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早期和晚期冠状动脉造影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尿激酶和链激酶静脉溶栓后进行早期和晚期的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AG),结果发现:100例AMI溶栓再通成功60例,失败40例,再通率60.0%。CAG示有残留血栓的84例(84.0%),其中40例(47.6%)为冠脉完全阻塞。早期溶栓成功的60例及溶栓和补救性经皮腔内冠脉成形术(PTCA)均失败的8例,经3~4周后再次CAG发现,有8例狭窄加重,10例狭窄减轻。表明:AMI是由突然冠脉血栓性闭塞所致并可用溶栓剂或机械的方法使闭塞的冠脉再通。溶栓通常是不完全的,使用PTCA可作为改善严重残留狭窄病变的重要疗法。  相似文献   

2.
1983年1月至1985年8月间,连续281例心绞痛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并获得成功(残留内径狭窄<50%),包括189例单支冠脉病变(内径狭窄>70%)患者和92例(单一明显心肌缺血区的)多支冠脉病变(1支内径狭窄>70%,另支内径狭窄>50%)患者。单支病变患者PTCA成功后,均视为完全再血管化。多支病变患者PTCA成功后:19例无一支残留内径狭窄≥50%,视为完全再血管化;73例未扩张成形的一支残留内径狭窄》50%,视为不完全再血管化。PTCA后,随访12±4(6~18)个月。多支病变组同单支病变组相比:临床改善者较少(81%对95%,p=0.001),心绞痛消失者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尿激酶溶栓成功后相关冠状动脉(冠脉)形态动态改变。方法:以溶栓成功的4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溶栓后90min和6个月时分别对其进行冠脉造影,然后用计算机辅助定量冠脉造影系统对溶栓后的冠脉病变处进行测量。结果:溶栓后90min42例患者中5例残余狭窄为90%~95%,32例残余狭窄为70%~90%,4例残余狭窄<50%,1例无明显狭窄;与溶栓后90min相比较,溶栓后6个月时34例患者残余狭窄无明显改变(P>0.05),7例残余狭窄明显改善(P<0.05)。结论:AMI静脉溶栓虽可挽救一部分濒临坏死的心肌,但大部分相关冠脉仍留有明显的残余狭窄,仍需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来解决残余狭窄问题。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冠脉)内溶栓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60例分为3组:60~69岁68例,70~79岁64例,80~85岁28例。对适宜作溶栓治疗者77例(3组分别为40例、31例及6例)用尿激酶作了冠脉内溶栓治疗。结果50例溶栓成功,冠脉再通,3组分别为31例(77.5%)、17例(54.8%)及2例(33.3%);80~85岁组冠脉再通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50例溶栓成功者院内死亡2例(4.0%),83例未作溶栓治疗者死亡18例(21.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冠脉内溶栓成功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作者研究造影示仅左前降支近端有明显狭窄(>50%)且在40岁以前发生的Q波型急性前壁心梗之存活者,分析残留狭窄和侧支血供的预后价值。急性心梗后3周~1年(中位数3个月)作冠脉造影。在平均35(23~39)岁的102例,33例(32%)梗塞区供血冠脉残留狭窄50~74%,43例(42%)残留狭窄75~99%,26例(25%)完全闭塞。造影示52例(51%)的梗塞区供血冠脉有侧支血管:4例侧支血管显影模糊(1分),17例侧支血管显影中等(2~4分),31例侧支血管显影良好(>4分)。侧支血管的存在率与梗塞区供血冠脉的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6.
冠脉再狭窄是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成功后的一种常见现象,许多患者表现为心绞痛复发,然后另一些患者却无症状。为评价无症状的冠脉再狭窄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1985年3月至1990年11月间连续1030例球囊成形术患者,其中成功者927例(90%),839例患者术后6~9个月或者因再发心绞痛而较早冠脉造影复查(随访率90.5%)。277例(33%)患者冠脉再狭窄(管腔狭窄>50%),分为两组:A组133例(占  相似文献   

7.
58.1±8.6(40~75)岁的连续75(男63,女12)例首次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后6小时内接受溶栓治疗(静脉推注尿激酶原20mg,然后在60分钟内静脉输入60mg)。其中前壁心梗33例,下壁心梗42例;单支、双支和叁支冠脉病变者分别有35例、27例和13例。各例均为窦性心律、束支传导阻滞者已除外。溶栓治疗后6~12小时进行冠脉造影。A组53例梗塞区供血冠脉示有再灌注(TIMI2~3级)。B组22例梗塞区供血冠脉未见再灌  相似文献   

