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围神经损伤后,缺损的替代修复是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目前主要的修复方法是自体神经游离移植,该方法疗效较为肯定,但存在供体来源有限,且易造成供区感觉或功能障碍、神经瘤的形成、手术难度高以及轴突错位生长等问题。因此,应用人工神经移植物作为支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成为近年来周围神经领域的研究热点,并已取得了  相似文献   

2.
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再生医学面临的一大难题,应运而生的新兴治疗方法中,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具有无创、非侵入、高穿透及低衰减的优点,可有效刺激周围神经再生。随着组织工程学的发展,联合应用LIPUS和生物材料神经导管(NGC)可进一步提高轴突再生率,促进周围神经损伤恢复,极具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LIPUS联合声学功能NGC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原癌基因Pleiotrophin于1989年被发现,在肿瘤发生发展和中枢神经系统内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Pleiotrophin分子信号很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促进轴突再生、轴突再生导向、骨骼肌的神经再支配4个环节,并可能在轴突再生导向和骨骼肌的神经再支配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Pleiotrophin基因有望成为提高周围神经修复效果和重建神经肌连接的基因调控靶点.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生物活性管桥的制备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损伤后由于存在神经缺损、神经瘤及瘢痕形成等原因,通过自发神经再生往往失败,需要外科干预来修复神经缺损。在人体短于1cm神经缺损可以直接缝合,更长的神经缺损往往需要自体神经移植来修复。自体神经移植目前被认为是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金标准”,但由于存在供区缺乏、供区后遗症、移植物瘢痕化、塌陷、再生轴突弥散等问题,使自体神经移植在临床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缺损不同修复方法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缺损临床常见,自体神经移植目前仍被公认为其最佳修复方法,但此方法受神经来源的限制,且随缺损长度的增加,移植效果也越差。近年来,一些学者相继采用端侧缝合和侧侧缝合的方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不受供体神经来源和神经缺损长度的限制,为神经缺损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实验综合比较了几种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方法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应用组织工程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研制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修复临床周围神经缺损,是一种创新的研究。人工神经要求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与有活性的细胞、细胞因子结合而成,具有特定三维结构和生物活性,可替代自体神经移植体修复神经缺损。其中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是周围神经组织工程研究的重要种子细胞,本文就有关SC的研究作一综述。 SC的作用 SC是周围神经系统特有的胶质细胞,亦称神经膜细胞(neurilemmal cell,neurolemmocyte)或鞘细胞(sheath cell),由Theodor Schwann于1839年首先描述。SC在周围神经的发生、发育、形态、功能维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支持和保护轴突,维持轴突的良好微环境;形成髓鞘,对有髓纤维起着绝缘作用,加速神经轴突的传导;对神经轴突有营养代谢作用。在周围神经损伤、再生与修复中,SC也起着关键作用。概括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周围神经损伤后,远段神经瓦勒变性,SC分裂增殖、形成Bungner氏带,并和巨噬细胞共同吞噬变性的轴突与髓鞘碎屑,SC及SC基底膜(basal lamina,BL)管一起共同为再生轴突提供一个生长通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转基因角度探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成年Wister大鼠 4 8只 ,平均分为 3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并形成 10mm长缺损 ,用硅胶管桥接两侧断端 ,管腔内植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 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修饰的雪旺氏细胞 (schwanncells,SCs) ,正常SCs修复组和单纯硅胶管修复组作为对照 ,分别于术后 4、8、12和 16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大体观察 ,肌电图测量 ,组织学切片观察 ,再生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 ,GDNF免疫组化检测 ,组织学切片 ,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GDNF SCs组动物的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组织面积、髓鞘厚度均显著优于SCs组和硅胶管组。结论 将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氏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使局部释放的GDNF维持神经元存活 ,加快轴突再生速度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此方法为将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摘要】〓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常伴有周围神经的长段缺损。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修复一直是困扰临床上外科医生的难题。传统上自体神经移植修复是最常采用的方法,但其存在很多不足,而受临床上受骨延长启发的神经缓慢延长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对神经延长修复后的组织学、电生理学及神经延长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组织工程神经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神经领域的一大难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着力研究雪旺细胞和生物材料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并将其与日益完善的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水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行回顾,着重从组织工程方面阐述周围神经修复方法的现状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
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一直是基础和临床科研的一个热门课题,许多学者从不同材料的外周神经桥接到构建组织工程化的外周神经移植修复、药物促进轴突再生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研究,但是由于外周神经系统的特殊和复杂性,可以应用于临床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短期内还不能实现,所以目前的治疗仍是从自体神经移植和药物促进轴突再生以防止肌肉萎缩方面入手。在药物治疗方面,FK506最先作为免疫抑制剂广泛应用移植外科,近来国内外学者发现其有强大的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作用,但是由于全身用药时肾毒性、高血糖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等副作用的存在而使其临床应用的可能性受到了阻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