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节球藻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球藻毒素是藻类肝毒素的一种,为环状五肽化合物。主要由污染水体的泡沫节球藻产生,是危害很大的一类藻毒素,具有促肿瘤作用和致癌作用,其主要靶器官为肝脏。节球藻毒素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有关。本文主要针对节球藻毒素的产生、物化性质、毒性、检测方法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重要的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微囊藻毒素的细胞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囊藻毒素是微囊藻等淡水藻类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7肽物质,它能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打破细胞内蛋白磷酸化/脱磷酸化的平衡,引起细胞损伤甚至坏死,对多种细胞产生毒性作用。本文就微囊藻毒素对不同细胞的毒性作用和机制及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微囊藻毒素的毒性以及水生生物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隋海霞  严卫星  徐海滨 《卫生研究》2002,31(3):214-216,F004
微囊藻毒素是微囊藻等淡水藻类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环状七肽物质 ,它能抑制蛋白磷酸酶 1和蛋白磷酸酶 2A的活性 ,打破细胞内蛋白磷酸化 脱磷酸化的平衡 ,引起肝损伤甚至肝坏死。而且它是强促癌剂。然而 ,其毒性及富集作用很少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拟综述微囊藻毒素的毒性及其生物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4.
微囊藻毒素是由淡水蓝藻产生的一类具有肝毒性的生物活性物质。它能够抑制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的活性,使细胞内的蛋白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失衡。微囊藻毒素能够对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危害,如肝毒性、肾毒性、肠毒性和促癌作用等。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是淡水富营养化水体最常见的一类藻类毒素。它具有嗜肝性,主要在肝脏被转运、吸收和积累。MC对肝脏的毒性作用已有大量研究,尤其是对肝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本文就MC所引起的急慢性肝毒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淡水湖泊微囊藻毒素的污染和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海滨  严卫星 《卫生研究》2002,31(6):477-480
微囊藻毒素是淡水湖泊蓝藻产生的一类肽类毒素 ,它的产生受到藻类的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微囊藻毒以肝脏为靶器官 ,通过多种作用引起肝细胞坏死 ,抑制蛋白磷酸酶 1(PP1)和蛋白磷酸酶 2A(PP2A)的活性 ,具有致癌性 ,是肿瘤促进剂。微囊藻及其毒素的污染已成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微囊藻毒素污染的广泛性、持续性以及它所具有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性 ,可能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综述了微囊藻及其毒素的污染、微囊藻毒素的产生原因和毒理学研究现状 ,预防的基本原则 ,并就其在食品安全方面将要开展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上海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及藻类毒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的种群构成和蓝藻毒素的季节变化进行周年监测,发现淀山湖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具有明显的性,7-9月份蓝藻大量繁殖,形成了一年中污染的高峰,优势种群已由隐藻毒性较高的蓝藻所取代,而蓝藻中占优势的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等能产生一种具有强烈肝毒性的短肽,称为微囊藻毒素。  相似文献   

8.
同安居民饮用水藻类毒素污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日本与澳大利亚学者应用动物试验模型已证实淡水蓝绿藻产生的环状七肽肝毒素———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为促癌性肝毒物,推测可能与某些地区肝癌高发有关。同安是福建省肝癌高发区,为了解同安居民饮用水中藻类毒素污染状况,我们于1998年8月对同安饮用水及水源环境进行了藻类毒素含量调查,结果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水样采集:根据同安1987~1989年各乡镇肝癌死亡率资料,在各乡随机抽样,共采集不同类型水样63份(浅井水49份,池塘水7份,自来水4份,水库水3份)。2-藻…  相似文献   

9.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微囊藻毒素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囊藻毒素(MCs)是蓝绿藻属产生的一类密切相关的环状七肽毒素,其毒性主要表现在特异性抑制细胞内的蛋白磷酸酶(分别为PP1和PP2A)。目前有关微囊藻毒素分析检测的研究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LC-MS)、蛋白磷酸酶抑制试验(PPI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本文主要介绍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Cs的研究进展,并对ELISA在天然水中检测微囊藻毒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同安水环境藻类及藻类毒素分布调查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厦门市同安区是肝癌高发区,1987-1989年肝癌标化死亡率为40-45/10万,为弄清同安居民饮用水灌类毒素污染与肝癌高发关系,1998年8月对同安饮用水及水源环境样本藻类及微囊灌毒素污染进行了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微囊藻毒素,显微镜镜检进行藻类计数,分类。  相似文献   

11.
上海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及藻类毒素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通过对淀山湖、黄浦江水系浮游藻类的种群构成和蓝藻毒素的季节变化进行周年监测,发现淀山湖藻类及其毒素的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7~9月份蓝藻大量繁殖,形成了一年中污染的高峰。优势种群已由隐藻被毒性较高的蓝藻所取代,而蓝藻中占优势的铜绿微囊藻、水华鱼腥藻等能产生一种具有强烈肝毒性的短肽,称为微囊藻毒素。应用ELISA方法对淀山湖水中的微囊藻毒素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水体中微囊藻毒素与蓝藻的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夏、秋季水中毒素出现高峰,最高值达55.4ng/ml,说明淀山湖藻类毒素的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对水体总磷、总氮、叶绿素a、pH值等因素的分析,讨论了影响该水系营养水平和藻类生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毒素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及藻类水华的频繁暴发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而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是在蓝藻水华污染中出现频率最高、造成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环七肽肝毒素.目前,蓝藻水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Cs对水产动物及哺乳动物造成的伤害.大量研究表明,作为肝毒素的MCs具有稳定性,不但能够在生物链中积累...  相似文献   

