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苏芪合剂对脂多糖诱导的羊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调节作用,及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和骨关节炎的机制。方法:取健康小尾寒羊左后膝关节软骨,分离出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脂多糖刺激软骨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苏芪合剂,分别于24,48和72h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用化学比色法测一氧化氮含量。结果:不同浓度的苏芪合剂对软骨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均有抑制作用(P<0.01),且以剂量依赖方式。浓度为0.500g/mL的对软苏芪合剂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抑制作用最强最稳定。结论:本实验证明了苏芪合剂抑制了软骨细胞一氧化氮的合成,可能是其治疗RA和骨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参芪合剂(SQHJ)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羊软骨细胞一氧化氮(NO)合成的调节作用,了解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和骨关节炎(OA)的机制.方法 取健康小尾寒羊左后膝关节软骨,分离出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脂多糖刺激软骨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同时加入3种不同浓度的参芪合剂,分别于24、48 h和72 h收集培养细胞上清液,用化学比色法测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3种不同浓度的参芪合剂对软骨细胞的一氧化氮合成均有抑制作用(P<0.01)且以剂量依赖方式发挥作用.浓度为0.5 g/ml的参芪合剂对软骨细胞一氧化氮合成的抑制作用最强最稳定.结论 丹参与黄芪以一定比例组成的参芪合剂可以抑制软骨细胞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控制一氧化氮作为炎性介质造成的软骨损伤.此作用是其治疗RA、O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背景: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认识和治疗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具有治疗方法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因而从中医领域进一步探寻治疗RA更为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中药能否在RA发病中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作用方式,抑制或阻止软骨和骨的破坏并促进他们的新陈代谢及其损伤的修复的研究更是少有报道。目的:探讨中药通痹灵抗软骨破坏的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金匮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1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完成。Wistar清洁级大鼠,雌性,体质量(110&;#177;20)g,35只。由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动物合格证号:2002A041。将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3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通痹灵总碱组。通痹灵总碱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病研究所植物化学分析室提取。方法:以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为动物模型,分组灌胃治疗后,做大鼠趾关节病理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软骨病变;培养软骨细胞,以rrIL-1β体外刺激软骨细胞导致软骨细胞基质降解作为药理模型,加用不同浓度的通痹灵总碱,并以地塞米松作为对照组,培养48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阿利新兰法检测GAG含量;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通痹灵总碱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趾关节软骨病变及对rr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基质降解的影响②次要结局:通痹灵总碱对rr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①趾关节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评价结果显示:通痹灵总碱组软骨破坏程度小于造模组(P&;lt;0.01);②不同浓度的rrIL-1β(1,10,100,500,1000μg/L)促进了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降解(P&;lt;0.01),且呈量效关系。③不同浓度的通痹灵总碱(200,100,50,25mg/L)及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降解(P&;lt;0.01)及一氧化氮的产生(P&;lt;0.01)。结论:通痹灵总碱可抑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趾关节软骨破坏;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通痹灵总碱可对抗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降解,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下体外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对人骨肉瘤细胞株(H0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9-06/2002-09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外科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完成。HOS体外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混合培养,实验分为4组,第1组用磷酸盐溶液(PSB)做对照,第2,3,4组分别加入γ-干扰素、脂多糖和一氧化氮合酶(N0S)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检测各组一氧化氮的产生情况(Griess比色法)和H0s细胞生长能力(锥虫蓝实验)。结果:在有巨噬细胞和γ-干扰素、脂多糖存在时,一氧化氮浓度为(62.6&;#177;O.9)μmol/L,细胞存活率为(6.2&;#177;1.7)%,但加入L-NAME后一氧化氮浓度又可降至原有水平,HOS细胞存活数量亦随着增加。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巨噬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并对HOS细胞的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为骨肉瘤的治疗及患者保肢希望的功能预后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蜂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hmnic obgtnl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肺泡肺泡巨噬细胞(alveolar macrophage,AM)游离钙浓度及其生成的白细胞介素8(IL-8)、一氧化氮的影响。方法: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细胞培养和荧光指示剂方法,测定AM内钙浓度其生成的IL-8和NO。结果:COPD组患者AM内钙浓度【(68.26&;#177;7.24)nmol/L】,IL-8【(29.11&;#177;9.78)ng/L】,一氧化氮【(27.61&;#177;8.64)μg/L】均高于对照组[(60.6l&;#177;6.26)nmol/L,(15.42&;#177;6.78)ng/L,(13.99&;#177;7.40)μg/L](t=11.38~36.42,P&;lt;0.01)。脂多糖刺激以后,胞内游离钙浓度、IL-8和一氧化氮均较刺激前增高(t=12.65-32.58,P&;lt;0.01)。先加蜂胶孵育AM再加入脂多糖,胞浆内游离钙浓度、IL-8和一氧化氮较仅加脂多糖时减少(t=14.72~25.02,P&;lt;0.01)。结论:蜂胶可抑制脂多糖引起的【Ca^2+】i增加,对脂多糖刺激的IL-8和一氧化氮升高也有抑制作用;可调节AM激活,抑制IL-8、一氧化氮分泌。  相似文献   

6.
