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程飙  陈绍宗  李学拥  李跃军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0):635-636,F004
目的 :研究端侧神经吻合后新生神经轴突的再生情况。方法 :将 1 2只新西兰兔按手术后的时间分为 1、2、4、6、8和 1 2周 6个观察组 ,每组 2只动物。将耳大神经制成端侧吻合的神经模型。利用 HE染色及光学显微镜分析实验结果。结果 :再生轴突的通过率随吻合手术时间的延长不断增加。结论 :端侧神经吻合后再生的纤维逐步成熟 ,该修复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再生轴突的功能恢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感觉轴突和运动轴突再生的差异以及比较神经端端吻合与端侧吻合的效果。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右侧腓神经切断,远侧断端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B组为右侧腓神经切断,即行端端吻合;两组大鼠左侧留作正常对照。HRP染色逆行追踪检测轴突再生神经元。结果:实验侧疹髓前角及脊神经节可见HRP标记细胞,端端吻合效果显著好于端侧吻合后再生纤维中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神经移植、神经导管技术修复颅内段动眼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22只家猫随机分为3组,神经移植组10只,导管组10只,对照组2只.右侧动眼神经制作4 mm缺损后,分别用自体腓肠神经移植、PLGA+BDNF/CNTF修复,对照组不修复.14周时处死动物,取远端再生神经,用光镜、电镜观察及轴突图像分析评估修复效果.结果 术后14周时,神经移植组、导管组各有8只猫术侧神经功能基本恢复,神经连续性恢复;对照组无恢复.神经移植组远端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为(12032±999)个,平均轴突直径为(5.19±O.38)μm;导管组远端再生神经有髓纤维数目(10 274±881),平均轴突直径为(4.78±0.32)μm;两组间纤维数日和轴突直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自体腓肠神经移植及PLGA+BDNF/CNTF导管法均能有效修复猫动眼神经缺损,自体腓肠神经移植法修复效果好于PLGA+BDNF/CNTF导管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侧枝发芽中运动纤维再生及功能恢复。方法 :选用 1 6只 Wistar大鼠 ,按取材时间随机分为 A、B两组 ,左前肢为实验侧 :显露肌皮神经 ,在距肱二头肌 1 2 mm处切断 ,远断端与外膜开窗 1 .0 mm× 0 .5mm的尽神经做端侧缝合。右前肢为对照侧 :同法切断肌皮神经 ,切断 1 /2尺神经束 ,稍向近侧做束间分离后 ,与肌皮神经远断端做端端外膜缝合。两组分别于术后 3、1 2周取材 ,进行神经组织学、肱二头肌收缩力和肌湿重、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示踪检测。结果 :A组实验侧再生有髓纤维数目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侧枝发芽纤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运动纤维 ,并可获得部分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难题,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疾病已成为一种新的医学发展趋势。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大鼠MSCs移植后对大鼠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吻合口处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 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均在显微镜下制成腓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模型。1实验组:在端侧吻合术后1周尾静脉注射1×107制备好的MSCs;2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分别在术后2、3、4、8、12周进行取材,对比镜下吻合口神经再生情况、测定腓神经功能指数(PFI)、测定双侧胫前肌湿重恢复率。结果术后8周及12周时实验组大鼠行走步态较对照组大鼠稳定;术后8周及12周时实验组大鼠的胫前肌湿重恢复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大鼠神经端侧吻合标本镜下观察:实验组端侧吻合口神经芽突生长较对照组明显,神经细胞也较为丰富。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在无条件进行端端吻合修复时可采用端侧吻合的方式进行修复,MSCs可有效地促进端侧吻合后的神经再生,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晚期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治疗组、对照组各25只,切断右侧坐骨神经,12周后予以修复,修复术后每日分别给予bFGF和生理盐水,行神经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修复处远段神经均有不同程度再生,4周时已可见到再生轴突,且治疗组多见.计量分析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肌肉动作电位幅值、髓鞘厚度、再生轴突直径和截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bFGF能促进晚期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7.
