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观察扩张性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病人采用心脏硬膜外阻滞(hight thoracic epidural anesthesia,HTEA)治疗与常规治疗,症状改善情况、心脏体积缩小及心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加例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均分为HTEA组(n=20)及常规治疗组(n=20)组,观察治疗前后心胸比变化情况及心功能的改善。结果治疗后,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心胸比缩小、心脏舒缩功能改善,HTEA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HTEA治疗对扩张性心肌病病人心脏体积及心脏舒缩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脏结构改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80例 DCM均行常规心电图、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诊断心律失常 ,行心脏超声及 X线胸片了解心脏结构。结果 :DCM的心室结构改变为左室扩张和室壁变薄趋势。DCM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 5 0~ 5 9mm,6 0~ 6 9mm,≥ 70 mm组间复杂室性心律失常 (L own's≥ 级 )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随左室内径增大 ,室壁变薄发生率有增加趋势。左房内径 (L AD) <45 mm,≥ 45 mm组间房颤 (AF)发生率差异有极显著性 (P<0 .0 1)。结论 :DCM左室及左房明显扩大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及 AF发生率增高 ,为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伴心力衰竭(HF)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18例DCM伴HF行心脏三腔起搏器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三腔起搏器植入后,患者心脏超声指标LVEDD、LVESD、MR均明显下降(P均〈0.01),LVEF、LVFS明显上升(P均〈0.01);心功能等级、QRS波宽度及血清NT—ProBN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提示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LVEF、左室充盈增加,NYHA分级提高,QRS时限缩短。结论该术式可使左心室游离壁和室间隔重新同步收缩,提高左室收缩效率,从而提高心脏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患者赵某,男性,45岁。主因间断胸闷、心前区不适4年,加重伴夜间憋醒20天。于2002年9月17日入我院。入院前4年出现胸闷、胸痛、恶心、呕吐于当地医院经心电图心肌酶检查,诊断为“急性心梗”,给予常规治疗后效果欠佳,一个月后行“支架植入术”,症状缓解后间断口服“卡托普利”等药物,症状时轻时重,入院查体:T36.1℃,P72次/分,R18次/分BP 100/70mmHg,双肺底可闻及湿哆音,心界向左下扩大,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柔和无传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脏康复训练对扩张型心悸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2年3月于我科住院的6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以心脏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射血分数的变化、6min步行距离及6个月内再入院次数等参数,以此判定心脏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干预情况。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心脏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心胸比例等参数均较治疗前有所好转(P〈0.05),但试验组各指标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内再入院患者数试验组(7例)较对照组(21例)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意义,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中甲状腺激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与心脏结构与功能相关性。方法 以3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30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甲状腺激素浓度,后前位X线胸片测心胸比例,彩色心脏超声测定舒张末期心脏大小、左室射血分数及二尖瓣口返流面积、时间、压力、速度。用SPSS分析结果。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血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减低,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相似文献
8.
心脏康复训练对扩张型心肌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脏康复训练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60例符合诊断标准和入选标准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按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训练组30例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外,辅以心脏康复训练。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6 m in步行距离、心脏射血分数变化以及随访期间的再次急诊住院人次。结果 6个月后,训练组和对照组的心功能分级、6 m in步行距离、心胸比例、心脏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但训练组各项指标均改善更加显著(P〈0.05)。训练组出院后6个月内再次急诊住院5例(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中左右心室的增大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检查,通过对患者心功能评级和房室大小情况来判断心脏扩张与扩张型心肌病的关系,将心功能Ⅲ级以上和Ⅲ级以下的患者进行房室大小的比较,寻求房室大小与扩张型心肌病之间的关系;将80组病例按死亡组和存活组划分,比较两组病例中的心脏大小比例。结果:扩张型心肌病的病例中左心室大的患者居多,占97.50%;心功能Ⅲ级以上和Ⅲ级以下的对比中,心功能Ⅲ级以上的患者左室有较为明显的心脏扩大趋势(P〈0.001);在存活组和死亡组的对比中发现,死亡组的心脏大小比例要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DCM患者确诊的一个最显著特征为心脏大小比例的变化,并且根据心功能评价结果可以判定,心脏大小是DCM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猝死的根源原因,因此有效的干预手段来帮助DCM患者控制心脏扩张,尤其是左心室扩张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老年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13例,占同期扩张型心肌病的26.2%,80%患者从事体力劳动。临床特点为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心脏扩大明显,全心衰及顽固性心衰发生率较高,各种心律失常多见。住院期病死率为20.4%,明显高于同期成人病组。对本病的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甲状腺激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甲状腺激素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的疗效,探索其安全有效剂量。方法:123例DCM心力衰竭患随机分为A,B,C三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组上分别加服甲状腺激素20gm/d,40mg/d,60mg/d,疗程4周,治疗前后测血清T3,T4水平,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以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观察心脏各参数变化。结果:经甲状腺激素治疗后三组血清T3,T4明显升高,C组高于正常值;A,B两组心功能改善优于C组,A,B两组心脏各参数较治疗前改善明显,而C组明显不明显。结论:甲状腺激素治疗DCM心力衰竭安全有效剂量为20-40mg/d。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与药物治疗对扩张型心肌病(Dilat edcardio myopathy,DCM)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选取1998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DCM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例,作为观察组,在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心衰仍不能纠正,且符合CRT治疗指征行CRT起搏治疗;对照组20例,为同期住院的DCM伴有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包括ARB、ACEI类改善心肌重构、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术后)6月、治疗后(术后)12月心脏超声参数: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脑钠肽(BNP)含量,以评价治疗后心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术后)6月LAD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DD、LVESD较对照组明显缩小,LVEF则明显提高,BN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术后)12月两组比较LAD、LVEDD、LVESD无明显差异,BNP未见明显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T起搏治疗可改善DCM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但长期CRT起搏治疗并不优于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仍是DCM伴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硝普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重症心力衰竭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学美 《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9,(6):632-633
