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放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529-1530
尾加压素Ⅱ(Urotensin,U-Ⅱ)最早是在硬骨鱼的脊髓尾部神经分泌系统分离出来的一种生长抑素环肽,1998年Coulouarn等首次在人体中克隆出U-Ⅱ(hU-Ⅱ).hU-Ⅱ及其受体的分布提示它们可能在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生理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U-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1尾加压素及其受体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分布 目前已知,不同物种U-Ⅱ的结构有差异;如鱼类U-Ⅱ由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蛙类U-Ⅱ由1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而人类U-Ⅱ是由其前体水解形成的惟一具有生物活性的1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神经肽.不同物种的U-Ⅱ都有一环形结构,即C末端的六肽序列:半胱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酪氨酸-半胱氨酸(C-W-F-K-Y-C)[1].此环状中心高度保守,是U-Ⅱ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与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尾加压素 Ⅱ基因C3836T,G605A多态性。选取340个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肾病患者195 人(病例组),2型糖尿病不合并肾病者145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和糖 尿病不合并肾病的患者相比,T3836T的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5),3836T等位基因 频率在病例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A605A基因型频率 和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p<0.05)。T3836T和A605A基因型可能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相 关(OR=2.134,95%CI=1.085-4.198,p=0.028;OR=0.381, 95%CI=0.203-0.713 ,p =0.003),同时目前的结果也表明T3836T和G605G基因型对糖尿病肾病的血脂指标有 影响。结论:尾加压素Ⅱ基因中等位基因3836T和605G可能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在中国 汉族人群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的一种表现。本文通过对56例Ⅱ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ebrandfactor,VWF),6 酮 前列腺素(6 k PGF1α)、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原(Tisuetypeplasminog...  相似文献   

4.
尾加压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这种诱导作用与细胞内游离Ca2+的关系。方法:(1)光镜观察培养的静脉内皮细胞形态。(2)分成浓度组和时间组:浓度组加入不同浓度的UⅡ(10-9~10-6mol/L),并将硫氮唑酮加入对照组及10-7mol/L组;时间组则观察10-7mol/LUⅡ作用后不同时间段HUVEC的凋亡率。(3)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计算凋亡率。(4)电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UⅡ促进HUVEC凋亡,二者呈时间依赖性(P<0.05);二者呈明显量效关系(P<0.05)。(2)硫氮唑酮可抑制UⅡ的诱导作用。结论:UⅡ可诱导HUVEC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a2+]i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近发现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之一的尾加压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单核巨噬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南方医科大学心内科实验室及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健康自愿者50 mL新鲜静脉血,用聚乙酰胺吡咯烷酮包被的硅胶颗粒液(d=1.130)分离单核细胞.采用24孔塑料培养板,每孔加入有巨噬细胞特性、浓度为2&;#215;105 个/mL细胞0.5 mL,随机分成4组.分别加入1&;#215;10-8,1&;#215;10-9,1&;#215;10-10,0 mmol/L尾加压素,每组再随机分成3小组,分别加入3H-Leu,3H-TdR,3H-UR 3.7&;#215;10 10Bq/mL.培养7 d,分别于第1、4、7天测定样品3H-Leu,3H-TdR,3H-UR的放射性,并分别代表蛋白质、RNA、DNA的合成状态.细胞蛋白含量测定:将细胞培养于8孔塑料培养板中,随机分成4组,培养至第3天分别加入1&;#215;10-8,1&;#215;10-9,1&;#215;10-10,0 mmol/L尾加压素,继续培养4 d,收集细胞.Lowery法常规测细胞蛋白含量.结果:①在RPMI 1640+300 mL/L自体血清中,细胞生长、成熟、分裂状态良好,细胞合成DNA、RNA、蛋白质迅速,尤以3H-UR掺入作用较强.②成熟的人单核巨噬细胞与1&;#215;10-8,1&;#215;10-9,1&;#215;10-10,0 mmol/L浓度范围的尾加压素孵育24 h,未见细胞有形态学改变.1&;#215;10-10 mmol/L浓度尾加压素在24 h时即对3H-UR,3H-TdR掺入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作用均加强;且在1&;#215;10-9,1&;#215;10-8,mmol/L浓度下对RNA作用较DNA强(0.608&;#177;0.005,0.730&;#177;0.007,t=18.8,P<0.01;0.500&;#177;0.007,0.571&;#177;0.004,t=10.4,P<0.01).③加入1&;#215;10-8,1&;#215;10-9,mmol/L浓度尾加压素与未加入尾加压素组比较对蛋白质的合成有抑制作用[(22.4&;#177;0.707)&;#215;10-3,(32.5&;#177;0.634)&;#215;10-3 dpm,t=23.8,P<0.01;(27.35&;#177;0.636)&;#215;10-3,(32.5&;#177;0.634)&;#215;10-3 dpm,t=12.8,P<0.01],但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对DNA,RNA合成的抑制作用(0.688&;#177;0.003,0.571&;#177;0.004,0.500&;#177;0.007,t=12.3,17.5,P<0.001;0.840&;#177;0.007,0.730&;#177;0.007,0.608&;#177;0.005,t=9.6,31.2,P<0.001).④1&;#215;10-8 mmol/L尾加压素与成熟人单核巨噬细胞共同作用4 d,与未加入尾加压素组比较,细胞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0.225&;#177;0.012,0.319&;#177;0.027,t=5.76,P<0.