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优化恶性青光眼治疗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回顾分析2012-05/2013-05在我院眼科中心接受治疗的21例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21例21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发生于小梁切除术后16眼(76%),青光眼引流钉术后3眼(14%),青光眼引流阀术后2眼(10%)。主要指标矫正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患者13眼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下降前房恢复,4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术,2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眼(白内障术后)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后囊膜切开,术后均眼压下降恢复前房。眼压由治疗前29.81±4.98 mmHg 降至治疗后12.71±3.77 mmHg ( P=0.00),前房轴深由治疗前0.41±0.34 mm 升至治疗后2.13±0.54mm(P=0.00),术前矫正视力0.19±0.17,术后矫正视力0.20±0.16(P=0.36)。除1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后少量玻璃体出血,给予药物治疗后玻璃体出血吸收,余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均未见明显眼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及早发现恶性青光眼,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治疗恶性青光眼效果明显,能够降低眼压,恢复前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取17例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有7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5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前房成形术,1只眼行脉络膜上腔放液+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前房成形术.有9只眼发生恶性青光眼,1例行抽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成形术,3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联合小梁切除及丝裂霉素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中发生脉络膜脱离及脉络膜上腔出血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放液,2只眼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房角分离术,1例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前房成形术,术后前房仍浅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及后囊膜切开及房角分离术,1例为视网膜脱离术后硅油存留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及前房成形术.结果 术后前房恢复时间脉络膜脱离组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及前房成形术平均为5.6d,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组前房恢复时间最短,平均为1.1d.结论 恶性青光眼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切开治疗有效快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联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15例有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形成、前段玻璃体切除和/或抗青光眼手术;5例人工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行前段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术眼均同时切开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结果 术后随访5至35个月,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下降(P〈0.001),前房深度明显加深(P〈0.001),矫正视力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恶性青光眼为多种机制混合存在的难治性、复杂性青光眼,多联手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展峰  徐常钦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0):1879-1882
目的:探讨利用23 G微创无灌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术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前后节复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
  方法: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23 G玻切头进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玻切操作迅速且无需灌注及縫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需进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从术前57.18±6.18mmHg降至16.15±2.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房角深度为0.88±0.25mm,术后增至2.44±0.3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 G微创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的复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发作,恢复部分功能性视力。根据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体征,进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前后节三联手术能有效控制并且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5.
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12眼)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施行Nd:YAG激光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后眼压、前房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经过Nd:YAG激光治疗后所有病例在术后半小时至1小时内形成前房,眼压明显降低,视力部分恢复;8眼在术后2周内前房稳定,眼压得到控制,视力继续提高,继续随访1年未复发;4眼激光治疗后复发,再次激光治疗后1眼治愈,3眼再次复发;此3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愈。结论激光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对多数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治疗有效,操作简便易行,复发病例重复激光治疗仍有较好效果,可以作为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由新英  王涛 《眼科》2012,21(1):43-4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为主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治疗模式的可行性。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滤过术后药物治疗无效合并有白内障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方法对所有患眼优先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必要时联合术中抽玻璃体水囊及房角分离术;无效者再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或前部玻璃体切割术。除常规检查外,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术后平均随访(15.8±5.2)个月。主要指标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变化。结果12眼中术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0.38±0.17)mm,平均眼压(31.50±3.50)mmHg。5/12眼经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IO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5/12眼又联合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2/12眼又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2周平均中央前房深度(2.31±0.37)mm;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4.60±4.80)mmHg;视力提高或不变。结论本文小样本的资料显示,药物治疗无效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病例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无效者依次行Nd:YAG激光晶状体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模式是可行的。(眼科,2012,21:43-4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及阶梯治疗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8-05我院收治的常规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16例18眼的临床资料。采用阶梯式的治疗方案,首先采用睫状肌麻痹剂和降眼压药联合治疗,再采用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然后前房成形术,最后采用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对治疗前后屈光度、前房深度、房角及眼压进行分析。

结果:恶性青光眼倾向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4.1±2.3wk发生,1眼单纯接受药物治疗,7眼接受YAG激光晶状体后囊切开,6眼接受前房成形术,4眼接受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阶梯治疗后屈光度+0.48±0.89D,前房深度3.14±0.33mm,眼压15.3±4.7mmHg,14眼房角开放。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恶性青光眼控制表现为近视减轻、中央前房加深、房角开放、眼压下降。  相似文献   


