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们通常认为,朱丹溪用药苦寒,戕伐生气。通过对朱丹溪著作的研读,阐述朱丹溪对脾胃的系统论述,说明其治病用药重视中焦脾胃,处处注意顾护脾胃之气的思想,从而表明应更加全面地继承朱丹溪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试述《内经》与朱丹溪养生学术思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为滋阴学派代表人物,他的养生学术思想渊源于《内经》,以顾护阴精为核心,探索养生的方法宜忌,注重调和饮食,反对滥用辛燥之剂,主张节制色欲,收心养情,顺应四时。  相似文献   

3.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是滋阴派的代表人物,在产后用药方面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主要突出了三个方面的论点:一是认为妇女正常产育是理之常也,故产后不可妄投药石;二是提倡产后要勤加调护并非过食过补;三是产后临证处方遣药,最忌温燥伤阴。本文不只是囿于传统的研究方法,而是借助现代医学知识及临床体会,对朱氏的产后用药特点作出某种新的俯视。 妇科产后用药诸家议论用法不一,常认为产后妇女气血大亏,当以大补气血为要。一般俗例常  相似文献   

4.
朱丹溪为元代著名医家,为金元时期养阴派的代表,其"滋阴说"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就其生平及其学术的理学渊源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李东垣和朱丹溪同为金元四大家,然二人对脾胃有各自的学术思想,李东垣注重脾胃内伤,以补中益气为主;朱丹溪侧重脾胃清养,以滋阴为主。东垣与丹溪各有所专一精到之处,但不能株守一法,宜吸取其精华,融会贯通,熟练运用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6.
朱丹溪是金元时期养阴派的代表,《格致余论》是其代表著作,其中的《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反映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明清医学。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医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研究主要依赖中医病因病机的假说,进行动物和临床实验,尚无比较成熟和一致的理论体系,影响了中医药在AS防治中的发挥。传统中医理论源远流长,或擅治伤寒热病,或长于治内伤杂病,笔者在长期研究朱丹溪的学术思想中,发现其用于AS防治,既有理论指导价值,又有临床实用价值,具备合理性。并从流行病学,文献学,比较学的角度,剖析了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收集朱丹溪所创制的方剂848首,运用文献学研究方法与统计方法,对方剂数据进行逐一考证,在分析方剂组成、主治病证,以及统计分析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朱丹溪所倡导的是清热滋阴而非单一补阴.  相似文献   

9.
大补阴丸的原名叫大补丸,出自元代医学家朱震亨所著的《丹溪心法》一书,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滋阴学派朱丹溪创立的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后世多称之为大补阴丸。《丹溪心法》载[1]:大补丸,降阴火,补肾水。药物组成包括: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各四两、熟芐(酒蒸)、龟板(酥炙)各六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朱丹溪医学理论中与易学紧密相关的部分,通过医易学视角加深对朱丹溪学术思想的理解,拓宽中医学的研究思路。[方法]结合朱丹溪的经历与时代背景,分析朱丹溪受易学思想影响的原因,并通过分析、整理朱丹溪著作中的医学思想与易学元素,探究朱丹溪核心理论与易学的内在联系,阐述易学参与朱丹溪医学理论构建的方式,从多角度展示朱丹溪的医易思想。[结果]易学对朱丹溪的影响来源于教育、师承与文化环境。朱丹溪熟练运用易学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构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如“阳有余阴不足论”运用了典型的易学思维,“相火论”与卦爻象关联紧密。朱丹溪在著作中多次引用并应用易学,以易理阐释医理,运用易理于医理之中,利用易理发展了医理。[结论]朱丹溪的医易思想虽尚不成体系,但明显具有后世医易学的雏形,并将医易学运用于临床实践之中,为后世中医医易学的成熟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曾师从刘完素的二传弟子罗知悌,旁参张从正、李东垣两家,为金元四大家中最晚出者,滋阴派创始人。丹溪成名后,弟子众多,通过师徒授受,学派流传,风行全国,历有三百年而不衰,形成了丹溪学说和丹溪学派,其学说思想卓然可观,对明代医家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试探讨丹溪学派的形成及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进一步明确中医流派对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丹溪为元代著名医家,以善治杂病闻名于世,对眩晕症有着独到的见解。本文通过对载录丹溪学说及经验的诸部著作中眩晕症证治的分析,认为朱丹溪将痰与相火作为引发眩晕的两大因素,火炎上而动其痰是致眩之因,以二陈汤作为基础方剂,但重视配伍黄芩之属清降相火;对"痰挟气虚并火"者,丹溪则通过协调"元气"与"火"的关系,益气降火祛痰以治疗眩晕。  相似文献   

