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组单环刺螠纤溶酶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重组单环刺螠纤溶酶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重组表达单环刺螠纤溶酶,并通过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酶活力,体外抗凝试验检测抗凝效果。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并测定重组单环刺螠纤溶酶对大鼠心肌梗死质量比、血清学生化指标[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PAI-1)活性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重组单环刺螠纤溶酶能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抑制AST、LDH、CK的升高,延长PT、APTT、TT,降低FIB,降低PAI-1活性,升高t-PA活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重组单环刺螠纤溶酶能明显增强纤溶活性,降低凝血时间,说明其抑制凝血系统、活化纤溶系统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重组单环刺螠纤溶酶可有效预防心肌梗死,此结果可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缺失变体 (reteplase ,Ret)对家兔纤溶和凝血系统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家兔血液纤溶和凝血系统相关参数指标。结果 :Ret(3.75、7.5 0、15 .0MIU·kg-1)可明显降低纤溶酶原含量 ,使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转呈阳性反应 ,缩短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同时延长血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论 :Ret可促进血液纤溶系统活性和抑制凝血系统活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浩仙 《河北医药》2004,26(4):340-340
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多伴有凝血和纤溶的异常。血浆D-二聚体(D-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可灵敏地反映体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本文检测了56例AL患者血浆D-dimer水平,以探讨AL患者凝血与纤溶状态变化与AL疾病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3):226-228
目的探讨肾脏透析患者凝血和纤溶功能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在我院就诊的慢性肾衰竭并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进行凝血及纤溶功能检测。结果与血液透析前1h比较,血液透析开始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且与血液透析时比较,透析后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活物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脏透析可对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产生显著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凝血途径启动,并促进继发性纤溶功能运行。  相似文献   

5.
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凝血-纤溶项目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定肾病综合征患者常用凝血-纤溶项目,探讨其在肾病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3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小板记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b)、凝血因子Ⅺ、Ⅹ、Ⅸ、Ⅷ的活性和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结果Fgb、PLT、D-D增多,TT延长;Ⅹ、Ⅺ、Ⅷ因子的活性增强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APTT时间缩短,AT-Ⅲ、t-PA减少,与正常对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PT、Ⅸ与正常对照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存在凝血活性亢进,纤溶活性减弱,测定凝血-纤溶系统的项目,对肾病综合征易出现高凝状态形成血栓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凝血和纤溶实验室指标变化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100例,为研究组和正常体检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和纤溶。结果研究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D-D二聚体(DD)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患者体内存在高凝转态,检测患者的PT、APTT、FIB、DD,可以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鹏  吴珊  徐坚 《贵州医药》2004,28(9):803-804
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有赖于血浆中凝血功能及纤溶功能的动态平衡,血流中不断有血栓形成,不断有血栓溶解,如果血流中凝血功能亢进或纤溶功能低下,则易导致血栓性疾病,如纤溶功能亢进或凝血功能低下,则导致出血性疾病。血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对机体纤溶功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血管病凝血和纤溶异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士奇  许丽珍  张威  王兆钺 《江苏医药》2003,29(11):842-843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的凝血、纤溶功能异常。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 (ELISA)等方法定量分析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 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蛋白C(PC)、D—二聚体 (D dimer)、抗凝血酶Ⅲ (AT Ⅲ )、纤维蛋白原 (Fib) ,分别与对照组凝血、纤溶各指标比较。结果 脑出血组、腔梗组的t PA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脑出血组PAI 1浓度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脑出血组PC浓度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脑出血组、腔梗组D dimer浓度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2、P =0 0 1) ;脑出血组、腔梗组AT Ⅲ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脑出血组、腔梗组Fib浓度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有抗凝功能异常 ,脑出血急性期t PA和PAI 1变化规律不同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t PA和PAI 1变化不同于大面积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益气活血方对血瘀证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剂制对血瘀证大鼠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 ,探讨其防治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作用机理。方法 :用心脑苏通混悬液给予大鼠灌胃1周 ,第7日同时对大鼠皮下注射2次0 1 %肾上腺素0 08ml/kg,其间进行一次冷刺激 (冰水 ,0℃ )5分钟 ,于第8日晨复制成血瘀实验模型 ,并采血测定凝血—纤溶各指标。结果 :益气活血方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 (Fib)含量 (P<0 01) ,提高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纤溶酶 (PL)活性 (P<0 01) ,降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纤溶酶原(PLg)活性 (P<0 01) ,且大剂量组优于小利量组及对照组 (P<0 05) ,而对减少D—Dimer的形成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益气活血方具有调节凝血—纤溶系统功能活性作用 ,这可能是临床上使用心脑苏通防治缺血性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何亮  郭盛  杜宇奎 《中国医药》2011,6(12):1493-1495
