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清髓性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L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6例难治性LN患者进行非清髓性CTX 20~40 mg/kg冲击治疗,比较CTX治疗前后2周血、尿检测指标、肾小球滤过率(GFR)、尿蛋白定量(24 h)、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LEDA1)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周尿蛋白定量(24 h)显著降低[(1904±904)和(319±97)mg,P<0.05],尿白细胞计数[(2.7±2.8)和(0.5±1.0)个/μP<0.05]和SLEDAI评分[(17±5)和(6±5)]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升高[(0.60±0.17)和(0.94±0.78)g/L,P=0.0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白细胞达谷值距CTX末次冲击时间平均为11.2 d.1例出现鼻窦炎,1例脱发,2例胃肠道反应.结论 非清髓性CTX冲击治疗难治性LN安全有效.这一初步研究结果有待大样本的临床双盲试验证实.  相似文献   

2.
2013年伊始,回顾刚刚过去的2012年,全球的风湿病学界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和进步,其中最大贡献之一是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针对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的治疗和管理推出了各自的指南[1-2]。这些指南均基于全面系统的文献复习和严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终末期肾病(LN-ESRD)患者肾移植的时机、疗效及术后狼疮活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LN-ESRD患者,女性14例,男性2例。年龄20~47岁,平均34.4岁。术前、术后狼疮活动指数(SLEDAI),移植时机,移植后免疫抑制剂使用,人/肾存活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术后10d内肾功能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内发生急性排斥3例(18.8%),用甲泼尼龙(MP)冲击治疗后逆转。术前高血压10例,术后3个月后高血压7例,1例术后4个月因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当时无狼疮活动(SLEDAI〈10分)。15例至今仍存活,存活时间3~156个月,平均80.3个月),其中有4例出现慢性移植肾肾病(1例重返透析治疗,3例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1例移植肾新发肾炎(病理检查为局灶、节段性硬化),伴肾功能不全,氮质血症期。10例肾功能正常,其中1例出现少量蛋白尿。术前SLEDAI〈10分15例,SLEDAI〉10分1例(12分),术后6个月后均无狼疮活动(SLEDAI〈10分)。本组患者定期追踪复查SLEDAI〈10分。结论:肾移植是治疗LN-ESRD有效的方法。狼疮无活动时,肾移植后系统性红斑狼疮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4.
对39例狼疮肾炎(LN)患者行肾活检,分析累及血液系统者和未累及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肾脏病理等方面的不同.结果发现血液系统受累者常伴有发热,血清补体C3降低更明显,ds-DNA滴度较高,与未累及者比较,前两指标差异有显著性.血液系统受累者肾脏病理以Ⅵ型为主,但与同型未累及者病理特点差异无显著性.提示当患者同时出现发热及C3降低并ds-DNA滴度较高时,应考虑同时存在.肾脏及血液系统受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狼疮肾炎(LN)肾组织中载脂蛋白E(APOE)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40例LN患者.肾组织APOE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对其与LN的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健康肾脏组织有较弱的ApoE表达;LN肾组织APOE的表达较健康肾组织明显增高[肾小球(31.2±11.0)与(3.0±1.6);肾小管(71.64±8.90)与(0.60±0.06)],并且Ⅳ型LN患者肾组织APOE表达量高于非Ⅳ型LN患者[肾小球(38.4±4.5)与(18.0±4.6);肾小管间质(77.6±2.5)与(60.0±3.2)];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N肾组织ApoE的表达与LN肾脏病理活动指数和肾功能呈显著相关(P<0.01).结论 LN患者肾脏组织中ApoE的表达增高,尤以Ⅳ型LN为著,其表达量可反映LN肾脏活动性病变及肾脏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前瞻性研究环磷酰胺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狼疮肾炎患者应用他克莫司(FK506)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或住院的16~60岁的狼疮肾炎患者.入选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 1997年修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分类标准;尿蛋白定量(24h)≥1.5 g;应用环磷酰胺半年累计剂量超过8 g无效.他克莫司起始剂量2~3 mg/d(体质量≥60 kg,3 mg/d;体质量<60 kg,2 mg/d),2个月后临床症状无好转,可逐渐调整剂量至4 mg/d,监测血药浓度,观察期为6个月.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为有效.统计学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收集环磷酰胺治疗无效的狼疮肾炎患者14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0±9)岁,SLE的平均病程(4±3)年;狼疮肾炎的平均病程(2.7±1.9)年.5例患者尿蛋白定量(24 h)1.5~2.9 g,9例患者尿蛋白定量(24 h)≥3.0 g;9例患者有活动性尿沉渣.应用他克莫司的治疗过程中,尿蛋白定量(24h)水平显著下降,从基线(6.2±5.1)g降至6个月(1.1±0.9)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1,P<0.01);血清白蛋白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从基线(27.9±9.7) g/L升至6个月(37.8±2.2)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1,P<0.01).在治疗的第1个月末,8例无效,6例部分缓解;在治疗的第2个月末,3例无效,11例部分缓解;在治疗的第4个月末,2例无效,9例部分缓解,3例完全缓解;在研究6个月时,2例无效,5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共12例有效,有效率达86%.