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英 《中国药房》2012,(20):1867-1868
目的:观察青霉胺和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依那西普(ETA)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收集的56例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每日口服青霉胺300mg+泼尼松10mg,qd,4周后减量为5mg;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ETA,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疗程均为3个月。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12周后,对照组与试验组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均有改善,ACR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21.4%和46.4%、39.3%和64.3%(P<0.05),进一步比较2组治疗前后简明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变化,发现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患者DAS28在6周时已出现明显下降(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上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主要为皮疹反应。结论:青霉胺和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依那西普治疗RA安全、有效,且缓解病情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西芦库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 Embas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西芦库单抗治疗RA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11月。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疗效指标和安全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合计3 103例RA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芦库单抗组RA病情缓解20%、 50%、 70%的受试者人数(ACR20、 ACR50、 ACR70)均高于安慰剂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西芦库单抗100 mg q2w组ACR指标显著优于西芦库单抗50 mg q4w组(RR=1.10, 95%CI:1.03~1.17, P=0.005)。安全性方面,西芦库单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因不良事件退出率、感染发生率以及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P <0.01);西芦库单抗100 mg q2w组注射部位反应发生率高于西芦库单抗50 mg q4w组(RR=1.53, 95%CI:1.07~2.19, P=0.02),两组间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 0.05)。结论西芦库单抗治疗RA疗效肯定,但应注意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赵艳红  刘坚 《海峡药学》2012,24(8):120-122
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依那西普,rhTNFR:Fc)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在每周口服甲氨蝶呤(MTX)12.5mg基础上联合应用依那西普,每周皮下注射2次,每次25mg。对照组口服相同剂量的MTX。疗程均12周。疗效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核心标准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均有改善:ACR 20%改善标准(ACR20)有效率分别为75%和30%(P<0.01);ACR 50%改善标准(ACR50)有效率为65%和15%(P<0.01)。治疗12周后各项指标进一步改善: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CR20有效率分别为85%和35%(P<0.01);ACR50有效率为70%和20%(P<0.01)。试验组20例活动期RA患者经治疗,休息痛、晨僵持续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等指标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注射部位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结论依那西普联用甲氨蝶呤比单用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种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设计,患者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口服来氟米特20mg,qd,疗程24wk。对照组118例,试验组119例,观察指标包括休息痛、晨僵、28个关节肿胀关节数及指数、28个关节压痛关节数及指数、健康状况问卷、患者及医师对疾病总体状况的评价。以美国风湿病学会类风湿关节炎20%改善标准(ACR20)作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标准,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ACR20分别为68.9%和69.5%,2组无显著差异(P>0.05)。2组ACR20差值的95%可信区间为-12.95%~19.88%,其下限高于-1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试验组51.3%,对照组44.9%,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2种来氟米特均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丁从珠  汪悦  许碧云  冯学兵  王春 《江苏医药》2012,38(11):1274-1277
目的评价来氟米特(LEF)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GCs)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活动期RA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为LEF治疗(LEF组,34例)和LEF联合小剂量GCs治疗(联合组,34例),治疗0、4、8、12周用美国风湿病协会(ACR)20标准评价疗效,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LEF组比较,联合组治疗4周,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疼痛VAS、医生总体评价VAS、病人总体评价VAS、DAS28、C反应蛋白(CRP)均有更大改善(P<0.05),治疗后12周医生总体评价VAS、病人总体评价VAS、血沉(ESR)均显著好转(P<0.05);皮疹、肝损害较少(P<0.05)。结论 LEF联合小剂量GCs能迅速改善老年RA患者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活动指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40例活动性RA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皮下注射rhTNFR: Fc 25 mg,2次/周;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LEFT)20 mg,1/d及甲氨蝶呤(MTX)15 mg,1次/周.疗程为24周.治疗2、4、8、12、24周后,统计两组达到美国风湿病学会(ACR)20、ACR 50、ACR 70改善标准的情况.结果 治疗2、4 周后, 观察组ACR 20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ACR 20、50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观察组ACR 20、50、70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rhTNFR: Fc对活动性RA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普瑞巴林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电子检索CENTRAL、Pubmed、EMbase和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文献(CBM),全面收集普瑞巴林治疗GA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RCTs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1.4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纳入7个RCTs,共2 410例患者。