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自制中药开胃冲剂治疗43例厌食症患儿,服药二周后,38例患儿食量明显增加,其他伴随症状亦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采用木糖试验做为小肠吸收功能的指标,与30例健康儿比较,厌食症患儿木糖排泄率明显低下,P<0.001,证明患儿小肠吸收功能低下。服开胃冲剂二周后,木糖排泄率明显提高,P<0.001,证明开胃冲剂能改善厌食症患儿小肠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运脾醒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方法 在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方便选择100例厌食症患儿,使用随机均等的方法患儿分为两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口服葡萄糖酸辛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予以中药汤剂运脾醒胃汤治疗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另外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尿D-木糖排泄率、 微量元素锌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74.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患儿的D-木糖排泄率和微量元素锌含量分别为(20.10±8.52)%、(74.21±1.30)mmol∕L,观察组患儿为(19.24±9.0)%、(74.45±1.40)mmol∕L,治疗前两组的D-木糖排泄率和微量元素锌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D-木糖排泄率和微量元素锌均有所增加,观察组分别为(33.25±7.55)%、(75.98±1.50)mmol∕L,对照组分别为(23.54±5.01)%、(74.50±1.40)mmol∕L,治疗后观察组的D-木糖排泄率和微量元素锌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中药运脾和胃汤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提高治疗效果,且改善更好的改善患儿的微量元素锌含量与D-木糖排泄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尿D-木糖排泄试验反映小儿肠道吸收功能的实验评价。方法:对厌食、消化功能紊乱儿童治疗前后的5项检测指标观察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尿D-木糖排泄试验,治疗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UREA、Cr治疗后均值虽都略有下降,但差异(P>0.05)无显著性意义,HB、RBC治疗后均值略有增加,但差异(P>0.05)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尿D-木糖排泄吸收试验在二周治疗时间内检测结果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为有效反映小肠吸收功能的改善,提供了实验观察依据,且易于为儿童接收。  相似文献   

4.
儿宝冲剂是根据江育仁教授“脾健贵在运不在补”的学术思想拟定的处方制剂,治疗脾运失健型小儿厌食症,临床总有效率达93.28%。实验室参数表明:儿宝冲剂能提高患儿尿D—木糖排泄率,促进小肠相对吸收功能。本文观察儿宝冲剂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影响,试图从一个侧面探讨儿宝冲剂药效学原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发现厌食症病儿的尿D—木糖排泄率大多偏低,服用养胃生津滋脾的小儿厌食合剂后,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升高(P<0.001)。初步认为该试验除可作为脾气虚的客观指标外,尚可作为脾胃阴津亏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味白术散结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患儿给予七味白术散结合思密达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前后,对两组唾液淀粉酶活性、D-木糖排泄率及大便SIg A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0.01);两组患儿治疗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尿液D-木糖排泄率及粪便SIg A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七味白术散结合思密达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过促进患儿消化吸收功能和提高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作用而发挥止泻效应。  相似文献   

7.
以往在脾虚证本质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排泄法木糖吸收试验由于不能排除肾功能障碍的干扰,其诊断价值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更限制了它在肾脏疾病脾虚证研究中的应用。笔者在对文献报道的方法进行改良的基础上建立起血清法木糖吸收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应用该试验避免了肾功能的影响,提高了对小肠吸收功能的诊断价值,而且扩展了排泄法木糖吸收试验的应用范围。该试验对肾脏疾病的初步观察结果还表明,肾脏疾病的脾虚患者同样存在小肠吸收功能的低下(P<0.05).且具有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对41例辨证为脾气虚证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唾液淀粉酶,D-木糖排泄率和胃电图检测,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脾气虚证组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D-木糖排泄率和胃电图餐前、餐后幅值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41例脾气虚证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比值,D-木糖排泄率和胃电图波幅异常率分别为68.29%,60.98%和78.05%,3者合参,对脾气虚证诊断的阳性率为95.10%,提  相似文献   

9.
运用儿宝冲剂及健儿糖浆、观察小儿厌食症治疗前后的微量元素、免疫功能及小肠吸收功能等变化。结果二药剂可直接补充多种微量元素;提高细胞免疫及胃肠道免疫功能,治疗后T淋巴细胞ANAE标记恢复正常,提高唾液SIgA和木糖排泄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辰电针“足三里”对大鼠小肠吸收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D木糖排泄试验观察了小肠吸收机能变化,根据小肠吸收机能昼夜生理节律的不同时相,择时针刺,以探讨时间因素与针刺效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二精方对脾虚模型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精方对脾虚小鼠模型部分消化系统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观察了二精方对皮下注射利血平加灌胃猪油,致实验性脾虚模型小鼠D-木糖排泄率、血清淀粉酶、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胸腺、脾脏重量指数的影响。结果:二精方各剂量组D-木糖排泄率、血清淀粉酶活性、红细胞Cb3受体花环率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胸腺及脾脏重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均得到显著性改善。结论:二精方对脾虚模型小鼠血清淀粉酶及D-木糖排泄率有改善作用,能提高牌虚模型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胸腺、脾脏重量指数。  相似文献   

