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对2456名健康体检者的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和代谢综合征进行观察。结果:在各年龄组代谢综合征患者(n=309)脉压明显升高犤40~54岁组、55~69岁组和≥70岁组分别为(49±11),(54±11)和(59±13)mmHg,1mmHg=0.133kPa犦,与对照组(n=214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54,5.15,2.22;P<0.05~0.01);40~70岁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收缩压犤40~54岁组和55~69岁组分别为(135±17)和(139±15)mmHg犦和舒张压犤40~54岁组和55~69岁组分别为(86±9)和(85±10)mmHg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19,5.21,8.81,2.20;P<0.05~0.01),在年龄大于70岁时升高不明显(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升高,脉压升高,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在体检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并进行防治策略研究.方法 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的诊断标准,对827例健康体检者的体质指数、血压、血糖、血脂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MS的总患病率为6.0%,男性为4.7%,女性为13%,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MS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以肥胖和血脂紊乱为主.结论 MS的防治应加强对肥胖人群的监控和干预,健康教育是MS综合防治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代谢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的改变。方法选取78例成年腹型肥胖男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将其分为单纯肥胖组和代谢综合征组,对2组间的动态血压参数进行分析。结果代谢综合征组与单纯肥胖组间年龄、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24 h平均血压,日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夜间平均血压及血压负荷均高于单纯肥胖组(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比单纯肥胖诱导血压升高的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代谢综合征患者在不同程度的血压和血糖控制下脑梗死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05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A组,55例)和一般治疗组(B组,50例)。A组强化血压和血糖控制:控制目标:血压(BP)135/80mmHg,空腹血糖(FBG)〈6.0mmol/L,餐后血糖(PBG)〈7.8mmol/L;B组控制目标:BP150/90mmHg,FBG%8.0mmol/L,PBG%10mmol/L;一个月随访一次。比较两组脑梗死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脑梗死发生6例,发生率为10.9l%,A组尚无脑梗死发生,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强化血压和血糖控制能降低代谢综合征患者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老年男性高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 对220例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分为舒张压≤90 mm Hg而收缩压≥140、舒张压≥90 mm Hg而收缩压≤140 mm Hg和收缩压≥140 mm Hg且舒张压≥90 mm Hg三组,对入选患者测量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结果 随着收缩压增大,颈总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增高(P均<0.01).结论 收缩压增高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及不同静息心率的健康体检者腰围、血压水平、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三酰甘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差异。方法:①选择2003-06/2005-10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干部保健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014名,男658名,女356名,年龄35~50岁。均对检测指标知情同意。按静息心率水平将纳入对象分为3组:静息心率<70次/min组(n=305),70次/min≤静息心率<79次/min组(n=437),静息心率≥80次/min组(n=272)。②测量纳入对象血压、腰围、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以5.60mmol/L≤空腹血糖<7.0mmol/L为空腹血糖异常;以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糖耐量低减;以非同日2次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③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健康体检者1014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血压变化:男性静息心率最高和最低组血压比较,静息心率≥80次/min组与70次/min≤静息心率<79次/min组男性舒张压比较,差异明显(t=2.01~2.44,P<0.05);静息心率<70次/min组与其他2个静息心率组女性收缩压比较,静息心率最高和最低组舒张压比较,差异明显(t=1.98~2.63,P<0.05~0.01)。②血糖水平变化:男女性空腹血糖均随静息心率增加而逐渐增高。静息心率≥80次/min组男女性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2个静息心率组(t=2.15~2.59,P<0.05~0.01),其中女性体检者餐后2h血糖水平随静息心率的增加而逐渐增高。③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变化:男女性三酰甘油水平均随静息心率增加而逐渐增高,其中静息心率≥80次/min组男性明显高于其他2个静息心率组(t=2.72,2.00,P<0.01,0.05)。④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变化:男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随静息心率增加而逐渐降低。⑤腰围:各静息心率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同静息心率男性体检者间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男女性血压水平、空腹血糖、血清三酰甘油水平存在明显差别;女性体检者餐后2h血糖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MS)是一组复杂的代谢紊乱症侯群,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聚集,其主要组分是腹型肥胖、高血压、糖代谢异常和血脂紊乱[1].初步统计我国MS患病率已达14%-18%[2],已成为一种新的慢性病和公共卫生问题[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MS的患病率日趋上升,且各地区、各行业息病率明显不同,为了解北京某集团公司工作人员这一特殊脑力工作者MS患病率和流行特征,提供预防和控制MS依据,我们对20岁以上北京某集团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健康体检人群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225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象,检测身高、体重、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尿酸水平。