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GMP-140的含量.结果:脑梗死组血浆GMP-140的含量为(68.33±6.46)g/L,显著高于对照组(4.67±3.84)g/L(P<0.05).结论:血浆GMP-140含量的测定为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指标,为抗血小板药物的筛选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脑梗塞急性期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涛  陈世伦 《北京医学》1998,20(5):265-267
血小板活化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出现在血小板浆膜表面并有部分进入血浆。GMP-140为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标志。应用双抗夹心放免测定法,定量测定脑梗塞急性期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其结果表明:1.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明显高于正常。2.脑梗塞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的变化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脑梗塞急性因浆GMP-140 1-6天显著增高,7-10天开始减少,10天以后与正常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其中30例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分别与26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袁圆  朱雄超  楼基余 《浙江医学》2001,23(9):517-51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9例脑梗死患者和33例对照组的血浆GMP-140水平,同时测定血小板聚集时间.结果患者组血浆GMP-14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且血小板聚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水平与病程长短无相关性.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水平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浆GMP-140水平可作为诊断或预测脑梗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在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变化。方法测定50例 (其中30例急性期患者,20例恢复期患者)脑血栓形成患者血浆GMP-140的含量,并分别与26名健康人作比较。结果 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GMP-140浓度明显高于恢复期和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正常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 著性(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急性期血浆GMP-140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6.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和单克隆抗体CD62p测定38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5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和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层得的外周血中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随机选择35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GMP-140阳性率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GMP-140含量增高,抗血小板活化在冠心病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特异地检测急性脑梗塞患者体内血小板功能状态,本文采用ELISA法和单抗直接测定法检测25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及血小板表面GMP-140含量。结果发现患者血浆GMP-140浓度显著升高(96.89±34.06μg·L~(-1) P<0.05),血小板表面GMP—140分子数有升高趋势。结果提示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增加,功能亢进,及时采用针对性抗血小板治疗有助预后。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老年人糖尿病肾病与无肾病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电泳率(EPM)及a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组比较,肾病组和无肾病组MAR升高及EPM水平降低(P〈0.01),肾病组GMP-140水平升高(P〈0.01)。肾病组的MAR、GMP-140的升高和EPM水平的下降较无肾病组明显(P〈0。01)。提示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病人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助于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阿司匹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司匹林150mg/d,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硝酸酶还原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血浆NO及GMP140含量,并按照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阿司匹林组血浆NO及GMP140含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1),但ESS分值变化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GMP140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水蛭微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西药加水蛭粗粉治疗;微粉组21例,采用常规西药加水蛭微粉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血液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结果:临床疗效以微粉组较好,治愈率、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上述2项实验室检查指标在治疗前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1),微粉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水蛭微粉较水蛭粗粉更能有效地抑制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能有效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老年人糖尿病肾病与无肾病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电泳率(EPM)及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组比较,肾病组和无肾病组MAR升高及EPM水平降低(P<0.01),肾病组GMP-140水平升高(P<0.01)。肾病组的MAR、GMP-140的升高和EPM水平的下降较无肾病组明显(P<0.01)。提示老年人糖尿病肾病病人血小板活化增强,有助于血栓形成和微血管损伤,这一变化可能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超微量肝素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3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1 5例 )和治疗对照组 (1 5例 )。在综合治疗基础上 ,肝素治疗组加用肝素 ,每小时腹壁皮下缓慢注射 1次 ,每次每公斤体重 1U(1mg =1 2 5U) ,疗程 1~ 3d。治疗前后检测血浆α颗粒膜蛋白 1 4 0 (GMP 1 4 0 )水平 ,并观察各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结果 :治疗前 ,新生儿硬肿症各组血浆GMP 1 4 0均明显高于正常组 (P <0 0 1 ) ;治疗后 ,肝素治疗组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时间均比治疗对照组为早 (P <0 0 1 ) ,同时GMP 1 4 0水平仍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与正常组无差别 (P >0 0 5 ) ,治疗对照组患儿GMP 1 4 0水平较治疗对照组显著下降 (P <0 0 5 )。结论 :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存在血小板的活化 ,超微量肝素可抑制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异常而改善症状、缓解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表面α -颗粒膜蛋白 (GMP - 14 0 )测定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 5 8例糖尿病患者、6 0例正常对照者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测定GMP - 14 0含量。结果 :糖尿病患者GM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糖尿病患者GMP - 14 0含量显著增高。这一研究结果对糖尿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及指导临床用药以缓解或延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2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分子数/血小板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哮喘发作期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含量增高,血小板在体内处于激活状态。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中风与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缺血性中风的血液学检测方面,发现了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在血小板活化、凝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缺血性中风的主要病机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小板异常凝集形成血栓有关.祖国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导致气滞血瘀而发病.两者在发病机理的认识上有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3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及30例健康者的GMP—140含量的测定,发现缺血性中风者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者.认为缺血性中风病中血小板CMP—140含量增高可作为该病的客现血液学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从而为临床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发病在6~24 h内的脑梗死住院患者30例,另选健康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抗血小板聚集,控制血糖、血脂,调整血压并酌情使用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治疗,疗程为14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GMP-140、PAF水平,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34.53±5.38)ng/ml和(110.20±16.67)ng/ml,健康成人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12.23±2.43)ng/ml和(64.27±16.60)ng/ml,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外周血GMP-140、PAF浓度较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分别为(21.17±3.91)ng/ml和(59.67±7.52)ng/ml,与治疗前相比其浓度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检测血浆GMP-140和PAF水平,对监测血小板功能和活化状态相关的临床状态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用于对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判断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