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汤剂,古代称汤液,是用煎煮或浸泡去渣取汁的方法,将药物制成的液体剂型。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灵枢经·邪客篇》中就有治目不暝的半夏汤,晋代皇莆谧的《针灸甲乙经》自序中有“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说明早在商周时代已开始应用汤剂。由于它制备简便,奏效迅速,加减灵活特别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虽苦口难咽,也深受广大患者的宠爱。汤液的制备在我国历史悠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中药汤剂改进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的剂型有丸、膏、散、片、冲、汤等等剂型,但中医临床用药一直以汤剂为主。早在夏商时代,中药的酒剂、汤剂就已初步形成并加以应用。《内经·汤液醪醴论篇》中,有专门论述汤液醪醴的制法和作用等内容。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113方就有95方是汤剂。可见中药的汤剂已有很久的历史。汤剂迄今为止,仍然是中医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虽然丸、散、膏、丹、酒等在中医治疗用药中也占很重要的位置,但始终代替不了汤剂的位置,喝汤药成了中医药文化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五防布纸包煎法在中药汤剂的应用郭显明王秀娟山东省平度市中医院266700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个中药剂型。我国最早的医书《内经》中就有记载。东汉时期张仲景《伤寒论》中共有113方,其中95方为汤剂。可见汤剂在历代应用已很为广泛。现在中药剂型也...  相似文献   

4.
王东升 《北京中医药》2019,38(3):287-290
目的考证中医药书籍中记载的中药汤剂的煎煮次数,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查阅《黄帝内经》《伤寒论》《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新方八阵》《温病条辨》《医学衷中参西录》及现代《方剂学》教材,考证其中所载汤剂的煎煮次数。结果《黄帝内经》《伤寒论》中所载汤剂均为煎煮1次;检索《肘后备急方》100首汤剂,有1首煎煮2次;检索《备急千金要方》100首汤剂,均为煎煮1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共载汤剂249首,有5首煎煮2次;《新方八阵》共载汤剂116首,有2首煎煮2次;《温病条辨》共载汤剂176首,有16首煎煮2次;《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共载汤剂132首,有3首煎煮2次;《方剂学》统编教材第2版中正式提出"一般一日一剂,分为头煎、二煎",第4、5、6、7版教材与第2版相同。结论秦汉时期汤剂俱为一煎,至《肘后备急方》二煎开始出现;宋、清之期二煎逐渐增多,但以一煎为主;目前则一般煎煮2次。  相似文献   

5.
汤剂,古称汤液,是我国医药中最古老的剂型之一。晋代皇甫谧在《甲乙经》中就有汤液始于商代伊尹的记载。《黄帝内经》中早有治疗失眠症的“半夏秫米汤”。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113方中有95方为汤剂。可见汤剂是中药临床治病最早最常用的制剂。它具有奏效迅速,可随证加减,作用强的特点,至今为人们所习用。但工作中常遇到一些病人不会  相似文献   

6.
浅析影响中药汤剂疗效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为广泛的一种剂型。晋代皇甫谧撰写的《针灸甲乙经》中就有“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东汉张仲景  相似文献   

7.
《本草纲目》煎汤方法初探杨云洲,许腊英,毛维伦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灵枢经、邪客篇》中就有治目不瞑的半夏汤,晋代皇甫谧撰写的《针炙甲乙经》自序中有“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说明早在商周时代已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8.
汤剂,古称汤液,俗称汤药,是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的液体剂型。因煎煮时间和方法的差异又分为煮剂、煎剂、饮剂、沸水泡药等规格。为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中药剂型。相传汤液始于商代,伊尹肇其端,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自序载:“伊尹……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说明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商周时代已开始应  相似文献   

9.
浅谈汤剂     
汤剂是中医投用药物常用的一种剂型,历代医家都离不开汤剂。《伤寒论》中的一百一十三方就有一百个方是汤剂。直至今天,中医治病使用汤剂仍是普遍的,这与它能发挥疗效是分不开的。汤剂虽有较好发挥疗效的优点,但还存在一定的缺点,如:用药量较大,多为单剂煎煮,不能大量生产;久放易霉败  相似文献   

10.
<正> 方剂的起源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方剂最早出现的剂型是“汤液”(即现在的汤剂)。如晋代皇甫谧《甲乙经》就记载有:“伊尹(为商汤的厨师,后任宰相)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这是最早记载有关方剂起源——伊尹创制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祖先使用中药汤剂治病,早在商代的《汤液经》和公元前二千年左右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择净哺咀,水煎服。”择净者即拣净杂质,洗净泥屑,哺咀者即将囫囵药料切碎,水煎服者即今日之汤剂也。汉代张仲景著的《伤寒论》中汤剂占90%左右。我国的汤剂,早在二千多年前已在劳动人民中广泛应用了。从目前来说,这个剂型仍然很受群众欢迎,而且在我国的药物剂型中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中药汤剂在配合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等任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药的采收加工到加工炮制等各  相似文献   