【结果】2253名健康体检者中高尿酸血症者(376例)占16.7%,其中男性(314例)明显高于女性(83.5%vs16.5%,P〈0.01)。代谢综合征占13.5%,高尿酸血症者中代谢综合征男性(104例)高于女性(33.1%vs3.2%,P〈0.01)。男性中尿酸水平与代谢综合征指标中的体质指数、高血压、甘油三脂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成负相关(P均〈0.01),女性的尿酸水平与体质指数、高血压、空腹血糖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成负相关(P均〈0.01)。男性高尿酸血症者其患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是正常的1.740倍(OR=1.740,P=0.000),女性则为1.986倍(OR=1.986,P=0.000)【结论】高尿酸血症在健康体检人群发生率高,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及早防治高尿酸及其相关的代谢综合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多种代谢异常聚集在同一个体的临床现象,也是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表现,中心性肥胖为其必要指标。主要包括:肥胖症(obesity)、高血压(hypertension)、高血糖(hyperglyeemia)、血脂紊乱(dyslipidemia)、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高尿酸血症(byperuricemia)等。其中肥胖(尤其内脏型肥胖)、胰岛素抵抗(可伴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包括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血脂紊乱(高TG、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组,40mmHg<脉压≤50mmHg组,50mmHg<脉压≤60mmHg,脉压>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134g/m2,女性>110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0.05)。24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0.01;r=-0.141,P<0.05)。脉压较收缩压、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连体检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肥胖、血压、血脂、血糖等代谢综合征各组分的关系。方法:随机抽选20122013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体检中心体检人群960例,检测并分析体重指数、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指标。结果:男性和女性的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31.9%和9.6%(P<0.01);男性的BMI及TG随血尿酸升高而明显增高(P<0.01);女性BMI、SBP、DBP、TG、LDL-C、FPG随血尿酸升高而显著增高(P<0.01)。结论:血尿酸与肥胖、高TG等代谢综合征各组分之间关系密切,控制血尿酸水平是代谢综合征防治的重要因素,也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和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Ms)和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6月明确诊断的脑卒中患者93例.分析其血压、血糖、血脂,并与健康体检人群50名对比。结果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均为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MS与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应积极控制各危险因素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健康体检者的代谢综合征患病情况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有关代谢综合症(MS)诊断的各组分在体检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推荐诊断标准,对收集到的5811名体检人员的体重、身高、血压、空腹血糖及血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MS任一组分、任二组分及MS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P〈0.05);肥胖或者血脂素乱患病率所占的比例均高于高血压和高血糖;MS患者中血脂紊乱和肥胖的患病率在男女间相接近,而男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高血糖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肥胖和血脂紊乱对MS的诊断发生率最高,MS的防治应注意加强对血脂和体重的监测和控制;高血压和高血糖的患病率在男性与女性MS患者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健康体检部分人群中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病率情况进行研究。方法对在我门诊健康体检人群825例,其中男549例,女276例,年龄20~59岁,进行身高(cm)、体重(kg)、腰围(WC)、血压(BP)、TG、HDL-C、FBG等指标检测,按照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对MS诊断标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S的总患病率为7.64%,其中男性患病率(65.1%)高于女性(34.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MS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其原因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重视对MS的干预,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etablic syndrome,MS)患者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探讨MS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肥胖和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符合下列条件的MS患者(MS组)进入研究,(1)腰围及体质指数异常;(2)血脂异常;(3)糖耐量异常;(4)高血压.另选择与MS组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40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受试者空腹血清瘦素水平,同时测定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血脂. 