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例1,患者男,35岁。因左侧胸痛,四肢乏力四小时,门诊就诊。BP14/10kpa,心率78次/分,律整,无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律60次/分,P—R间期0.11s,QRS时限0.12s,各导联QRS超始部均有“σ”波,QRS在V_1导联呈qr型,q波时限0.02s,Q>1/4R,V_2—V_6均呈R型,ST段V_1导联呈单向曲线型抬高0.2mv,V_2导联水平型抬高0.2mv,T_(V1—V6)均直立,T_(VS)<1/10R_(V5),Q—T间期0.40s,为A型预激综合征合并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血清酶,ck180.53u/L,LDH120.56u/L,GOT80.  相似文献   

2.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1岁,临床诊断:左肱骨中段骨折。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6.5℃,血压150/100mmHg,心率65/min,呼吸16/min,意识清楚,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扩大,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于外伤后约3h心电图检查示:(1)窦性心动过缓,间歇性左束支传导沮滞;(2)无束支阻滞时,QRS:V_(1-2)呈QS型,V_(1-6)R波移行区消失,ST段V_(1-3)弓背抬高0.3mv,T_(v1-v4)倒置呈冠状T,左心室肥厚。左束支传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65岁。因上腹疼痛半年于1991年7月20日以食管癌收住院。入院后行胃镜病理检查证实为食管下段鳞癌。患者既往无胸闷、气短及晕厥史。X线胸透无异常,其它检查正常。术前血压16/11kPa,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异常心电图,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左室肥厚及劳损。各导联QRS波宽大,间期>0.12s,QRS波Ⅰ呈R型,Ⅱ、Ⅲ、avF呈Rs型,avR呈QS型,V_1呈QS型,V_3呈rS型,V_5呈R型,顶端有切迹,各导联电压正常。ST段:Ⅰ、Ⅱ、avF下移≥0.05mV,V_5下移>0.05~0.10  相似文献   

4.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男,47岁,因“右胫腓段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二月余”入院。常规心电图显示:基本节律为窦性心律,频率88brm,R—R间期70ms,QRS时限0.18S,Ⅰ、Ⅱ、avF、V_5、V_6呈R型,V_1~V_4呈rS型,ST、Ⅰ、Ⅱ、avF、V_6压低>0.05mv,ST V_1~V_4抬高0.3—0.1mv,Tv_1~v_4形态直立高耸。各导均可见提前出现  相似文献   

5.
<正>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42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有时疼痛向背部放射3天而入院。查:体温36.0℃,血压12.0/8.0Kpa(90/60mmHg),两肺呼吸音清晰,心律75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未及。心电图(图1)示:心率75次/分,P—R间期0.12秒,QRS形态:Ⅱ导联呈qR型,Ⅲ、avF导联呈Qr型,V_1—V_6均呈R型,多数导联QRS波起始部可见“△”波,STⅡ、Ⅲ、avF导联抬高0.1mv,胸前导联ST波下降0.1mv,TV_1V_2倒置,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预激综合征,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待排。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及GPT、GOT、CPK、LDM等均正常,  相似文献   

6.
左房心律伴L—G—L综合征较少见,我院1963年来,仅此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54岁,因心累心悸一月多,于1986年5月来我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好。心率62—68次/分,心肺无异常发现。心电图示:P—QRS—T波群各联顺序出现,P波Ⅰ、Ⅱ、Ⅲ、avF、V_5、V_5、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V1呈烟囱形,P—R间期0.08秒,QRS波群呈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患男,77岁,临床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原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 心电图特征 1989年1月21日记录的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及异位心律。电轴+90°,P—R间期0.18s,窦性R—R间期0.58s频率103次/minV_1呈rSR’,R’高达2.2mV,I、aVL、V_4—6导联均有宽S波,S_(v5)深1.lmV。另各导联见散在性以早搏形式出现的室性搏动,亦似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仅其振幅较窦性QRS为高。联律间期变动于0.36—0.52s。各个长异位R—R间期均为短异位R—R间期的简单整数倍(见图Ⅱ导联)。R'_2、R'_4和R'_6为室性融合波。说  相似文献   

8.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是1种少见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本文对我院近12年来143例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较完整的CLBBB进行分析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条件 (1)QRS间期≥0.12s;(2)左室面导联为宽钝的R波,一般没有q波;V_1为QS波,没有γ波或γ很小;(3)ST—T一般与QRS主波方向相反;(4)排除了预激征候群及室性心律。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病例:患者男性,47岁,主诉:劳累后心悸,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P间期变化为1.2~1.4 s之间(相当于心率43~50 次/min)P-R间期为0.16 s,Q-T间期为0.42 s,QRS波群呈两种不同形态,其前有相关P波,当P-R间期为1.2 s时,QRS波群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当P-P间期为1.4 s时,QRS波群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心电图诊断:频率依赖性双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0.
病例摘要 男性 3岁 出生后6个月曾因心衰住院。一岁时心电图诊断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为左室肥大,X线显示心脏中等增大,左心缘明显膨隆,搏动减弱。经常服用地高辛而心衰仍反复发作,临床诊断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 心电图特征 多数导联P波低平,V_1、V_3和av可见双向P波,P-P间距0.60~0.85S(>0.12S)。基本QRS波V_1呈R型,升支稍粗钝,其余各联均有终末向量延迟、切迹或粗钝,QRS时间≤0.12S,平均QRS电轴180°,符合右束支合并左后分支阻滞。另外R-R间距基本相等(约1.00S)而图形不同的QRS波,其前无P波,V_1(3)R_(7-9)与基本QRS波相同;R_(13-15)逐搏改变,I、avL、V_3、V_5及V_1(2)均有类似情况,特点为第一个QRS波提前出现而明显畸形,以后的畸形程度逐搏减弱,至最后一个则  相似文献   