目的探讨应用硝普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持续静脉泵人硝普钠,血压低者加用多巴胺持续静脉泵人,观察2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疗效。结果显效15例(53.6%),有效11例(39.3%),无效2例(7.1%)。结论应用硝普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重症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达格列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纳入符合DCM伴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ldosterone receptor antagonist,M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receptor blockers,ARB)、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利尿剂、洋地黄类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加用达格列净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张未内经(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B型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6min步行测验(6–minute walk test,6MWT)、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LVEF、LVEDD、BNP、6MWT数据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DD、BNP、6MW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差值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监测结果显示,同组内治疗后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值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心功能(NYHA分级)评估,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改善,Z值分别为–3.796和–5.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79,P<0.05)。结论 达格列净治疗DCM心力衰竭可提高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指标。 相似文献
15.
硝普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硝普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给予休息、吸氧、利尿剂、地高辛、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常规处理,存在心律失常,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治疗,同时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硝普钠10mg+多巴胺40mg+多巴酚丁胺40mg,以10滴/min静脉滴注,3~5d后症状缓解停用硝普钠,继续使用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疗程15d。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有显著改善(均P〈0.05)。结论:硝普钠、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MAC)对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I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MAC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及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胺120mg,1次/d,2周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对照组(39例)采用常规治疗。全部入选患者在用药前和用药2月时行超声心动图(用EDD、ESD、FS、SV、LVEF等指标),并观测治疗前后6min步行距离,评价心脏收缩功能及运动耐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入选时两组资料有可比性。用药2月后,MAC组的ESD、FS、SV、LVEF及6min步行距离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可以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量,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90例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抗心衰和多巴酚丁胺治疗,观察组予常规抗心衰和左西孟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时间、心衰纠正时间;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心脏指数、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心衰纠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心脏指数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脑钠肽、心脏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药物副作用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西孟旦与多巴酚丁胺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顽固性终末期心衰的对比,左西孟旦效果更好,可更快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心先安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先安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患者校正QT离散度(QTod)的影响。方法 将56例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心先安治疗组和非心先安治疗组各28例。观察分析2组DCM心力衰竭患者经心先安和非心先安治疗前后QTcd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心先安组QTcd分别为(76.4±27.2)ms和(36.3±17.1)ms;治疗前后非心先安组QTcd分别为(73.5±22.8)ms和(53.7±13.6)ms。与治疗前比较,2组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QTcd均有减少,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以心先安治疗组减少更为明显。治疗后2组问QTcd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心先安可以明显降低DCM心力衰竭患者的QTc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疗效。方法入选2008年3月~2009年12月于该院住院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78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n=38例)和对照组(n=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该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 m g/d治疗1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检测患者心功能情况及肿瘤坏死因子(TN F-α)、白介素-6(IL-6)、N末端脑利钠肽(N T-proBN P)、高敏C反应蛋白(hs-C R 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 L-C)、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左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舒张晚期流速峰值(E/A)、6 m in步行距离、心功能N Y H A分级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血TN F-α、N T-proBN P、hs-C R P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TN F-α、N T-proBN P、hs-C R P水平,改善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6只充血性心力衰竭犬模型行心脏减容手术减小左心室容积,观察缓解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只犬均行右心室快速起搏建立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4周后检查及血液动力学指标测定确认模型合格。在非体外循环下施行左心室折叠术以减小左室容积,术中行血液动力学监测,以及经食管内超声心动指导并确认减容程度。结果 除1例术中死亡无法完成监测全部指标外,其余指标均提示心功明显改善。中心静脉压、平均肺动脉压、肺楔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收缩压明显降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均减少。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显著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减容术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的外科手术方法。近期效果满意,但远期效果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