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76年冬,我们对4例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施用了腹膜透析。 一、透析前的危象: (一)一般临床表现:4例均为重型或危重型,低血压休克期8~28小时,发热、低血压休克及少尿无尿三期重叠。休克逆转后,少尿无尿继续,呃逆恶心及呕吐加重。均有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或烦燥谵妄。1例出现“DIC”早期。  相似文献   

2.
合并营养不良综合征是流行性出血热危重型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发热、低血压休克、少尿三期或低血压休克、少尿二期重叠的患者,在多尿早期、中期表现明显,临床病死率高,预后差。通过对我院2005年—2008年流行性出血热合并营养不良综合征11例病历的统计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一般分五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少尿期一般在病程的第6—8周,休克期末出现少尿期。有时无明显界限,也可不经过低血压或休克期,直接由发热期进入少尿期。此期表现为尿少,甚至尿闭,浮肿。我院自2000-2004年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96例,治愈92例,死亡4例,结合临床实践,谈谈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的护理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 目前对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有严重出血者的治疗,尚无完善的方法。为此,我们于1981年11月至1982年1月对有明显出血及血、尿 FDP 增高的17例出血热患者进行了抗纤溶治疗,并作了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与检验结果:本组病例是根据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确诊的。治疗组17例,其中发热期1例,低血压期4例,发热低血压两期  相似文献   

5.
我院1975~1978年度(下称“过去”)流行性出血热休克病死率37.4%。由于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治疗措施,病死率显著下降。本文总结分析1980年出血热休克50例,试谈体会。临床资料一、临床特征:50例中,收缩压<70毫米汞柱和测不出者各25例(表一)。男23例,女27例。年龄9~68岁,其中18岁以上39例,占78%。70%(35例)于2~5病日入院。计发热期6例;低血压期11例;发热、低血压期重叠23例;低血压、少尿期重叠5例;发热、低血压、少尿期重叠5例。  相似文献   

6.
洪金兰  李丽  蔡敏  肖远明  汪丽芳  马丽 《吉林医学》2009,30(10):958-958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年WHO将其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五期,但也有交叉重叠。妊娠合并出血热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对母婴危害较大,如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当,可导致胎儿官内窘迫、早产、死胎、产后出血、死亡等。我院2008年3月收治妊娠合并出血热患者1例,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以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 ,病源体通过破损皮肤、呼吸道和螨的叮咬而侵入人体。临床表现除发热、出血外 ,有明显的肾脏损害。潜伏期 1~ 46d ,一般为 4周。典型病例历经发热期 ,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5期。但多数不典型 ,有“越期”现象。重者可有Ⅱ期 ,甚至Ⅲ期交叉重叠出现 ,严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险。近 2年来 ,我院共收治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10 1例 ,治愈 98例。其中 ,3例因病情变化自动出院 ,现就 10 1例患者谈谈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观察及护理。1 观察1.1 发热期起病急 ,体温…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脑水肿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治疗棘手,病死率甚高。为加强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脑水肿的防治,提高治疗效果。现将入住我院的40例病人,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均为2000-11~2003-01间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37例,女3例。年龄18~68岁,平均37.8岁。诊断符合1986年南京肾综合征出血热会议制定的标准。其中,中型5例,重型29例,危重型6例。入院时间3~7 d,平均4.9 d。全部病例均有发热,体温39℃以上者27例,Ⅱ期重叠16例。其中,发热与休克Ⅱ期重叠5例,休克与少尿Ⅱ期重叠11例,Ⅲ期重叠(发热、休克、少尿)18例。合并高血容量综合征21例,其中肺水肿5例。1.2脑水肿诊断条件病人在少尿期或多尿早期出现意识改变,表现为嗜睡,谵语、头痛、抓空、烦躁,甚至抽搐等症状,同时具备以下2项者:①视物模糊、眼底镜检查有视乳头水肿;②持续高热,伴有休克或休克纠正后进入少尿期,或休克与少尿两期重叠;③血清钠<130 mmol/L。1.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8.5~40.3)×109/L,平均15.54×109/L,血小板计数(22~97)×109/L,平均...  相似文献   

9.
喻梅 《重庆医学》2007,36(6):569-56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属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根据其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三大主要表现,以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尤其是在病程早期或Ⅱ期、Ⅲ期重叠,以及无明显肾脏损害的病例均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膜炎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32例出血热误诊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琚新  郭明栓 《中原医刊》1991,18(1):9-10
重型出血热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一种危重情况,其病情复杂多变,各种病理变化互为因果,治疗比较困难,病死率也较高。1983年~1989年11月我们收治了1396例 EHF 患者,其中重型216例,死亡76例,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卫生部1987年2月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所规定的诊断分型标准。性别、年龄、居住地:死亡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2例;年龄18~61岁;城市25例,乡村51例。各期病死率:单纯发热期0例,低血压休克期34例(44.7%),少尿无尿期35例(46.1%),多尿期7例(9.2%).死亡原因:尿毒症及其合并症(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类以发热、出血和肾功能损伤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我国是受其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发病数占世界发病总数的90%,其病死率在0.1%~10.0%.该病在发病早期临床表现多样,随病程进展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典型病例呈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重症病例可前二或三期重叠。现将我院2007年7月收治的3例出血热早期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也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传播。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主为要临床表现,少尿期常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而无明显界限,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精神障碍也是常见并发症之一,但多数症状轻微,持续时间较短[1]。2011年6月21日我科收治了1例肾综  相似文献   

