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江苏省机关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相关疾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江苏省机关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及其与高尿酸血症(HUA)、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心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择7860例老年人健康体检资料进行MS患病情况与HUA、NAFL、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关系分析。结果 7860例老年人中MS 1931例,占24.57%。MS组HUA、NAFL和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MS组(P〈0.01)。结论老年人MS患病率高,患有MS的老年人NAFL、HUA、心脑血管病患病率增高,在不同年龄之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刘新禾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1):1085-1085
脉压(PP)作为心脑血管病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已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回顾性观察并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24h平均脉压(ABPP)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群脉压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群中脉压(PP)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不同PP水平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1)研究对象:对福建省8个高血压防治点1991年时年龄≥40岁的对象进行8年跟踪随访,共随访9612人(男4748人,女4864人),应达率为92.3%;(2)基线调查内容:一般情况、吸烟史、饮酒史、心脑血管既往史,测量血压、身高、体重等;随访内容:急性心肌梗死(AMI)与脑卒中史、发病与死亡。PP分为〈30mm-Hg、30~39mmHg、40~49mmHg、50~59mmHg、60~69mmHg和≥70mmHg6组。结果:(1)人群中不同年龄组PP存在明显差异(P〈0.01),年龄与PP呈正相关关系(r=0.465,P〈0.01)。随体重指数增高PP随之升高(P〈0.05)。既往有脑卒中史者PP明显大于无脑卒中史者(P〈0.01);(2)进入与PP有关的回归方程的因素按标准偏回归系数大小依次为:年龄(0.467),体重指数(0.083),脑卒中(0.077),性别(0.079),吸烟史(0.035),P值除吸烟史=0.002外,余均=0.000;(3)AMI:8年中AMI发病率为0.8%,脑卒中发病率为4.1%,脑卒中的发病是AMI的5.6倍;无论是AMI或是脑卒中的发病率,在PP≥40mmHg各组均随PP升高而升高(P〈0.01),尤其在脑卒中发病中更明显(P〈0.01)。PP在30~39mmHg组两种疾病的发病率最低。结论:本研究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既往脑卒中史等因素与PP水平有密切关系。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的发病在PP≥40mmHg随PP增高而升高,尤其是脑卒中的发病;在30~39mmHg组发病率最低。PP是心脑血病的发病重要危险因素,PP的理想水平为30~39mmHg。  相似文献   

4.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指只有收缩压升高而不伴有舒张压升高的一种高血压状态,是老年人高血压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50%以上。主要表现为收缩压(SBP)和脉压(PP)的升高,是冠心病、心力衰竭、脑卒中等的危险因素。本文采用阿托伐他汀和氨氯地平联合用药治疗血清胆固醇正常老年ISH患者,发现两者联合用药有助于改善老年ISH患者的PP,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人血小板低密度脂蛋白受体测定方法及应用价值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日趋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是世界许多国家老年人的主要死亡原因[1],而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AS)则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2]。资料表明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小板(pl.)及相互作用在AS形成机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分析,了解和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波动特点。方法:分析707例虱的ABP测量资料,比较高血压病人和血压正常值的ABP以及ABP与诊室血压(CBP)之间的异同。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的ABP主要表现为收缩压(SBP)和脉压(PP)升高,高血压患者和血压正常者的24小时ABP波动曲线类似,均呈双峰双谷状。结论:大动脉顺应性下降是SBP和PP升高的原因,老年人24小时ABP的波动特性可能是其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心脑血管病是广西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重要疾病.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本通过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死亡疾病谱分析,为制订老年保健和老年病防治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 对中老年人群10 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 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 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 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中老年人群10786例进行基线调查,随访8年,应用Cox回归分析4个血压指标对远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校正其他因素后,MAP和SBP分别为中、老年人最强烈的预测远期心脑血管病死亡事件危险程度的血压指标。中老年人4个血压指标每升高1个标准差(SD),其发生心脑血管病死亡危险的相对危险度(RR)由高到低分别为:(1)中年组:MAP(1.837),SBP(1.782),DBP(1.775),PP(1.750);(2)老年组:SBP(1.345),MAP(1.343),DBP(1.219),PP(1.215)。结论4个血压指标对心脑血管死亡事件的预测在不同的年龄段是不同的。中年人应着重于总体血压的控制,老年人应首先控制SBP。  相似文献   

