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华  陈海支  林敏  那万秋 《医药导报》2009,28(10):1277-1278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对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68例难治性抑郁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 治疗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起始剂量10 mg•d-1,早餐后服,根据病情调整10~20 mg•d-1,平均剂量(16.62±3.65) mg•d-1. 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缓释剂,起始剂量75 mg•d-1,早餐后服用,7~10 d加至治疗量150~225 mg•d-1,平均剂量(175.54±20.50) mg•d-1. 两组疗程均6周.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疗效,不良反应和安全性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及实验室检查评定. 结果 有效率和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58.8%,20.6%;对照组分别为61.8%,23.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TESS评定显示,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与文拉法辛相似,起效快,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2.
李秀琪  吴兴安  谢刚 《医药导报》2010,29(7):878-880
目的 观察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患者行介入治疗前高剂量氯吡格雷(600 mg&#8226;d-1)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 90例拟行冠脉介入术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随机分为早期常规剂量组、早期高剂量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30例.早期用药的两组患者于入院临床诊断明确后立即开始服用氯吡格雷, 早期常规剂量组首次给予负荷量 300 mg后, 维持剂量75 mg&#8226;d-1; 早期高剂量组首次给负荷量 600 mg后, 维持剂量75 mg&#8226;d-1.对照组患者于冠脉造影后决定行介入治疗前2 h内开始用药,首次服用氯吡格雷 300 mg后, 维持剂量75 mg&#8226;d-1.比较3组患者在冠脉介入术后 3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冠脉介入术后3个月内, 早期用药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1), 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高剂量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P< 0.01), 且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冠脉介入术前早期使用高剂量氯吡格雷能够明显减少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考察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喹硫平, 初始剂量100 mg&#8226;d-1, 2周内加至400~800 mg&#8226;d-1, 以后3周内视病情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 最大剂量1 200 mg&#8226;d-1, 平均(728.3±199.9) mg&#8226;d-1.对照组给予利培酮, 起始剂量1 mg&#8226;d-1, 2周后加至治疗量3~6 mg&#8226;d-1, 平均(4.9±0.9) mg&#8226;d-1.疗程均为8周.两组根据情况给予苯海索、氮类药或普萘洛尔等对症处理, 以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病情严重程度和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均为70.0%, 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6.7%.两组在治疗前PAN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 在治疗8周末, 两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 0.0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而轻.结论 喹硫平可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症状,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4.
金烈  郑新玲  付慎文  陈杭  潘轶斌  杜永远 《医药导报》2008,27(10):1225-1226
目的 探讨血浆脂蛋白(a)[Lp(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关系及他汀类药物对Lp(a)的影响. 方法 测定364例UA患者、11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115例健康正常对照者的血Lp(a)水平; 患者进行为期约6个月的随访, 根据Lp(a)的水平分为两组(A组≥300 mg&#8226;L-1,B组<300 mg&#8226;L-1), 随访各组心脏终点事件及冠脉病变新进展的发生率, 所有患者予以他汀类常规剂量治疗. 结果 UA组Lp(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及SAP组(中位数为151.2/56 mg&#8226;L-1, P<0.01; 151.2/70.4 mg&#8226;L-1, P<0.01); A组心脏主要终点事件及冠脉病变新进展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28.7% 和8.8%, P<0.01; 25.0% 和10.1%, P<0.05). 他汀类药物能有效降低Lp(a)的水平(P<0. 01). 结论 Lp(a)与UA的关系密切, 而他汀类药物能降低Lp(a).  相似文献   

5.