端侧神经吻合口轴突再生的形态学依据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跃军  陈绍宗  程飙  陈辉 《医学争鸣》1999,20(2):117-118
目的 观察感觉神经端侧神经吻合口的轴突再生及生长情况,探索索侧吻合的可行性。方法 以兔耳大神经干端侧吻合模型,采用抗神经丝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加强染色法体端侧神经吻合口进行显微观察。结果 7只动物的切片中匀可见相当数量的再生轴突通过端侧吻合口,其数量与吻合口质量有密切相关,再生轴突来自被吻合的正常耳大神经,长入溃变移植神经段内,原溃变纤维痕迹消失,结论 表明感觉神经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位置对术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58只,随机选10只为定位组,行胫神经干功能束鉴定,分别确定运动神经纤维和混合神经集中的位置;余48只随机分为A、B组,各24只,切断腓总神经远端,并与外膜开窗的胫神经端侧缝合。A组为实验组,吻合口位于运动神经纤维集中处;B组为对照组,吻合口位于混合神经纤维集中处。于术后1,2,3个月,A、B组每次各取8只,于吻合口近端行电生理检测,取吻合口远端0.5cm的腓总神经进行组织学及抗神经丝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光镜下可区分有髓神经纤维及无髓神经纤维团块并定位。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再生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肌湿重和肌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大、腓总神经有髓神经纤维数和神经束截面积显著增大,抗神经丝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逐渐增强,且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行端侧吻合术时,吻合口选在运动神经束集中处时,其再生的运动神经纤维数目多,再生神经纤维束截面积大,质量高,所支配肌肉的功能恢复较好。  相似文献   

9.
吴波以  石凯军 《医学争鸣》1989,10(2):97-100
对44只家兔做一侧腓总神经无缺损对端吻合术,另侧做3cm自体神经原位移植术,手术后4、8、12、16、20周进行神经电生理学,轴突、髓鞘、胫前肌组织学和伸跖展趾功能研究。结果表明:4周时各吻合口处均可见到再生轴突,8周时双侧胫前肌都可测出MAP,16、20周时再生轴交通过率和MCV,对端吻合侧优丁移植侧,MAP振幅、髓鞘化程度、胫前肌组织学改变及伸跖展趾功能,两侧无明显差别。实验结果提示,当修复神经伤有明显张力时,应采用神经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神经端侧吻合处供支外束膜开窗与否对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影响,观察外束膜开窗在神经端侧吻合法中的作用. 方法 选用40只健康SD大鼠,采用右侧腓总神经损伤修复模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只.每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在其坐骨神经分支后3 mm处局部封闭,利刀切断,吻合于胫神经.A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不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端侧吻合;B组神经远断端切成10°斜面,胫神经(供支)外膜开窗,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行端侧吻合.术后第8周分别对三组大鼠进行组织形态学、腓肠肌湿重检测、肌电图、有髓神经纤维计数和神经示踪法观察. 结果 外束膜开窗组(B组)腓总神经内有髓神经纤维数、新生轴突数量、新生施万细胞、毛细血管均多于不开窗组(A组),且B组髓鞘生成较完整,有髓神经纤维及轴突直径较粗;在神经电生理传导方面B组潜伏期小于A组,且波幅较A组大;B组胫前肌肌湿重大于A组;荧光示踪剂显示B组较A组荧光强度恢复好,分布均匀,轴突排列较整齐. 结论 供支外束膜开窗行神经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神经纤维再生更好;外束膜开窗能获得更有效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单端侧与双端侧吻合修复神经缺损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单端侧吻合与双端侧吻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远期疗效。 方法:将15只新西兰大白兔的左右侧后肢共30侧分为3组:单端侧吻合组、双端侧吻合组和对照组,于术后各时间段对肢体进行大体指标的观测,于术后1年对各组进行神经电生理学指标、胫前肌最大等长强直收缩张力(ITF)的测定以及神经、肌肉的组织学及形态学指标的观测。 结果:神经单端侧吻合组与双端侧吻合组相比,在各时间段两组神经功能恢复进度相同,在术后1年两组的神经干诱发电位潜伏期(latency)和诱发电位波幅(CMAP)、胫前肌最大ITF的测定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神经、肌肉组织学观察结果亦相近。 结论:神经单端侧吻合与双端侧吻合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远期疗效相同;缺损神经可通过与邻近正常神经干的双端侧吻合实现再生纤维的自身连接,这种连接对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仅起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成少安  朱正道  胡茜  王惠丽 《浙江医学》2007,29(8):812-813,865
目的观察神经端侧吻合后给予施万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SDNF)是否能促进神经再生。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随机切断一侧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外膜开窗处行端侧吻合,另一侧作为正常对照。实验组在术中即刻于神经端侧吻合区给予SDNF,术后于该侧小腿外侧肌肉继续给予SDNF,每周1次,共用4周;对照组在相应部位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术后第13周行腓总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检查及胫前肌湿重测定。结果实验组再生的腓总神经纤维质量、数目、电生理特性和胫前肌湿重均优于对照组,但不如正常的腓总神经。结论SDNF对端侧吻合后的神经再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和探索经皮电刺激促进神经端侧吻合后神经再生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端吻合至尺神经组(B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至尺神经组(C组),肌皮神经损伤后端侧吻合至尺神经+术后经皮电刺激组(D组)。