8.
一、对象与方法  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北京同仁和朝阳两家医院发病12小时内入院并直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两组,70~79岁(平均75岁)组27例,男20例,女7例;44~69岁(平均57岁)组56例(其中60~69岁21例),男41例,女15例。AMI诊断按WHO标准,一经确诊即刻送导管室,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定梗死相关血管后,直接行PTCA;PTCA不能获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3级血流、残余狭窄>50%或有明显的内膜撕裂者则植入冠脉内支架。将两组间早期成功率、梗…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疑冠心病的48例进行冠造,以1主支冠脉狭窄≥50%作为冠心病诊断标准。结果显示冠脉至少1主支狭窄≥75%者出现在NU组(占70.6%)12/17例,而至少一主支狭窄≥75%者占冠心病的25%(4/16例)出现在非NU组。NU组与非NU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表明冠脉至少1主支狭窄≥75%多出现NU,而冠脉至少1主支狭窄≤60%者多不  相似文献   

10.
我院心内科在北京红十字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帮助下,按照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情况对87例UA患者采取分层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符合UA诊断标准的患者87例,男53例,女34例,年龄53~78(65.4±13.8)岁。其中初发劳力型心绞痛36例,恶化型心绞痛21例,休息心绞痛23例,心肌梗死(MI)后心绞痛7例(前壁5例,下壁2例)。4例经溶栓治疗并临床判断为再通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检查,按病变情况分组。甲组:冠脉正常和(或)狭窄≤50%;乙组:冠脉狭窄51%~75%;丙组:冠脉狭窄70%~100%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EI)以及STEMI患者溶栓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6-01-2018-07确诊STEMI行溶栓治疗及同时期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提示冠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患者各152例,分为STEMI组和冠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再根据患者溶栓后急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溶栓成功组及溶栓失败组,作同上分析。结果:男性(OR=4.689,95%CI=1.359~16.171,P=0.014)、白细胞(OR=42.662,95%CI=19.346~94.078,P0.001)、PDW(OR=4.271,95%CI=1.748~10.436,P=0.001)是STEMI的独立预测因素;当PDW截断值为15.65fl时,预测STEMI的曲线下面积(AUC)=0.723,敏感性=61.2%,特异性=78.3%(P0.001)。152例溶栓患者中有95例溶栓成功,成功率为62.5%。PDW(OR=3.417,95%CI=1.199~9.741,P=0.022)和GRACE评分(OR=3.922,95%CI=1.582~9.719,P=0.003)是STEMI患者溶栓失败的独立预测因素;当PDW截断值为16.85fl时,预测溶栓失败的曲线下面积(AUC)=0.707,敏感性=54.4%,特异性=84.2%(P0.001)。结论:PDW水平与STEMI以及溶栓失败独立相关,监测PDW水平对确诊STEMI及预测溶栓结局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国产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在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置入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于75岁已明确诊断冠心病需行冠脉造影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老年患者260例,观察组(140例)置入BuMA支架,对照组(120例)置入Excel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支架置入情况,并观察其在住院期间、出院后1~12个月电话或门诊随访期间的心绞痛、临床出血事件等发生率及复查冠脉造影情况。结果对入选260例患者进行出院后第3、6、9、12个月门诊随访中发现,观察组有8例发生心绞痛,对照组有10例复发心绞痛,于术后12个月245例(15例患者未复查)患者复查冠脉造影示原支架内未见狭窄,观察组2例、对照组3例出现支架内轻度增生。两组心绞痛复发、冠脉支架内再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出血事件及支架内迟发血栓形成。结论国产BuM 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脉支架应用于大于75岁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对象为97例造影证实至少一支冠脉内径狭窄≥50%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造影后1天~3周(中位数48小时)记录动态心电图(97例),3个月内作活动平板试验(97例)和心肌灌注显像(75例)(以可逆性灌注缺损为阳性)。根据冠脉造影所见,计算近端冠脉节段记分(1~7)和冠脉损害记分(2~12),记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冠脉内溶栓及急诊置人支架术的效果。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资料,50例病人中,33例成功支架植入为支架组;17例不适合或支架失败者为冠脉内溶栓组,经导管注入50万单位尿激酶至梗塞相关血管,术中监测TIMI血流,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心电图及心肌酶和心功能。结果:血管开通率,支架组达到97%,冠脉内溶栓组只达到5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植入支架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恢复心肌血流灌注的最好方法。对于不适合植入支架者,冠脉内溶栓也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瑞替普酶对≥75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住博白县人民医院的STEMI并行溶栓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溶栓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药物治疗,溶栓组增加减半剂量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再通率、心梗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以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率为68.8%,高于对照组的15.2%(P0.01),溶栓治疗组心肌梗死后1个月内病死率3.1%,低于对照组的2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心源性休克以及缺血再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组轻度出血发生率28.1%,高于对照组的6.1%(P0.05)。两组患者均无中度及严重出血病例。结论高龄STEMI患者采用减半量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溶栓后延迟病变冠状动脉支架置入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AMI病例 16 0例 ,分为静脉溶栓再通 (A )组和静脉溶栓未通 (B)组 ,于 AMI后 3~ 15日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 ,随访 6个月 ,均于随访前后查超声心动图 (UCG) ,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结果  A、B两组均有很高比例的梗死相关血管(IRA)和一定比例的非梗死相关血管 (non- IRA)残留严重狭窄。IRA狭窄程度 B组比 A组严重 (P<0 .0 5 )。成功置入支架 15 2例 (95 % ) ,A、B两组间手术成功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138例 (90 .7% )随访 6个月 ,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与 B组比较 ,A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 (P<0 .0 5 ) ,A组随访期间 L VEF较随访前增加 (P<0 .0 5 ) ,较 B组高 (P<0 .0 5 )。结论  AMI病例溶栓后存在严重的 IRA和 non- IRA残留狭窄 ,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是必要的、安全的 ,手术成功率高 ,可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 (AMI)治疗进入了再灌注年代 ,静脉溶栓治疗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 (冠脉 )腔内成形术 (PTCA)作为AMI恢复再灌注的治疗手段日益受到重视。现将两种方法的临床比较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 :自 1999年 7月至 2 0 0 3年 1月期间选择AMI患者 15 0例 ,男性 10 6例 ,女性 44例 ,平均年龄 (67± 12 )岁。入选条件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疗效方案。 15 0例患者分成溶栓治疗组 75例 ,其中 8例溶栓治疗后90min行冠脉造影评价血管开通情况 ;直接PTCA组 75例 ,患者均采用Judkin法 ,先行非梗死相关血管…  相似文献   