13.
《丹溪心法》及朱氏相关著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后人研究丹溪证治心法的系列著作进行考证,认为其蓝本是《金匮钩玄》。《丹溪心法类集》即是"心法"的陕板;程充徽板《丹溪心法》是"心法"系列著作的代表;卢和《丹溪纂要》、方广《丹溪心法附余》、高子正《丹溪先生治法心要》也各具特色。《脉因证治》、《丹溪手镜》系明代黄济之《本草权度》之伪托,当从系列著作中排除。  相似文献   

14.
朱丹溪吸收了李东垣《脾胃论》的思想,临证用药重视中焦脾胃之气。但其这一思想常被后人忽略。就朱丹溪养护脾胃的思想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5.
古代许多医家都对痰饮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其中以朱丹溪的痰饮学说最为著名,对后世影响颇大。张景岳深得朱丹溪学说之精髓,却又敢于创新,结合临床经验在朱丹溪痰饮学说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独特的见解,对痰饮论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研究《丹溪心法》和《景岳全书》等著作中关于痰饮的阐述,结合两者的学术思想与特点,对两家痰饮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出两家治痰的异同,望能更好认识痰饮学说的精髓和真谛,指导临床上对痰饮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伟  许宝才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9):142-145+149
朱丹溪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是滋阴派创始人。其提出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气血痰郁论、湿热观和治病护养脾胃等学说观点。文章认为丹溪学说是朱丹溪以宋元理学为指导、潜研经典、汲取金元各家之长、力纠局方弊端,加上时、域影响、经师徒授受而形成。通过对丹溪学说思想及其渊源的研究,进一步探析中医流派的形成缘由,以期对现代名中医培养模式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复习朱丹溪有关医学文献 ,阐发其应用风药治疗血证的机制 ,主要有 :风药直接止血 ;风药升阴散火止血 ;风药散火解毒、凉血止血 ;风药炒黑止血 ;风药振脾益气止血 ;祛除致病因素 ;其它。  相似文献   

18.
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瘀和痰为中风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对阴阳、左右、气血、肝肺的属性特点分析,结合其“阴升阳降”、“左肝右肺”、“左血右气”理论,并根据朱氏治疗中风对于病位在左者以行血补血治瘀为主,常用四物汤加减;病位在右者以化痰行气为主,多以二陈汤化裁的诊疗思路,笔者总结出丹溪论治中风“左瘀右痰”的观点,临床运用,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9.
承淡安与朱琏是我国近现代为针灸事业发展不懈努力的两位医家代表,承淡安祖传中医世家,其父又是传统的针灸医生,同时受无锡江南一带中医前辈的学术影响较多,促使其学术根底有着深厚的传统中医学基础,在经络认识上能够回归古论。朱琏初为西医妇科医生,接受过系统的西医教育,以西医学为基础,先入为主,用西医神经理论解释经络。但纵观之,两位医家学术思想大同小异,均以西医解剖、神经、生物等理论描述腧穴及针刺效应机制,均提倡针灸科学化发展,一定程度上引导着当时的针灸理论研究朝着中西医结合方向发展,为整个针灸学科的发展指引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朱丹溪生平医案探析其临证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朱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丹溪心法》《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朱氏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阐述例案朱氏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点与背后蕴含的学术思想。[结果]分析可知朱氏临证诊治具有方简效著,擅用人参白术;诊病施治,善辨体质异同;气血之虚,活用四君四物;病究经络,细审阴阳虚实等特色。反映了朱丹溪擅长滋阴降火,以及杂病论治责之于气、血、痰、郁等学术思想精华。[结论]朱丹溪医案言简意赅,特色鲜明,若能结合朱氏一生经典论述与学术特色对医案进行深入探析,则能对其临证诊病施治规律与特点有更深刻认识,以便传承其特色、提升临床辨治疾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