11月我院完成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选取同期开腹手术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腹腔镜组长于开腹组(210min±56minvs160min±32min,P〈0.05);术中失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组分别为(2.3±0.8)d、(1.7±0.7)d、(8.8±1.1)d,开腹组分别为(3.4±0.9)d、(2.4±0.6)d、(10.2±1.2)d,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随访均未出现穿刺孔或切口种植转移。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疗效可靠;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微创、疗效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结核LAM、16KD、38KD抗体检测对妊娠期结核感染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结核分枝杆菌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蛋白芯片)检测妊娠结核感染及非结核感染患者的抗LAM、16KD及38KD抗体。结果 21例妊娠结核组LAM、16KD、38KD抗体阳性率(敏感性)分别为81%、76.2%、76.2%,而非结核组(26例)阳性率只有3.9%、7.7%、3.9%,特异性在92%以上。结核组两种和三种抗体阳性率(敏感性)分别为57.2%、52.4%,而非结核组阳性率均为“0”,特异性100%,两组比较差异性有显著性。结论 抗结核LAM、16KD、38KD抗体在妊娠结核病中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检测抗LAM、16KD、38KD抗体特异性高,方法快速简单,对妊娠结核病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urvivin和APC蛋白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病理特征可能关系。方法:收集胆囊癌标本50例、胆囊腺瘤20例、慢性胆囊炎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urvivin蛋白和APC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收集胆囊癌患者的病理资料,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32/50)、20%(4/20)和10%(2/20),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囊癌组与胆囊腺瘤组及胆囊炎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病理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2)APC蛋白在胆囊癌、胆囊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24/50)、85%(17/20)及90%(18/20),差异有显著性(P〈0.05)。胆囊癌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胆囊腺瘤组和慢性胆囊炎组(P〈0.05)。APC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病理资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Survivin阳性表达与APC蛋白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s=-0.530,P=0.000)。结论:胆囊癌组Survivin蛋白的表达显著高于胆囊腺瘤及胆囊炎组,说明凋亡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和APC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呈明显的相关性,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降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人手术切口感染几率的方法。方法将217例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病例分为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A组)114例,非穿孔性阑尾炎并腹膜炎(B组)103例,其中A组放置腹腔引流79例,未放置引流35例;B组放置腹腔引流42例,未放置引流61例,分析统计两组切口感染率。结果本组病例切口感染率为(10/217)4.61%,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9/114)7.89%,B组切口感染率(1/103)0.79%(P〈0.05)。A组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8/79)10.13%,未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为(1/35)2.86%(P〈0.05)。放置引流切口感染率A组(10.13%)与B组(3.2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腹膜炎手术切口感染与腹膜炎严重程度有关,早诊断、早手术、避免误诊,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抗生素使用指征可减少切口感染几率,放置引流与否应视病人个体而定。  相似文献   

8.
自锁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自锁髓内钉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72例胫骨骨折进行手术治疗,均采取切开复位,40例用交锁髓内钉固定,32例用自锁髓内钉固定,对两组手术操作、创伤、并发症、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随访6个月以上,交锁钉组平均手术时间101分钟,术中并发症25%,骨延迟愈合10%,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0周,功能恢复优良率92.5%;自锁钉组平均手术时间66分钟,术中并发症6%,骨延迟愈合3.1%,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9周,功能恢复优良率93.8%。两组比较,治疗效果的差别统计学无显著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组疗效相同。自锁钉组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适应证和交锁钉相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319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74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单纯剖宫产术比较,观察比较两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产褥病率。结果剖宫产+肌瘤剔除术与单纯剖宫产术相比,两者术中出血量、产褥病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剖宫产+肌瘤剔除术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剖宫产术(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胃间质瘤的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0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患者54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1.5:1;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1.6岁。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手术组(19例)和传统开腹手术组(35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比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为(68.0±11.0)min,与开腹手术组(66.0±9.0)min相比无明显差距: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失血量为(43.0±14.0)ml,显著少于开腹手术组(155.0±55.0)ml;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腹腔镜手术组为(25.2±6.9)h、(5.2±1.7)d,显著短于开腹手术组(37.6±8.4)h、(8.4±3.3)d。两组短期(3—12个月)累计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在不孕症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宫腔镜诊治不孕症82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22例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宫腔及输卵管近端异常检出率为83.5%(686/822)。其中:宫腔大致正常者136例(16.6%);子宫内膜病变45l例(54.9%);宫腔粘连125例(15.2%);输卵管近端阻塞69例(8.4%);子宫畸形34例(4.1%);子宫粘膜下肌瘤5例(0.6%);宫内异物2例(0.2%)。822例不孕患者经宫腔镜治疗后随访,有204例正常宫内妊娠,术后妊娠率为24.8%(204/822)。其中:宫腔大致正常者25/136(18.4%,);子宫内膜病变103/451(22.8%,);宫腔粘连39/125(31.2%,);输卵管近端阻塞20/69(29%,);子宫畸形15/34(44.1%,);子宫粘膜下肌瘤2/5(40.0%,);宫内异物0/2(0%,)。