马钱子碱对一氧化氮诱导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张梅  李平  陈朝晖  汪健  翟志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6):3554-3555,T002
目的:观察中药马钱子碱对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在体外诱导的兔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体外培养的新西兰兔软骨细胞,分别加入硝普钠(SNP)培养12,24.48h,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软骨细胞凋亡的变化,并以不同剂量马钱子碱加入NO诱导的软骨细胞凋亡体系培养24h,采用annexin V/PI方法检测凋亡情况。结果:在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加入硝普钠24h,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凋亡率为(38.7&;#177;6.5)%。空白对照组为(2.4&;#177;1.4)%(t=10.90,P&;lt;0.01),透射电镜可见典型软骨细胞早期凋亡形态改变,并有一定时间依赖性,加入不同剂量马钱子碱,其凋亡率明显下降,并以高剂量最为显著为(2.9&;#177;1.1)%。马钱子碱高剂量组加入硝普钠后与正常软骨细胞组比较,二者凋亡率无显著差异性(t=0,51,P&;gt;0.05)。结论:硝普钠在体外能诱导软骨细胞凋亡,马钱子碱能明显降低NO诱导的软骨细胞早期凋亡,提示马钱子碱能有效治疗骨关节炎,可能与抑制软骨细胞早期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压氧对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的影响,探讨高压氧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1—12/2002—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用高压氧干预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收集培养上清,用ELISA方法检测内皮细胞培养上清中一氧化氮的浓度。结果:经高压氧处理一定次数的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增加,正常组的一氧化氮浓度为(49.41&;#177;24.92)μmol/L,高压氧处理2d(2次/d)组的一氧化氮浓度最高.为(84.33&;#177;32.34)μmol/L。结论:高压氧可能通过增加内皮细胞产生一氧化氮的量而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葡萄糖和非酯化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对人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产生的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和黄芪的干预作用,以及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人VEC为对象。观察以5.5mmol/L葡萄糖(对照组),10,20和30mmol/L葡萄糖,0.125,0.250和0.500mmol/L。非酯化脂肪酸、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油酸和/或棕榈酸,2,20和200g/L,黄芪,低、中、高质量浓度黄芪+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油酸和/或棕榈酸+低、中、高质量浓度黄芪,高浓度葡萄糖+高浓度油酸和/或棕榈酸+低、中、高质量浓度黄芪培养液培养后,VEC上清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结果:VEC经含30mmol/L,葡萄糖及30mmol/L,葡萄糖+O.500mmol/L棕榈酸培养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经不同浓度黄芪处理后,一氧化氮升高组人VEC一氧化氮水平均有下降,以高质量浓度黄芪(200g/L)试验组最明显。相反,VEC在0.500mmol/L油酸、0.500mmol/L棕榈酸+0.500mmol/L油酸和30mmol/L葡萄糖+0.500mmol/L油酸+0.500mmol/L棕榈酸条件下培养后,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经不同浓度黄芪处理后,一氧化氮下降组人VEC一氧化氮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黄芪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高葡萄糖和非酯化脂肪酸引起的一氧化氮水平的异常变化,对VEC的损伤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黄芪对糖尿病肾病早晚期病理改变发挥作用的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9.
