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立移动重症监护室(ICU)在提高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症外科在2016年5月—2016年7月转运的275例危重症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8月—2016年10月重症外科实施转运的275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模式,观察组采用移动ICU转运模式。比较两组危重症病人转运安全转运情况、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因急救物品缺项、仪器蓄电量不足、氧气不足、管路护理不当及转运途中病情监测不到位等而导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移动ICU有助于提高危重症病人安全转运,减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常规氧气瓶和智能氧气瓶在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寻找危重症患者转运中最佳的供氧设备。方法以2018年4-5月收治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且需转运至病房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使用常规氧气瓶转运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智能氧气瓶转运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持续监测并分别记录转运前、转运中第5分钟、转运第10分钟、转运第15分钟和转运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指标以及两者的变异度,并且对两种供氧设备转换为呼吸机模式的护士操作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转运中第5分钟、10分钟、15分钟以及转运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优于对照组(P0.05)。整个转运过程中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变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于两种不同供氧设备转换至呼吸机模式的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智能氧气瓶在转运风险、安全管理以及维持患者生命体征趋势稳定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对于ICU危重症患者转运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支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1例ICU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制定系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营养。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前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患者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腹泻发生率;ICU医生对营养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清前蛋白、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周皮肤破损、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ICU医生对营养科护士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肠内营养方法能改善危重症患者营养状况,降低肛周皮肤破损发生率和腹泻发生率,提高ICU医生对营养科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模块管理方法对急诊科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以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科2017年1月-2017年6月院内危重症转运患者为对照组(n=1285),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院内危重症转运患者为观察组(n=1794),分别应用传统管理方法转运和应用模块管理方法转运。比较两组护士安全转运管理措施执行准确率、转运意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士执行安全转运管理措施不准确138例,其中转运前准备45例、转运时监测32例、转运时交接28例、转运意外应急处理18例、转运后质控及上报15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转运过程发生意外310例,其中输液管道异常36例、仪器故障2例、引流管异常1例、气管插管异常1例、氧流量不符15例、病人病情加重或出现不适255例,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急诊科院内危重症患者安全转运实行分模块管理,可提高转运安全管理质量,降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移动ICU模式提高安全性的效果。方法将221例APACHE—Ⅱ评分≥12分的重症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100例及观察组12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转运,观察组采用移动ICU模式转运。分别记录转运时间、检查等候时间、护士转运前准备时间及转运前后不良事件发生例次等。结果观察组检查等候时间、护士转运前准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中不良事件发生数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移动ICU模式有助于提高重症患者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常规氧气瓶和智能氧气瓶在ICU危重症患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寻找危重症患者转运中最佳的供氧设备。 方法 选取从ICU转至病房的120例患者,将其中使用常规氧气瓶转运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智能氧气瓶转运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持续监测中分别记录转运前、转运中第5分钟、转运中第10分钟、转运中第15分钟和转运后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指标以及两者的变异度,并且对两种供氧设备转换为呼吸机模式的准备时间进行比较。 结果 转运中第5分钟、第10分钟、第15分钟以及转运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运整个过程中患者的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变异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士对于两种不同供氧设备转换至呼吸机模式的准备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危重症患者转运流程中,智能氧气瓶在转运风险、安全管理以及维持生命体征趋势稳定三方面具有优势。对于ICU危重症患者转运更为安全,且切换至呼吸机连接模式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危重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湖南省某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11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采取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由医生护士全程参与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及APACHEⅡ评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较高,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医护一体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能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医护患关系,提高医护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SBAR模式转运交接单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月200例我院转入或转出ICU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以住院号末位数是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交接。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班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交接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例、交接问题不清发生3例,分别优于对照组的25、10例,满意度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6.71±2.10)min,观察组平均交接所需时间(12.04±3.6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SBAR模式转运交接记录单规范危重症患者的转运交接流程,减少不良事件、护理问题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交接双方满意度,保障了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症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在本院转运的危重症患者70例,根据转运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转运护理,对照组使用简易呼吸气囊转运,观察组使用便携式呼吸机转运;比较两组转运时期护理需要度、不良事件发生率、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SpO_2)。结果:转运中和转运后,观察组护理需要度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转运中和转运后,观察组心率(HR)、自主呼吸频率(SR)、收缩压(SBP)及SpO_2均优于对照组(P0.01);转运后,两组HR、SBP均优于转运中(P0.05),对照组SpO_2优于转运前(P0.05)。