他克莫司的起效时间平均(1.7±0.9)个月,其中6例患者1个月内有效,5例患者2个月内有效,1例患者4个月内有效.12例有效患者他克莫司的平均剂量为0.03~0.06 mg/kg,所有他克莫司有效患者的药物浓度均低于3 ng/ml,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的他克莫司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1.6±0.4),(2.0±0.6)和(2.2±1.1)ng/ml,他克莫司的疗效和血药浓度之间无相关性.14例患者仅有1例出现新发高血压,1例出现脱发,观察期间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环磷酰胺无效的狼疮肾炎有效,6个月有效率达86%,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缓解狼疮肾炎的治疗方法,血药浓度3n/ml以下即可有效,其治疗狼疮肾炎的最佳剂量可能为0.03~0.06 mg·kg-1·d-1.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9(TLR9)在狼疮肾炎(L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和肾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细胞内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对照组和LN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及肾组织中TLR9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并对TLR9表达与临床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活动期LN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TLR9的表达率高于非活动期LN患者及对照组(P<0.01),且其表达率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抗双链DNA(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P<0.01).LN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球、肾小管间质TLR9表达均较健康组织增高(P<0.01),其中国际肾脏病学会/肾脏病理学会(ISN/RPS)的Ⅳ型LN肾组织TLR9表达水平较Ⅱ、Ⅲ、Ⅴ型升高(P<0.01),且肾小球TLR9表达水平与肾小球细胞增殖程度、肾脏病理活动指数、尿蛋白定量(24 h)呈正相关(P<0.01).与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负相关(P<0.01);肾小管间质TLR9表达水平与肾脏病理活动指数、肾小管问质损害程度、尿蛋白定量(24 h)也呈正相关(P<0.01),与eGFR呈负相关(P<0.01).结论 TLR9参与了LN患者B淋巴细胞的异常活化及肾脏病理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8.
狼疮肾炎(1upus nephritis,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最常见的肾脏损害,其病变严重程度直接影响SLE的预后,故临床上对LN治疗十分重要。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LN 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血清C1q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以及狼疮肾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2例SLE患者C1q抗体水平。并与其他SLE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C1q抗体阳性率为67.4%。活动性狼疮组的C1q抗体阳性率及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组(P〈0.001)。活动性狼疮肾炎组C1q抗体阳性率(P〈0.05)和C1q抗体水平(P〈0.01)显著高于非活动性狼疮肾炎组。联合抗dsDNA抗体检测,没有1例活动性狼疮肾炎患者的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同时阴性。结论血清C1q抗体与狼疮活动以及活动性狼疮肾炎关系密切,C1q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活动性狼疮的诊断,联合抗dsDNA抗体的检测是活动性狼疮肾炎的特异性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研究弥漫增生性狼疮肾炎(DPLN)的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观察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所有DPLN患者的长期随访终点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将病例按入院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3组:eGFR≥60 ml·min^-1·1.73 m^-2为普通组;15 ml·min^-1·1.73 m^-2≤eGFR<60 ml·min^-1·1.73 m^-2为重症组;eGFR<15 ml·min^-1·1.73 m^-2或需透析患者为危重组。分析3组患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差异。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分析。结果16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女性155例,平均年龄(30±10)岁,平均随访(61±45)个月。所有患者5年和10年累计人肾存活率分别为86%和7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普通组、重症组和危重组10年累计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1%,70%和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3,P<0.01);普通组和重症组(χ^2=4.05,P<0.05)、普通组和危重组(χ^2=97.05,P<0.01)、重症组和危重组(χ^2=52.28,P<0.01)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80 g/L[HR=2.7,95%CI(1.2,6.3),P=0.019],eGFR<60 ml·min^-1·1.73 m^-2[HR=4.1,95%CI(2.0,8.2),P<0.01]和大新月体比率≥30%[HR=1.8,95%CI(1.1,2.9),P=0.021]是ESRD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DPLN伴基线肾功能正常或轻度下降的患者长期预后较好,基线中重度肾功能损害,贫血和大新月体比率高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男女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男、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和狼疮肾炎(LN)及病理分型的异同。方法分析49例男、女SLE(其中男性13例,女性36例)的临床资料及LN肾活检病理类型。