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曼地亚红豆杉针叶中紫杉烷二萜类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栽培于我国辽宁本溪的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 ‘Hicksii’)针叶中紫杉烷二萜类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M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分析鉴定化学结构。结果 从曼地亚红豆杉针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6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0-去乙酰基-10 β-羟基丁酸酯基紫杉醇A(1)、紫杉宁B(,2)、5 α-桂皮酰基红豆杉素(3)、紫杉宁A(4)、5 α-去桂皮酰基紫杉欧吉酚(5)、10-去乙酰基巴卡亭(6)。结论 化合物1、2、3、5为首次从曼地亚红豆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的具有高抗癌活性的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1971年,美国化学家首次发现并报道了“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肿瘤作用。经多期研究,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于1992年正式批准紫杉醇用于临床。1995年,紫杉醇在我国上市后,很快被应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抗微管类药,与肿瘤细胞做管蛋白结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从云南红豆杉树皮提取物中分离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3种纯化合物以及7-表-紫杉醇转化成紫杉醇的高效方法。方法 用乙酸叔丁酯为单漉动相。硅胶为填充柱的正相色谱系统分离。使用碱性氧化铝,在40℃对7-表-紫杉醇进行催化而转化成紫杉醇。结果与结论 分离得到紫杉醇、三尖杉宁碱和7-表-10-去乙酰基紫杉醇3个纯化合物。7-表-紫杉醇转化率可达30%。  相似文献   

4.
1 资源状况红豆杉属 (Taxus)全世界共有 1 2种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有 4种 1变种。它们是 :中国红豆杉、云南红豆杉、西藏红豆杉、东北红豆杉及变种南方红豆杉。2 药用成分通过几年的研究 ,现已从国内外各种红豆杉的枝叶、树皮、根、针叶中分离出紫杉烷二萜化合物 2 2 1个。其中最主要的是紫杉醇。各种成分在植物体的不同部位、不同植物体中的含量分布各有不同。实验指出 ,紫杉醇在红豆杉的深绿色针叶中含量较高 ( 0 0 0 75% ) ,而在黄色针叶中含量较低 ( 0 0 0 1 % )。 1 0 -deacetylbaccatinⅢ…  相似文献   

5.
1963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首先从植物红豆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独特的紫杉烷(taxane)骨架结构的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paclitaxel),并发现其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此后30多年,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紫杉类抗癌药物的研究热潮,其中紫杉醇和紫杉特尔(docetaxel,商品名Taxotere)现已成为最受瞩目的两种紫杉烷类(Taxoid)抗癌新药.有关文献资料对紫杉醇已有详尽报道,本文拟对紫杉特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6.
1963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首先从植物红豆杉中分离出一种具有独特的紫杉烷(taxane)骨架结构的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paclitaxel),并发现其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此后30多年,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紫杉类抗癌药物的研究热潮,其中紫杉醇和紫杉特尔(docetaxel,商品名Taxotere)现已成为最受瞩目的两种紫杉烷类(Taxoid)抗癌新药.有关文献资料对紫杉醇已有详尽报道,本文拟对紫杉特尔的研究进展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7.
抗肿瘤新药紫杉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2月美国FDA批准紫杉醇用于治疗晚期卵巢癌。其用于其它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恶性肿瘤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本文就其临床药理及研究开发前景作一综述。 早在60年代中,日本和美国分别从东北红豆杉和浆红豆杉中分离得紫杉醇。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得到的紫杉烷类二萜化合物和生物碱,有10多个具有抗肿瘤活性。1971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明确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愈伤组织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红豆杉资源提供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愈伤组织的甲醇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紫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xusin(1)、2α-acetoxytaxusin(2)、14β-hydroxytaxusin(3)、2-deacetyltaxuyunnanine C(4)、10-deacetyltaxuyunnanine C(5)、7-表-紫杉醇(7-epi-taxol,6)、cephalomannine(7)。结论化合物1~5,7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5尚未在东北红豆杉中发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Sieb.et Zucc.)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柳杉酚(sugiol,1)、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davidioside B(3)、表儿茶素(epicatechin,4)、2-去乙酰氧基-7β,9α-二去乙酰基紫杉宁J(2-deacetoxy-7β,9α-dideacetyl-taxinine J,5)、2-去乙酰氧紫杉宁E(2-deacetoxytaxinine E,6)、7-表-10-去乙酰基巴卡亭III(7-epi-10-deacetyl baccatin III,7)、7-O-β-D-木糖-10-乙酰基巴卡亭III(7-O-β-D-xylose-10-deacetyl baccatin III,8)。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5、7、8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植物中分离得到,并利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首次对化合物6的碳谱数据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0.
紫杉醇致过敏性休克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芳 《中国实用医药》2009,4(5):170-171
紫杉醇(Paclitaxel)是从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出的具有高抗癌活性的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被用于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随着紫杉醇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如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关节痛、肌痛、周围神经炎、心脏毒性、过敏反应等亦受到了关注。其中,过敏反应因其发病率高,严重者临床表现凶险,  相似文献   

