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9)
目的分析2017年太原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型别,为太原市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7年太原市手足口病资料,通过Excel和SPSS 22.0进行流行病学分析;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收集的583份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7年太原市手足口病发病6 494例,年发病率为149.48/10万;男女比例为1.37∶1;发病年龄以5岁及5岁以下儿童多见,占89.34%;发病率最高是阳曲县,达322.4/10万。发病高峰在6-8月,11月出现了次高峰。对583例手足口病样本进行核酸检测,阳性标本285例,阳性率为48.89%,主要型别为CVA6、EV71和CVA16,分别占比50.18%、22.11%和17.19%。结论太原市手足口病的分布呈现出人群差异、季节差异、地区差异,病毒型别以CVA6型占比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州市9482例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肠道病毒病原学分型情况,为医疗机构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手足口病病例的三间分布及病原学分型情况,用Excel2007和SPSS 13.0对所有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研究单位报告的手足口病患儿逐年增加,累计报告9482例,5岁以下的儿童占94.1%,男女比例1.53∶1;手足口病的高发期为每年的4-7月,正好是广州的梅雨季节,9-10月出现一次小高峰;共检测手足口病标本7344份,肠道病毒分离阳性的共6892份,阳性检出率为93.85%,其中EV71型、Cox A16型、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25.79%(1894例)、32.27%(2370例)及35.78%(2628例).结论 各级医院的儿科应继续重视手足口病的监测管理,在每年手足口病高发时期(夏秋季),做好手足口病的知识宣教,各级部 门做好对重点人群(5岁以下儿童)的保护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分析河北省儿童医院住院患儿重症手足13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流行特征及死亡病例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重症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医院感染监测及数据直报系统开展重症手足13病患儿监测,以2010至2012年重症病房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0至2012重症患者与危重症患者数出现逐年下降趋势,发病高峰与当时当地气候有很大关系,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2岁占46.7%,死亡患儿主要是3岁以下儿童占92%,男女比为3:2,EV71阳性率为73.3%。结论根据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死亡患儿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减少重症手足口病发生和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16,(13)
目的分析黔东南州2010年~2014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2014年我州16个县(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上报到我单位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阳性率。5年总上报3238例,其中阳性(包括EV71、CA16)739例,阳性率为22.82%,其中EV71为415例,占56.16%,CA16为324例,占43.84%。5年中以2011年发病率最高,2013年最低。2性别方面。发病病例中男性495例,占66.98%,女性224例,占33.02%,男性多于女。3年龄方面。5岁以下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为705例,占总发病人数的95.40%。4时间方面。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4~9月。结论我州手足口病发病体现了明显的年龄及时间分布差异,相关部门应结合此特点做好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高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防控策略.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高州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1781例,其中重症病例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79/10万,发病率最高的为2012年(87.38/10万);全市28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排在前3位的是石古镇(占11.12%)、潘州街道(占9.71%)、大坡镇(占8.20%);每年发病高峰在4、5月,但在10月份有一个小高峰;发病的高危人群为0~5岁组散居儿童;重病病例病原检测以EV71为主.结论 高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人群性,防控重点应从重点时间、重点人群出发,并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郑州地区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流行情况及病原学分析。方法对郑州地区2009年4月至6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10392例手足口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92例5岁以下儿童占85.3%;门诊治疗6002例,占57.8%;留观患者3786例,占36.4%;住院病例564例,占5.4%,入PICU40例,占0.4%。结论该病大多数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患者,病情变化快,因此在患者留观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精神、呼吸、神经系统症状(如呕吐、抖动、惊颤等)。及时住院或入PICU做好抢救准备是减少死亡病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9~2017年珠海市妇幼保健院6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流行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6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患者发病概况以及病毒分型、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时间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结果2009~2017年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2010年发病例数最多,为133例;2016年最少,为33例。重症病例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分型中肠道病毒71(EV 71)型占39.56%(250/63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型)占27.22%(172/632),其他肠道病毒占33.23%(210/632)。2009~2017年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发病的高峰期为4~7月份,8月份患者数有所减少,9~11月为全年次高峰。农村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率为66.46%(420/632),高于城镇的33.54%(212/632)。发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且多发于<5岁以及散居儿童。结论由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的研究可知,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多发于5岁以下长居农村的散居儿童,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原学分型以EV 71为主。医院要针对疾病的特点对高发人群开展重点防治措施,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正>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可导致死亡。因其在许多国家及地区发生过多次较大规模的爆发和流行,并引起一定数量儿童的死亡,现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重点传染病之一。中国自2008年3月在安徽阜阳市出现H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并出现多名患儿死亡以来,手足口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1~12本院确诊累及神经系统的56例住院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使用了不同剂量的甲泼尼龙的临床治疗效果:分为大剂量A组,普通剂量B组,和无使用激素对照C组。所有患儿都给予利巴韦林10 mg·kg-1·d-1,人免疫球蛋白1~2 g/kg及常规调节免疫和支持治疗。结果 3组患儿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使用激素对照C组发热天数高于使用激素的A组和B组。大剂量A组患儿的呼吸频率、血糖均数对比C组有明显的增高,而B组则没有出现该情况。结论累及神经系统的重症手足口病使用糖皮质激素并不能缩短病程,但可以缩短发热持续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和家长焦虑情绪,有利于临床治疗工作。而大剂量激素由于易引起不良反应且对疗程和后遗症无明显的影响,不建议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血必净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广东省潮州市中