8.
恶性青光眼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恶性青光眼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3/2006-06我院经治的15例17眼恶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采用综合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单纯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或联合前房重建术;晶状体摘除、部分晶状体后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及再滤过术。结果:术后随访1~63(平均17.2±4.1)mo。术后眼压平均15.1±3.5mmHg(1mmHg=0.133kPa),全部前房深度恢复且稳定,视力保持,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药物治疗无效的恶性青光眼应及时采用手术疗法。单纯经睫状体扁平部玻璃体腔穿刺抽液术或联合前房重建术能有效缓解部分早期恶性青光眼,且能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部分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和前部玻璃体切除、再滤过术的多种联合手术,能有效治疗各种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9.
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迟缓型恶性青光眼的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观察12例(14眼)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出现的时间、眼压、前房深度及处置方法的选择。结果: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时间1~8(平均3.1)mo;前浅房程度:Ⅱ°:7眼,Ⅲ°:7眼;眼压:28~46(平均34.6)mmHg。3眼经药物治疗后恢复前房;其余分别选择手术治疗;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术;2眼行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房成形+Phaco+后囊截开术;3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术;4眼行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术后均恢复前房。术后眼压14~23(平均18.3)mmHg。结论:慢性炎症刺激引起的瞳孔后粘连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发生的主要原因。前部玻璃体部分切除+Phaco+后囊截开+IOL术是迟缓型恶性青光眼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术后继发恶性青光眼19例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我们回顾了19例(19眼)恶性青光眼患者接受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病例。恶性青光眼发生前青光眼包括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眼,开角型青光眼2眼,先天性青光眼2眼。曾行手术包括虹膜周边切除术3眼,小梁切除术16眼。手术前后均进行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结果:有15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患者术前眼压为41.33±13.85mmHg;术后眼压降低为14.23±4.88mmHg。术后患者前房形成,术后早期炎症反应较重,术后4d减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水肿、皱褶和少量玻璃体脱入前房。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晶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巩膜瓣下25G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极浅前房青光眼合并白内障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例男性,10例女性),其中11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7眼为晶状体半脱位继发青光眼。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眼压不能控制,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小梁切除术及巩膜瓣下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最佳矫正视力、前房深度、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降眼压药物、眼底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患者平均眼轴为21.5±0.6 mm,平均年龄为62.3±7.9岁。术前平均前房深度0.78±0.43 mm,术后1wk平均前房深度2.89±0.41 mm(P<0.001)。术后1wk平均眼压16.72±6.28 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43.28±9.38 mmHg显著下降(P<0.001)。均未发生如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脉络膜上腔出血、角膜内皮失代偿、恶性青光眼等并发症。

结论:巩膜瓣下25G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极浅前房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白联合术后恶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6/2015-06间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14例16眼,经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治疗:经透明角膜切口,虹膜拉钩暴露6:00位人工晶状体复合体边缘,行前后囊膜部分切除联合相应部位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12 mo的随访观察,治疗后前房均重建成功,平均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LogMAR)由术前的0.2±0.17,提高到末次随访的0.5±0.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眼压由术前的42.6±4.23mmHg至末次随访的15.89±4.72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眼需用一种抗青光眼药物,2眼需用两种抗青光眼药物,其完全成功率为75%,部分成功率25%,成功率100%,平均前房深度由术前的0.62±0.23mm至末次随访的3.49±0.57mm,2眼治疗后出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经保守治疗恢复。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偏位、脉络膜上腔出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前路前段玻璃体切除可以有效治疗青白联合术后恶性青光眼,较后路法更简单安全、易掌握、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2010-01/2011-10入选本研究的95例112眼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的变化及并发症的情况。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术前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分别为0.14±0.18,34.5±6.5mmHg,1.51±0.27mm; 术后1wk; 1,6mo视力分别是0.61±0.14,0.61±0.2,0.60±0.151; 术后1wk; 1,6mo眼压分别是13.1±3.7,12.8±3.9,12.9±4.3mmHg; 前房深度为2.49±0.3 1,2.45±0.39,2.46±0.43mm; 术后1wk; 1,6mo的眼压明显低于术前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变化在手术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P<0.05)。术后不同的时段,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的差异。房角镜检查:112眼房角均完全开放。术后浅前房、高眼压率及前房炎症反应等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可明显地提高视力,安全有效、方便快捷、并发症少,可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07在我科就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8例18眼。术前患眼视力手动~0.5,患眼眼压18.3~56.8(平均35.21±10.43)mmHg,眼轴长度19.60~22.46(平均20.63±0.48)mm,中央前房深度0.98~1.86(平均1.31±0.22)mm。所有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mo。末次随访: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2~0.8,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眼压12.3~19.8(平均16.05±2.46)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1); 前房深度1.89~3.49(平均2.42±0.47)mm,与术前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7,P<0.01); 术后早期1眼术后眼压为8mmHg,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末次眼压为15mmHg; 所有患者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夹持、眼内出血、感染、眼压失控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5G+微创玻璃体手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5.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探讨术前或术中辅助降压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效果。

方法:收治87例9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入院时眼压均在45.0mmHg以上,术前通过全身及局部使用最大剂量降眼压药物处理,眼压能降至25.0mmHg以下者于降压后2~3d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60眼),如眼压依然高于30.0mmHg且前房深度尚可者,术前先行前房穿刺降压并于降压后1~2d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前房角分离术(25眼),如药物降压后眼压仍高于35.0mmHg且前房较浅,则手术时行玻璃体腔穿刺抽取部分玻璃体腔液后再前房穿刺实现降眼压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前房角分离术(7眼)。对术前检查和术后6mo随访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包括眼压、视力、手术并发症及中央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宽度等。

结果:随访6mo~2a,全部病例在随访期间眼压均可控制在20.0mmHg以下,其中有2眼在6mo时需20g/L卡替洛尔滴眼液点眼。术前视力均低于0.3,术后视力:<0.1者5眼,0.1~0.3者22眼,<0.3~0.5者50眼,>0.5者15眼。前房及房角:术后前房均明显加深,房角全部开放者8眼,开放大于270度者23眼,开放≥180度者56眼,开放<180度者5眼。术后并发症:60眼出现较明显的前房反应,其中有16眼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

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急性发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良好的疗效,能及时控制眼压并挽救患者的视功能。前房穿刺或玻璃体穿刺是术前眼压控制不良者有效降眼压手段,有利于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