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年来,国内不少卫生机构对发锰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探讨,多数认为它是人体接触锰的评价指标,对锰中毒早期诊断意义不大,而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但也有异议,发锰值可因地域差异及实验方法不同而有较大差别,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为了研制本地区发锰正常值并探讨其评定触锰损害的意义,我们对昆明地区100例非触锰者进行发锰测定,同时检测100例触锰者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道于下。实验对象和方法 1.实验对象选择昆明地区身体健康,无锰作业接触史的教师,医务人员,干部,工人等100名,其中男37,女63,年龄22—53岁(平均30.9岁)作为非触锰组(A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某客车厂车体车间157名锰作业者测定了尿高香草酸(HVA)含量。结果表明:尿HVA含量接触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以对照组为正常人群计算尿HVA正常值下限为3.13mmol/mol肌酐。接触组尿HVA低于正常值下限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3.
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影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0,21(1):27-28
本文介绍了锰的检测方法,锰中毒的诊断试验及其异常,以及血,尿锰浓度,为锰中毒与高锰酸钾中毒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亚临床肝性脑病的磁共振灌注成像表现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探索亚临床肝性脑病(SHE)患者的脑灌注模式,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24例SHE患者和24例健康志愿者进行磁共振(MR)平扫和灌注成像.分别测量双侧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丘脑和额叶白质的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以同侧额叶白质作为参照,计算上述感兴趣区对比额叶的比率,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所有SHE患者T1WI像都出现了基底节区对称的高信号.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感兴趣区的CBF都明显升高,左侧苍白球(1.61±0.65)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HE组各感兴趣区的NIT明显降低,右侧尾状核头(0.81±0.16)、双侧丘脑区(右侧0.78±0.14,左侧0.78±0.17)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感兴趣区的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E患者T1WI像可见基底节对称性高信号,基底节区CBF明显增加,NIT明显缩短,表示基底节区血流灌注增加. 相似文献
5.
尿香草扁桃酸测定对锰中毒早期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40名锰作业工人进行了尿香草扁桃酸(VMA)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纽,差异非常显著(P<0.001)。本文还讨论了锰接触者尿VMA升高的机理。作者认为尿VMA可作为锰中毒早期诊断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诊断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DEACMP)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8例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MRI特征及相应病理变化等进行总结。结果:苍白球长T2信号影(坏死灶)15例,海马回长T2信号影6例,脑皮碎质T2像呈云雾状改变10例,皮层下白质广泛长T2信号影(脱髓鞘改变)18例,晚期脑萎缩18例,片状或腔隙性脑梗塞13例,脑出血3例。结论:MRI能较早发现脑白质及神经核团的变性和坏死,但缺乏特征性,因此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影像表现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DEACMP的患者(DEACMP组)和35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及DT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采用圆形感兴趣区(ROI)测量不同脑区的平均扩散系数(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并对测值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例DEACMP患者均有异常影像表现.常规MRI表现可分为3个类型:脑白质受累型、神经核团受累型、皮层受累型.与对照组相比较,DEACMP组所测不同脑白质区的ADC值、FA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以半卵圆中心(ADC:3.87±0.42,FA:0.32±0.05)和侧脑室周围白质(ADC:4.48±0.51,FA:042±0.01)的ADC值、FA值下降最显著;而所测各神经核团的ADC值升高,FA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尤以苍白球的ADC升高(ADC:13.2±0.29,FA:0.19±0.07)及FA值降低最明显.结论 DTI技术可准确反映常规MRI所不能观察的DEACMP脑组织微观结构病理变化,量化脑组织损害的程度,为临床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痫性脑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子痫性脑病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6例行CT检查,且都有CT或磁共振成像复查。结果3例CT显示双侧额叶、顶叶及枕叶皮层及白质内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未见异常。9例磁共振成像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多数病灶位于旁正中矢状位、顶枕叶脑实质内;病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早期多无明显占位效应,严重者表现为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闭塞;增强扫描多数病灶无明显异常强化;经对症处理后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也在2周至3个月内部分或完全改善。结论子痫性脑病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正确认识这一疾病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选择四川省攀枝花钢铁厂155名电焊工为观察组,另选该厂非接触锰的134名工人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脑电图检查。采用脑波指数(index)分析,观察长期低浓度接触锰的脑生物电改变。研究发现θ波指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0.01,P<0.05)而α、β、δ波指数均无明显变化。提示低浓度锰接触者脑生物电有明显变化,表现为θ波活动增多,并认为脑电θ波活动的增多可作为锰对人体脑生物电影响的一项较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妇幼保健》2017,(10)
