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复健片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Rh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共4个组。用改良的Longa EZ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模型大鼠梗死周边区脑组织RhoA的表达。[结果] 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显示,药物组大鼠脑组织中RhoA表达虽然较正常对照组增多,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健片可抑制RhoA在脑梗死后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复健片对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和脑组织勿动蛋白-A(Nogo-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20只。用电凝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6h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9g/kg,余2组分别灌胃给予同等量0.9%氯化钠溶液,1次/d,共2周。用横木行走实验评定运动功能;用原位杂交法观察模型大鼠梗死周边区脑组织Nogo-A的表达,并对切片进行图像分析,测定染色平均灰度。结果给药2周后3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组大鼠脑组织Nogo-A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健片可抑制Nogo-A的表达,从而促进神经发生,改善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健片在不同时间点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机制。[方法]2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共4个大组,并根据脑梗死病程每组又分为3、7、14、28、42d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数为12只。用改良的LongaEZ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大鼠模型,药物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模型大鼠梗死周边区脑组织神经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结论]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脑内的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表达逐渐增高,在28d时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其与正常对照组各时相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组在3d时出现高表达,14d时其表达达到高峰,持续至28d时开始下降,药物组的NCAM表达与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复健片可增加NCAM的表达,有助于轴突生长和靶向迁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组织P-4502C1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24只,采用电凝大脑中动脉手术造模。自术后1周末始,药物组给予复健片水溶液灌胃,其余两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在每个观察时点(1周、2周、3周末),各组随机抽取8只大鼠,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梗死侧额叶局部脑血流量(rCBF),用RT-PCR技术测定梗死额叶周围皮质P-4502C11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结束1周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与药物组梗死侧额叶皮质rCBF、P-4502C11mRNA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而治疗1周、2周后,药物组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梗死侧额叶皮质的rCBF均有所增加(均为P<0.05),同时,P-4502C11mRNA表达量亦显著增强(分别为P<0.05,P<0.01)。结论:复健片可上调MCAO大鼠受损侧脑组织中原本因缺血而下调的P-4502C11mRNA表达,增强星形胶质细胞释放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ETs)的能力,这可能是本药改善受损脑组织血流灌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中药复健片在不同时相对脑梗死大鼠脑组织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机制及MAP-2在脑梗死后的动态变化。【方法】选用2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中药组,并根据脑梗死病程每组又分为3、7、14、28、42d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动物数为12只。采用改良的Longa法行大脑中动脉阻塞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药组灌胃给予复健片水溶液(剂量为9g&#183;kg^-1&#183;d^-1),其他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同剂量的蒸馏水。【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3d时,脑组织MAP-2表达即达到高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后逐渐下降,至第14天时降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在3d时MAP-2出现高表达,7d时其表达达到高峰,持续至14d时开始下降。不同时相中药组的MAP-2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001)。【结论】复健片促进中枢神经再生作用与其能增加脑梗死后脑组织MAP-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巢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复健片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内巢蛋白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发生的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用Tamura法造成MCAO大鼠模型,于造模成功后6d,药物组采用中药复方复健片10g/kg灌胃,余2组分别采用同等量0.9%氯化钠溶液灌胃,1次/d,共2周。用免疫组化法观察MCAO大鼠脑内巢蛋白的表达。结果药物组大鼠脑内巢蛋白表达灰度明显增强,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复方复健片可显著增强MCAO大鼠脑内巢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缺血性卒中大鼠脑神经发生。  相似文献   

7.
