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由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七味药物组成。本方临床上多用以治疗大病、热病之后,余热未清,而见气津两伤之证。此时,若仅清热而不益气生律,则气津难复;若仅益气养阴而不清除热邪,则余热不去。  相似文献   

2.
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人参,麦冬半夏竹叶灵。甘草生姜兼粳米,暑烦热渴脉虚寻。本方用竹叶五钱穴15克雪,石膏六钱穴18克雪,半夏三钱穴9克雪,麦冬三钱穴9克雪,人参二钱穴6克雪或党参三钱穴9克雪,炙甘草二钱穴6克雪,粳米五钱穴15克雪穴《千金方》中本方还加生姜雪,水煎温服。治疗伤寒虽已痊愈,肺胃虚热未解,口渴气少,气逆而呕,以及暑邪伤人,烦热口渴而脉虚的病证。本方是从白虎加人参汤变化而成,有清热生津、益气止呕的作用。竹叶、石膏,清肺胃之热;人参、炙甘草、麦冬、粳米,益气补虚而生津;再加半夏调胃降逆而平呕,《千金方》加生姜也是增强止呕作用。…  相似文献   

3.
竹叶石膏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由竹叶、石膏、人参、麦冬、半夏、粳米、甘草等组成.具有清虚热、益气津之功效.主治伤寒解后,余热不清,气液两伤,胃失和降之证而设.笔者据其作用,用于下述诸证,获效满意,兹介绍如下.1 精液不液化症李××,29岁,1994年3月16日初诊.婚后3年不育,射精费力,易汗.平素喜凉怕热,口渴喜饮,  相似文献   

4.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 ,原文曰 :“大逆上气 ,咽喉不利 ,止逆下气者 ,麦门冬汤主之。”是治疗“虚热肺痿”的主方。后世本方的主治有所扩大 ,亦主肺阴不足及胃阴不足证。麦门冬汤由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等 6味药组成 ,其主要有两大配伍特点 :一是方中重用七升麦冬滋肺养胃 ,并清虚热 ,仅用一升半夏降逆下气 ,化其痰涎 ,其性虽辛温 ,但与大量麦冬配伍则其燥被制 ,而麦冬得半夏则滋而不腻 ,两药配伍 ,相反相成。二是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养阴生津 ,大补中气 ,体现了虚则补母、培土生金之法。全…  相似文献   

5.
《内外伤辨惑论》之生脉散,原名生脉饮。因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功效,而为治热伤气阴的常用方剂。气阴两伤,故症见体倦气短懒言、口渴多汗、咽干舌燥、脉虚弱。并治久咳伤肺,气阴两伤,干咳短气,自汗等。方中人参补肺益气以生津,麦冬养阴清热以生津,五味子敛肺止汗而生津。  相似文献   

6.
竹叶石膏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一书,原方由竹叶、石膏、半夏、人参、粳米、甘草七味药组成,是治疗余热未清,气津两伤的主方。历代医家认为竹叶石膏汤的病机不除外气津两伤、痰热内扰两种。后世医家在不脱离病机的基础上,对原方进行加减化裁,广泛用于治疗多个系统的疾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方在临床应用中对应的证候和在原方基础上的组方用药特点。方法收集古今医案云平台(V1.5.6)中使用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治疗疾病的现代医案,利用平台的数据挖掘分析模块、Excel 2016和TCM Miner进行临床症状频次、药物归经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医案672条,包含症状94个,药物366味。出现频次较高的症状体征有舌红、脉数、苔黄、发热、口渴引饮等。除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3方的原方药物外(药物组成包括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人参、淡竹叶、麦冬、半夏),临床常用的药物组合有连翘-金银花、麦冬-地黄、淡竹叶-麦冬等。结论在现代临床应用中,《伤寒论》中白虎汤类方主要针对实热证和因实热导致的气损阴伤证;在原方的基础上,药物组合以清热生津和益气养阴为主。  相似文献   

8.
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三药组成。功效益气敛阴生津,临床多用于热病后气阴两虚以及肺虚久咳等症,作者以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引起的心气虚脉结代症,获得一定效果,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苦合化法是指苦寒药和甘寒药相配,以苦寒清热、甘寒养阴,且养阴药常数倍于清热药,使清热而不伤阴的治疗方法。甘苦合化法在《温病条辨》中被广泛运用,涉及卫、气、营、血各个阶段,其适宜病证包括小便不利、下痢、大便不通以及热伤营血诸证,病机均包含热盛阴伤,治当清热养阴。具体运用时,可加入咸寒、酸寒之品,配合苦寒药增强清热凉血的效果;亦可加入酸味药配合甘寒药以酸甘化阴,增强养阴的作用。并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清热力度,火热毒盛者当以清热解毒为先;伤及阴血之时,又当注意凉血养血,尚可配合益气之品以益气生津、益气生血。  相似文献   