甲磺酸伊马替尼缓解小鼠肾组织纤维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甲磺酸伊马替尼(STI571)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小鼠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 40只雄性清洁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小剂量治疗组(80 mg&#8226;kg-1&#8226;d-1)、大剂量治疗组(160 mg&#8226;kg-1&#8226;d-1).治疗组在手术后分别以STI571 80,160 mg&#8226;kg-1&#8226;d-1灌胃.各组小鼠均于术后第8天处死.观察肾间质病理学改变;用酸水解-比色法测定肾组织胶原的含量,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α-SMA、PCNA、FN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 治疗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肾间质α-SMA、PCNA、FN的表达也明显减少.结论 STI571能够下调肾组织α-SMA表达水平,抑制肾间质细胞增殖活化,减少肾间质细胞外基质的沉积,对UUO小鼠早期肾间质纤维化有一定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 治疗组给予哌罗匹隆片,po,起始剂量4 mg&#8226;d-1,最大剂量48 mg&#8226;d-1,平均(28.0±8.0)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奎硫平,初始剂量100 mg&#8226;d-1,最大剂量750 mg&#8226;d-1,平均(650.0±75.0) mg&#8226;d-1. 两组治疗均8周.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定疗效,以不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及相关辅助检查评价耐受性. 结果 治疗8周后,治疗组PANSS分由治疗前 (92.4±22.6) 分降为(41.0±13.3)分(P<0.01);对照组PANSS总分由(92.5±23.1)分降为 (40.1±12.5)分(P<0.01); 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0.0%和83.3%,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0%和26.7%(P>0.05). 结论 哌罗匹隆与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总体疗效相当,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短期影响. 方法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00例,分层随机分为4组,每组25例,每组各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15例及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患者10例. 所有患者在入院即刻给予阿司匹林300 mg&#8226;d-1与氯吡格雷75 mg,po,继以维持氯吡格雷75 mg&#8226;d-1的基础上,治疗Ⅰ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 mg,qd,po;治疗Ⅱ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qd,po;治疗Ⅲ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qd,po;对照组给予普伐他汀40 mg,qd,po. 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及给药3 d后(达到稳态)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140)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的变化. 结果 各组(包括UAP及STEMI)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含量及MPA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后各组间血浆GMP-140含量及MPAR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在短期内无明显影响,随着阿托伐他汀剂量的增加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功能的作用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胜良 《医药导报》2008,27(10):1197-1198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将76例未服药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 对照组39例. 治疗组给予齐拉西酮, 初始剂量为20~40 mg&#8226;d-1 , bid, 餐时口服, 15 d内可视病情调整至最大剂量80~160 mg&#8226;d-1 , 平均终末治疗剂量(90.1±10.2) mg&#8226;d-1. 对照组给予利培酮, 初始剂量为0.5~1.0 mg&#8226;d-1 , 15 d内可视病情调整至2~6 mg&#8226;d-1 , 平均治疗剂量(3.5 ±0.6) mg&#8226;d-1. 疗程8周. 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 4, 6, 8周末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第8周末治疗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均非常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 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两组有效率分别为91.9%和89.8%, 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较少,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9.
王艳 《医药导报》2009,28(8):999-1002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ligand of receptor activator of NF κB,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8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去卵巢组(OVX组)、17β-雌二醇组(ERT组,0.1 mg&#8226;kg-1&#8226;d-1)、高剂量槲皮素组(QH组,300 mg&#8226;kg-1&#8226;d-1)、中剂量槲皮素组(QM组,150 mg&#8226;kg-1&#8226;d-1)、低剂量槲皮素组(QL组,75 mg&#8226;kg-1&#8226;d-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均切除双侧卵巢,术后1周开始给药,给药 1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测定腰椎及股骨骨生物力学性能:弹性模量(ELASTIC) 、刚度(STIFFNESS)、最大应力(M STRESS)及最大承载力(M LORD),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股骨OPG、RANKL表达情况。结果 槲皮素高、中剂量均能上调股骨OPG、下调RANKL表达,部分改善股骨、腰椎生物力学性能。结论 槲皮素可通过调节骨组织中OPG、RANKL的相对含量而抑制骨吸收,防止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0.
许秋霞  支胜利 《医药导报》2010,29(10):1277-1278
目的 探讨坦度螺酮联合舍曲林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疗效. 方法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64例,按入院顺序交叉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 治疗组给予坦度螺酮,采用固定剂量30 mg&#8226;d-1 (10 mg,tid),舍曲林50~200 mg&#8226;d-1;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50~200 mg&#8226;d-1,qd,po. 治疗6周. 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6周末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脱落2和1例. 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分别为43.3%和32.3%,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8.1%,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组治疗第2,4,6周末HAMD和HAMA评分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坦度螺酮联合舍曲林治疗伴有焦虑症状的抑郁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和组织烯丙基半胱氨酸(SAC)浓度的 方法 , 并进行组织分布研究. 方法 采用Hypersil ODS2 色谱柱, 以50 mmol&#8226;L-1 醋酸盐缓冲液 (pH 5.8 ):甲醇:乙腈(50:22:28)为流动相; 柱温为35 ℃ , 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350 nm , 发射波长为455 nm.样品的预处理后邻苯二甲醛(OPA)-2-巯基乙醇柱前衍生; 进样10 μL. 结果 血清样品在2~120 mg&#8226;L-1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 组织样品在2~120 mg&#8226;g-1浓度范围内, 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的萃取回收率为70.9%~83.5%; 相对回收率为90.2%~110.0%; 日内、日间RSD为4.1%~7.7%.肾脏达峰浓度Cmax为65.7 mg&#8226;kg-1, 肝脏为58.1 mg&#8226;kg-1, 脾脏为51.3 mg&#8226;kg-1, 心脏为43.3 mg&#8226;kg-1, 肺为35.1 mg&#8226;kg-1, 脑组织为26.7 mg&#8226;kg-1 ; 各组织AUC 0~8肾脏为171.9 mg&#8226;h&#8226;kg-1, 心脏为113.9 mg&#8226;h&#8226;kg-1, 肝脏为107.2 mg&#8226;h&#8226;kg-1, 脾脏为90.4 mg&#8226;h&#8226;kg-1, 肺为93.6 mg&#8226;h&#8226;kg-1,脑组织为79.8 mg&#8226;h&#8226;kg-1. 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选择性强, SAC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 其中肾脏分布较多, 而在脑组织中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12.