背景:关节腔内激素注射治疗关节炎能迅速缓解关节疼痛,但可发生进行性软骨损害。加用具有生长因子样作用的胰岛素,是否可产生对关节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目的:观察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联合作用对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设计:分组对比观察,1种药物单独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种药物复合作用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资料方差分析的析因分析。单位: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材料:4~6周龄的新西兰大白兔膝关节软骨。方法:实验于2000-02/2001-05在广州市创伤外科研究所完成。将软骨碎片分别用透明质酸酶,胰酶及Ⅱ型胶原酶消化,获得软骨单细胞悬液,予以不同作用及其不同剂量的药物干预。根据应用干预药物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4组及相应亚组。对照组(不加氢化可的松和胰岛素),胰岛素(0.035,0.35,3.5,35mg/L)组,氢化可的松(1,5,10,50,100mg/L)组,胰岛素(0.35mg/L)+氢化可的松(50mg/L)组,应用四氮甲基唑蓝比色分析法观察其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胰岛素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②氢化可的松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③氢化可的松与胰岛素联合使用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①胰岛素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单独使用0.035mg/L即可发挥效应,当浓度增至0.35mg/L时,其促进作用达到最大值。②氢化可的松对软骨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单独使用10mg/L时即可发挥效应,随着浓度增大抑制作用显著,当浓度增大至100mg/L,软骨细胞几乎全部死亡。③0.35mg/L胰岛素与50mg/L氢化可的松联合使用:存在着负协同作用(F:164.9,P&;lt;0.01)。结论:低浓度胰岛素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但氢化可的松对软骨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时,氢化可的松可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如何减轻甚至消除脂多糖(LPS)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库普佛细胞(KC)的激活与LPS的这种作用密切相关,但关于其具体的机制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目的:探讨LPS对KccDl4表达的影响及CD14在LPS激活KC中的意义。设计:完全随机前后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病理学研究所完成。大鼠KC来源于Wistar大鼠,购自第三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干预:在分离培养大鼠KC的基础上,作者应用LPS直接或LPS刺激KC后产生的介质刺激新培养的KC,或在血清存在的情况下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的情况下单独加入LPS等措施刺激KC细胞。主要观察指标:各种条件下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的变化、培养KC中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果:①CD14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正常KC中极弱,分别为0.035和19.91&;#177;2.89,浓度为10mg/L的LPS分别为0.73和676.79&;#177;24.95,其量与LPS浓度呈剂量依赖性相关。浓度为10μg/L的LPS刺激后KC中CD14 mRNA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在30min即明显增强,分别为O.56和548.86&;#177;40.43,至6h达高峰(0.54和673.91&;#177;35.08)。②在血清存在时加入抗CD14单抗或在无血清时单独加入LPS,可明显降低KC TNF-α,IL-6和一氧化氮的释放。而后者如果同时加入工LBP,则可明显上调培养KC中的TNF-α,IL-6和一氧化氮浓度。结论:①LPS及其刺激KC后产生的活性介质与CD14 mRNA的表达及其蛋白合成密切相关,并推测在实验1~3h的CD14表达的增强可能主要由LPS引起,而此后CD14表达的进一步增强可能与KC释放的细胞因子密切相关。②低浓度LPS对KC的激活是CD14依赖的。  相似文献   

11.
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雌激素及其受体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无酚红的1640培养基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给予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17β—E2)用贴块法和无酚红的1640培养基建立肺血管内皮细胞模型,观察不同浓度的17β—E2(伴或不伴有雌激素受体拮抗剂tamoxifen)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 synthase,NOS)的活性及一氧化氮的产量。NOS的活性用血红蛋白酶法检测,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的产量,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检测血管内皮中的雌激素受体。结果:一定浓度的17β—E2作用8~24h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的产量显著增加[1nmol/L,10nmol/L,17β—E2同对照组相比(t=1.221;P&;lt;0.05)];NOS活性显著增加(t=1.722,P&;lt;0.05,t=3.680—4.174,P&;lt;0.01);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在血管内皮中检测到雌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拮抗剂能显著抑制雌激素的上述作用。结论:17β—雌二醇能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增强血管内皮细胞的活性,这是雌激素对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o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对急性创面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和创面微循环血流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其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方法:以免耳背急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20只动物随机分成V.A.C治疗组和对照组,抽血测定创面形成前后不同时间点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含量,并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创面微循环血流量。结果:采用V.A.C治疗组的创面血浆中内皮素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一氧化氮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创面微循环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v.A.c治疗组为(9.00&;#177;0.53)d,对照组为(12.00&;#177;0.32)d。结论:V.A.C能减少创面早期内皮素的含量,增加一氧化氮的合成。