10.
生脉散颗粒剂是新近开发的一种人参制剂,由红参、麦冬、五味子三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效。红参是本处方的主药,因此生脉散颗粒剂以人参总皂甙的含量为其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1.
生脉散颗粒剂是新近开发的一种人参制剂,由红参、麦冬、五味子三味中药组成,具有益气复脉,养阴生津之功效。红参是本处方的主药,因此生脉散颗粒剂以人参总皂甙的含量为其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12.
四君子汤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方中君药若用人参,则取大补元气、健脾养胃之效,若以党参为君药,则侧重于生津养血、补中益气.从价格上分析,人参价格比党参高,因此许多药厂为了牟利均以党参代替人参,因而患者服用后效果欠佳.为此,我们以人参、党参混用的四君子汤冲剂为例,对二者进行了鉴别.  相似文献   

13.
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所组成。方中人参大扶元气而为君药 ;麦冬养阴生津 ,清虚热而除烦为臣药 ;五味子酸收敛肺 ,止汗为佐使 ,3药共达益气生津 ,敛阴止汗之功。传统用于暑热汗多 ,耗气伤阴及久咳肺虚 ,气阴两伤等证。但笔者经多年临床经验认为 ,此方组成虽简单 ,但在临床上若能灵活应用 ,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凡属气血亏虚、全身功能低下、适应性差的疾病皆可试用此方。现举例如下。1 考试紧张综合征姚某某 ,女 ,1 4岁 ,初诊时间 :1 998 0 4 1 1。主诉 :阵发性失眠 ,健忘 ,食少 3月余。患者平时睡眠 ,饮食如常 ,但一近考试及…  相似文献   

14.
参麦注射液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成恒 《安徽医学》2011,32(6):839-840
参麦注射液源于《症因脉治》中的参冬饮,主要成分为人参、麦冬,有益气固胶、养阴生津、生脉功效。临床广泛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等。  相似文献   

15.
生脉散出自李东垣所著《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所组成。具有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充气复脉的作用,故称生脉散。主治气阴不足之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口渴多汗,咽干舌燥,脉虚弱及久咳伤肺,干咳短气自汗者。本方临床应用广泛,实验研究较多,现综述如下。一、单味药理作用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入脾肺二经。能大补元气,补脾益气、生津,宁神益智。常用量为1.5—9克。其化学成分为,人参甙、人参辛甙、及人参宁并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人参倍半萜烯。此外,尚含人参酸,植物甾醇、维生素B_1、B_2、糖分等。其药理作用:①能兴奋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6.
麦门冬汤加味临床应用举隅天津中医学院(300193)李成立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篇“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方由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六味药组成,主治虚热肺痿证.因其病机关键在于肺胃阴虚,虚火上逆,故方中重用麦冬,甘寒滋润,既清肺胃之伏热虚火,又滋养肺胃之阴津不足;然胃者肺之母气也,为后天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又配以人参、甘草、大枣、粳米之健脾益胃之品,大补中气以生津液,使阴津上归,润养于肺,培土生金,以治其本;肺胃之气皆以下行为顺,又佐小剂量半夏,以降逆气、化痰浊;药虽六味,但主从有序,润降相宜,既滋肺胃之阴,又降肺胃之气逆,兼化痰浊,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生脉散类方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近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脉散类方治疗心血管疾病研究近况谷凌云1王发渭2杨明会2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中医疗法;传统医学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54名方生脉散,出自金元时期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具有益气生津、养阴复脉之功效。现代研究认为,本方...  相似文献   

18.
白虎汤 本方源于《伤寒论》,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4味药组成,有清热生津功能,为治疗热性病的重要方剂。常用于大汗、大热、大渴等症。近几年来,通过研究,又扩大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七味白术散最先见于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方由人参、白术、白茯苓、甘草、藿香叶、木香、葛根七味药物组成 ,为健脾益气之方剂。《六科准绳》中本方主治“脾胃虚弱 ,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杂病心法》中本方“治消渴 ,不食而渴 ,胃虚无热 ,兼之泄泻”。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曰 :“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四季脾旺而不受邪 ,若脾胃虚弱 ,脾之运化、胃之受纳腐熟功能不足 ,可导致许多病变。笔者运用七味白术散治疗儿科疾病 ,稍有心得 ,概括如下。1 脾虚泄泻泄泻是小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 ,其中脾虚泄泻占有很大比例 ,尤其是 …  相似文献   

20.
目的归纳人参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规律。方法以白云阁藏本《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为研究内容,统计100条人参相关条文和61首非重复人参方。结论适用人参的病种有伤寒六经病、六淫为病、杂病、妇人病。适应证是津伤气耗诸症,多发生于汗、吐、下之后。常见的症状有呕吐、泻利、发热、口渴、汗出、心下痞粳、烦躁、虚赢少气等。功效为益气生津。常用剂量是三两和二两。与人参常配伍的药有甘草、干姜、大枣、半夏、附子、生姜、黄连、黄芩、白术、茯苓、石膏、芍药等。常见配伍组合有人参、甘草;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人参、附子、干姜、甘草;人参、干姜、白术、甘草;人参、石膏、知母、甘草,等等。方剂组成味数是4味至7味。代表性方剂有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理中汤、四逆汤、白虎加入参汤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