与安慰剂相比,普瑞巴林150 mg·d~(-1)治疗GAD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RR=1.32,95%CI(0.98,1.79),P=0.07],普瑞巴林固定剂量200~450 mg·d~(-1)[RR=1.60,95%CI(1.34,1.93),P<0.01]、600 mg·d~(-1)[RR=1.42,95%CI(1.18,1.70),P=0.000 2]以及可变剂量组[RR=1.25,95%CI(1.06,1.49),P=0.01]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安慰剂组相比,普瑞巴林固定剂量组150~450 mg·d~(-1)以及可变剂量组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26,P=0.12);而普瑞巴林600 mg·d~(-1)组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76,95%CI(1.16,2.68),P=0.008]。结论普瑞巴林200~450 mg·d~(-1)治疗GAD有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MTX)联合羟氯喹(HCQ)或雷公藤多苷(TG)治疗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阳性的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48例接受MTX联合HCQ治疗(MTX 10mg/次,1次/周:HCQ 200mg/次,2次/d)。48例接受MTX联合TG治疗(MTX 10mg/次,1次/周;TG 20mg/次,3次/d)。24周内各药的剂量保持不变。治疗24周时与治疗前比较美国风湿病学会RA缓解标准(ACR50)指标改善情况,同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ACR50改善率分别为73%(35/48)和50%(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X联合HCQ在治疗抗CCP阳性的早期RA患者,较MTX联合TG起效更快,更能有效缓解病情,改善关节功能,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观察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25例RA患者分成两组,为对照组和英夫利西单抗组,A组12例接受英夫利西单抗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第0周,第2周,第6周),观察治疗前、第1周、第4周及第8周各项观察指标变化,B组13例接受甲氨蝶呤加安慰剂维生素C片治疗。结果 25例RA中,A组治疗后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指标均有显著改善,ACR20、ACR50、ACR70有效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S28评分较B组有明显下降,疾病活动性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治疗中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生物制剂英夫利西单抗联合MTX治疗方案是治疗RA的新疗法,在临床中有良好疗效,值得推广,造福患者。  相似文献   

10.
朱爱江  徐磊 《中国药房》2009,(26):2047-2049
目的:比较卡泊芬净与氟康唑治疗重症监护病房严重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重症监护病房确诊的严重肺部真菌感染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卡泊芬净组(18例)首剂使用70mg,以后50mg.d-1,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时间>1h,治疗时间14d;氟康唑组(18例)400mg.d-1,静脉滴注,治疗时间14d。观察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卡泊芬净组有效率达1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2%;氟康唑组有效率为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2%。2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卡泊芬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氟康唑组(P<0.05)。结论:对重症监护病房严重肺部真菌感染,卡泊芬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优于氟康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国内外数据库,搜索发表于2020年7月13日前的关于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位研究者提取文献资料及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利用Revman 5.2和STATA 10.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7篇RCTs,包含1 19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53,95% CI=2.09~5.95,P<0.05);联合治疗4周后,试验组脑脊液压力(SMD=-50.79,95% CI=-53.86~47.72,P<0.05)指标和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SMD=1.22,95% CI=0.97~1.48,P<0.05)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4周内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近似(RR=1.12,95% CI=0.90~1.38,P=0.32)。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利奈唑胺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且可防可控,故该药用于治疗结核性脑膜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评价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治疗前庭阵发症(vestibular paroxysmia,VP)的疗效和安全性是否优于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收集直接比较OXC和CBZ治疗VP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到2022年4月,使用RevMan5.4软件对临床总有效率、眩晕障碍程度评定(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评分、发作频率、眩晕程度、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7个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按照GRADE标准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6项RCT,包含425例患者,其中OXC组211例,CBZ组214例。Meta分析显示,OXC和CBZ在治疗VP总有效率[RR=1.04,95%CI(0.90,1.20),P=0.57]和降低VP患者眩晕程度[SMD=-0.80,95%CI(-2.14,0.54),P=0.24]方面无明显差异;OXC组在降低患者DHI评分[MD=-8.81,95%CI(-14.59,-3.03),P=0.003]、发作频率[SMD=-1.86,95%CI(-3.32,-0.41),P=0.01]、SAS评分[MD=-7.77,95%CI(-14.09,-1.46),P=0.02]、SDS评分[MD=-10.45,95%CI(-15.36,-5.54),P<0.000 1]方面均优于CBZ组,且不良反应较少[RR=0.43,95%CI(0.29,0.63),P<0.000 1]。GRADE证据质量评价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质量证据,其余指标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 OXC对眩晕发作频率、生活质量、抑郁焦虑状态的改善效果优于CBZ,且不良反应较少。但目前研究的样本量较小,证据级别较低,因此还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分析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58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单用吉非替尼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21 d为1个疗程,共进行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及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86.21%、55.17%,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降低,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各肿瘤标志物水平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吉非替尼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延长生存期,降低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4.
