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益智仁为姜科山姜属植物益智的干燥果实,具有抗炎、抗氧化、有益于认知等功能.随着对益智仁的深入研究,发现其通过抑制大鼠海马内神经元细胞凋亡、减轻神经炎症反应等机制,在脑缺血、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癫痫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数  刘向哲 《中草药》2024,55(12):4268-4271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复杂,且大多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对患者身体及心理均可造成一定不良影响。杜仲Eucommiae Cortex是临床上常用的补益类中药材,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杜仲及其有效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炎、抗氧化应激等多重作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优势。综合近10年杜仲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如缺血性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癫痫及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的研究进展,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杜仲在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鞣花单宁是一类中药有效成分。尿石素类化合物是鞣花单宁体内代谢产物及效应成分,具有抗炎、抗氧 化应激、抗凋亡等生物活性。尿石素可通过血脑屏障发挥神经保护活性作用,是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活 性小分子。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神经元结构或功能逐渐丧失而引发的不可逆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不断 上升且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有效药物始终匮乏。该文综述了尿石素对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系统疾病主要有帕金森病(PD)和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结合近几年中药钩藤及其复方制剂治疗此类疾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的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与展望,以期为钩藤在今后的神经退行性系统疾病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或低分化细胞,能够不断分裂增殖,并在一定条件下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和组织~([1])。传统观点认为,神经细胞不可再生,神经损伤很难恢复。1992年,Reynolds等~([2])首次证实了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存在,提出神经干细胞的概念,此后兴起了"如何以干细胞取代损伤和变性的脑组织"的研究热潮,成为很多无法治愈的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6.
冯茜  董波  杨旭红 《中草药》2023,54(5):1654-1662
松果菊苷是从肉苁蓉Cistanches Herba、玄参Scrophulariae Radix、地黄Rehmanniae Radix等中药中提取的一种苯乙醇苷类化合物,也是肉苁蓉的关键质量指标成分,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活性。松果菊苷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价值已得到众多基础研究的证实,临床运用潜力巨大。通过对松果菊苷治疗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认知障碍、血管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理作用进行归纳,总结其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入探索松果菊苷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和组织发生变性和功能障碍所导致的一组疾病,主要包括阿尔兹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癫痫等神经系统慢性疾病,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均为认知功能下降。神经退行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日益突出,神经退行性疾病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且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与线粒体功能障碍、细胞凋亡、神经毒素蛋白、神经递质异常、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市面上的西药虽能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症状,但不良反应大,不利于患者长期服用。中药当归最早被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活血补血、免疫调节、调经止痛等功效,研究发现其有效成分可以抑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该文总结了近10年当归及其复方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以期为当归在今后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神经退行性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医学上对该类疾病的治疗也逐渐重视。甘草在中医药中被誉为“国老”,因其作用广泛,副作用小,故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除其在中医药里常用的功效之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草的神经保护作用对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有显著疗效。本文综述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一些相关疾病,并就甘草的在疾病中的应用以及活性物质机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光明中医》2021,36(11)
为探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常见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对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帕金森病病变主要在"肝""肾"二脏,"阴虚"是根本,主要证候为"气血亏虚"和"肝肾阴虚",常见证素为"肝""肾"和"阴虚"。阿尔茨海默病的病位主要在"肾",常见证候为"痰浊阻窍""脾肾两虚"和"髓海不足",主要证素为"肾""精亏""血瘀"和"痰浊","精亏髓减"为本,"痰瘀阻窍"为标。  相似文献   

10.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大类因神经元出现退行性病变而导致的疾病的统称,衰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 NVU)是大脑最小的功能单位,能够调节脑血流供应并维持大脑稳态。NVU细胞的加速衰老直接损害NVU功能并且导致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NVU细胞衰老内在机制十分复杂,涉及氧化应激损伤、蛋白稳态丧失、DNA损伤、线粒体功能障碍、免疫炎症反应及细胞自噬障碍等。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抑制神经血管单元衰老,发挥脑保护作用。故该文通过梳理近年来中药调节相关蛋白、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DNA损伤、降低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调节细胞自噬等抗衰老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中药抑制NVU细胞衰老提供理论依据,为新药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玉娇  高耀  周玉枝  田俊生  秦雪梅 《中草药》2017,48(21):4546-4551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为临床常用中药,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内酯类、苷类,以及多糖和氨基酸等。白术除了具有抗衰老、抗炎、抗肿瘤、调节胃肠功能、保肝等药理作用,还具有治疗和改善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归纳总结了白术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全面阐释白术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张晨曦  董承瑜  胡鑫  郑慧慧  郎尉雅 《中草药》2022,53(13):4132-4145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发病人数逐年上升,严重危害我国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疾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至关重要。目前临床治疗AD药物尚不能有效阻止和显著延缓病程进展,近年中药防治AD作用逐步得到验证,已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阐述了AD的发病机制,从错误蛋白的沉积及级联反应、神经炎症微环境、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递质、铁死亡等层面总结了近年中药抗AD的分子机制等,有助于临床治疗策略的优化,为中药的开发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肖玉焕  韩丽  李浩然  杜静  保红坤 《中草药》2020,51(24):6391-6395