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危重症患者的转运过程中,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和SpO_2的稳定,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便及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杨玉梅 《当代护士》2021,28(5):148-150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联合医院感染追踪管理评价表在危重症患者医院性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62例危重症患者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型护理干预;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ICU收治的60例危重症患者为观察组,应用集束化管理联合安全核查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性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医院性感染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士基础护理、护理服务态度、应急处理能力、危重物品准备、健康教育及文书书写等方面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集束化管理联合医院感染追踪管理评价表能有效提高ICU危重症患者护理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医院性感染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管理法在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住院危重症患者共260例,采用护理质量PDCA管理法,收集2012年1月~12月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隐患13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并进行培训,于2013年1月~12月具体实施,选择130例作为观察组实施护理方案,比较2组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安全隐患。结果较之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院内安全转运制度,运用PDCA管理法,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同时有利于提升转运护送小组的整体水平,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四级早期康复运动对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ICU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四级早期康复运动,比较两组患者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机时间、ICU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级早期康复运动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能减少ICU获得性衰弱的发生,可改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思维导图为护士提供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指引,保障患者转运安全。方法:选择2014年3~12月我院各科ICU住院治疗的危重患者419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04例和观察组21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制定以"重症患者转运安全"为中心的"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思维导图"。比较两组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转运平均时间及重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应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思维导图后转运意外事件(大出血或休克、输液管道堵塞或脱落及其他类型管道堵塞或滑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缩短了平均转运时间,重症患者家属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思维导图"能够提高护士对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认识和风险防范,节省转运时间,降低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版折叠式医用推车转运防护装置在院内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从急诊科转运至ICU的危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转运床转运,观察组使用改良版折叠式医用推车防护装置转运,比较2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率、家属满意度及转运时间。结果 观察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0%比38%、(6.25±1.27)min比(7.55±1.31)min,均P<0.001],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率、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96%比84%、(96.23±0.58)分比(90.11±0.25)分,P<0.05或P<0.001]。结论 改良版折叠式医用推车转运防护装置可降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风险,规范转运仪器管理,尤其可降低抢救物资携带不齐和仪器掉落的发生风险,缩短转运时间,保持患者转运中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有利于高效和高质量的转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士主导的镇静和镇痛安全管理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2月期间ICU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镇静、镇痛管理方案,观察组给予护士主导的镇静和镇痛安全管理,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镇静时间、舒适度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镇静时间、治疗舒适性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主导的镇静和镇痛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缩减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总镇静时间,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舒适性,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建立危重症患者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9月院内转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896例次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转运;2017年10月—2018年1月危重症患者970例次作为观察组,根据2017年5月发布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共识-标准化分级转运方案》进行院内转运。比较2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气胸加重、管道脱落、管道堵塞、窒息、供氧中断、仪器意外故障、病情变化、抢救延时等)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应用危重症患者标准化分级院内转运方案可以降低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转运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早期康复运动对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90例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早期康复运动,包括八步操、搭桥运动、悬吊运动疗法以及骑车运动等。结果观察组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改善;机械通气时间和急诊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早期康复运动能降低危重症患者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增强患者保护动机,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选取2018年6月1日~11月30日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9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院内转运用时(CT室、手术室、ICU、普通病房)、转运中意外事件、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干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CT室、手术室、ICU、普通病房转运用时、转运中意外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干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在危重症患儿院内转运过程中采取基于护理程序的整体护理干预,能缩短转运用时,降低意外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家属对护理服务认可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在急诊监护室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17例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12月急诊监护室危重症院内转运患者228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转运方法及流程进行院内转运;试验组运用标准化分级转运单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安排对应转运医护人员及物资,确定转运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转运至CT室、手术室、重症医学科以及普通病房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将标准化分级转运单应用于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能有效缩短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确保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波特兰草案在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度在我院ICU住院的52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对照组,护士在医嘱指导下对所有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选择2013全年在我院ICU住院的47例应激性高血糖患者作为观察组,基于波特兰草案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对危重症患者血糖实施标准化的管理。记录两组患者在胰岛素使用前后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情况、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均达标;而观察组在治疗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波特兰草案执行胰岛素治疗管理,可将危重症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血糖快速、平稳地达标;还能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