日的:观察复元醒脑汤对糖尿病脑梗死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选择1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4只、造模型组96只。糖尿病造模成功后不进行治疗,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再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脑梗死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治疗组每日以复元醒脑汤灌胃,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每天2次,连续3~7d。模型组实施自体血栓栓塞梗死术。末次灌胃后,实验大鼠予以10%水合氯醛深度麻醉,快速断头取脑,将脑组织切片并TrC染色,用薄层扫描仪测定脑梗死体积。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脑组织无梗死灶;而另外两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梗死,其中治疗组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具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复元醒脑汤可缩小糖尿病脑梗死大鼠脑组织的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丁苯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皮层 Rho相关激酶Ⅱ( Rho-associated kinase Ⅱ,ROCKⅡ)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prague-Dawley 雄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对照组15只,丁苯酞组15只。应用光化学法建立局灶性脑梗死大鼠模型。术后24h行干湿质量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变化,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区周围皮层ROCK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梗死区周围皮层ROCKⅡ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丁苯酞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降低,梗死区周围皮层ROCKⅡ蛋白表达减少。结论丁苯酞可降低局灶性脑梗死大鼠皮层ROCKⅡ蛋白的表达,减轻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探讨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大鼠脑梗死区域炎性损伤中的表达。方法 (1)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和假手术组,每组25只。脑梗死组按梗死后不同取材时间分为6、24、48、72h及7d 5个亚组,每组大鼠5只;假手术组按梗死组对应时间点分为6、24、48、72h及7d5个亚组,每组大鼠5只。(2)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3)采用HE、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脑梗死区域光镜下形态学变化及IL-23的表达。(4)比较两组大鼠在同一时间点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及IL-23的表达。结果 (1)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脑组织结构基本正常,无明显水肿。脑梗死组MCAO术后6h脑组织病变区域脑组织轻度水肿。24~48h水肿加重;(2)梗死组IL-23阳性细胞个数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梗死组IL-23随时间的延续变化,在梗死后6h表达增高,并且在梗死后48h达到高峰,72h后阳性细胞数表达逐渐减少,各时间点IL-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IL-23在大鼠脑梗死区域表达均显著增高,而且在24~48h达高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鳖甲软肝片对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以及药物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及药物组使用橄榄油配制40%CCL4,进行皮下注射造模,每周2次,连续注射6周,对照组大鼠使用等容量橄榄油皮下注射;同时药物组大鼠给予复方鳖甲片灌胃,而对照组与模型组则每天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均为6周。末次给药后,抽取大鼠腹主动脉血,分离血清,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及纤维化指标;取各组大鼠部分肝组织,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COX-2、α-SM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药物组大鼠ALT、AST、T-Bil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药物组大鼠ALT、AST、T-Bil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而模型组、药物组大鼠ALB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药物组大鼠ALB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药物组大鼠HA、CIV、L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药物组大鼠HA、CIV、LN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药物组大鼠COX-2、α-SMA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但药物组大鼠COX-2、α-SMA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复方鳖甲软肝片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具有着显著的保护作用,并可有效延缓肝纤维化疾病进程,其可能机制与抑制肝组织COX-2、α-SMA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李伟  覃波 《四川医学》2010,31(7):886-888
目的探讨电针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参照小泉线栓法制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脑梗死模型,48只脑梗死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脑梗死自由活动组(对照组)和脑梗死电针组(康复组),每组各24只,对照组和电针组大鼠在电针1、2、3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学习记忆能力测评。结果学习记忆能力测评:电针组大鼠Morris水迷宫逃避潜伏期短于对照组(P〈0.05)。电针组大鼠在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时间之比和经过平台的次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百会","大椎"穴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实验性大鼠脑积水脑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方法: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8只,再随机平均分为A、B、C、D 4个亚组,建立脑积水模型。取脑积水形成4个不同时间脑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不同部位VEGF和MMPs表达情况。其余12只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脑组织中VEGF和MMPs表达均明显升高,尤其是脑室周围白质更为明显。VEGF和MMP-2随着脑积水形成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MMP-9则相反。结论:VEGF和MMPs可能参与脑积水的病理损害和恢复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不同时段小胶质细胞的变化,探讨小胶质细胞与脑缺血的关系.