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玉萍 《内科》2008,3(4):584-586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是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本文对ISH发生的病理基础,ISH及脉压(PP)增大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ISH的临床特点,治疗ISH对患者的益处及ISH的降压药物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赵舰  刘锋 《实用老年医学》2008,22(2):147-148
高血压在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和致残率均很高。而清晨是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的危险时段。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我们于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间开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OSAS的调查,了解高血压合并OSAS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降压达标的情况,探讨血压、脉压(PP)及动态脉压指数(PPI)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健身跑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身跑锻炼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程吟梅,何田美,张曙云(中国人民解放军杭州疗养院,杭州310007)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ApoA和ApoB是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判别的首选指标,自由基反应是衰老、肿瘤、炎症及免疫性损伤等病理过程的基础,但目前的研究大部分限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PP)与血浆脑钠素(BNP)水平的关系,探讨脉压和血浆BNP水平可否作为判断左室功能不全的临床指标。方法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监测74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全天平均脉压(ABPP),据ABPP值分两组:(1)PP/〉60mmHg,41例;(2)PP〈60mmHg,33例。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反映左室功能不全指标E/A比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美国Triage及其试剂盒快速测定血浆BNP水平,对BNP、PP与LYEF、E/A比值作直线相关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PP≥60mmHg组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PP〈60mmHg组(P〈0.01),PP与血浆BNP呈显著正相关(r=0.42,P〈0.01);PP与E/A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067.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PP与血浆BNP水平密切相关,PP和血浆BNP可作为判断左室功能不全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与尿微量白蛋白(UmAlb)的关系,为早期防治肾脏损害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271例患者1,2型糖尿病患者(DM)87例、高血压病患者(EH)85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DM+EH)99例进行血压检测和UmAlb测定。结果 DM组UmAlb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相关性不显著(P>0.05);而与PP显著正相关(P<0.05)。EH组UmAlb与SBP和PP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DBP相关性则不显著(P>0.05);EH+DM组UmAlb与SBP、DBP、P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及0.05)。UmAlb与PP相关的显著性在EH+DM组中最大,r=0.282,P=0.002,三组患者中反映肾功能的其他指标则与SBP、DBP和PP无相关性。结论 在上述3种病人中只有PP总是与早期肾损害相关。因此,为防止DM和EH患者肾脏损害加重,降低PP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测定240例2型糖尿病(T2DM)和高血压病(EH)患者的脉压(PP)与尿微量白蛋白(UmA1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UmA1b与PP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程度在EH+DM患者中最大(r=0.313,P=0.002)。认为PP较SBP、DBP能更敏感地反映肾脏早期损害,对T2DM及EH患者的治疗除降低血压外,更应控制PP。  相似文献   

16.
川芎、丹参在心脑血管病防治中的宏观调控作用长治市第一汽车运输公司医疗所(046000)武宗成目前。心脑血管病与恶性肿瘤已经构成威胁中老年人健康与生命的三大疾病。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近年来对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尽管有许多突破和新...  相似文献   

17.
李静  汤哲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8):1838-1840
老年人的慢性病中以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并且其人数还在继续增加。流行病学和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高血压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控制高血压是老年人预防心脑血管病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约半数以上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其中一部分是从老年前期的舒张期高血压演进而来,大部分是由于大动脉内膜和中层变厚,胶原、脂质和钙含量增加导致其弹性减退,顺应性下降而产生。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脉压(PP)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成为热点研究之一,宽PP是心血管恶性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现从病理生理学角度简述宽PP与心血管疾病的病理临床联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上海徐汇区部分老年人三年体检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掌握老年性疾患的发生与演变.方法对上海徐汇区1081位老年人进行体检调查.结果连续三年随访示老年人疾患在循环、泌尿.呼吸.消化系统发病率较高,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心脑血管病、前列腺增生、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糖尿病、白内障和癌症,肺癌占癌症发病率的首位.心脑血管病和癌症是老年人疾患的主要死因.结论定期对老年人健康体检随访对掌握老年人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防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脉压(PP)与心血管重构(颈动脉肥厚及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超声检测76例MS患者和51例非MS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分析MS患者的颈动脉肥厚、左室肥厚与PP的关系。结果(1)2组患者在血脂、血糖、体质量指数、PP、IMT及LVMI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在MS组中,患者PP增高则颈动脉IMT及LVMI也增加,而颈动脉肥厚及左室肥厚组的PP也明显增高(P〈0.01)。结论MS患者脉压增高与心血管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