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尾加压素在1&;#215;(10-10~10-8)mmol/L浓度范围内对单核巨噬细胞DNA,RNA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对RNA较强,对蛋白质作用较弱;其与成熟过程中人单核巨噬细胞较长时间孵育时,对蛋白质合成抑制作用变明显.尾加压素抑制单核巨噬细胞DNA,RNA,蛋白质合成代谢,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分裂增殖及免疫吞噬等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中尾加压素Ⅱ的合成、分泌及其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7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低氧10,20,30d组,每组19只,在低氧10d和20d后各有1只死亡。间断常压低氧方法复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放射免疫分析等方法,测定低氧各组和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尾加压素Ⅱ蛋白表达及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尾加压素Ⅱ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各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肺血管内皮细胞及其平滑肌细胞、肺巨噬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支气管软骨细胞中尾加压素Ⅱ均呈阳性表达,低氧后上述各种细胞中尾加压素Ⅱ表达明显增强。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尾加压素Ⅱ浓度于低氧10d开始升高(4.26±1.61),(20.93±6.64)pmol/L,20d时两者均达高峰(9.03±1.80),(34.71±5.31)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74±1.08),(16.83±4.99)pmol/L(t=6.15,7.39,P<0.001),低氧30d出现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t=2.24,3.97,P<0.05)。结论:低氧可促进肺组织中尾加压素Ⅱ的合成和释放;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过程中,尾加压素Ⅱ对调节肺循环和肺通气及肺血管改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肾上腺髓质素(ADM)在甲亢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我们测定了甲亢患者血浆UⅡ、ADM水平,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选择2006—05/2007-11在本院住院及门诊就诊的甲亢患者58例,男21例,女37例,平均年龄(34.1±16.8)岁。所有病例其临床表现及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1)、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均符合甲亢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122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血清VEGF水平,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组比较检测结果.结果 糖尿病各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病程、UAER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血清VEGF与2型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其浓度的测定对判断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肾虚型糖尿病肾病与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与血管紧张素Ⅱ转换酶(angiotensin Ⅰ-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多态性关系密切,血清ACE活性增高是DN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然而ACE是否与DN肾虚证的发生有关目前尚未清楚。目的:探讨DN肾虚证与血清ACE活性的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对象和方法:选择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DN的住院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肾虚证诊断标准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肾气虚组(26例)、肾阴虚组(20例)、肾阳虚组(18例)以及对照组(非肾虚患者,23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ACE活性测定主要观察指标各组DN患者血清ACE活性比较。结果:非肾虚组、肾气虚组、肾阴虚组和肾阳虚组DN患者血清ACE活性分别为(413&#177;112),(492&#177;142),(632&#177;153)。(654&#177;125)nkat。非肾虚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肾阴虚组、肾阳虚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肾阴虚组、肾阳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gt;0.05)。结论:DN患者血清ACE活性与肾虚证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ACE活性可能是DN容易发生肾虚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近发现最强的缩血管活性肽之一的尾加压素对体外培养的人单核巨噬细胞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10/12在南方医科大学心内科实验室及广州军区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取健康自愿者50mL新鲜静脉血,用聚乙酰胺吡咯烷酮包被的硅胶颗粒液(d=1.130)分离单核细胞。采用24孔塑料培养板,每孔加入有巨噬细胞特性、浓度为2×105个/mL细胞0.5mL,随机分成4组。分别加入1×10-8,1×10-9,1×10-10,0mmol/L尾加压素,每组再随机分成3小组,分别加入3H-Leu,3H-TdR,3H-UR3.7×1010Bq/mL。培养7d,分别于第1、4、7天测定样品3H-Leu,3H-TdR,3H-UR的放射性,并分别代表蛋白质、RNA、DNA的合成状态。细胞蛋白含量测定:将细胞培养于8孔塑料培养板中,随机分成4组,培养至第3天分别加入1×10-8,1×10-9,1×10-10,0mmol/L尾加压素,继续培养4d,收集细胞。Lowery法常规测细胞蛋白含量。结果:①在RPMI1640+300mL/L自体血清中,细胞生长、成熟、分裂状态良好,细胞合成DNA、RNA、蛋白质迅速,尤以3H-UR掺入作用较强。②成熟的人单核巨噬细胞与1×10-8,1×10-9,1×10-10,0mmol/L浓度范围的尾加压素孵育24h,未见细胞有形态学改变。