13.
饮用水藻毒素对健康的影响与污染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震  陈晓东  林萍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2):1149-1151
近年来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 ,导致藻类大量繁殖。其中某些藻类会产生藻毒素 ,一定程度上污染了水体 ,此类毒素具有水溶性 ,我国目前常用的水处理工艺难以将其彻底去除 ,使人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威胁。本文就国内外目前饮用水藻毒素对人体健康影响和控制与处理方法作一综述。1 藻毒素污染及其健康影响淡水中的某些藻类会产生藻毒素 ,其中大部分毒素具有水溶性 ,直接污染了水体。世界各地均有人类因饮用被藻毒素污染的水或间接食用被藻毒素污染的淡水中的生物而出现肝损害、胃肠炎、腹泻和皮炎等疾病的报道。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饮水中…  相似文献   

14.
蓝藻毒素健康危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由于生活性及工业性污染日趋加重,使许多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发生藻类水华现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1〕,藻类毒素对健康的损害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蓝藻毒素健康危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 概述藻类是一群具有色素、营自养生活的低等植物,蓝藻是其中一门,且是已知产生毒素最多门类。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下简称MC)是一组由水体中蓝绿藻如微囊藻、鱼腥藻、颤藻及念珠藻产生的具有亲肝特性的环状多肽毒素〔2〕,目前已发现有50多种异构体。该毒素耐热,自来水的凝聚沉淀、过滤加氯都不能破坏,另外在水生生物中可富集。在MC中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浮游藻类、蓝藻、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情况。方法从2005年3月~2006年1月,用2.5L有机玻璃采水器在该调蓄池共采样15次。采用血细胞计数板法计数浮游藻类细胞密度,用全细胞PCR检测产毒微囊藻的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用ELISA法检测水体微囊藻毒素浓度,并对全细胞PCR和ELISA阳性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该调蓄池浮游藻类主要是硅藻、绿藻、蓝藻和裸藻,其他藻类较少;优势藻门有随季节变化逐渐演替的规律,总藻细胞密度和蓝藻细胞密度夏秋季较高。藻青蛋白基因中间序列和微囊藻毒素合成酶基因从2005年7月至11月PCR检测结果阳性;微囊藻毒素从6月份开始检出,其变化范围在0~0.251μg/L之间,夏季最高;全细胞PCR与ELISA的阳性结果没有差异。结论黄河花园口某调蓄池有产毒微囊藻和微囊藻毒素污染,全细胞PCR可以用于自然水体中产毒微囊藻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6.
远洋船舶水舱藻类污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远洋船舶水舱里藻与藻类毒素污染的现状,用显微镜作灌类计数分类,用间接ELISA法测藻类毒素,30艘远洋船舶水舱里检出饮水舱微囊灌毒素阳性19份,阳性率63.33%,浓度范围20.4-348.7ng/L;压载舱微囊藻毒素阳性26份,阳性率86.67%,浓度范围32.0-139.8ng/L,饮用水和压舱水都未发现藻类生长,追踪污染来源,未发现毒素污染与饮水或压舱水装载地有关联,结果提示远洋船舶水舱存在藻类毒素污染,可能是长期积累过程,水舱须定期清洗与监测,以免污染环境及影响船员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7.
杀虫双中毒死者血液、胃及肝中原型物及其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绪卿  韩清岭 《卫生研究》1995,24(6):346-349
采用高效薄层色谱法(HPTLC)、OV-17填充柱和OV-101毛细管柱火焰光度检测器-气相色谱法(FPD-GC)以及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3例杀虫双中毒死者的血、胃及肝样品进行分析。在血、胃及肝样品中未检出杀虫双,均检出沙蚕毒素。在血样品中还检出了比沙蚕毒素更大的色谱峰,在胃样品中也检出了此色谱峰,但峰面积较小,肝样品未见此相应的色谱峰。经实验推断此化合物为杀虫双的另一代谢产物二甲基沙蚕毒素。  相似文献   

18.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是世界各地水华中存在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一类藻类毒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以往研究表明,微囊藻毒素作为一种特异性的肝脏毒素,对细胞内蛋白磷酸酶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表现为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发生的双重毒性效应。本文简要综述报道微囊藻毒素诱导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生成双重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源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分析江苏省饮用水源富营养化现状,探讨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近期江苏省水源水质评价的监测资料和公开发表的论资料进行整理和再分析。理化指标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进行。藻类数量种群和叶绿素分级评价按(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进行。藻类毒素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水源水中藻类种届主要为蓝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富营养化严重程度依次为太湖、骆马湖、北山水库、如东内河和运河,最低是长江(贫营养)。不同饮用水源类型中藻毒素含量阳性率高低顺序是:太湖水源水、沟塘水、河水、浅井,而深井水为0,太湖水为水源的水厂其出厂水有阳性。饮用不同水源的肝癌死亡串高低顺序为沟塘水、河水和浅井水,这与藻毒素污染程度一致。全省9个消化道肿瘤高发县均为太湖、洪泽湖流域和水网地区,而低发地区为非水网地区或多山地区。结论 江苏省饮用水源藻类及藻毒素污染已成为水源水质普遍恶化的重要因素。藻类污染的优势种群突出,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藻类及藻毒素污染与人群消化道肿瘤有联系。  相似文献   

20.
水生态环境中神经毒性生物毒素--软骨藻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骨藻酸是由水中藻类产生的具有神经兴奋作用和神经毒作用的生物毒素,本综述了软骨藻酸的生物及化学特性,水生态环境中软骨藻酸的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并介绍了有关中毒机制的毒理学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