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究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影响因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492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以及其中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瘫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其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围手术期高血糖、术前营养不良、焦虑、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 Ⅱ式吻合、吻合口瘘、术中保留迷走神经干切断与胃瘫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幽门梗阻、BillrothⅡ式胃肠吻合、存在精神因素、吻合口瘘是胃瘫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保守治疗有效,所有患者痊愈,平均恢复时间为(13.05±7.79)d,其中内镜下鼻肠管肠内营养可促进患者恢复,恢复时间缩短为(7.00±1.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远端胃大部份切除术后胃瘫与多种因素有关.保守治疗有效,其中鼻肠管肠内营养效果良好,可显著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
3.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7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 ,由于胃动力障碍引起的胃暂时性不能排空 ,或排空延迟而发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如认识不足 ,可能导致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从而加重病情。因此 ,正确的诊断 ,对避免盲目治疗有重要意义。我院 1997年~ 2 0 0 3年共实行胃大部切除术 40 9例 ,其中发生胃瘫 17例 ,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莱芜市人民医院 1997年~ 2 0 0 0年共实行胃大部切除术40 9例。其中胃恶性病变 2 65例 ,良性病变 14 4例 ,发生胃瘫的恶性病变 12例 ,良性病变 5例。其中行B 1式手术发生 8例 ,行B 2式手… 相似文献
4.
5.
6.
食管癌、贲门癌是本地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胃、十二脂肠病变行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食管癌、贲门癌而行手术治疗的报道很少。我科自 1990年 1月— 1999年 10月间共收住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的食管癌和贲门癌 10例 ,手术后疗效满意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5 2岁~ 6 5岁 ,平均 5 7岁。本组均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或剑突下疼痛史 ,病程为 2月~ 12月 ,平均 4.5月。胃大部分切除的原病变性质均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变。其中 6例为毕氏 式结肠前吻合 ,4例为毕氏 式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方案与策略。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收治的3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经12~74天的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而放弃治疗。结论胃瘫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可能与消化道解剖结构改变、神经-精神因素、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等因素有关。经积极的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精神调节等保守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及综合治疗.方法对1995~2000年施行的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10例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经综合性治疗2~4周后治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综合性治疗是可治愈的,勿盲目行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结合常规西药治疗与护理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59例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运用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多潘立酮治疗和护理,每天1次,1 m L/次;对照组29例单纯多潘立酮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日均胃液引流量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53.7±35.6)m L/d和(686.3±63.1)m L/d(P<0.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胃管留置天数、胃瘫后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4.7)天、(10.3±3.4)天、(19.3±4.1)天vs(19.5±5.6)天、(23.2±4.5)天、(31.5±4.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胃癌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9,(6)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间渭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的胃癌患者,按照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40例)和对照组(71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共有40例(36. 0%)发生感染,包括肺部感染14例(35. 0%)、腹腔感染10例(25. 0%)、切口感染9例(22. 5%)、尿路感染6例(15. 0%)和其他1例(2. 5%)。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吸烟、糖尿病、肿瘤分期、白细胞水平、术前输血、消化性溃疡、术前使用抗生素和术后卧床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患者年龄、肥胖、吸烟、糖尿病、病理分期为中晚期和术后卧床时间短为影响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开展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概率,保证整体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30例残胃食管吻合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1989年6月至1996年6月对3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采用经左胸切除,后充分游离残胃脾胰体尾并将其移入左胸内行残胃食管弓下、弓上或颈部吻合,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并发症5例(16.6%)。其中吻合口瘘1例,非手术治愈,脓胸2例,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房早各1例,无手术死亡。作者认为本手术方法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除颈部吻合外通常一个切口一个吻合口即能完成手术,通过对残胃充分游离一般能上提20~25cm,使吻合无张力,同时食管切除长度达无瘤残留,同时还保留了残胃,有利于消化功能,是一种有实用意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3.
胃大部切除术已成为临床上胃、十二指肠良恶性疾患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本文对1976年8月至1991年8月我院就诊的29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人进行了纤维胃镜复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肠内营养预防胃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作用。方法:200例胃次全切除术后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05例,术后早期开始实施肠内营养;对照组95例,术后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支持。结果:术后实验组有1例(0.9%)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对照组有7例(7.3%)出现术后胃瘫综合征。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肠内营养预防胃癌患者胃次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效果良好,有助于康复。 相似文献
15.
胃瘫又称为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unctional delnyed gastric er-rpuresis,FDGE),是指手术后,特别是胃大部切除后继发的不伴吻合口或输出空肠段等机械性因素引起的残胃排空障碍[1],是胃手术后的1种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为0.4%~5.0%[2,3],经非手术治疗多可治愈。现将我院2005年~2007年 相似文献
16.
17.
18.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在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胃和胰腺手术。熟悉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时间、早期征象,术前对多发人群有针对性地宣教及心理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肿瘤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本文报道17年内8例此类患者,所有病人均以清疡出血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继续出血再次手术,病理证实为肿瘤,延误诊治的主要原因是忽视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未充分应用辅助性检查方法,将肿瘤误诊为溃疡以及未及时再探查。 相似文献
20.
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癌根治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又称为“胃瘫综合征”。有文献报道发病率为0.4%~5%[1]。我院行胃癌根治术268例发生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12例,发病率约4.5%。就其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9年6月28日~2004年6月28日我科共行胃癌根治术268例,其中12例术后并发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男8例女4例。年龄42~76岁,中位年龄55.6岁。术前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诊断明确。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残胃空肠毕Ⅱ氏结肠前吻合。12例患者在术后7~12d发生“胃瘫”,均发生在由全流质改为半流质饮食期间。表现为突发性上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