结论宫腔镜诊治不孕症准确、有效、简单、微创、并发症少,是目前诊治女性不孕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333例巨大儿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35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巨大儿组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异常分娩、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阴道分娩者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及产伤率明显高于剖宫产者(P〈0.05)。结论重视巨大儿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断,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可减少分娩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超声监测联合宫腔镜诊断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异常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对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我中心不孕门诊进行阴道超声、宫腔镜检查的152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照分析。自然周期超声监测内膜回声异常的105例为研究组,超声监测内膜正常的47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宫腔镜检查确诊内膜病变为84例(80.00%),对照组为4例(8.51%),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研究组中,子宫内膜息肉占30.48%(32/105),内膜增殖36.19%(38/105),粘膜下肌瘤0.95%(1/105),输卵管阻塞8.57%(9/105),内膜炎症3.81%(4/105);对照组异常内膜为内膜粘连4.25%(2/47),内膜炎症4.25%(2/47)。以宫腔镜结果为金标准,经阴道超声监测对子宫内膜病变诊断的敏感度95.45%(84/88),特异度67.19%(43/64)。研究组确诊内膜异常者84例,妊娠率46.43%(39/84),对照组确诊为内膜正常者43例,妊娠率74.41%(32/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阴道超声是诊断不孕症患者宫腔内病变的一种简便、廉价、无创伤、诊断率高的方法,可以作为不孕患者宫腔镜检查的初筛,而宫腔镜检查则为内膜病变提供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在正常早孕、稽留流产蜕膜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稽留流产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SP)法对白血病抑制因子(UF)在2组妇女绒毛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和表达强弱度分析。通过病理图像分析仪对图片进行观察,并运用所附分析系统软件测量各组平均光密度值(IOD)。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20例)、稽留流产患者(稽留流产组,25例)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孕酮(P)水平。结果(1)孕酮及hCG水平在2组孕妇间的比较:正常早孕组孕妇血清中孕酮、hCG水平分别为(37.5±15.2)ng/mL、(9005,8±2134.9)mIU/L,稽留流产组孕妇分别为(19.1±11.6)ng/mL、(3120.3±1213.2)mIU/L,两组孕妇血清孕酮、hCC水平比较,有显著性(P〈0.01);(2)LIF平均相对含量在2组孕妇蜕膜、绒毛组织中的比较:正常早孕组孕妇分别为0.38±0.15,0.36±0.11;稽留流产组孕妇分别为0.20±0.17,0.18±0.13。正常早孕组与稽留流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LIF在稽留流产蜕膜绒毛组织中的表达量降低,可能是导致hCG及孕酮分泌下降,最终造成稽留流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妊娠结局及子代安全性。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行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后临床妊娠的的103个周期,随访妊娠结局至产后1年。结果异位妊娠率1.94%,自然流产率16.50%,多胎率2.91%,早产率2.38%,剖宫产率72.62%。自然流产组与正常宫内孕组比较女方年龄、自然流产史有差异(P〈O.05)。新生儿男女性别比为1.56,平均出生体重、身长均在正常范围,无出生缺陷,1岁时仅1例体重偏轻。结论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多胎率、剖宫产率高,自然流产与患者年龄、自然流产史有关,出生后子代发育正常,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的变化情况,探讨孕妇血清锌浓度与早期先兆流产的关系。方法 2007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原子光谱吸收法对我院62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和66例正常对照孕妇的血清锌浓度进行检测。观察对照组各孕周血锌浓度变化情况,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血锌浓度。结果孕妇血清锌浓度在孕早期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其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组孕妇血清锌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血清锌浓度在正常妊娠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血锌浓度低可能会导致早期先兆流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拮抗剂)分别配伍HMG与基因重组促卵泡素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控制性超排卵的效果,并比较两种不同组合对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结局是否存在差异。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为前次IVF—ET治疗失败,证明是卵巢低反应,要求再次IVF—ET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GnRH拮抗剂+HMG方案.共40周期,B组使用GnRH拮抗剂+果纳芬,共40个周期。将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FSH水平、周期取消率、hCG日血清E2水平、LH水平、受精方式、自然流产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不孕原因、基础FSH水平、受精方式、周期取消率、自然流产率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hCG日血清E2水平、LH水平、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等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上述指标以GnRH拮抗剂+HMG组为高。结论GnRH拮抗剂与HMG配伍,对卵巢低反应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超排卵治疗方案,与GnRH拮抗剂与基因重组促卵泡素组合相比,可以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并且费用低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1997年7月-2009年8月20日2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患者中妊娠期高血压2例(8%),子痫前期17例(68%)其中重度子痫前期15例(60%),轻度子痫前期2例(8%),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1例(4%),子痫5例(20%)。(2)2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患者行剖宫产18例(72%),自然分娩7例(28%),其中产钳助产1例(4%)。(3)25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患者胎死宫内8例(32%)其中6例B超提示死胎,2例自感胎动消失,新生儿窒息8例(32%),新生儿死亡0例,孕产妇死亡0例,子宫切除2例(8%),产后出血3例(12%),DIC1例(4%)。结论胎盘早剥是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晚期并发症,尤其是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胎盘早剥,更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提高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在男性不育与非男性不育患者中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ICSI治疗109个周期,将其分组:A组:男性不育73周期,包括射精组43个周期,手术抽吸精组30个周期,B组:非男性不育36周期,均为射精组。结果①A组:手术抽吸精组中女方年龄、平均获卵数与B组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射精组与手术抽吸精组:两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种植率、妊娠率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B组中移植(ET)胚胎数、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与A组相比较,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ICSI仍是治疗男性因素的首要指证;②取精方式对妊娠率无影响;③对非男性因素,能获得较高的受精率,有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