11.
东北红豆杉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taSibe.et Zucc.)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NMR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physcion,1)、油酸甲酯(methyl oleate,2)、紫杉宁(taxinine,3)、5α-羟基-9α,10β,13α-三乙酰氧紫杉烷-4(20),11-二烯(5α-hydroxy-9α,10β,13α-triacetoxytaxa-4(20),11-diene,4)、云南紫杉宁C(taxuyunnanine C,5)、2-去乙酰氧-5α-羟基紫杉宁J(2-deacetoxydecin-namoyl taxinine J,6)、2-去乙酰氧紫杉宁J(2-deacetoxytaxinine J,7)、11-羟基-12-甲氧基松香烷-8,11,13-三烯-3,7-二酮(11-hydroxy-12-methoxyabieta-8,11,13-triene-3,7-dione,8)。结论化合物1、2为首次从红豆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紫杉醇(1,paclitaxel,商品名:Taxol)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太平洋浆果紫杉(Taxusbrevifolic)中分离得到的一个具有独特结构的二萜类成分,是目前癌症化疗中最具潜力的药物之一[1],美国FDA于1992年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卵巢上皮癌,也可用于转移性乳腺癌、小细胞肺癌及头颈部癌的治疗。由于浆果紫杉树资源很少且1含量不高,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从紫杉树获取也会导致该珍稀树种死亡。因此,半合成1显得尤为重要。1的半合成方法文献报道很多,一般都以其前体10-脱乙酰浆果赤霉素(16)为原料,延长边链而成。16可由来源丰富的欧洲浆果紫杉(Taxus…  相似文献   

13.
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明确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愈伤组织中的化学成分,为开发可持续利用的红豆杉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对愈伤组织的正己烷和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11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ax-uyunnanine C(1)、2α,5α,10β-triacetoxy-14β-propionyloxy-4(20),11-taxadiene(2)、2α,5α,10β-tri-acetoxy-14β-isobutyryloxy-4(20),11-taxadiene(3)、2α,5α,10β-triacetoxy-14β-(2′-methyl)butyrylo-xy-4(20),11-taxadiene(4)、云南红豆杉甲素(yunnanxane,5)、紫杉醇(paclitaxel,6)、taxol C(7)、baccatin VI(8)、1β-deoxybaccatin VI(9)、taxayuntin C(10)、baccatin I(11)。结论化合物9、11为首次从东北红豆杉愈伤组织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8-10尚未在东北红豆杉中发现。  相似文献   