11.
朱春丽  娄玉净  马美娟 《中外医疗》2011,30(26):107-107
男性,28岁,心动过速13h。步入病房。入院时心电图:宽QRS心动过速,心率170次/min,QRS时限0.14s,CRBBB,avR呈qR型,V6呈rS型,电轴在无人区。28h后复律,心电图:心率为66次/min,QRS变窄为0.18s。结合以上心电图改变及持续时间长,诊断为无休止性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2.
李×男47岁,身高175cm,体重68kg,系矿山救护队队长。一般体检时除听诊发现有杂音外,其它无特殊。心电图检查表现为:P,ORS波无异常,R_(v5)=3.5mv,T波:ⅠⅡavL ouF V_3 V_5均深倒。ⅢavR V_1直立,ST段:V_3V_5下移0.2mv。心电图结论:1,原发ST—T改变即心肌缺血。2.左室高电压。含硝酸甘油后心电图无变化,追问病史,无其它疾病和不适。做其它检查:X光心肺无异常,血脂:胆固醇42mmol/L,甘油三脂1.27mmol/L,血沉2mm/h,ASO1:500单位;脑血流图:左侧脑血流量中度下降,右侧脑血流量重度下降。B超提示:二尖瓣前腱索钙化伴二尖瓣轻度返流。左室假腱索。  相似文献   

13.
<正> 例1:患者男,67岁,冠心病。附图A为V_5导联,窦性心律,心率约72次/min。P—R间期约0.16s,R_(1~4、7、8)皆为窦P下传的心室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型,R_5为室性早搏,呈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型,提示室早起源于左束支阻滞平面以下,R_6的心室波形态正常化,它是室早后长的回转周期后发生的窦P下传的心室波,此正常化QRS出现是因为在长回转周期后P波下传时,左束支已脱离不应期之故。木图诊断:窦性心律伴三位相左束支阻滞,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14.
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室性期前收缩后的第一个QRS波形态是否正常与其联律间距、代偿间歇有关 [1]。现就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室性期前收缩 2例进行分析。1 病例资料例 1 患者男 ,6 5岁 ,因胸闷 1 0天入院。临床诊断 :冠心病。心电图诊断 :窦性心律 ,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动态心电图示QRS波群有两种形态 ,Mv1呈 rs R′、r S,R- R规则 ,Mv1呈 rs R′时 ,QRS波群畸宽 ,Ms ,v5粗钝 ;Mv1呈r S时 ,QRS波时限为 0 .0 9s,两种形态出现 R- R长短无关。联律间距为 0 .46 s的提早宽大畸形 QRS后的第一个 QRS波形态…  相似文献   

15.
男,64岁,因咳嗽,胸痛,气短来诊,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各导联QRS波群延长0.12S,V_1呈QS型,V_(2~3)叫呈rS型,V_5为明显粗钝的R波,其前无Q波,其后无S波,ST段V_(1~3)升高0.1~0.3mv。两天后清晨4点时,突然心前区剧烈痛,大汗淋漓,持续30min以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未缓解,BP8/5.3KPa,心率60次/min,WBC14.6×10~9/L,N0.88,L0.12,GOT 80 Iu,CPK800IU.心电图V_1呈QS型,V_(2~3)呈rS型,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27岁,因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入院,在查体时发现“右位心”。既往有间断心悸病史。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动过缓及不齐,交界性逸搏、逸搏二联律。Ⅰ、Ⅱ、avL、导联的P波、QRS主波及T波均向下;avR导联的P波、QRS主波,T波均向上;V_1至V_5导联的R波振幅逐渐降低。左右上肢导联交换后描记,  相似文献   

17.
<正> 患者男性,70岁,工人。因头昏、心悸伴心前区刺痛,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心律失常,于1989年8月21日收住入院。心电图分析附图为入院后第二天测得。取I、V_1,及V_3(V_(3a、b)为连续记录)导联。见规律性窦性P波P-P间距0.84秒,P-R间期0.18秒,约合窦性心律71次/分。各导联QRS波时限增宽达0.13秒,I导联呈R型,R波切迹,V_1、V_3呈rS型,S波增宽,为完全性左囊支传导阻滞。另可见提前出现的P-QRS波群,P′融于前一心动T波之上,QRS形态与窦性相似,联律间期基本相等,为房性早搏(以R′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每房早后均可见形态各异的逸搏心动(以R~-表示),且各R′-R~-  相似文献   

18.
<正>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9岁。既往健康,因单位查体来院。听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明显分裂并增强;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听到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呈喷射型。行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4次/min,心电轴右偏。(R/Q)avR=1,V_1呈rsR'型,V_5呈RS型,有δ波,且宽钝。QRS波群间期>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32岁,以快速型心律失常入院,描记12导联心电图(图A)示:各导联P波消失,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为0.13s,以R波为主的导联系起始部明显粗钝,R—R间距不整齐,平均心室率为222次/min,I、avl、V_5、V_6呈QS或rs,V_1~V_4呈K。经  相似文献   

20.
<正>1.病理介绍 例1,患者,男性,75岁,主因“持续性脑前区憋闷不适4小时”,于1997年1月8日8时30分急诊入院。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V2—3呈QS型,V4呈qRS型。ST段:V2抬高约0.15mv。T波:V2—4倒置。诊断为急性期前壁心肌梗塞。后曾多次复查心电图,图形变化缓慢,直至1997年1月13日10时感心前区憋闷不适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RS:V4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