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耐药性与中医辨证4种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真菌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辨证分为外寒内饮型、肺热壅盛型、痰湿内盛型、脾肾阳虚型,观察中医辨证4种分型真菌感染的耐药性。结果: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中医辨证分型耐药率为外寒内饮型0、肺热壅盛型15.4%、痰湿内盛型30.4%、脾肾阳虚型10.0%。结论:痰湿内盛型的真菌感染比率和耐药率最高,外寒内饮型的真菌感染比率和耐药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中医辨证理论,将275例呼吸系统疾病辨证分为4型,即外寒内饮型70例、肺热壅盛型67例、痰湿内盛型73例、脾肾阳虚型65例。并对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利用美国MicroScan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真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在275例呼吸系统疾病中真菌感染率为25.5%(70/275)。在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中,真菌感染率外寒内饮型为1.4%(1/70)、肺热壅盛型为19.4%(13/67)、痰湿内盛型为63.0%(46/73)、脾肾阳虚型为15.3%(10/65)。结论: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真菌感染率痰湿内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外寒内饮型,4种分型均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中医辨证理论,将275例呼吸系统疾病辨证分为4型,即外寒内饮型70例、肺热壅盛型67例、痰湿内盛型73例、脾肾阳虚型65例。并对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利用美国MicroScan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真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在275例呼吸系统疾病中真菌感染率为25.5%(70/275)。在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中,真菌感染率外寒内饮型为1.4%(1/70)、肺热壅盛型为19.4%(13/67)、痰湿内盛型为63.0%(46/73)、脾肾阳虚型为15.3%(10/65)。结论: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真菌感染率痰湿内盛型>肺热壅盛型、脾肾阳虚型>外寒内饮型,4种分型均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真菌在感染呼吸系统过程中的中医辨证演变规律,为中医辨证施治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提供基础理论。方法:对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患者,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每3-7天辨证一次,直至痰液真菌培养结果阴性,动态观察真菌从感染到消失,中医辨证发展的演变过程。结果:在呼吸系统真菌感染性疾病中医辨证4种分型中,肺热壅盛型中医辨证演变为痰湿内盛型30.8%、痰湿内盛型中医辨证演变为脾肾阳虚型58.7%,脾肾阳虚型中医辨证演变为痰湿内盛30.0%。结论:真菌感染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的演变表现为3种类型,即肺热壅盛型演变为痰湿内盛型、痰湿内盛型演变为脾肾阳虚型、脾肾阳虚型演变为痰湿内盛型。其中痰湿内盛型中医辨证演变为脾肾阳虚型的演变率最高,外寒内饮型末发生中医辨证的演变。  相似文献   

5.
呼吸系统疾病中中医辨证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英荣 《世界中医药》2008,3(4):207-208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中医辨证特点,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中医辨证理论,将275例呼吸系统疾病辨证分为4型,即外寒内饮型70例、肺热壅盛型67例、痰湿内盛型73例、脾肾阳虚型65例。并对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利用美国Micro Scan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真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结果:在275例呼吸系统疾病中真菌感染率为25.5%。在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中,真菌感染率外寒内饮型为1.4%、肺热壅盛型为19.4%、痰湿内盛型为63.0%、脾肾阳虚型为15.3%。结论: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真菌感染密切相关,痰湿内盛型真菌感染率最高,外寒内饮型感染率最低,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对激素的滥用、恶性肿瘤的放化疗,以及慢性疾病、年老体弱、免疫能力低.下患者,所造成的真菌感染日渐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特点,且有利于临床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中医辨证理论,将275例呼吸系统疾病辨证分为4型,并对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利用美国Micro Scan自动细菌生长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分析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细菌感染的特点和规律性.结果:外寒内饮型细菌感染率为67.1%,细菌混合感染率为1.4%.肺热壅盛型细菌感染率为86.6%,细菌混合感染率为7.5%.痰湿内盛型细菌感染率为76.7%,细菌混合感染率为13.7%.脾肾阳虚型细菌感染率为80%,细菌混合感染率为6.2%.结论: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与细菌感染密切相关,外寒内饮型以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肺热壅盛型革兰阳性菌感染率最高、痰湿内盛型真菌感染率最高、脾肾阳虚型革兰阴性菌感染率最高.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辨证不同分型混合感染均以革兰阳性菌 真菌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50例辨证分型。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随访1年,观测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18例,有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14例,有效2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辨证分型治疗闭经6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94年以来笔者辨证分型治疗闭经6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呼吸系统真菌感染的特点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并分析我院呼吸科患者746例痰标本真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检测到真菌117株,其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多,其次是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药敏试验表明117株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益康唑、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六种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呼吸科真菌感染的患者在逐年增加,白色念珠菌为主要菌种,临床应加强真菌检测,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肺部真菌感染的中医辨证研究及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广谱抗生素、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以及生命支持系统的应用,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在全球的流行,真菌感染成为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2.
