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孙秀梅 《当代护士》2018,(8):181-183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在降低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通过头脑风暴分析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确立问题,严格按照制定专案执行措施进行专案改善活动。比较活动前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开展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后,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由活动开展前的14.14‰降至1.68‰。结论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可明显降低经鼻胃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控制,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用PDCA管理经鼻留置胃管、营养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1~7月收治的术后经鼻留置胃管、营养管患者48例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对患者进行非计划性拔管的管理,并将本院2015年6~12月收治的术后经鼻留置胃管、营养管患者47例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常规非计划性拔管护理干预,分析护理过程中患者拔管原因,并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非计划性拔管因素、拔管率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2.08%)非计划性拔管,为患者因素,对照组出现7例(14.89%)非计划性拔管,1例护士因素,2例管理不当,4例患者因素,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达97.92%,显著高于对照组8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分析普外科非计划性拔管患者拔管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PDCA管理方法对经鼻留置胃管、营养管患者进行干预,可显著降低其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安全可靠,且患者高度认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降低手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寻找系统的解决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12月我院手术患者203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管道护理。2013年1月~6月手术患者245例作为实验组,实施护理行政专案。并对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实施前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知识考核合格人数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施前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知识考核合格人数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护理行政专案有效地降低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将98例留置胃管病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留置胃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专案,即在常规留置胃管护理基础上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病人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确定解决方法、进行系统的行为干预及效果评价等,比较两组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执行约束带使用正确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执行约束带使用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降低手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寻找系统的解决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6月~12月我院手术患者203例作为对照组,按常规管道护理。2013年1月~6月手术患者245例作为实验组,实施护理行政专案。并对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实施前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知识考核合格人数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实施前后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知识考核合格人数及患者满意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运用护理行政专案有效地降低术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案改善对降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11月30日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新生儿共954例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5月1日~7月31日实施常规护理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496例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8月1日~11月30日实施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案改善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458例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改善前后不同留置部位留置时间情况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结果:改善后,研究组四肢静脉、头皮静脉与腋静脉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液体外渗、静脉炎与导管堵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护理敏感指标下的专案改善应用于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中,可以降低新生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延长不同部位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由于反复穿刺带给患儿的不适感,进而进一步提升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风险预警护理制度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门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非计划性拔管风险预警护理的951例留置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归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门诊实施常规护理的900例留置PICC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与拔管时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预警护理能显著降低PICC门诊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效果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防范普外科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 将600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的管道类型及拔管原因.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4.33%,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6.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最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8.46%),其次为导尿管(23.08%),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最高的是胃肠减压管(32.65%),其次为深静脉置管(22.45%);两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原因排在首位的均是患者自行拔出,其次是“因操作不当,患者翻身、脱衣等被动牵拉脱出”.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置管患者,可以明显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促进机体尽快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改善活动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通过对神经内科164例留置鼻胃管患者的现况分析,确立"降低神经内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对现况进行要因分析,确定问题,设定目标,制订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由活动前的19.63%降低到活动后的2.12%,护理缺漏率由活动前的9.93%降低到活动后的2.59%,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患者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问题采取护理专案改善活动,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whipple术后鼻空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将92例whipple术后留置鼻空肠管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鼻空肠管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改进导管的固定方法、应用个体化护理方案、增加重要时段的巡视、围术期和术后联合多模式宣教法、规范导管标识、组织护士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等一系列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鼻空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鼻空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9.57%,观察组为2.17%,观察组鼻空肠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集束化护理能有效降低whipple术后鼻空肠管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患者预防胃管及鼻肠管非计划性拔管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12月60例食管癌手术后留置置管及鼻饲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管道护理;选择2016年1~8月60例食管癌手术后留置胃管及鼻饲管的患者作为试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满意度、自拔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并发症、患者满意度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食管癌术后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降低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满意度,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住院患者留置鼻胃肠管意外拔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将2015年1~12月开展品管圈前留置鼻胃肠管的190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1~12月开展品管圈后留置鼻胃肠管的180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拔管发生率。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住院患者鼻胃肠管意外拔管发生率从活动前的1.85‰降低至活动后的0.35‰(P0.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鼻胃肠管意外拔管发生率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激发临床护士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成人动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外科ICU 2014年1月~6月369例干预组成人心脏、大血管术后动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3年7月~12月361例对照组成人心脏、大血管术后动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置管后的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动脉导管堵管、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动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改进导管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方法对ICU、肿瘤科2012年7—12月359例干预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后患者实施循证理论支持下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对2011年7—12月347例对照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置管置管后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实施集束化管理策略后,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点感染、堵管、导管脱出、血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中心静脉导管带管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  相似文献   

15.
丁小琴  顾晓燕  吴冬琴 《全科护理》2014,(31):2943-294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留置胃管病人夜间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管道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管道安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夜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管道安全护理,可减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96例肿瘤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拔管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针对其原因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留置PICC导管的96例肿瘤患者采取预见护理的方法进行干预(干预组),将2006年1月~2007年12月中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96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比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留置PICC导管的肿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对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80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留置胃管与营养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减压管与营养管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比较两组胃肠减压管与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5.6%,而对照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8.9%,观察组胃肠减压管与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可增加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留置胃管与营养管患者的舒适度,降低胃管与营养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丽华  王虹  戴途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16):2503-2506
目的探讨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肝胆手术患者对非计划性拔管、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行常规护理的肝胆手术患者72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该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行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的肝胆手术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T管、胃管、腹腔引流管、深静脉置管及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导管堵塞、导管折叠、导管滑脱、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留置导管护理风险评估应用于肝胆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神经内科患者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2年10月和2012年11月~2013年7月在本院神经内科留置胃管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35.3%,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非计划性胃管拔管率,减少患者因反复插管引起的不适,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管理措施对降低老年痴呆患者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保健四科诊断为老年痴呆留置胃管的102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7月—2016年7月的118例老年痴呆留置胃管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同期两组患者照护者,观察组照护者102名,对照组照护者118名。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用普通胶布固定胃管,使用普通腕式约束带进行约束。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用3M弹力胶布固定胃管,使用手部乒乓球拍式约束具;使用胃管观察巡视签字表督促护士巡视和签字;制定标准留置胃管健康教育文档;加强护士培训,提升护士综合能力。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胃管管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15例,观察组发生非计划性拔管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1,P=0.038)。两组照顾者在留置过程满意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照顾者在固定约束方法及管理过程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通过改进固定、约束方法和提高护士综合护理能力,有效预防老年痴呆留置胃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同时提高照护者对管理老年痴呆留置胃管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