韩延芹  米景龙  季淑梅 《医药导报》2009,28(10):1285-1286
目的 探讨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和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方法 将53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 在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米氮平,起始剂量为15 mg&#8226;d-1, 2周内加至30 mg&#8226;d-1,对照组给予氟西汀,起始剂量均为20 mg&#8226;d-1,顿服,2 周内加至40 mg&#8226;d-1,疗程6 周. 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 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不良反应量表评定抗抑郁疗效和不良反应,爱丁堡 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结果 治疗6 周末,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3.0%和65.4%,有效率分别为85.2%和84.6%;神经功能康复显效率分别为63.0%和61.5%.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组治疗1 周末起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2 周末起有极显著性下降(P<0.01). 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评分两组治疗6 周末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均P<0.01). 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 米氮平治疗卒中后抑郁疗效与氟西汀相当,且起效更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叶竹梅 《医药导报》2008,27(4):419-420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支原体肺炎的疗效. 方法 将11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6例). 两组均给予止咳、退热处理,对照组应用阿奇霉素10 mg&#8226;kg-1&#8226;d-1,静脉滴注,qd,3~5 d.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人血丙种球蛋白400 mg&#8226;kg-1&#8226;d-1,连用3 d. 1周后观察疗效. 结果 治疗组退热、止咳、平喘、肺部音吸收时间及住院天数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 结论 丙种球蛋白佐治支原体肺炎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周惠芬  何焕钟 《医药导报》2008,27(4):414-415
目的 研究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用于高龄患者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麻醉的应用价值. 方法 30例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丙泊酚组(A组)和依托咪酯组(B组). A组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8226;kg-1,依托咪酯0.2 mg&#8226;kg-1,丙泊酚0.5 mg&#8226;kg-1,芬太尼3~4 μg&#8226;kg-1复合维库溴铵0.15 mg&#8226;kg-1诱导. B组经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3 mg&#8226;kg-1,依托咪酯0.3 mg&#8226;kg-1,芬太尼3~4 μg&#8226;kg-1复合维库溴铵0.15 mg&#8226;kg-1诱导. 采用惠普多功能监护仪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及手术全程血压、心率,并记录患者肌震颤及术后24 h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A组3例、B组2例于麻醉诱导后出现血压轻度下降,A组1例、B组2例于气管插管后血压上升、心率增快,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A组有1例术后第1天出现恶心,B组有6例术后第1天出现恶心、5例呕吐,与A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依托咪酯与丙泊酚联合用于高龄患者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手术麻醉中,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同时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奥卡西平单药和添加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三清  刘艳  周艳霞 《医药导报》2008,27(10):1217-1218
目的 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PS)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GTCS)癫痫患者的疗效、耐受性和副作用. 方法 73例癫痫患儿, 其中56例新诊断者进入单治组, 17例应用过其他抗癫痫药物治疗者进入加治组. 奥卡西平起始剂量5~10 mg&#8226;kg-1&#8226;d-1, 最大剂量30~40 mg&#8226;kg-1&#8226;d-1, 维持剂量中位值20 mg&#8226;kg-1&#8226;d-1, bid. 加治组其他抗癫痫药物的使用不变. 通过自身对比开放性观察, 分析单治组与加治组52周的疗效、不良反应、耐受性和安全性. 结果 全部患者总有效率84.9%、控制率54.8%、累积退出率11.0%, 其中3例(4.1%)失访, 不良反应或其他原因退出者5例(6.8%), 其中因皮疹退出2例(2.7% ). 常见不良反应:乏力8例、烦躁7例, 困倦和皮疹各2例. 单治组临床控制率(62.5%)显著高于加治组(29.4%). 结论 奥卡西平是治疗儿童部分性发作和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相对理想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6.