结果在男、女性SLE的初发症状中,蛋白尿、浮肿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初发症状包括两项或两项以上临床表现者男性与女性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男性狼疮患者起病较重,并以蛋白尿、浮肿为初发症状多见。而且男性SLE平均发病年龄较女性患者小(P〈0.05)。男、女LN的病理表现与性别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男性SLE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早,起病常较重,但男、女性SLE具体临床表现与LN的病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狼疮肾炎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N)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9例L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91例无肾炎病变的SLE患者作对照。所有实验室检查均采用标准方法。结果LN患者占同期住院患者的40.3%。与无肾炎病变的SLE患者作对照,其发病年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1),两组性别和病程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指标对比显示,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LN组有较高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发病年龄小,存在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aCL和ANCA阳性是SLE易并发肾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狼疮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狼疮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的联系。方法 对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行肾活检,并进行病理分型,分析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结果 Ⅱ、Ⅲ、Ⅳ型狼疮肾炎常呈现出临床活动,Ⅴ型临床上呈现非活动状态;Ⅳ型血尿、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Ⅴ型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肾脏病理急性活动指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活动指数及抗dsDNA抗体滴度无相关性。结论 狼疮肾炎的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有一定联系,但二者之间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凋亡调控因子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活动性狼疮肾炎(LN)患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活动性LN患者PBL细胞凋亡调控因子Fas抗原、Fas配体、bcl-2和IL-8进行检测分析,并以15名正常自愿者为对照。Fas、FasL、bcl-2的表达水平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血清、尿IL-8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活动性LN患者Fas、FasL、bcl-2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1),Fas、FasL表达与临床活动指数呈正相关(r=0.473、P<0.005;r=0.493,P<0.05),bcl-2表达与临床活动指数无显著相关性(r=0.063,P>0.05);血清、尿IL-8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但与临床活动指数无关(r=0.038,P>0.05;(r=0.272,P>0.05),与Fas、FasL、bcl-2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Fas、FasL、bcl-2的表达升高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异常,可能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LN发病机制之一,PBL中Fas、FasL表达水平可作为病情活动的指标;血、尿IL-8水平低下,可能与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亚临床狼疮性肾炎的病理报告(附37例初发SLE肾活检病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初发、临床及实验室无任何肾损害证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肾脏病理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37例初发确诊为SLE,血、尿实验室检查无肾脏损害的病例,行肾穿刺活检,观察其肾单位的病理改变。结果 37例研究对象肾脏病理学上均有损害。小球病损率为100%,其中WHOⅡa型5例(13.5%),WHOⅡb型14例(37.8%),WHOⅢ型7例(18.9%),WHOⅣ型9例(24.3%),W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Ⅰ型干扰素受体基因内部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人群狼疮肾炎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IFNAR1和IFNAR2内部的14个SNP标记在200个核心家系,53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203例狼疮肾炎患者和334例狼疮非肾炎患者)和252名正常人中进行等位基因分型,以Haploview软件分析SNP分布情况,并用FBAT软件做TDT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①IFNAR1-SNPrs2243594等位基因频率(G)在SLE患者(29.0%)和正常人(21.2%)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基因型的频率在SLE患者(50.3%)低于正常对照组(61.2%,P<0.05)。②IFNAR1-SNPrs2243594等位基因频率(G)在狼疮肾炎患者(35.5%)和正常人(21.2%)两组对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基因型的频率在狼疮肾炎患者(39.1%)低于正常对照组(61.2%,P<0.01)。③IFNAR1含有rs2243594G等位基因的单倍型频率在SLE肾炎患者与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rs2243594G等位基因在肾炎家系中有优势传递。结论IFNAR基因的变异可能在狼疮肾炎发病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