方法应用微创开颅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将27只大鼠随机分为2、6、12 h及1、2、3 d和1周共7个缺血组(n=3),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n=3).用lectin(一种小胶质细胞的标记物)荧光标记小胶质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其缺血中央区、缺血半暗区及正常灌注区小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体积小,呈分支状,在大脑皮质均匀分布.脑缺血后,在缺血中央区可见大量坏死细胞;在缺血周围正常灌注区及对侧脑组织,可见体积小、呈分支状的小胶质细胞,与对照组小胶质细胞形态相似,为静息状态的小胶质细胞;在缺血与正常组织交界区即缺血半暗区可见大量胞体增大,突起变短、变少的灌木样细胞,甚至变为胞体呈圆形,突起消失,呈"阿米巴样"的细胞,为激活的小胶质细胞,这些细胞在缺血后2、6、12 h数量很少,1 d后逐渐增多,3 d~1周数量最多,达高峰.结论脑缺血后有小胶质细胞的大量聚集和激活,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规律可能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和新生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采用开颅电凝法制作大鼠左侧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随机分为假刺激组、高频低强度刺激组和高频高强度刺激组。在缺血后连续刺激1周和2周处死大鼠,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大脑缺血侧Br-du和Nestin阳性细胞表达,比较相同时间点各组间大鼠神经功能NSS评分,了解rTMS对脑缺血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高频阈上rTMS治疗可改善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其治疗效应与rTMS强度和时间相关,并能有效增加缺血侧BrdU阳性细胞数和Nestin标记的新生神经细胞数(P<0.05)。结论:高频阈上rTMS可促进脑缺血损伤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有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以及苯妥英(PHT)对其影响,以进一步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PHT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雄性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HT低剂量治疗组和PHT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均观察手术后6h、12h、24h三个时间点的改变。采用线栓法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测定手术后不同时点缺血脑组织NO的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各时点NO水平与假手术组相应时点比较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HT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NO水平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各相应时间点(P<0.05),PHT高剂量治疗组各时点NO水平与PHT低剂量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大鼠脑组织内的NO水平升高,说明NO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PHT可降低NO水平,从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卒中后大鼠缺血侧脑皮质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7、14、28 d组,以上各组再分为:非运动、低运动量、中动量、高动量锻炼组,每组6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和骨髓基质细胞(MSCs)联合移植对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脑缺血大鼠随机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SCs组及NSCs-MSCs组,分别将各组移植材料通过立体定位法植入大鼠患侧纹状体内(仅标记NSCs),术前及术后3、7、14、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移植部位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结果:30d时NSCs-MSCs组和NSCs组有13.86%和2.81%的NSCs分化为神经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1,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Cs组为1.58±0.16,NSCs-MSCs组为1.0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s移植后集中在移植位点及周围区域,有向缺血灶迁移的趋势。能存活、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并向损伤区迁徙。结论:MSCs与NSCs联合移植可促进受损组织修复,改善脑缺血大鼠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非竞争性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脑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3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干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预组用美金刚溶液灌胃,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Caspase-3...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aspase-3在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及胰岛素干预的影响。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及干预组,参照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预组大鼠在脑缺血即刻给予胰岛素及葡萄糖腹腔注射,分别在缺血2小时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断头取脑,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结果缺血组大鼠脑皮质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胰岛素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较缺血组减弱(P〈0.05),但仍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增加,胰岛素可抑制脑皮质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Bcl-2、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川芎嗪组和己酮可可碱组,每组10只。术前实验性灌胃给药,川芎嗪给药剂量为50mg/kg,fyllX组给药剂量为100mg/kg,每日-次,连续给药10天。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2h后再尾静脉注射1次。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用TUNEI.法检测脑缺血2h再灌注24h大鼠皮质和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观察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川芎嗪组和PTX组皮质和海马部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均〈0.01),Bcl-2表达明显增加(P均〈0.01),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均〈0.01),川芎嗪组和Prx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可抑制大鼠神经细胞凋亡,促进Bcl-2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