灵芝是民间常用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对维持人体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生物活性组分之一,具有抗癌、免疫调节、抗菌、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多种药理作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病因、病机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对治疗的反应性个体差异较大,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从阿尔茨海默病、抗癫痫、调节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等方面对灵芝多糖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特点及机制进行了综述,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4.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 (AGEs) are considered potent molecules capable of promoting neuronal cell death and participa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orders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AD).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GEs exacerbate β‐amyloid (Aβ) aggregation and AGE‐related cross‐links are also detected in senile plaques. Acrolein (ACR) is an α, β‐unsaturated aldehyde found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rmally processed foods, which can additionally be generated through endogenous metabolism. The role of ACR in AD is widely accepted in the literature. Guarana (Paullinia cupana Mart.) is popularly consumed by the population in Brazil, mainly for its stimulant activ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showed that guarana (10, 100, and 1000 µg/mL) is able to prevent protein glycation, β‐amyloid aggregation, in vitro methylglyoxal, glyoxal, and ACR (20 μM)‐induced toxicity on neuronal‐like cells (SH‐SY5Y). Since these are considered typical AD pathological hallmarks, we propose that guarana may deserve further research as a potential therapeutic agent in such a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秦袖平  安雅婷 《天津中医药》2019,36(10):1031-1036
色氨酸代谢是一个可高度调控的生理过程,犬尿氨酸通路是色氨酸代谢的主要途径,色氨酸-犬尿氨酸代谢通路涉及一系列酶促反应,代谢生成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统称为“犬尿氨酸能物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犬尿氨酸能物质与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联,异常的色氨酸-犬尿酸代谢与诸如帕金森氏病、亨廷顿病和阿尔茨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功能低下有关。文章就色氨酸-犬尿氨酸通路的代谢、生成的神经生物学活性物质、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及以此为靶点的中医药干预作用进行综述,为研究和治疗相应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一定策略与参考。  相似文献   

16.
张莲  邹峥嵘 《中草药》2020,51(2):522-530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是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研究热点,按来源可分为化学合成和天然产物两大类。生物碱为天然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重要来源。通过文献回顾,从结构类型、作用机制及其构效关系等方面综述了植物来源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的生物碱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天然生物碱来源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汪亚楠  李思齐  岳一强  宋爱华  韩飞 《中草药》2019,50(23):5812-5822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研究苓桂术甘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Swiss、SuperPred和Stitch数据库寻找与苓桂术甘汤中4味中药相关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以口服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为阈值对化合物进行筛选,再通过文献查找加以补充;通过OMIM、TTD、GAD、Pharm Gkb数据库获取与AD疾病相关的靶标,并进一步筛选得到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潜在作用靶点;采用DAVID6.8数据库对相关潜在作用靶点进行GO分析及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单味药-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并进行度值和中介度分析,确认可能的关键靶点和关键通路。结果在苓桂术甘汤中,共筛选出126个与AD相关的潜在活性成分和120个潜在作用靶点;GO生物功能分析共包含565条富集结果,其中生物过程396条,分子功能121条,细胞组成48条,主要涉及蛋白结合、细胞、氧化还原过程等;KEGG富集得到67条代谢通路,主要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通路和钙信号通路等。结论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揭示了苓桂术甘汤治疗AD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并预测了其可能的活性成分、作用通路和关键靶点,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酸枣仁汤对APP/PS1小鼠海马神经炎症的影响,并探讨其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 92 mg·kg-1),酸枣仁汤低、高(12. 96,25. 92 g·kg-1)剂量组。各组连续给药30 d后,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齿状回(DG)区病理形态的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IHC)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蛋白(IBA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DG区颗粒细胞排列不均匀,细胞丢失明显,部分神经元胞内尼氏体消失或固缩,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升高(P 0. 01),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mRNA表达显著升高(P 0. 01),海马DG区中GFAP,IBA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 0. 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酸枣仁汤低、高剂量组小鼠海马DG区颗粒细胞排列稍整齐,神经元丢失减轻,且胞内尼氏体消失或固缩情况好转,小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 0. 05,P 0. 01),小鼠海马中TNF-α,IL-1βmRNA表达明显降低(P 0. 05,P 0. 01),小鼠海马DG区中GFAP,IBA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 0. 05,P 0. 01)。结论:酸枣仁汤能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神经元丢失,其机制可能与其调节小鼠海马神经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
张海昀  赵发全  崔元璐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621-162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在老年群体中高发。近年来,PD患者的数量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加,但是病理机制仍然不明确,目前临床上常用的PD治疗药物左旋多巴胺,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药食同源类中药因为其低毒特性以及对PD的神经保护潜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某些药食同源类中药可以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减轻氧化应激和减少神经细胞凋亡发挥抗PD的作用。药食同源类中药可能是具有前景的抗PD药物,因此文章对PD常见的的实验模型、药食同源类中药的活性成分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