13.
流行性出血热(下称出血热)发生类白血病反应者预后不佳,现将我们所见7例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男性。年龄在30~40岁者2例,41~50岁者3例,60岁以上者2例。7例中危重型者4例,重型者1例,中型者2例。除1例死亡外,余6例均达痊愈。类白血病反应出现的时间:7例中类白血病反应出现在第2病日1例,第4病日者1例,第5病日者2例,第7病日者1例。第8病日者2例;发生于发热期者1例,低血压休克期者1例,低血压休克期与少尿期重叠者5例;少尿期最长者7天;7例中有6例于3~7天,即多尿期时恢复,另1例持续达10天而死亡。  相似文献   

14.
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是出血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出血、肾损害为主。典型病例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其中少尿期并发急性脑出血是出血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做好少尿期液体管理 ,防止脑出血发生 ,是降低出血热死亡率的一个重要环节。1 临床资料1998年 7月~ 1999年 12月我科共收治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 4 8例 ,其中男 37例 ,女 11例 ,2例并发急性脑出血。2 护理2 1 按传染病常规护理 ,进行虫媒隔离。2 2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防止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及脑出血发生。…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流行性出血热(EHF)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死亡率极高,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84例,给予血液滤过治疗,效果佳,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病例资料:84例患者系1987年8月至1993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其中男82例,女2例,年龄17~54岁,平均31.2岁。临床表现符合1987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血清BUN21~48mmol/L,平均38mmol/L,Cr682~1140μmol/L,平均920μmol/L。其中有消化道出血67例,意识障碍或抽搐43例,高血容量5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7例,心肌炎15例,少尿或尿闭76例。发热潮、低血压期、少尿期三期重叠者29例。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99年1月—1991年1月应用酚妥拉明与速尿联合应用治疗流行行出血热并发心衰肺水肿9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31岁~58岁.全部病例均以1987年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为诊断依据.心衰、肺水肿发病期为1例发生于低血压休克期,8例发生于少尿期及多尿期.血尿素氯平均为31.2mmol/L最低为21.2mmol/L,最高为55.1mml/L,临床表现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肺部可闻及湿罗音,心率快,心律规整,口唇或指端青紫等.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也就是说疾病本身就有肾损害。在“五期”经过中,有少尿期。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休克、出血、肾功能衰竭,其中肾功能衰竭最常见。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除积极的救治外,对少尿期的观察及护理亦尤为重要。现将其观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1年1月 ̄2004年1月共收治53例。男31例,女22例,年龄16岁 ̄78岁。轻型7例,中型24例,重型12例,危重型5例,非典型5例。中型、重型、危重型4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少尿,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例。2…  相似文献   

18.
临床资料本文20例,男15例、女5例.农民13例,农村学生5例,职工2例(常居住在当地农村).发病年龄在11~64岁之间,20~50岁之间14例.发热期入院者11例,低血压休克期入院者7例,少尿期入院者2例.临床分型按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科研座谈会制定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标准,轻型4例,中型9例,重型5例,危重型2例.治疗方法一、降温:发热期病人,体温超过40℃者,用少量退热剂.40℃以下者,均用物理降温,如头枕冷水枕,温水或酒精擦浴等,尽量不用退热剂,以免出汗过多诱发休克.  相似文献   

19.
流行性出血热 (EHF)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和水电解质紊乱。属中医“时疫”“疫疬”范畴。自 1 994年起 ,我们通过对 42例EHF中、重型(含危重型 )患者发热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舌象观察 ,发现其舌象表现及变化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现将有关资料整理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观察对象为 1 994年 2月至 2 0 0 0年 1 1月传染科EHF住院病人 ,共 42例 (临床诊断及分型均按 1 994年全国EHF会议修订标准 )。其中中型 2 2例 ,重型 2 0例 (含危重…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EHF)少尿期并发症多且严重,其中急性肺水肿就是该病严重并发症这一。近年来,我院使用大剂量酚妥拉明治疗该并发症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就其护理体会与同道探讨。1临床资料本文选自1994年1月~1997年6月住院病例中资料完整的EHF少尿期并发急性肺水肿患者14例。年龄最大的为64岁,最小的为14岁,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男性为9例,女性为5例;治愈为11例,治愈率为78.5%;死亡为3例,病死率为21.5%。2讨论2.1酚妥拉明的作用EHF少尿期并发急性肺水肿的患者有高血容量综合症及高血容量性肺水肿,肺毛细血管损伤,肺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