12.
中药需要加工炮制后方可入药,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中药炮制后可以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增强疗效、加强或突出某一作用等。而中药汤剂作为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具有悠久的历史。晋代的《针灸甲乙经》中就有神农本草以为汤液的记载。就目前而言,中药汤剂还是中医临  相似文献   

13.
《汤液经法》一书的相关记载首见于《汉书·艺文志》,目前学术界认为《汤液经法》为《伤寒杂病论》之源头,且为一部经方类著作。通过梳理《伤寒杂病论》与《汤液经法》的关系,认为《汤液经法》非经方类著作,亦非《伤寒杂病论》源头。考证先秦两汉"汤液"相关论述,认为《汤液经法》为一部以食疗为主的著作,认为"汤剂"不能等同于"汤液",由此佐证《汤液经法》是以食疗为主的论著。  相似文献   

14.
许颖富 《中医研究》2006,19(7):11-12
汤剂由于组方灵活,疗效显著,自古至今都是中药主要剂型。虽然传说周代的尹伊已经创制汤液,但其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汤剂发展缓慢,基本上是有法而无方,至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汤剂方趋于成熟。在《伤寒论》中,张仲景所出汤剂不仅在选方用药上用心良苦,在汤液的制剂上亦是处处精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中药汤剂亦称汤剂,创始于商代厨师伊尹之手,它是我国最古老的剂型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著作多采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113个方,汤剂就占99个。据我院统计,至今汤剂的应用仍占中药方剂的70%以上,可见汤剂的重要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汤剂有吸收快、显效迅速,适应辨证施治灵活用药的特点,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古人对中药的煎煮方法非常讲究,这是因为虽有辨证施治的好方剂和较高的药品质量以及调配方法,而无好的煎煮方法,仍然达不到“药到病除”…  相似文献   

16.
正《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所载的汤剂后多数有"汤剂制备医嘱"(以下简称医嘱),其中记载了很多关于药物煎煮的内容。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运用,对该内容浅谈如下。普通煎药法普通煎药法是指以普通的清水作溶媒煎药,且无特殊要求的煎药方法。从相关"医嘱"中可以看出,此法应用广泛,并且对放水多少、煎取药液多少也多有说明。如橘皮竹茹汤"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人参汤"以水八斗,煮取三升",小柴胡汤"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等。  相似文献   

17.
中药剂型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传统汤剂具有悠久的历史。医食同源 ,早期药物是先民们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的。石器时代原始的用食方式是咀。相传汤液为伊尹所创制 ,《五十二病方》中已有“水煮药物煎汁”的记载。《伤寒论》古医方中“”是指切碎 ,其 113方有 95方为咀煎汁 ,一直沿用到唐宋。北宋  相似文献   

18.
<正> 1 汤剂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汤剂是我国最古老、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剂型之一。我国最早的医药方书《五十二病方》中已有“水煮药物取汁”的记载,在商周时代汤剂已开始应用,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收载的113方中,有95方是汤剂,可见,汤剂在汉代的应用已很普遍。几千年来,中药汤剂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中药汤剂已被改制为人们乐于接受的新剂型,得到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肯定。尽管如此,其它剂型仍无法取代传统汤剂的地位。因为汤剂能适应中医辩证施治的需要,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加减化裁、变通、灵活地使用药物,针对性比较强,同时可发挥中药配伍的综合作用,而且吸收快、起效迅速、无刺激性,特别是对一些疑难杂病、慢性病的  相似文献   

19.
王会鑫  魏引平  宋耀军 《现代中医药》2010,30(4):83-83,M0003
目的探讨丁香制备汤剂的合理煎煮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直接煎煮、浸泡煎煮、浸泡后下等煎煮方法 ,考察丁香煎煮不同时间所得汤液中挥发油的成分和提取率。结果浸泡煎煮法所得汤液中挥发油提取率在5min后较其它二种方法的提取率高,紫外图谱显示保留成分较多,而且10min后挥发油提取率和成分都基本稳定。结论丁香宜采用浸泡煎煮法制取汤液,每次煎煮15min。  相似文献   

20.
1膏方的源流 膏方由汤剂煎煮浓缩的制剂方法发展而来。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方书,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膏方有30余种,胶的人药亦在书中出现。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有“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浸者,宜膏煎者”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