12.
肝郁脾虚证实验诊断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肝郁脾虚证病人进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尿木糖排泄率测定并与健康人、单纯肝气郁结证、单纯脾气虚证病人进行对比,旨在探讨建立肝郁脾虚证辨证客观量化指标。结果表明:肝郁脾虚证组血浆NE(1309.12±347.58)、E(452.94±77.94)及尿木糖排泄率(15.24±2.88)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NE1963.67±280.04、E802.89±33.72、尿木糖排泄率25.75±2.06),并与单纯肝气郁结组测定值(NE1807±131.2、E623.5±39.87、尿木糖排泄率24.85±2.14)及单纯脾气虚证组测定值(NE1081.80±448.83、E377.88±49.30、尿木糖排泄率14.48±1.69)有明显差异。血浆NE、E及尿木糖排泄率测定,可考虑作为肝郁脾虚证的辅助实验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了唾液淀粉酶活性与D-木糖排泄率测定,结果:重症肌无力脾虚证唾液淀粉酶活性酸刺激前后比值明显低于正常,D-木糖排泄率降低。经强肌健力胶囊治疗以后,二项实验指标明显上升,表明重症肌无力脾虚证有其确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强肌健力胶囊有明显的健脾益气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地图舌是临床较常见的舌部疾病 ,因其具有游走性的特征故又名游走性舌炎。该病好发舌背边缘及舌尖区 ,损害呈形态不规则 ,界限清 ,状似地图边界 ,病损部有灼热或麻刺感。以往采用补充复合维生素B并弱碱性含漱剂及对症治疗方法 ,效果均不理想。临床中偶见 1例患肠炎的病人同时伴有地图舌 ,在用思密达治疗肠炎时 ,其地图舌也消失 ,所以我部试用思密达治疗地图舌 ,取得较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在我部就诊 ,符合地图舌诊断的2 2例 ,年龄 18~ 4 9岁 ,男性 7例 ,女性 15例 ;患病前未做任何治疗。诊断依据参考文献 [1]中地图舌的…  相似文献   

15.
地图舌是由舌粘膜上皮 (丝状乳头 )剥脱所致 ,多见于 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1] 。以往西医认为地图舌小儿多无异常表现而不需治疗 ,且西医目前尚无能够很快有治愈此症的药物 ,但是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 ,不少小儿出现地图舌时常伴有少食、纳呆、腹胀、便秘等症状 ,年长儿偶有烧灼感。因此 ,如不予适当的治疗 ,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小儿的食欲或使原有的病状加重 ,而不利于小儿的健康发育。我们在应用于小儿消积止咳液(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的咳嗽时发现其能够减轻或治愈不少患儿长期存在的地图舌 ,为此对 64例呼吸道感染伴有地图舌的患儿服用此药…  相似文献   

16.
病例1.男性,47岁,白人农民。有长期接触各种农药史。其主要症状为头和四肢震颤,喘息,长期恶心,神志忧郁,脉弦数(92次/分),舌暗红无苔,有舌裂(地图舌)。实验室检查表明,血浆和红细胞中的胆碱脂酶比正常值低20%;血液气体色谱分析显示,循环血液中有九种不同的有机氯化物成份。 治疗采用针刺配合服用维生素C(每次1g,日服3次),八周为一疗程。因维生素C有促进有机氯化物农药的分解代谢和排泄作用,可望对治疗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健脾益气法治疗老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法对老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比较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在消化、吸收功能、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方面的差别。方法临床以口服健脾灵为主,配合苦参槐花合剂保留灌肠,观察治疗前后纤维结肠镜、D-木糖排泄率、胰功肽试验、唾液淀粉酶活性和细胞免疫指标变化。结果老年组65例,中青年组246例,治愈率分别为60%和74.8%(P<0.05)。老年组病人的D-木糖排泄率、胰功肽试验、唾液淀粉酶活性、非特异性细胞免疫指标和T细胞亚群均明显低于中青年组,经治疗后,各项指标虽然有明显增高,但增加的幅度明显低于中青年组。结论老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和细胞免疫水平均低于中青年组患者,提示对老年病人应适当延长治疗时间才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脾虚证唾液淀粉酶活性及D-木糖排泄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3l例重症肌无力患者进行了唾液淀粉酶活性与D-木糖排泄率测定,结果,重症肌无力脾虚证唾液淀粉酶活性酸刺激前后比值明显低于正常,D-木糖排泄率降低.经强肌健力胶囊治疗以后.二项实验指标明显上升.表明重症肌无力脾虚证有其确切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强肌健力胶囊有明显的健脾益气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肠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天枢穴治疗脾虚泄泻的免疫学机理.方法:32只W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脾虚模型组、针灸治疗组和单纯针刺组,观察针灸对脾虚模型大鼠尿中淀粉酶活性、尿中D-木糖排泄率和粪便中SIgA含量的影响.结果:脾虚泄泻模型大鼠淀粉酶活性降低、D-木糖排泄率下降,针灸天枢穴后,均有所回升;造模后SIgA减少,经过针灸天枢穴治疗后,SIgA分泌增多.结论:针灸治疗脾虚泄泻的机理可能与改善肠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健脾开胃汤治疗厌食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健脾开胃汤观察治疗60例厌食患儿,并测定某些生理指标。结果表明:治疗前厌食症患儿体重、血红蛋白、尿淀粉酶、D—木糖排泄率、头发中微量元素Zn、Fe、Mn的含量均较低,而发中Cu的含量偏高。治疗后,除Cu含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经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差异非常显著,说明健脾开胃汤能多方面调节机体的功能,对厌食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