14.
Das B…∥Planta Med.-1995,61(5).-393~397作者从不同紫杉属植物分离新的紫杉醇类化合物时发现了具有重排骨架的紫杉醇类化合物。普通紫杉醇为6/8/6员环系(A 类),而重排紫杉醇为5/7/6或6/10/6员环系(B类和 C 类)。已知 B 类为11(15→1)abeotax-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枝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制备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南方红豆杉枝叶甲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分分离得到13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和1个非紫杉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三尖杉宁碱(cephalomannine,1)、9α,10β,13α-triacetoxy-5α-cinnamoyoxytaxa-4(20),11-diene(2)、2-deacetoxytaxinine J(3)、13-cinnamoylbaccatin III(4)、7β,9α,10β,13α,20-pentaacetoxy-2α-benzoyloxy-4α,5α-dihydroxytax-11-ene(5)、2-deacetoxydecinnamoyl taxinine J(6)、Taxin B(7)、2α,7β,13α-triacetoxy-5α,10β-dihydroxy-9-keto-2(3-20)abeo-taxane(8)、taxuspine B(9)、taxachitriene A(10)、taxcuspine X(11)、7-epi-10-deacetyl taxol(12)、N-Methyltaxol C(13)、芹菜素(apigenin,14)。结论化合物6、9、12、13、14为首次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南方红豆杉枝叶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Sinenxan A(2)是一从红豆杉组织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具有紫杉醇母核A/B/C环骨架的化合物,以该化合物为起始原料,通过4,20-双键合成D-环,在14β-位引入侧链等合成了1,7,9,13-脱氧-14β-侧链紫杉醇类似物4和5,这两个化合物在体外活性实验中,对KB,A2780和HCT-8细胞株的细胞毒性比紫杉醇显著降低,10μmol.L^-1浓度下对微管蛋白聚合没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栽培于辽宁本溪的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Hicksii’)针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曼地亚红豆杉针叶的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依据1H-NMR、13C-NMR、ESI-MS、HRESI-MS鉴定其结构。结果从曼地亚红豆杉针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萜类化合物:5-cinnamoyl-9-acetyltaxicin-I(1)、5-cinnamoyl-10-acetyltaxicin-I(2)、5-去桂皮酰基紫杉宁J(3)、紫杉醇(4);黄酮类化合物:柚皮素(5);脂肪酸类:十六烷酸(6)。结论化合物1、2、5和6为首次从曼地亚红豆杉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紫杉醇的资源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杉醇(Taxol)是从红豆杉科红豆杉属植物短叶红豆杉(Taxus brevifolia)中分离出的一个具有独立结构的双萜类紫杉烷衍生物(1971,Wani)。自从发现其良好的抗癌活性和独特的作用机理——稳定微管的作用,国外(尤其美国、法国等)对紫杉烷类化合物尤其紫杉醇的研究成为近年来抗癌药研究的热点。美国FDA(1992)已批准该药用于卵巢癌的治疗,对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的临床研究仍在进行。在美国,紫杉醇属1993年世界首次上市的化学实体NCEs之一,已由Bristo-Myers-Squibb公司获得专卖权,年产值估计为5亿美元。目前制剂已应市,30mg的针剂批发价是146.1美元,治疗剂量是135~170mg.m~(-2)(妇女平均体表面积为1.6m~2),价格昂贵。国内,亦有不少科研单位和厂家开展紫杉醇开发利用的研究,近有紫杉醇粗制品应市。目前,国内外有关紫杉醇资源研究,报道颇多,本文仅就紫杉醇资源研究现状、Taxus属植物资源组成及其分布、Taxus属植物紫杉醇含量分布、影响紫杉醇含量的因素以及Taxus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等方面,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10-去乙酰基-7-表紫杉醇转化为紫杉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天然紫杉烷类物质10-去乙酰基-7-表紫杉醇高效地转化为抗癌药物紫杉醇.方法首先将10-去乙酰基-7-表紫杉醇中的2'-OH选择性保护、7-OH乙酰化、去保护3步一锅反应获得7-表紫杉醇,再在DBU的催化下差向异构化为紫杉醇.结果本方法以10-去乙酰基-7-表紫杉醇为起始原料,以40%的总收率制备得到紫杉醇.结论建立了一条将天然紫杉烷类物质以较高的化学选择性以及良好的收率转化为紫杉醇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程奇蕾  梁敬钰 《海峡药学》2008,20(10):84-86
目的 研究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心木的化学成分并对1-去羟基巴卡亭VI进行了结构修饰.方法 采用各种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并对1-去羟基巴卡亭VI进行了选择性的去乙酰化反应.结果 从云南红豆杉心木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紫杉烷类化合物.对其中一个含量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结构修饰,得到两个去乙酰化的产物,并鉴定了其结构.结论 结构修饰所得到的13位去乙酰产物是我们所需要的,它为今后进一步合成符合紫杉醇构效关系的产物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