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性心包炎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性心包炎临床上并不少见 ,如延误诊断 ,治疗不合理 ,预后远较其他浆膜结核病差 ,死亡率也高。现将我院 195 9~1998年确诊的结核性心包炎 4 9例 ,就其临床特点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9例结核性心包炎 ,男 2 7例 ,女 2 2例 ,占同期结核病 ( 4 9/3 5 80 9) 0 .1% ,年龄 16~ 81岁 ,平均年龄 4 6.8岁 ,<3 5岁 18例 ( 3 6.7% ) ,>60岁 16例 ( 3 2 .6% )。1.2 诊断标准[1 ,2 ,3] :1合并活动性结核病变或有结核病史 2典型临床症状体征 3 X线或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积液 4 PPD强阳性者 5抗结核治疗有效 6除外其他病因的…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心包炎诊断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3.
21例结核性心包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炎(TBP)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方法对21例TBP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热、咳嗽、胸痛、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的症状,大部分病人有心音遥远、心界增大、窦性心动过速等表现。病人在治疗(10~45)d内心包积液明显减少或完全吸收。结论中青年病人出现发热、胸痛、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结合其心包积液的性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胸部X线、结核菌素试验的检查结果及合并其他部位结核等情况可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结核性心包炎在临床并不少见,但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被忽略,一经确诊多为病人症状较重且有明显心包积液。现就我院收治的22例结核性心包炎做一临床分析,就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l.1 一般资料:本组共22例,根据有结核中毒症;有心包积液(经X线及B超证实):血沉增快(14例占63%);经抗痨治疗明显吸收好转者为诊断依据。男17  相似文献   

6.
56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结核性心包炎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本组病例采用强化期HREZ(S)2—3月,巩固期HRE10~15月,且47例予以强的松治疗,行心包穿刺术加术后心包腔内注射药物9例,共5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部分病例治疗有效,约8.9%(5/56)有缩窄性倾向。结论结核性心包炎按抗痨治疗原则加用强的松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观察 Seldinger导管法穿刺并抗结核治疗结核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住院病人均采用 Seldinger导管法 ,剑突下穿刺并保留导管引流 ,间断腔内冲洗及注射地塞米松、卡介苗素 ,确诊后予 2 S( E) HRZ/4H3 R3 方案抗结核治疗 ,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肝功能等。结果 所有病例心包积液消失并未再产生。未发现心包粘连及心包腔内感染 ,随访过程中除 2例失访外 ,9例完全康复。结论  Seldinger导管法穿刺治疗结核性心包炎 ,安全有效 ,便于留置导管引流 ,腔内冲洗及注射药物 ,合并抗结核治疗可达彻底治愈 ,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结核性心包炎采用临床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结核性心包炎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实施常规临床西医治疗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心包当中注入尿激酶进行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病人住院天数、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以及积液消失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性心包炎采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联合尿激酶共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减少,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留置导管引流治疗结核性心包炎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中国防痨杂志》1995,17(4):167-167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60岁。因活动后气促、两下肢水肿5个月,加重1周入院。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描记术示左、右心房轻度增大,心包脏、壁层分离,内见液性暗区10—12mm。X线胸片和CT片示两上肺结核、两侧陶腔少量积液,心包积液,心包脏层轻度增厚。临床诊断,结核性渗出性心包  相似文献   

12.
杨梅  王勇 《临床肺科杂志》2014,(9):1649-1651
目的探讨结核性心包炎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将105例结核性心包炎患者,以是否心包穿刺术和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分为4组,分析四组患者在临床特征和治疗预后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本选例条件下,早期(8周到3月),心包穿刺术+抗结核+激素组与抗结核+激素组、抗结核+心包穿刺组、抗结核组有统计学差异;疗程后期与抗结核+激素组无统计学差异,与抗结核+心包穿刺组、抗结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在结核性心包炎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心包穿刺术及激素早期可见明显疗效,后期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58例结核性心包炎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性心包炎是结核病中常见的重症之一,因轻者有胸闷气短,胸痛症状,重者有心包填塞表现,故极易被误诊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其他疾病,为临床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结核性心包炎的发病率约占内科住院人数的0.2%,其预后远较其他浆膜结核恶劣,所以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极为重要。为了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及确诊率,现将我院2004年5月~2005年5月收治的结核性心包炎58例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8例患者符合结核性心包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29~76岁,平均43岁。临床类型:渗出性心包炎39例,占67.24%,缩窄性心包炎19例,占…  相似文献   

14.
颜建辉  农莉晓  张爱平 《内科》2007,2(2):186-187
目的 通过分析结核性缩窄性心包炎(CTP)的临床特点、治疗与转归,以期提高CTP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手术后病理证实为CTP的28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 CTP主要症状为气促、心悸、胸闷及腹胀,体征主要为颈静脉怒张与下肢水肿;多合并心包外结核病:心脏超声及CT检查均示心包膜增厚伴有钙化;手术后症状及心功能均有缓解而全部出院。术后随访4-24个月无需二次手术。结论 CTP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心包外结核病是CTP初步诊断依据;心脏超声和胸部cT是判断结核性心包炎是否已发生缩窄的可靠指标;手术是解除CTP心脏机械性压迫有效而又比较安全的治疗手段;加强围手术期的治疗是降低手术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结核性心包炎并非临床疑难疾患,但近年因结核症状趋于不典型,结核病发病率增高而人们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临床经常误诊、延误病情。现报告以心包缩窄、占位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结核性心包炎1例。患者男性,5 1岁,主因活动后心悸、气促伴咳嗽1年,加重10d ,于2 0 0 3年3月2 7日入院。无发热、盗汗,体重无减轻。在当地医院进行超声心动图、胸片、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核磁共振等检查,诊断为缩窄性心包炎、心包肿瘤待除外。查体:体温36 4℃,血压14 0 / 110mmHg(1mmHg =0 133kPa)。颈静脉充盈明显,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音。心界不大,心…  相似文献   

16.
17.
58例结核性心包炎并大量心包积液病人,在短程化疗基础上,采用留置导管引流与常规心包穿刺。结果:两组消除心包填塞症状分别为1.2±0.5天及7.9±2.2天,前者较后者缩短6.7天。经6~15个月随访,引流组无缩窄性心包炎发生,常规组有两例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结核性心包炎是发展中国家心包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是重症结核病之一,占心包疾病的40%~66%[1],在欧洲和北美占所有心包疾病的比例低于5%[2]。高达30%的患者可进展为缩窄性心包炎,且多见于青年男性[3],但国内外罕见有伴发巨大心包结核瘤的报道。青岛市胸科医院收治了1例结核性心包炎患儿,诊疗过程中出现前纵隔占位曾疑诊为胸腺瘤,最终术后确诊为结核性心包炎伴发心包结核瘤。现将诊治过程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151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静  耿红 《中国防痨杂志》1999,21(3):171-172
  相似文献   

20.
结核性心包炎伴心包填塞属内科急症,需紧急处理。目前多采用单纯心包穿刺放液和抗痨治疗。我院采用心包穿刺置导管持续引流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采用国产20号导管穿刺针(深静脉穿刺)、注射器(5ml)、灭菌水封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