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RNA(microRNA,miRNA)是重要的基因调控因子,参与多种慢性疾病过程,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miRNA在IBS患者中存在差异表达,其靶向调节部分内脏感受器相关受体、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并对肠道稳态、肠道屏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在IBS患者内脏敏感性增高、肠道菌群失衡、肠黏膜屏障破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文就miRNA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miRNA作为IBS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懋惺  杨丽 《医学综述》2007,13(5):398-400
目前认为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知障碍、胃肠分泌异常是肠易激综合征(IBS)产生的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已证实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参与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使用5-HT受体调节剂治疗IBS已成为热点。本文简要综述5-HT受体及其特异性调节剂在IBS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查阅文献,从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TRPV1)的结构与分布、TRPV1的生理学作用、TRPV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性中的作用、TRPV1在针灸治疗IBS中的作用几个方面概述TRPV1与IBS的相关性研究现状,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生姜泻心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作用,探讨生姜泻心汤治疗腹泻性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番泻叶煎液灌胃—夹尾刺激打斗方法"制备腹泻型IBS模型[1],将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生姜泻心汤高、中和低剂量组,另加空白组。通过比较各组粪便含水量和AWR(腹部回缩反射)最小阈值来观察生姜泻心汤对腹泻型IBS的治疗作用;通过比较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和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血清浓度探讨生姜泻心汤治疗腹泻性IBS的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粪便含水量增加、AWR最小阈值下降,ACTH和CRH血清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姜泻心汤组的粪便含水量减少、AWR最小阈值上升,ACTH和CRH的血清浓度降低(P0.05)。结论生姜泻心汤尤其是高剂量泻心汤可明显改善腹泻型IBS大鼠腹泻、高内脏敏感性症状。通过抑制HPA轴激素分泌亢进是生姜泻心汤治疗腹泻型IBS的重要途径[2]。  相似文献   

5.
武建明  雷源  古巧燕 《医学综述》2022,(7):1389-139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慢性肠道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临床治疗效果仍欠佳。Nesfatin-1是一种来源于核组蛋白2的新型脑肠肽,可与多种调节蛋白相互作用,参与机体能量代谢、糖脂平衡、胃肠运动、摄食调节等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内脏高敏感是IBS重要的生物学特征和发病机制之一,Nesfatin-1可通过多种途径在IBS内脏高敏感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Nesfatin-1有望成为治疗IBS内脏高敏感的一个新型靶点,为IB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紊乱性疾病。在IBS患者的血液微泡和结肠组织中存在一些失调的microRNA(miRNA)。对于miRNA的研究,最初阶段可能作为一种新的途径用来进一步了解IBS的病理生理学特征,而最终将使用miRNA作为新的策略思考IB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miRNA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主要对miRNA在IBS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胡佳艳  吕咪  王凤云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21):2666-2672
作为20世纪伟大的医学发现之一,抗生素被广泛用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治疗,其中包括了肠易激综合征(IBS)。尽管临床实践以及多项临床研究均表明抗生素对IBS临床症状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相关的指南、共识也推荐非吸收性抗生素利福昔明用于治疗非腹泻型IBS,但抗生素能否用于IBS的治疗指征尚未明确,长期运用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也令人担忧,不良反应与临床效益之间的平衡更难把握。然而,还有多项研究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对于IBS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抗生素对IBS影响的研究,发现抗生素可能从降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损害上皮屏障功能、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等多个方面引发IBS,同时也从两个方面指出抗生素应用于IBS指征的不确定性,认为临床医生应当重视抗生素对IBS发病的影响,评估抗生素治疗IBS的利弊,合理、谨慎地使用抗生素,从而为抗生素在IBS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应用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流行病学凋查发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常伴随着程度不等的焦虑、抑郁状态,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心理因素在诱发和加重IB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旨在探讨匹维溴铵联合抗焦虑、抑郁治疗对IBS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肠道运动异常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利用大鼠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观察电针对IBS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的作用,为临床治疗IB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Sprague-Dawley新生雄性幼鼠制作IBS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结肠蠕动的异常变化,探讨电针对IBS大鼠肠道运动功能异常的治疗效应。实验分为4组(n=6):正常组、模型组、假电针组和电针组;穴位采用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电针采用100Hz/2Hz疏密波,刺激强度为1、2、3mA(每隔10min增加一次),单次治疗30min。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成年IBS大鼠结肠蠕动频率明显增加(P<0.05);电针治疗后30min内IBS大鼠结肠蠕动频率明显下降(P<0.05);而假电针组IBS大鼠结肠蠕动频率没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IBS大鼠的肠道运动有异常增加,电针对IBS大鼠异常增加的肠道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抗抑郁药和益生菌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1] 。然而 ,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并未阐明 ,临床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近年来 ,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和肠道感染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最近美国消化病周会议报道 ,大约30 %的IBS患者有急性胃肠道感染病史 ,感染治愈后肠道处于高动力状态或出现逆蠕动 ,并发生IBS症状 ,将之称为感染后IBS[2 ] 。本研究对感染后IBS治疗前后进行精神心理及躯体症状评分分析 ,旨在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感染后IBS发病中的作用及抗抑郁…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和排便异常,临床上将IBS分为4种类型,环境因素和宿主差异是导致IBS的原因,但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IBS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在临床上均较棘手,需要针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采用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具体包括专业指导、饮食干预和心理疏导等。