观察各组大鼠患侧肢体的肌力恢复情况以及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 C组和D组大鼠振幅、传导速度低于A组,潜伏期高于A组;而D组大鼠振幅、传导速度低于C组,潜伏期高于C组;B、C、D三组大鼠肱二头肌湿重比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均低于A组,且C组肌肉恢复最差;B、C、D三组大鼠NF-200表达明显低于A组,D组NF-200表达明显强于C组,但仍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电镜检查显示B组神经纤维髓鞘成熟,C组以无髓神经纤维为主,髓鞘成熟度差。D组髓鞘增生情况较C组好转,但仍有部分无髓神经纤维存在。结论神经端侧吻合术后经皮电刺激能有效促进神经轴突再生以及延缓靶肌的失神经萎缩,尽管较之神经端端吻合存在差距,仍不失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ly, end-to-end anastomosis was adoptedin neurorrhaphy or nerve grafting. However, the routine technique can not supply distal nerve regenerateda-cons for those cases in which the distal nerve is intact, but the proximal nerve is seriously avulsed orinjured. Therefore, end-to-side anastomosis was advanced and became a hot spot of plastic surgery"'. In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new technique, animal model of great auricular nerveimplanting into the denerv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端侧吻合方法防治失神经肌肉萎缩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用SD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共32只,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于相邻胫神经干上行外膜“开窗”,将腓总神经远侧断端以端侧吻合的方式吻合于胫神经干上.B组:将一神经移植段的两端分别与正常胫神经干和切断腓总神经远端行外膜“开窗”端侧吻合.C组:将右侧腓总神经切断后,两断端均结扎并翻转缝合于临近肌肉上.D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右侧腓总神经不做任何处理.术后12周行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肌湿重及神经电生理检测,评价端侧吻合方法对失神经肌肉萎缩的防治作用.结果 ①神经肌肉形态学检查:A,B,D三组均可见再生的轴突和髓鞘,并且见正常肌肉形态结构,C组神经远断端纤维化并且肌纤维萎缩变细.②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胫前肌肌湿重:A,B两组较D组稍轻,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C组与A,B,D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④神经传导速度比较:C组测不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A,B两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慢于D组,A,B两组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端侧吻合法为防治肌肉失神经萎缩的有效方法,但其再生神经对肌肉支配功能不足以代替原支配神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及其趋化性问题。方法将20只健康雌性SD大鼠分为神经端侧缝合组(端侧缝合组)和对照组,各10只。端侧缝合组切断大鼠胸前神经分支,将尺神经后内侧方外膜开窗,将胸前神经分支和开窗的尺神经外膜做端侧缝合;对照组仅显露胸前神经分支和尺神经。两组1年后均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Fluoro-Gold荧光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和计数胸前神经分支纤维和大鼠脊髓C5-T1前角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结果端侧缝合组有髓神经纤维数、轴突酶染阳性的运动神经纤维数、运动纤维比例、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背根神经节感觉神经元数目、神经元总数和运动神经元比例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或<0.05)。结论运动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侧方出芽对特定靶器官的趋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急性面神经损伤端侧吻合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2 4只成年家兔随机分为 3组 ,兔双侧面神经上颊支切断后与同侧外膜开窗的下颊支作端侧吻合。右侧为实验侧 ,术后局部给予CNTF ,左侧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 3、5、1 2周取材 ,进行大体观察和面神经功能评分、神经组织学、电生理、透射电镜等检查。结果 各组实验侧颊支有髓神经数目、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面神经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侧 (P <0 0 5 )。实验侧颊支神经成熟程度优于对照侧。结论 CNTF在提高神经端侧吻合后侧支萌出率和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感觉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再生的趋化性问题。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20只,分为神经端侧缝合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端侧缝合组切断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后内侧方外膜开窗,将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开窗的尺神经外膜做端侧缝合,正常对照组仅显露前臂内侧皮神经和尺神经。1年后采用乙酰胆碱酯酶染色和Fluoro—Gold荧光逆行示踪技术,观察和计数前臂内侧皮神经纤维和大鼠脊髓C5-T1前角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结果:乙酰胆碱酯酶染色结果显示,正常组未发现运动神经纤维,端侧缝合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是正常对照组的23.0%(P〈0.01),运动神经纤维占有髓神经纤维的比例为0.34±0.16(P〈0.01)。神经元逆行荧光示踪结果显示,正常组脊髓前角未发现荧光标记阳性的神经元;端侧组脊髓前角荧光标记神经元数目为150.9±104.8(P〈0.01),运动神经元比例为0.27±0.11(P〈0.01)。结论:感觉神经端侧缝合后神经侧方出芽对特定靶器官的趋化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