辨证分型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兵  杨时光 《四川中医》2004,22(7):47-48
本文总结50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通过益肺、健脾、补肾治疗,显效10例,有效31例,无效9例。回顾了中医对哮喘定义、发病机理、治疗原则及现代医学对支气管哮喘认识概要和进展,对两种医学体系进行比较,认为随着近年来对哮喘的认识取得进展,中医的传统理论体现出前所未有合理性,中医理法方药可以运用于现代医学对哮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各临床指标的变化。方法选取13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血脂、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不同证型间患者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不同证型患者的TG、HDL、LDL、Apo AⅠ/Apo B水平与对比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均存在脂质代谢紊乱的情况,中医3种证型的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阴阳两虚型,并且不同证型间年龄、病程不同,这对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有着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48例门诊患者按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菌必治,2g/次,2次/d,静滴;氨茶碱,0.25g/次,1次/d,静滴;甘安合剂10mL/次,3次/d,口服。按患者病情做出相应常规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治疗组24例辨证分型,①阴虚证:麦冬、桑叶、百合、玉竹、杏仁、陈皮、桃仁、百部、当归、枇杷叶各9g,沙参、芦根各12g。②气虚证:党参12g,黄芪18g,陈皮、白术、桔梗、当归、法半夏、瓜蒌、桃仁、枳壳各9g。偏热加浙贝、黄芩、地龙各9g;偏寒加细辛5g,干姜、胆南星各6g。1剂/d,水煎200mL,早晚温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对24例患者进行随访7d,观测复发率。[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7.5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慢性阻塞性肺病乃常见病、多发病,近20年来,随着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癌症放疗化疗的增多,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艾滋病的流行,免疫功能低下者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作为一种并发病,感染率大幅上升,西医往往采用抗真菌药及免疫增强剂治疗,既增加了病人的费用,还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现对此病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血管重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血管重构变化,并与正常人对照,探讨其规律性.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5例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35例(对照组),全部对象在治疗前接受中医辨证分型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常规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等部位,检测动脉血管重构指标及血流速度指标.结果:10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如下:肝火亢盛证24例(22.9%)、阴虚阳亢证37例(35.3%)、痰湿壅盛证16例(15.2%)、阴阳两虚证28例(26.7%).高血压病患者平均内膜增厚数和平均斑块形成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及对照组颈动脉血管重构计数指标比较中,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增厚和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颈动脉各部位血管重构计量指标比较中,对照组的大部分LCCAIMT、RCCAIMT、LBIFIMT、RBIFIMT、LICAIMT和RICAIMT等内膜-中膜厚度指标均明显低于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均P<0.05),而各证型高血压患者组间比较中,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等证型组的上述指标也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组(均P<0.05).在颈动脉血流速度指标比较中,对照组的大部分PSV、EDV、PSV/EDV和V等血流速度指标均明显高于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而PI和RI多数指标明显低于前者(均P<0.05).各中医证型上述指标组间比较中,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等证型高血压患者的PSV、EDV和V等部分指标也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和痰温壅盛证组,PI和RI少数指标明显低于前两者(均P<0.05),而各组间多数PSV/EDV指标无明显区别(均P>0.05).结论:各中医证型高血压常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血管重构和血流速度异常表现,特别是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病人,对后者控制血压的同时,进行辨证施治有可能改善颈动脉血循环和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脉压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又与大动脉顺应性降低有关,其常具有收缩压高,脉压大的特点。中医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长期以来,一直有独到之处。而不同中医证型的老年高血压病人的表现和治疗又不尽相同。本文通过研究7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脉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并与正常人对照,以总结其一般规律性,从而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化提供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6例住院患者按掷骰子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氨茶碱,0.25g/次,1次/d,静滴。菌必治,2g/次,2次/d,静滴。甘氨合剂,10mL/次,3次/d,口服。治疗组63例辨证分型:气虚:积壳9g,黄蔑18g,瓜萎9g,党参12g,当归、陈皮、桔梗、桃仁、法半夏各9g;偏热加黄芩、浙贝、地龙各9g;偏寒加细辛5g,胆南星、干姜各6g;阴虚:桃仁、陈皮、桑叶各9g,沙参12g,百合、当归各9g,芦根12g,玉竹、杏仁、麦冬各9g;1剂/d,水煎200mL,1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34例,有效2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2.3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辨证分型联合西药治疗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73例患者采用1990年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辨证分型,并与冠状动脉造影所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单支病变29例(39.73%),双支病变9例(12.33%),三支病变35例(47.95%)。冠状动脉窄狭程度:轻度54支,中度38支,重度31支,完全阻塞29支,总计病变血管数为152支(69.41%),无病变血管数67支(30.59%)。中医辨证分型表明:具标实征象者73例(100%),其中血瘀征象者73例(100%);兼痰浊者39例(54.4%);兼气滞者16例(21.0%);兼容凝者7例(9.6%)。具有明显本虚征象者63例(86.3%),其中气虚者57例(78.1%);阳虚者18例(24.7%);阴虚者28例(38.4%);阳脱者5例(6.8%)。73例冠心病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表现,其中以舌质的血瘀表现较为突出。80.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绞痛,74.0%的患者存在口唇、齿龈颜色暗红、紫暗或淡暗现象。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血瘀证候积分的相互比较,表明寒凝血瘀和阳脱血瘀为血瘀重症,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为血瘀轻症,阳虚血瘀、痰浊血瘀和气虚血瘀的血瘀程度亦较重。寒凝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最多,气滞和阴虚患者的血管病变支数较少,气滞和阴虚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轻,阳脱和阳虚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较重。结论: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越多,狭窄程度越重,血瘀症候积分值越大,血瘀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1].可分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糜烂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3种类型.GERD可出现典型的反流症状:烧心(即胸骨后烧灼感)和反流(即胃内容物向咽部或口腔方向流动);其他相关症状如:上腹痛、胸痛、嗳气、咽部异物感、吞咽痛等;还可出现食管外症状,如:慢性咳嗽、咽喉炎、哮喘等[2].GERD的中医治疗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但由于各医家对GERD的认识与经验不同,各地气候、患者体质有差异,目前尚无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为进一步讨论GERD证型分布的客观规律,现将2000年以来中医对GERD的辨证分型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