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住院患者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治疗特点,为儿童SLE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电子病历系统收集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近15年儿童SLE住院患者临床诊疗情况。结果:92.3%的患儿在儿科、皮肤科、肾科、风湿科住院治疗;病性以实证、虚实夹杂为主,多见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虚内热、热毒炽盛等证型,治疗以健脾补肾、益气养阴、清热祛湿、活血化瘀为主,清热药、补虚药、祛湿药、活血药为中医治疗儿童SLE的主要药类;激素、中药、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球蛋白常用于SLE的治疗;本组病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率达96.9%,总有效率为93.8%,平均住院日逐年下降。结论:"热"在儿童SLE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清热"疗法的灵活使用是中医药治疗儿童SLE的一个重要措施。现阶段,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是本院核心基础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诊疗可能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可能有助于控制医疗卫生费用,本院治疗方案可为儿童SLE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研究提供一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 –6(KL–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肺间质病变(ILD)儿童中的变化及 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5例SLE合并ILD患儿作为SLE–ILD组, SLE– 非 ILD 患儿 19 例作为 SLE– 非 ILD 组,同时另选取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 32 例作为健康对照 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三组儿童的血清 KL–6 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 析 KL–6 对 SLE 合并 ILD 的诊断效能。 结果:SLE–ILD 组、SLE– 非 ILD 组和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 KL–6 检测结果分别为 339.14(320.12,380.71)U·mL-1 、139.73(86.86,190.59)U·mL-1 和 99.43(76.71,180.14)U·mL-1 ,SLE–ILD 组显著 高于 SLE– 非 ILD 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KL–6 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907,最佳诊断阈 值为 201.118 U·mL-1,灵敏度为 0.867,特异度为 0.882。 结论:血清 KL–6 可作为预测 SLE–ILD 发生的生物标志物,其诊 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3.
长春地区10年间儿童风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长春地区儿童风湿病(IRD)的流行情况及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1992年至2001年10年间诊治的病历完整的JRD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0年间共诊治JRD患者806例,以过敏性紫瘢(AP),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风湿热(RF)、儿童强直性脊柱炎(JAS)和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较为多见;AP、SLE、MCLS和JAS病例数有上升趋势,而RF呈明显下降趋势。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对SLE的诊断有较高特异性;而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ASO)、类风湿因子可在多种疾病出现。SLE、JIA和JAS确诊时平均病程8个月~5年。结论 AP、SLE、JIA、JAS和MCLS为长春地区常见JRD。10年来JRD病谱处于变化之中。JAS、JIA和SLE诊断困难,应提高认识,加强早期诊断研究,减少致残和致死率。  相似文献   

4.
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妊娠患者、儿童SLE患者、SLE并发股骨头坏死患者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认为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应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要针对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病变重点,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的系统损害类型、病程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期辨证。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在儿童时期发病率较低,但较成人严重,且进展更为迅速,临床表现多样化。狼疮性肾炎(LN)是SLE的重要并发症,其预后与肾脏病理及有无肾间质受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2002-2005年本院收治以大量蛋白尿为主要表现的LN患儿5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累及多器官、多系统为特征,有显著免疫学异常引起组织损害的结缔组织病.腹痛为SLE的常见而严重的症状体征,约见于50%的SLE患者,腹痛有剧烈而严重称为狼疮危象,可类似急腹症而误诊手术.为了进一步鉴别诊断,我们应用大量激素治疗性诊断5例SLE胃肠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收到一定的疗效.一般资料女性5例,年龄28-41岁,病程均在3年以内.  相似文献   