结果: MS 组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在MS患者中明显升高, 血清瘦素升高水平与肥胖及血压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临床检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痛变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06-2007年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212例,按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比较两组相关检测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并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痛合并代谢综合征组的体重指数(BMI)、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年龄、吸烟、BMI、腹围、收缩压、舒张压、FBG、低密度脂蛋白、hsCRP呈正相关,与HDL和载脂蛋白A1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其相关危险因素均较非代谢综合征患者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更多、病变程度更重,我们更应对其进行早期全面的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部分城市职员人群代谢综合征与肥胖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9年WHO将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MS)[1].肥胖可使2型糖尿病冠心病MS及其组分的患病率明显增加.美国超重或肥胖者约占61%,MS的患病率为20%~25%,而在肥胖人群中MS约占2/3.江苏省处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区域,作者对江苏省八城市职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旨在了解MS与体重指数(BMI)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部分城市职员人群代谢综合征与肥胖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WHO将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等统称为代谢综合征(MS)。肥胖可使2型糖尿病、冠心病、MS及其组分的患病率明显增加。美国超重或肥胖者约占61%,MS的患病率为20%-25%,而在肥胖人群中MS约占2/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e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率较高的可能原因及机制。方法:对2002—05/2003—02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鼾症者104例进行调查。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将鼾症患者104例分为单纯性鼾症者(对照组)及OSAHS患者,并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和最低脉氧饱和度(lowest pulse oxygen saturation,LSpO2)分别将OSAHS患者进一步分为轻中度及重度OSAHS组。比较MS在各组的发生率。分析多导睡眠监测参数:AHI,LSpO2,平均脉氧饱和度(average pulse oxygen saturation,ASpO2);外周循环中代谢参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真胰岛素与胰岛素原、血压和体内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某些人体指数:体质量指数、腰围及颈围等的相关性。结果:所有OSAHS的患者中20%并存有MS。重度OSAHS组的MS发病率(26.9%)明显高于单纯鼾症者的对照组(5.3%)(P&;lt;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OMA-IR、胰岛素原水平均与LSpO2,ASpO2呈显著负相关(r=-0.235~-0.339,P&;lt;0.05~0.01),但与AHI无明显相关性(P&;gt;0.05);LSpO2,ASpO2与人体质量指数、腰围、颈围与舒张压显著负相关(t=-0.118~-0.434,P&;lt;0.05~0.01),而与总胆固醇、HDL-C呈显著性正相关(r=0.250—0.429,P&;lt;0.05~0.0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OMA-IR与胰岛素原是重度OSAHS的危险因素,其OR值(95%CI)分别为1.926(1.303~2.846)(P&;lt;0.01),1.716(1.176~2.505)(P&;lt;0.01)。经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OMA-IR与重度OSAHS的发生独立相关,其OR值为1.991(1.308~3.030)(P&;lt;0.01)。结论:OSAHS与MS密切相关,夜间SpO2较低的OSAHS患者易于产生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在OSAHS与MS并存机制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诊室或动态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变化与内皮功能损害、左心室肥厚之间的关系,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后左心室肥厚、血管内皮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998—06/2002-11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门诊就诊的初诊或停服所有降压药物2周以上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5例。根据诊室脉压及24h动态脉压水平将555例患者分为脉压≤40mmHg(1mmHg=0.133kPa)组,40mmHg&;lt;脉压≤50mmHg组,50mmHg&;lt;脉压≤60mmHg,脉压&;gt;60mmHg。以左室心肌质量指数:男性&;gt;134g/m^2,女性&;gt;110g/m^2作为左室肥厚的标准分为肥厚组237例,非肥厚组318例。结果:随24h动态脉压增大,血浆内皮素水平增加(P(0,01),一氧化氮水平减少(P&;lt;0,05),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比值增加(P&;lt;0.05)。24h动态脉压、白天脉压、夜间脉压、诊室脉压均与内皮素、内皮素/一氧化氮比值呈显著正相关(r=0.171~0,377,P&;lt;0,01);与一氧化氮呈显著负相关(r=-0,269,-0.259,-0,167,P&;lt;0.01;r=-0.141,P&;lt;0.05)。脉压较收缩压、24h动态脉压较诊室脉压与内皮素、一氧化氮的相关性更明显。而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与以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均无相关性。左室肥厚组较非肥厚组收缩压及脉压明显增高(P&;lt;0.001),舒张压无明显差异,脉压增高的主要因素是收缩压增高。分别以内皮素、一氧化氮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室或24h脉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0.497&;#215;诊室脉压+44.613(R^2=0,029,P&;lt;0.01);一氧化氮=-0.398&;#215;诊室脉压+100.454。24h血压参数结果:内皮素=1.269&;#215;24h脉压+12.536(R0=0.090,P&;lt;0.01);一氧化氮=-015&;#215;24h动态脉压+130.266(R^2=0.072,P&;lt;0.01)]。以左室心肌质量为因变量,以诊所或24h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为自变量,只有诊所或24h收缩压进入回归方程[诊室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405&;#215;诊室收缩压+37.769(R^2=0.072,P&;lt;0.01);24h血压参数结果:左室心肌质量=0.611&;#215;24h收缩压+19.821(R^2=0.174,P&;lt;0.01)]。结论:脉压与收缩压增高均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内皮功能损伤及舒张功能减退;脉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损伤的主要决定因素,随脉压升高,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加重;收缩压增高是导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主要决定因素;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增高对左心室肥厚及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