李菲  姜明燕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41(5):892-897,903
目的 系统评价沙利度胺联合其他药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2017年9月1日前发表在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State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累计1 2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用沙利度胺组在有效率(OR=2.71,95% CI=1.87~3.93,P<0.05)、关节肿胀数(OR=1.68,95% CI=0.99~2.37,P<0.05)、关节压痛数(OR=2.22,95% CI=1.31~3.14,P<0.05)、红细胞沉降率(OR=12.93,95% CI=10.26~15.60,P<0.05)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联用沙利度胺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OR=0.93,95% CI=0.66~1.32,P>0.05)。结论 联用沙利度胺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系统评价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纳入莫西沙星联合卷曲霉素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截至日期2018年12月。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Meta分析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结果 共纳入15篇RCT,合计14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莫西沙星与卷曲霉素联合治疗组的临床总体有效率、空洞闭合率、病灶吸收率及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可恢复,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含莫西沙星与卷曲霉素的联合方案可以更有效的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能有效促进空洞闭合与病灶吸收,并提高痰菌阴转率,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的评价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或漱口水)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12月,搜索他克莫司(软膏或漱口水)与皮质类固醇药物(对照药)比较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Stata1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3个RCTs、共1 26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有效率(RR=1.11,95% CI=1.02~1.22,P=0.022)及安全性(RR=0.62,95% CI=0.44~0.88,P=0.007)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0.03%他克莫司比0.1%他克莫司更安全。结论 治疗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他克莫司较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安全性更好,不良反应更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评价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中国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收录的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以来到2017年8月,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包含5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卡西平组控制癫痫的总体有效率高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4,95%CI:1.29~1.60,P<0.000 01);奥卡西平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卡马西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39,95%CI:0.26~0.57,P<0.000 01);皮疹、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卡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安全性较卡马西平好。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文献数量和样本量较少,因此还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进一步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美沙拉嗪与柳氮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美沙拉嗪,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7.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腹泻、腹痛、黏液血便,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4%、86.8%和91.7%,对照组分别为78.9%、75.7%、73.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腹泻、腹痛、黏液血便等疗效改善情况明显较好(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 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辅酶Q10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0月辽宁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缬沙坦胶囊,1粒/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辅酶Q10胶囊,1粒/次,3次/d,饭后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型利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Tn)I、血清相关指标、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D)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BNP、cTnI、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半乳糖凝集素-3(Gal-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6MWD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值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O、LVEF、6MWD值高于对照组,而LVEDD、LVESD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酶Q10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抑制患者心肌重构,减轻心肌损伤,提高心脏运动耐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金莲花软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外感风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共纳入144例患者,按照3: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8例和对照组36例。试验组给予金莲花软胶囊(2粒/次,3次/d)+冬凌草胶囊模拟剂治疗(3粒/次,3次/d);对照组给予冬凌草胶囊(3粒/次,3次/d)+金莲花软胶囊模拟剂治疗(2粒/次,3次/d),疗程均7 d。主要疗效指标为疾病综合疗效,次要指标为单项症状疗效、咽痛消失时间,安全性指标为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疾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愈显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30% vs 80.56%,P<0.05),愈显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86.11% vs 61.11%,P<0.05)。咽痛或吞咽痛、咽干灼热的总有效率、愈显率,以及咽黏膜或悬雍垂红肿愈显率,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位消失时间略短于对照组(144 h vs 162 h),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期间两组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莲花软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外感风热证)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