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素以病情多变、预后凶险而得名,令人生怯.肾脏是SLE中最易受累的器官之一.狼疮性肾炎(LN)是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也是SLE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在我国的发病率为74.5/1×105,高于西方国家,发病年龄多在15~35岁,女性多见[1].临床上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为主,虽有疗效,但存在毒副作用多、复发率高等问题.中医药治疗SLE的优越之处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中医药对SLE作用机理的研究涉及甚少,故本文对近20年来中医药对SLE作用的实验研究,从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三个方面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损害的整体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常见的自体免疫性疾病,多见于青年女性.本病以全身系统的损害和血清中存在多种抗体为特点.狼疮性肾病是SLE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内脏损害,约半数以上患者伴发急性肾炎和肾病综合症.1972年~1996年,我科共收治SLE患者50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451例;年龄在8岁~55岁,约90%合并有肾损害.笔者体会到:在治疗狼疮性肾病的过程中,做好护理工作至关紧要.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SLE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男女发病比例为1:9[1],约35%的患者在确诊时即存在肾脏损伤的临床表现.在SLE的病程进展中,约有40%~60%的患者在发病10年后并发LN,其中30%的LN在诊断15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2].SLE患者5年生存率约为95%,10年生存率约为90%,狼疮性肾损害作为导致SLE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LN的SLE患者10年生存率可降至83%[3].国外有研究表明,LN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免疫耐受力丧失,自身抗体产生和免疫复合物诱导的肾内炎症,与病毒感染、遗传易感等多种因素相关[4].  相似文献   

11.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SLE的主要合并症和主要的死亡原因.SLE的发病人数在我国约为70例/10万.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见于女性、临床上有多种表现、可累及全身任何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迄今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案.近3年来,笔者运用补肾活血方与激素泼尼松相结合治疗SLE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thematosus,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女性,具有多种自身抗体、多脏器受累,病程迁延反复,死亡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发热、关节炎、皮疹、肾脏损害等为主要临床表现.SLE出现肾脏损害时称(Lupus nephritis,LN),表现为蛋白质、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50%~70%的SLE病种中会出现临床肾脏受累,肾活检显示几乎所有SLE均有肾脏病理学改变.LN对SLE预后影响甚大,肾功能衰竭是SLE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SLE)一种多发于青年女性的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35%~90%有累及肾脏病变.即狼疮性肾炎[1].狼疮性肾炎病情常常迁延反复,易出现各种并发症.2002年1月一2006年12月,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72例SLE性肾炎患者,疗效满意,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治疗作用机制及其对SLE器官损害的远期疗效.方法:1999~2003年住院及门诊的SLE患者51例,随机分为以中药养阴清热煎剂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简称对照组),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1(ICAM-1)、黏附分子3(ICAM-3)、P-选择素以及SLE损伤指数(SLICC/ACRDI)的研究.结果:SLE患者的ICAM-1、ICAM-3、P-选择素均较正常人明显增高;治疗组治疗后ICAM-1、P-选择素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而SLE损伤指数积分显示,治疗组比较稳定,对照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结论:提示以中药养阴清热煎剂为主的治疗组对SLE患者的血清黏附分子高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SLE的器官损害有明显的保护与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阴虚内热证红斑狼疮(SLE)患者正常人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应用SELDI方法比较15例阴虚内热证SLE患者治疗前与15例健康对照淋巴细胞蛋白表达谱的差异.结果 SLE患者治疗前与正常人比较,找出差异表达蛋白峰73个(P<0.05),其中44个峰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用ZUCIPDAS软件建立的蛋白质质谱检测模型(10542 Da m/z和2554 Da m/z)的判别率和正确率均为100%,可以通过以上两个峰将SLE与正常人区别开来,10542 Da SLE缺失表达的质荷峰可能是HLA基因家族相关的多个蛋白片段的混合峰,而2554 Da可能是SLE特异表达的未知蛋白峰.结论 阴虚内热证SLE治疗前与正常人存在淋巴细胞蛋白表达模式的差异,提示SELDAI蛋白表达谱作为早期诊断SLE的一种方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以免疫反应异常为特点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受累器官广,病程较长,且长期激素治疗血液呈高凝状态,“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故其血瘀病理发生于SLE的各个不同阶段。为此我们对2000年6月—2002年6月住院的SLE患者用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监测SLE病变发展和疗效判定,对SLE血瘀证应用益气活血化瘀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肠系膜血管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发生在SLE活动期,病死率可高达50%,在临床上有1%~6%的SLE患者可出现该并发症。但研究表明,在尸检的SLE病例中约有60%存在肠缺血[1]。2007年1月—2010年5月唐山工人医院风湿科确诊SLE伴肠系膜动脉炎患者5例,现将其资料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概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临床比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SLE的研究颇多,现将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狼疮性肾炎中医辨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疮性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介导性肾炎,是SLE的主要合并症和主要死亡原因.SLE的发病人数在我国约为70例/10万人口,SLE患者肾脏受累率约占1/4~2/3,从病理角度看肾脏受累则接近1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