1×10-10mmol/L浓度尾加压素在24h时即对3H-UR,3H-TdR掺入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作用均加强;且在1×10-9,1×10-8mmol/L浓度下对RNA作用较DNA强(0.608±0.005,0.730±0.007,t=18.8,P<0.01;0.500±0.007,0.571±0.004,t=10.4,P<0.01)。③加入1×10-8,1×10-9mmol/L浓度尾加压素与未加入尾加压素组比较对蛋白质的合成有抑制作用[(22.4±0.707)×10-3,(32.5±0.634)×10-3dpm,t=23.8,P<0.01;(27.35±0.636)×10-3,(32.5±0.634)×10-3dpm,t=12.8,P<0.01],但对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对DNA,RNA合成的抑制作用(0.688±0.003,0.571±0.004,0.500±0.007,t=12.3,17.5,P<0.001;0.840±0.007,0.730±0.007,0.608±0.005,t=9.6,31.2,P<0.001)。④1×10-8mmol/L尾加压素与成熟人单核巨噬细胞共同作用4d,与未加入尾加压素组比较,细胞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0.225±0.012,0.319±0.027,t=5.76,P<0.001),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尾加压素在1×(10-10~10-8)mmol/L浓度范围内对单核巨噬细胞DNA,RNA合成有明显抑制作用,对RNA较强,对蛋白质作用较弱;其与成熟过程中人单核巨噬细胞较长时间孵育时,对蛋白质合成抑制作用变明显。尾加压素抑制单核巨噬细胞DNA,RNA,蛋白质合成代谢,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分裂增殖及免疫吞噬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素作为心脏停搏首选的治疗药物已有40a,由于它的β受体效应导致复苏后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室性心律失常、通气不良及心力衰竭,其在心肺复苏中的风险及受益一直存有争议,于是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替代药物。近年研究发现,复苏成功的患者血浆内源性血管加压素水平明显高于未成功者,从而使加压素应用于心肺复苏成为可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产生血尿的原因与糖尿病肾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产生血尿的原因及探讨与糖尿病肾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S性地总结2000—07~2003—03我院内科2型糖尿病合并血尿3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血尿原因为多方面,包括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因素,如感染、缺血性肾病、高尿酸血症、肾结石、梗阻性尿路病、原发性和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等。结论 糖尿病合并血尿并不一定存在糖尿病肾病。大部分血尿原因通过临床检查可以确诊。少数病例需经有创检查方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诊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肾病(DN)的发病机制较复杂,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持续的高血糖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代谢异常伴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异常是DN病变的基础,众多细胞因子被激活是DN病变的直接机制。本文对糖尿病肾病诊治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H)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法对本院50例已确诊Ⅱ型DM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尿ALB)进行了测定。结果50例Ⅱ型DM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为x=50μg/min±8.8与正常组x=9.0μg/min±1.1比较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Ⅱ型DM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增高,这为临床诊断、治疗、愈后观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中、晚期患者的并发症之一,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是我们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一个紧迫的课题。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既往常规药物治疗对蛋白尿的改善无明显疗效。为此,我们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发现其对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目前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最广泛、疗效最确切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均为微血管病变,二者常并存。文献报道1型、2型糖尿病继发DN呈现蛋白尿者,伴发眼底病变分别为100%及50%~60%,故分析DR与DN的关系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MCD)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MCD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皮肤等,临床上常以DR和DN作为MCD的主要反映场所。2006年2~12月我们对121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和24h尿蛋白定量的检查,探讨了DR与DN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红  赵花  张琰  马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9):2076-2077
目的:分析尿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以探讨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5例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结果:75例尿蛋白阴性的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测定对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用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55例糖尿病患者和52例健康体检者晨尿中的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1α-微球蛋白的水平。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检测指标均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转铁蛋白和α1-微球蛋白是反映早期DN的敏感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