IBS不同于功能性腹泻和功能性便秘的最主要诊断要点为腹痛,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疗法和/或药物疗法,总体来说,IBS的药物治疗主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新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也参与了IBS的发生发展,通过使用益生菌以及肠道微生物群移植可能成为治疗IBS的有效措施。本文综述了IBS发生发展的最新机制、目前的治疗方法、预防策略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To help family physicians manage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a consensus conference was convened in June 1997 at which 5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experts in IBS presented position papers on selected topics previously circulated to the conference participants. Five working groups comprising family physicians, gastroenterologists and allie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from across Canada were then charged with developing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patient education, psychosocial management, dietary advice and pharmacotherapy, respectively.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 was used where possible; otherwise, recommendations were made by consensus. The participants concluded that family physicians can make a positive diagnosis of IBS using symptom criteria. The pathophysiology is poorly understood, but motility and sensory disturbances appear to play a role. Neither psychological nor specific dietary factors cause IBS, but both can trigger symptoms. Drug therapy is not recommended for the routine treatment of IBS, but short-term trials of drug therapy may be targeted to predominant symptoms in selected patients. A step-wise, patient-centred approach to management is outlined.  相似文献   

1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胃肠激素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就IBS与胃肠激素相关性的中西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Th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 is an extremely common disorder. It is believed to occur usually after emotional stress and perhaps because of behavioural and dietary factors. There is definite evidence of disturbe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IBS; however, a diagnostic marker remains elusive. The current trend is to diagnose IBS on the basis of the patient's history and the findings at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after minimal investigation. The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remain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management of IBS. Long-term benefit may be achieved with the use of dietary fibre supplements or stool-bulking agents. The evaluation of currently available drugs is difficult because of the placebo effect. Drug therapy should be aimed at specific symptoms and used mainly during the initial phase of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组以腹痛、腹胀、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对IBS的认识已从严格意义的胃肠道疾病(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更复杂的多症状的脑-肠轴紊乱(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本文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IBS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病理机制复杂,临床采用单一治疗模式多难以奏效,部分患者病情迁延成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目前国内外对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并无准确定义和诊断标准,亦无统一的治疗方法。本文就目前国内外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及治疗进展做一概述,以期为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使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7.
颜君  朱高莉 《医学综述》2013,19(7):1272-127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与生物生理心理等有关的综合征,多见于女性,是消化系统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因其在现代社会中发病率高,症状顽固,治疗花费巨大,住院病例逐年增加,已引起广泛重视,IBS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大多数学者认为与肠道的传输改变、内脏敏感性增加、神经免疫机制、精神心理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随着人们对心身疾病的认识,精神心理因素在IBS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该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阐述IBS的概念、诊断及发病机制,为IBS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肠黏膜5-羟色胺(5-HT)表达的差异,探讨外周5-HT在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IBS腹泻型(D—IBS)21例、便秘型(C—IBS)22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19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黏膜5-HT阳性细胞,计数阳性细胞数量并进行分析。结果D—IBS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5-HT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并且回肠黏膜阳性细胞数也多于C—IBS组(P〈0.05),C—IBS组回肠、近端结肠、远端结肠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5-HT的增加与IBS发病相关,IBS不同亚型发病机制可能与5-HT不同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和消化道表达分布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张靖娟  王承党 《医学综述》2009,15(12):1865-1867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发现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肠易激综合征(IBS)之间存在相关性:多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提示IBS患者中SIBO的发生率较高,并且抗生素治疗在根除过度生长的小肠细菌后亦可使得部分患者不再满足IBS诊断。一些学者因此认为SIBO参与了IBS的发病机制,甚至可能作为病因,但临床实验设计及检测方法上仍存在争议,故目前尚无定论,本文就此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