目的分析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eonatal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NHIE)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足月HIE患儿42例设为试验组,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7 d进行头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监测72 h的脑血流变化。并且按照临床的诊断标准将试验组患儿分为轻度组(14例)、中度组(19例)以及重度组(9例)。观察HIE患儿的核磁共振成像上病灶的分布以及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结果试验组患儿和对照组新生儿在24、48、72 h的核磁共振成像脑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不同程度的HIE患儿在易损区的范围不相同,轻度与中度组的HIE患儿主要分布于皮层下白质,重度HIE患儿主要分布在中央前回皮层。14例轻度组头部MRI显示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病灶吸收消失;19例中度HIE患儿12例预后效果比较差,7例患儿预后效果良好;9例重度组HIE患儿中8例预后效果较差。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够早期发现HIE患儿病变位置,加上常规MRI可以有效评价HIE患儿的预后,核磁共振成像在HIE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重度锰中毒十四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对我所 1976~ 1998年收治的锰中毒性帕金森氏综合征病例 14例进行临床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为慢性重度锰中毒 14例 ,按《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诊断 ,其中男 11例、女 3例 ,年龄 36~ 5 6岁 ,平均 46岁 ,工种均为电焊工 ,接毒工龄 3~ 35年 ,平均 2 9年。 1例儿时曾患“脑膜炎” ,接触锰 3年后发生重度锰中毒。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运动减少、僵直和震颤 ,其震颤表现为静止性震颤 ,手指震颤为非典型性“搓丸样动作” ,行走时身体前冲 ,步距宽 ,足尖先着地 ,同时均有“面具样”面容、“铅管… 相似文献
13.
发锰含量能反应体内锰的蓄积情况,锰接触者较不接触者含量增高显著。这一现象已为国内外研究所证实。发锰含量与年龄、接触工龄之间的关系据国内资料多数表明关系不密切。发锰含量与性别关系的研究结果尚不一致,一些资料显示正常人群发锰含量性别之间无明显差异,另一些资料则报告在正常人群或接触人群中发锰含量都是女性高于男性。作为锰危害的一项接触指标,性别差异应引起关注。为了解本地区接锰工人发锰状况,我们仅以开封市接触锰烟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诊断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10月本院诊治的36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观察组)及36例单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对照组)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两组影像学表现及双侧大脑皮层半卵圆中心表现弥散系数(ADC)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ADC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影像学表现中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两侧大脑皮层、苍白球及皮层下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同时所有异常信号均出现两侧对称性改变;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MR影像学表现为脑实质伴有异常信号灶,主要以基底节区病变为主,且呈稍长T1、T2信号,DWI序列检查,部分患者病变区信号偏高。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可通过DWI判断病情,且能够与单纯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有效区分。 相似文献
15.
16.
利用头发中锰含量来评价个体环境接触状况,由于发样易于采集、携带、贮存为其优点,日益受到重视,但影响发锰含量因素很多,因此,发锰作为过量锰接触指标仍在探索中,尚未见有系统、全面的报告,本文通过观察锰接触工人发锰含量与环境浓度、接触时间、机体受损的关系,并与正常人,脱离接触者进行比较,探索发锰作为过最接触指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痫性脑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子痫性脑病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9例行磁共振成像检查,6例行CT检查,且都有CT或磁共振成像复查。结果3例CT显示双侧额叶、顶叶及枕叶皮层及白质内对称性斑片状低密度影,3例未见异常。9例磁共振成像显示病灶基本上呈双侧对称性分布,多数病灶位于旁正中矢状位、顶枕叶脑实质内;病灶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早期多无明显占位效应,严重者表现为脑室、脑池受压、变小或闭塞;增强扫描多数病灶无明显异常强化;经对症处理后复查示所有病灶几乎完全吸收消失,临床症状也在2周至3个月内部分或完全改善。结论子痫性脑病有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正确认识这一疾病对其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回顾近15年文献报道的一氧化碳(CO)、致痉挛性鼠药、苯及苯系化合物中毒所致的急性中毒性脑病病例428例,并对其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旨在为急性中毒性脑病的正确诊断提供参考。1对象和方法以"一氧化碳"、"鼠药"、"苯"、"苯系化合物"、"中毒性脑病"及"影像学"为关键词,通过CNKI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1999年1月—2013年7月有关中毒性脑病的文 相似文献
19.
20.
对39例电焊工人慢性锰中毒进行了总结分析。车间空气中浓度042-5.16mg/m^3,平均接触工龄23年。对中毒的临床表现,血锰、尿锰测定和神经行业功能检查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