贝那普利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亚蓉  李竞  赵湜  王红祥 《医药导报》2010,29(4):481-483
目的 比较贝那普利或厄贝沙坦单用及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的疗效. 方法 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 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商品名:洛汀新)10~20 mg&#8226;d-1,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商品名:安博维)0.15~0.30 g&#8226;d-1,联合组给予贝那普利10~20 mg&#8226;d-1和厄贝沙坦0.15~0.30 g&#8226;d-1. 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各组血压、心率、血清肌酐、尿素氮、血钾、24 h尿蛋白、左室射血分数、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等的变化. 结果 各组治疗后血压、心率、生化指标及心脏超声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作用最明显(P<0.05). 结论 贝那普利联用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并发高血压,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肾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坦洛新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选取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5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对照组给予坦洛新0.2 mg&#8226;d-1,po;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文拉法辛75 mg&#8226;d-1,po,疗程8周. 结果治疗组3例因恶心、嗜睡退出治疗,显效17例,有效3例,无效2例. 对照组2例因头晕退出治疗,显效、无效各9例,有效5例. 结论 坦洛新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疗效显著,优于坦洛新单药使用.  相似文献   

18.
徐菊芬 《医药导报》2009,28(7):883-884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9例. 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8226;d-1, po, 总疗程48周; 治疗组采用拉米夫定100 mg&#8226;d-1, po, 12周; 随后联用胸腺素α1 1.6 mg,每周2次, sc, 24周; 最后单用拉米夫定12周, 总疗程48周. 结果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 HBeAg/抗 HBe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阴转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或极显著性(P<0.05或P<0.01). 疗程结束时HBV DNA未阴转者滴度均较前下降. 对照组出现3例HBVDNA阴转后复阳者.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拉米夫定联合胸腺素α1序贯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  相似文献   

19.
贺艺  徐岚  何成  黄丽琼 《医药导报》2011,30(4):459-462
目的 探讨顺铂+氟尿嘧啶(FP方案)和顺铂+多西紫杉醇(DP方案)同步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放、化疗)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 方法125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FP组65例及DP组60例. FP组:顺铂40 mg&#8226;(m2)-1第1~4天静脉滴注,氟尿嘧啶1.0 mg&#8226;(m2)-1第1~5天静脉滴注,28 d为1 个周期,共用2个周期. DP组:多西紫杉醇135 mg&#8226;(m2)-1,第1天静脉滴注;顺铂40 mg&#8226;(m2)-1,第1~4天静脉滴注,28 d为1个周期,共用2个周期. 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 结果 FP组近期有效率为78.5%,DP组为9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FP组和DP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2.4和31.7个月,2 a生存率分别为84.6%和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以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为主,发生率及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耐受. 结论 FP方案和DP方案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均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DP方案近期效果较FP方案更好,缓解率更高,可作为中晚期宫颈癌较理想的化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苦豆子生物碱衍生物施普睿达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洪阁  刘培勋  沈秀 《医药导报》2008,27(4):369-371
目的 观察苦豆子生物碱衍生物施普睿达体内对小鼠肝癌H22的抑制作用及量效关系. 方法 将75只昆明种小鼠移植肝癌H22细胞后,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 空白对照组给予纯化水10 mL&#8226;kg-1&#8226;d-1,低、中、高剂量给药组分别给予施普睿达150,300,600 mg&#8226;kg-1&#8226;d-1,阳性对照组每2 d给予顺铂(4 mg&#8226;kg-1),各组均连续给予相应药物10 d. 观察施普睿达对实体瘤的抑瘤率,通过体重变化,肝重,脾、胸腺指数等多项指标综合考察施普睿达对荷瘤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 结果 低、中和高剂量药物组对小鼠肝癌H22抑瘤率分别为33.44%,41.90%,48.25%,各组对小鼠的肝、脾指数和胸腺指数几乎无影响;而阳性对照组小鼠的肝、脾指数和胸腺指数明显下降. 结论 施普睿达对小鼠肝癌H22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而且不影响荷瘤动物免疫功能,属于低毒的抗肿瘤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