改善创面微循环血供,促进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Th亚群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滑液及外周血中Thl/Th2细胞因子模式,探讨Th亚群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15例RA患者的滑液单个核细胞(SFMC)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lO例正常人的PBMC用PMA离子霉素和莫能菌素刺激培养6h,细胞内细胞因子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亚群。结果:与PBMC[Thl,Th2,Th0分别为(8.1&;#177;2.1)%,(2.8&;#177;1.O)%,(1.8&;#177;0.5)%)相比,RA患者SFMC中Thl和Th0的比例明显增高(Thl(29.2&;#177;3.9)%,Th0(4.0&;#177;1.4)%),而Th2则明显降低[(1.2&;#177;0.6)%];RA患者和正常人PBMC中,Thl,Th2,Th0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正常人Thl,Th2,Th0分别为(7.3&;#177;2.2)%,(3.4&;#177;1.1)%,(2.1&;#177;0.8)%]。结论:RA患者关节内存在Th1亚群的不平衡,Thl和Th0占明显优势,Th2则明显减少,恢复Thl/Th2平衡对RA的疾病进程和治疗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建湘  杜靖远  杨述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1):62-65,I0004
目的:探讨用基因调控的方法抑制软骨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可行性,为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生成治疗骨关节炎寻找新的途径和方法。 方法:实验于2001-09/2002-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根据基因调控和基因诱捕理论,培养大鼠软骨细胞,人工合成大鼠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上能够与核因子κB序列识别和结合并带有荧光标记的特异性序列核因子κB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同时合成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上不能够与核因子κB识别和结合的非特异性序列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作为对照,将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及1,2,4,8,10μm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转染入培养的大鼠软骨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转染效率及降解情况,应用一氧化氯检测试剂盒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观察其对白细胞介素1诱导的软骨细胞一氧化氮生成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转录的影响。 结果:①双链寡核苷酸转染软骨细胞的观察结果:核因子κB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及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能转染入软骨细胞胞核并能维持一定时间(48h左右降解)。②一氧化氮的检测结果:以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β刺激的软骨细胞分泌量为100作对照,在未受白细胞介素1β刺激的情况下,软骨细胞分泌少量的一氧化氮(13.6±5.4);以白细胞介素1β刺激软骨细胞后,转染核因子κB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为1μm,2μm时,软骨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而在达到4μm时,一氧化氯分泌量差异即具有显著性(63.8±13.3,P〈0.01):此后,随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浓度增加,软骨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的含量逐渐减少(寡核苷酸浓度为8μm和10μm时);而在转染10μm的假诱捕性双链寡核苷酸后,软骨细胞合成一氧化氮的量并未减少。③诱生型一氧化?  相似文献   

15.
亚低温对缺血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一氧化氮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在尿激酶溶解脑血栓治疗过程中,亚低温对大鼠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envoascular hypertensive stroke-prone,RHRSP)为研究对象,用光化学法制成一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ACO)模型,在血栓形成后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结合亚低温治疗,以观察溶栓治疗时,亚低温对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影响及对缺血半影区的保护作用。结果:亚低温治疗能明显降低MCAO大鼠溶栓治疗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的高表达(t=6.37,P&;lt;0.01);实验组脑组织一氧化氮合酶mRNA浓度(28&;#177;4)个/mm^2与对照组(17&;#177;2)个/mm^2比较(t=13.02,P&;lt;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降低血清(t=16.96,P&;lt;0.01)和脑组织(t=12.75,P&;lt;0.01)中一氧化氮的含量,实验组脑梗死面积(24&;#177;3)%与对照组(38&;#177;4)%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6.26,P&;lt;0.001)。结论:亚低温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细胞因子作用下体外巨噬细胞中一氧化氮的产生及对人骨肉瘤细胞株(HOS)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1999-06/2002-09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外科实验室和动物实验室完成。HOS体外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混合培养,实验分为4组,第1组用磷酸盐溶液(PSB)做对照,第2,3,4组分别加入γ-干扰素、脂多糖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分别检测各组一氧化氮的产生情况(Griess比色法)和HOS细胞生长能力(锥虫蓝实验)。结果:在有巨噬细胞和γ-干扰素、脂多糖存在时,一氧化氮浓度为(62.6±0.9)μmol/L,细胞存活率为(6.2±1.7)%,但加入L-NAME后一氧化氮浓度又可降至原有水平,HOS细胞存活数量亦随着增加。结论:体外培养条件下,巨噬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并对HOS细胞的生长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为骨肉瘤的治疗及患者保肢希望的功能预后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作为一些水相难溶性化合物助溶剂的二甲基亚砜(DMSO)在不同浓度下对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的存活率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含0.1%、0.5%、1.0%、2.0%(v/v)DMSO的培养基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每天定时取样,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DMSO存在下的细胞存活率,并用血球计数板计量细胞数。结果不同浓度DMSO对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使用浓度为2.0%(v/v)时对软骨细胞显现较强的抑制作用,但在0.1%1.0%浓度范围内影响很小。结论在0.1%1.0%浓度范围内影响很小。结论在0.1%1.0%低浓度范围内,DMSO促溶剂的使用对培养软骨细胞实验的干扰不大,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8.