18.
对象为126例首次急性前壁心梗患者。其中8例在发病后24小时内首次造影显示冠脉再灌注。其余118例患者接受冠脉内溶栓治疗(19例)或者冠脉成形术(99例),且在发病后24小时内显示冠脉再灌注。在冠脉再灌注前及在冠脉再灌注后即刻,冠脉内注入微气泡,进行心肌超声显像。A组47例(37%)示有心肌再灌流,B组79例(63%)未见心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的效果.方法172例患者,年龄50~75岁,男140例,女32例,分为单纯静脉溶栓组和静脉 冠状动脉内溶栓组.应用心电图ST段抬高和QRS记分估测梗死面积的方法计算溶栓前后梗死面积和其差值.结果溶栓成功可使23.95%(P<0.01)心肌获得挽救,其中前壁梗死预测面积和实际面积差值达-22.45%,(P<0.01)下壁梗死面积差值分别达-31.72%(P<0.03)和26.66%(P<0.05).前壁与下壁梗死面积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心电图分析溶栓前后的梗死面积,静脉 冠脉溶栓组比单纯静脉溶栓组梗死面积差值增加8.04%.二组间前壁心梗和下壁心梗QRS记分面积和梗死面积差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溶栓成功可使更多心肌获得挽救,提示静脉 冠脉溶栓疗法可能优于单纯静脉溶栓,且与梗死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梗后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75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患者3s例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40例行静脉内溶栓治疗(溶栓组),比较两组梗塞相关血管开通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梗塞相关动脉开通率:冠脉内支架术组100%,显著高于溶栓组的60%,P〈0.05。90dLVEF:支架术组(57.5±6.7)%明显高于溶栓组的(42.0±4.3)%,P〈0.05。结论:心梗后冠脉动内植入支架治疗可有效开通梗塞相关动脉,明显改善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