心医院住院治疗的 120 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治
疗,治疗组同时联合使用血必净注射液 1 mL/(kg·d),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治疗5 d,比较两组患儿的体温
恢复正常时间、皮疹消失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口腔溃疡消失时间和皮疹消
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83.33% ,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χ2=5.926,P<0.05)。 结论:血必净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能显著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系统评价艾司洛尔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the Cochrance Library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18年12月所有艾司洛尔治疗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研究,包括700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后血清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去甲肾上腺素(NE)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体温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肝功能恢复率、肌钙蛋白转阴率及肠道病毒转阴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及皮疹消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治疗组肝功能恢复率、肌钙蛋白转阴率及肠道病毒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并且见效快,是临床上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优选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开喉剑喷剂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CENTRA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收集所有开喉剑喷剂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对照研究,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Meta分析)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共2 251例患儿。开喉剑喷剂辅助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在总有效率[RR=1.21,95% CI(1.06,1.38),P<0.01]、口腔溃疡愈合时间[MD=-1.61,95% CI(-1.73,-1.50),P<0.01]、口腔止痛时间[MD=-1.70,95% CI(-1.97,-1.42),P<0.01]、退热时间[MD=-0.52,95% CI(-0.85,-0.18),P<0.01]、皮疹消退时间[MD=-1.23,95% CI(-2.16,-0.30)]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均<0.01)。尚未见开喉剑喷剂相关不良反应报道。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开喉剑喷剂能够有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且安全性较高。但因缺乏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该结论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6.
79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临床防治经验。方法:将2008年5月3日至6月30日诊治的79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9例小儿手足口病通过清热解毒的中成药内服,抗病毒药利巴韦林口服或注射给药,皮肤疱疹局部外用阿昔洛韦软膏,口咽部疱疹用开喉剑喷雾剂消炎,补充维生素B12等,全部患儿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及时有效对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情况及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主要诊断“手足口病”为关键词,抽取某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电子病历245份,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频度分析法对该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品种、用药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患儿年龄较小,以男性幼儿为主,男女比例2.02∶1,平均住院时间6.39d;人均住院费用和人均药品费用呈逐年降低趋势,但人均药占比始终保持在40%左右;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用药以营养支持类药物、抗菌药物、中药制剂、抗病毒药物、免疫调节药物、糖皮质激素为主。结论:该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治疗以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为主;营养支持类药物、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使用现象,抗病毒药物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剂存在无适应证用药问题;中药治疗以注射剂为主,在总药费中占比较高,人均花费较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儿科住院的93例手足口病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mg/(kg·d)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0.8mL/(kg·d),1次/天,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6.497,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有1例患儿输液后出现皮疹,停药后消失,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P〉0.05)。结论:利巴韦林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在我院住院的手足口病患儿,按照病情分组,行红细胞、血清铁和血气分析检测。结果:随着手足口病病情的加重,血液中红细胞数目、红细胞平均体积和血红蛋白含量有增加的趋势(P>0.05),血清铁含量也从1期的(5.60±4.18)μmol/L增加到4期的(13.13±4.70)μmol/L。同时,PaO2由1期的(91.30±19.50)mm Hg下降到4期的(80.71±27.57)mm Hg;pH由1期的7.41±0.04下降到4期的7.33±0.19;PaCO2由1期的(31.40±4.32)mm Hg增加到4期的(36.43±19.03) mm Hg;血乳酸含量由1期的(1.47±0.90) mmol/L增加到4期的(3.67±3.10)mmol/L。结论:红细胞可能参与了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随着手足口病病情的加重,红细胞铁利用和携氧功能障碍也加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 a1b 注射液和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通过 PubMed、Cochrane 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重组人干扰素 a1b 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提取文献信息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应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最终纳入 14 篇研究,干扰素组 913 例,利巴韦林组 901 例,共计 1 814 例患儿。 干扰素组治疗总有效率、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和疱疹溃疡愈合时间均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6.86,95%CI(4.97,9.46);MD=-1.55,95% CI(-2.13,-0.96);MD= -1.71,95% CI(-2.31,-1.11);MD=-1.13,95%CI(-1.38,-0.88),P<0.05]。 干扰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组。 结论:重组人干扰素 a1b 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用于小儿手足口病较利巴韦林联合常规治疗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但限于纳入研究质量总体不高,需更多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