叶静  刘协和  邓红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712-7713
目的:观察淀粉样β蛋白(β-amyloid,Aβ)对体内神经组织和培养神经元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以及褪黑素的拮抗作用。方法:实验于2000-06/09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科实验室进行。①原代大鼠神经元培养,暴露不同剂量Ag和褪黑素。②AB25-35海马内定向注射,褪黑素腹腔内注射。③比色法测定脑组织匀浆和神经细胞培养液一氧化氮水平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力。结果:Aβ可使脑组织和培养神经元一氧化氮水平增高,暴露Aβ浓度为0.5,1.0,10.0,20.0μmol/L组一氧化氮水平分别为(7.9&;#177;1.3),(9.2&;#177;1.5),(12.6&;#177;2.4),(14.1&;#177;1.4)μmol/L,与对照组(5.9&;#177;1.4)μmol/L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同时Aβ使NOS活力升高(P&;lt;0.01);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水平和NOS活力与暴露Aβ剂量呈显著正相关(r=0.786,P&;lt;0.01);褪黑素可降低Aβ诱导的一氧化氮水平增加和NOS活力升高。结论:Aβ的神经毒性作用有一氧化氮途径参与,褪黑素可通过降低一氧化氮产生和NOS活力来部分对抗Aβ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果糖二磷酸钠镁保护缺血性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果糖二磷酸钠镁对缺血突触体乳酸含量、胞内游离钙浓度及ATP酶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保护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相分离法制备正常大鼠脑突触体,氧糖剥夺培养建立缺血突触体模型,加入1.3mmol/L的果糖二磷酸钠镁,4.0mmol/L的1,6-二磷酸果糖与之培养60min后,测定突触体乳酸含量、胞内游离钙浓度及ATP酶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氧糖剥夺培养后使突触体乳酸浓度显著增加,从(0.201&;#177;0.014)mmol/L增加到(0.282&;#177;0.018)mmol/L(F=11.4178,P&;lt;0.01),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也显著增加(P&;lt;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显著增高,从(13.669&;#177;1.084)nkat增加至(44.142&;#177;1.167)nkat(F=44.8472,P&;lt;0.01);而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lt;0.01)。加入1.3mmol/L果糖二磷酸钠镁与之共孵,可使缺血突触体乳酸含量降至(0.204&;#177;0.016)mmol/L(F=10.4371,P&;lt;0.01);静息状态和除极化状态突触体内游离钙浓度分别降低(P&;lt;0.01),一氧化氮合酶活性降低为(18.654&;#177;1.317)nkat(F=28.0423,P&;lt;0.01),而Na^+-K^+ 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升高(P&;lt;0.01)。果糖二磷酸钠镁的作用强于4.0mmol/L的1,6-二磷酸果糖(P&;lt;0.01)。结论:果糖二磷酸钠镁保护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止改善脑缺血后脑组织能量代谢,减轻组织酸中毒,阻止细胞内钙超载及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认识和治疗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尤其是经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具有治疗方法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因而从中医领域进一步探寻治疗RA更为有效的药物和方法,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中药能否在RA发病中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作用方式,抑制或阻止软骨和骨的破坏并促进他们的新陈代谢及其损伤的修复的研究更是少有报道.目的探讨中药通痹灵抗软骨破坏的作用机制.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大学金匮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8/2003-12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实验室完成.Wistar清洁级大鼠,雌性,体质量(110 ±20)g,35只.由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动物实验室提供,动物合格证号2002A041.将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3 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通痹灵总碱组.通痹灵总碱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热带病研究所植物化学分析室提取.方法以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为动物模型,分组灌胃治疗后,做大鼠趾关节病理切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软骨病变;培养软骨细胞,以rrIL-1β体外刺激软骨细胞导致软骨细胞基质降解作为药理模型,加用不同浓度的通痹灵总碱,并以地塞米松作为对照组,培养48 h后,收集细胞上清液,用阿利新兰法检测GAG含量;用硝酸酶还原法检测一氧化氮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主要结局通痹灵总碱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趾关节软骨病变及对rr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基质降解的影响②次要结局通痹灵总碱对rrIL-1β诱导的软骨细胞生成一氧化氮的影响.结果①趾关节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评价结果显示通痹灵总碱组软骨破坏程度小于造模组(P<0.01);②不同浓度的rrIL-1β(1,10,100,500,1 000μg/L)促进了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降解(P<0.01),且呈量效关系.③不同浓度的通痹灵总碱(200,100,50,25 mg/L)及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降解(P<0.01)及一氧化氮的产生(P<0.01).结论通痹灵总碱可抑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趾关节软骨破坏;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通痹灵总碱可对抗软骨细胞蛋白多糖的降解,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