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针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小针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针刀和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血流3项流速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液速度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效果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2.
小针刀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以小针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针刀和牵引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85%,对照组有效率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0,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流速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0,对照组治疗前后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针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其效果优于牵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舒针与传统小针刀治疗颈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舒针组和小针刀组,各60例。舒针组采用包氏舒针疗法,小针刀组采用传统小针刀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结果:舒针组治愈率为70.0%(42/60),总有效率为98.3%(59/60);小针刀组治愈率为45.0%(27/60),总有效率为85.0%(51/60)。两组比较,舒针组疗效优于小针刀组(P0.01,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且舒针组较小针刀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包氏舒针治疗颈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疗效,优于传统小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麻素针加小脑电刺激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方法:采用天麻素针加小脑电刺激治疗椎基动脉供血不足32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对照组73.33%(P<0.05),随访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66.7%(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本方法增加脑血管供血量,改善脑供血不足和缺氧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爱娟 《光明中医》2012,27(4):728-730
目的 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基础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共服用20天.结果 全部病人均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做TCD测定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流速(VS)及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各相应动脉VS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治疗后对照组比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与治疗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两组各相应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表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联合西比天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组均用西比灵片剂口服,对照组加用刺五加注射液4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用中药外敷,每日2次,每次30min,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椎一基底动脉血流有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中药外敷配合西比灵口服,能够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提高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腹针配合压灸百会穴与常规取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以腹针配合压灸百会穴为主,对照组按常规取穴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的评估以及经颅多普勒检查双侧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变.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针刺后两组LVA、RVA、BA的平均流速均较前显著上升(P<0.05),两组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配合压灸百会穴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常规取穴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口服治疗,观察组予以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补气祛痰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脏腑图点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寻手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用脏腑图点穴治疗,对照组以针灸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1.9%、总有效率94.8%,对照组治愈率41%、总有效率8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脏腑图点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循环治疗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脑循环治疗仪加辨证论治内服中药和单纯辨证论治内服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1%,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循环治疗仪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平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平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盐酸培他啶注射液加血塞通静注,并口服西比灵;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平眩汤,每日1剂,早晚2次,水煎服;两组均以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为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平眩汤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治疗组20例与复方丹参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人生理盐水250ml静滴,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50ml+复方丹参20ral静滴,每日1次;7天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而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丹红注射液能有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其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观察,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6例分为2组,对照组46例,予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自拟方祛风化痰通络煎剂,观察治疗前后症状、经颅多普勒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基底动脉与双侧椎动脉的Vm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独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5.
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2例采用眩晕宁治疗,对照组47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60天后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液流变学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眩晕宁治疗组为88.5%(46/52例),复方丹参片对照组为68.1%(32/47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3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6.
银质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质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 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银质针和普通毫针进行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总有效率73.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Vm)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仅椎动脉平均峰流速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银质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优于普通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17.
陈松龄 《河南中医》2012,32(11):1511-1512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丸合倍他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西药倍他司汀口服,治疗组在服用倍他司汀的同时加服补中益气丸.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测并记录椎动脉收缩期末峰流速(VS)和基底动脉VS.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6.66%和100.00%,对照组分别为26.66%和80.00%,经统计学处理,(P<0.05),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的推动脉VS和基底动脉VS都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仅基底动脉VS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椎动脉VS和基底动脉VS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中益气丸联合倍他司汀治疗VBI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与归脾丸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用稳心颗粒合归脾丸治疗,对照组用盐酸氟桂嗪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脑多普勒超声(TCD)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Vm)升高.结论:稳心颗粒合归脾丸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优于盐酸氟桂嗪胶囊,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蒙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口服蒙药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比灵,疗程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63.33%,两组综合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TCD血流速度均有增加,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速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蒙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唐汉平  佘一明 《河南中医》2012,32(6):726-727
目的:观察治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给予血塞通静脉注射;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自拟治晕汤治疗,日1剂,水煎服,早晚各1次;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58例中,痊愈8例,显效20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愈显率为48.28%,总有效率为81.10%.治疗组60例中,痊愈13例,显效27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5.00%.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经治疗后,LVA(Vm)、RVA(Vm)、BA(Vm)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对椎-基底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