目的 探讨Stanford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2003年3月至2011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外科收治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14例为主动脉夹层组,选性别与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者95例为正常对照组,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国际化标准比值(INR)、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酶时间(TT)、D-二 聚体.结果 主动脉夹层组INR、APTT、FIB、D-二聚体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11比1.02,(3.86±1.87)比(2.45±0.74),( 37.62±8.43)比(32.39±36.44),(5.78±6.63)比(0.14±0.12)],TT低于对照组(15.70比19.75),P<0.01.亚急性及慢性组夹层组(36例)FIB高于急性夹层组(78例)[(5.04±1.84)比(3.29±1.61)],D-二.聚体低于急性夹层组[(2.21±1.67)比(6.67±7.12)].结论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在凝血与纤溶被激活的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凝血与纤溶间的平衡被破坏而产生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药科学》2019,(18):212-214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情况,以及轻度急性脑梗死和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纤溶酶原活性(PLG)明显低于对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情严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酶原活性明显低于病情轻度的患者,并且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病情轻度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功能有明显的变化,并且各项指标的变化和病情的轻重程度有关,病情越严重,指标变化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溶酶用于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科室就诊的的1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用巴曲酶静脉注射,治疗组用纤溶酶静脉注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一天和第一周的时候分别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并且测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血糖及血浆蛋白原含量,同时观察其他不良反应及出血倾向。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评分和治疗效果相近,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无不良反应出现,安全可靠。结论纤溶酶与巴曲酶在治疗急性脑血栓方面疗效相近,安全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纤溶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纤溶酶组给予纤溶酶300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 d.尿激酶组给予尿激酶25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7 d.两组的其他常规治疗(包括口服迈之灵、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均相同.治疗期间测定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评判安全性,作下肢静脉造影或多普勒检查疗效.结果:纤溶酶组与尿激酶组疗效分别为86.7%,8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无严重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结论:联合应用纤溶酶、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酐是治疗DVT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杨旻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74-175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32例,应用纤溶酶,首量300U,连续静滴3d,然后200U再用11d,共14d,并与丹参组每天20ml连续使用14d的30例脑梗死患者作对照研究。治疗前后作神经功能评估,观察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变化。结果:纤溶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结论:纤溶酶治疗脑梗死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纤溶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突发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纤溶酶的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巴曲酶注射液10 BU,隔天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纤溶酶注射液100 U,隔天1次,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纯音听阈、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并统计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试验最终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52例。本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52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后,对照组和试验组纯音听阈分别为(49.91±4.95)和(37.78±5.47)dB;对照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分别为(4.98±0.72)、(10.27±1.11)、(1.67±0.30) mPa·s;试验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分别为(4.03±0.69)、(9.04±1.03)、(1.36±0.28) mPa·s;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纤维蛋白原(FIB)分别为(30.09±4.03)s、(13.87±2.20)s、(2.55±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纤溶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对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方法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取用川芎嗪、胞二磷胆碱、甘露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纤溶酶,于治疗前及治疗10天后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20.5±6.3)分降为(10.4±7.2)分,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由(19.7±7.1)分降为(15.5±5.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纤溶酶有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的疗效。方法 对37例急性脑血栓患者行纤溶酶治疗,观察用药后的疗效。结果 37例患者基本痊愈4例,明显进步17例,进步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1.08%。37例患者未发现出血情况,仅1例患者出现头痛,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纤溶酶治疗急性脑血栓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妊娠使血液凝固、纤溶系统发生变化,妊高征患者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被称为慢性DIC状态。随着凝血系统活化而增加的活性凝血酶与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相结合形成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后者对早期DIC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14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的含量(FIB),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PT、APTT、FIB含量均采用凝固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PT、APTT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FIB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异常是加重其疾病发展的原因之一,患者处于低凝状态且纤溶系统受损,所以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的检测,可早期发现肝病造成的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出血的抢救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发昌  沙沙 《首都医药》2006,13(4):42-44
目的观察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102例ACI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为发病72小时内的急性期病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用纤溶酶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用10天。对照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静脉滴注。采用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5、11天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1天时两组脑梗死体积大小及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以及治疗的副作用。结果:CSS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2.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2.0%,两组对比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后5天与用药前,用药后11天与用药后5天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1天时两组脑梗死体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1天时两组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纤溶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常规治疗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