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合并症的关系.方法 对394例新生儿于出生24 h内和生后1周进行血小板参数检测.结果 窒息组PLT明显低于无窒息组(P<0.01),MPV、PDW明显大于无窒息组(P<0.01和0.05), 脑室内出血(IVH)、硬肿症和感染组PLT明显低于无合并症组(P<0.05),MPV,PDW明显大于无合并症组(P<0.05).结论 新生儿血小板参数与出生时合并窒息新生儿合并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吴起武  赵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6):670-671,681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49例)和重度窒息组(11例);选择22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外周血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比较各组间WBC、PLT、MPV、PDW与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出生后24 h内,轻度窒息组WB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较对照组MPV明显降低,PDW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窒息组PDW较轻度窒息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后第7天,轻度窒息组WBC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较对照组PLT明显升高,MPV明显降低,PDW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和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可作为监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TP合并AMI的患者11例(ITP&AMI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0例(AMI组);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30例(ITP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上述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小板的5项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对比研究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ITP&AMI组与AMI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与ITP组比较,PDW、IPF、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无统计学差异;AMI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不明显;ITP&AMI组及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CR、PLT、IPF差异明显;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AMI组治疗后PDW、P-LCR、PLT、IP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治疗前后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组及AMI组治疗前后MPV、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ITP合并AMI患者的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白细胞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39例)和重度窒息组(26例),于第1天和第7天分别抽静脉血进行白细胞与血小板参数测定,观察其动态变化。并以4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1治疗前第1天,轻度、重度窒息儿白细胞计数(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比率(LYMPH%)明显降低,血小板(PLT)总数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儿与轻度窒息儿比较: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及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第7天,轻度、重度窒息儿WBC总数下降,两组WBC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总数升高,MPV及PDW降低,与第一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对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和恢复程度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AL)53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正常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AL的PLT、PCT和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5),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与部分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5),MPV、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完全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LCR明显降低(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尹智晟 《柳州医学》2008,21(2):63-64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2名川崎病患儿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测定。结果川崎病冠状动脉疾病(CAD)组急性期与非CAD组急性期比较,PLT、MPV、PDW及PCT差异无显著性(P>0.05);川崎病CAD组恢复期MPV较非CAD组恢复期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川崎病CAD组恢复期PLT、PCT较急性期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MPV,PDW虽有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可作为判断川崎病患儿预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及临床治疗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的关系。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早产PDA患儿设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于我院分娩无PDA的54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分别收集两组早产儿及产妇的基础资料信息(胎龄、性别、出生体重、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年龄、产次、分娩方式、有无妊娠期高血压、有无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是否使用硫酸镁),另外于两组早产儿出生后3 d(首次)及超声确诊PDA当日(第2次)取桡动脉血2 mL,检测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 MPV)、血小板压积(platelet hematocrit, 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最后通过ROC分析PLT、MPV、PCT预测早产儿出现PDA的价值。结果 两组产妇年龄、产次、分娩方式、合并妊娠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早产儿性别、Apgar评分、住院时间、首次及第2次测量PDW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相似文献   

8.
何瑛  马强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23-112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者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与MPV呈负相关(P<0.05),MPV与PDW、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窒息后肾功能损害新生儿60例,其中30例为轻度窒息组(A组),30例为重度窒息组(B组);选取同期的正常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新生儿的外周血WB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进行检测,分析WBC、PLT、MPV以及PDW和新生儿窒息后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出生后24h之内,A组新生的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三组新生儿的PLT无明显差异(P0.05);A组与B组的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DW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PDW明显高于A组(P0.05)。出生后第7天,A组新生儿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患儿的PLT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新生儿(P0.05);A组与B组患儿的M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患儿的PDW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结论动态观察WBC与血小板参数可以作为监测窒息后肾功能损害的两个重要的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10.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37-841
目的探讨全血保存温度对血小板(PLT)形态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肘静脉血于含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抗凝剂的真空管,充分抗凝,采血即刻(对照组)及4℃(4℃组)、室温保存(室温组) 4、8、24 h制备血涂片,进行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血小板的形态、结构;并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对照组及4℃组、室温组4、8、24 h的PLT数量、大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及4℃组、室温组4、24 h PLT表面活化标志物CD62P的表达;全波长扫描式多功能读数仪检测对照组及4℃组、室温组4、24 h PLT内Ca2+浓度。结果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4℃组和室温组PLT体积增大,且室温组PLT体积增大更加明显,并出现空泡现象,PLT结构较疏松。与对照组比较,室温组和4℃组保存4、8、24 h的P-LCR、MPV、PDW均显著增加(P <0. 05)。室温组保存4、8、24 h的P-LCR、MPV和PDW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保存8、24 h的P-LCR和MPV与4 h比较显著增大(P <0. 05); 4℃组保存24 h的P-LCR和MPV与8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保存4、8 h的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保存24 h的PDW与4、8 h时比较显著增大(P <0. 05)。与室温组相同时间点比较,4℃组保存4、8 h的P-LCR、MPV和PDW显著降低(P <0. 05)。4℃组与室温组保存24 h的P-LCR、MPV和PD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室温保存4、8、24 h组和4℃保存4、8、24 h组各组之间的PLT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对照组比较,室温组保存4、24 h及4℃组保存4、24 h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5)。与室温组同时间点比较,4℃组保存4、24 h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室温组保存24 h时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与4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4℃组保存24 h时的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与4 h时比较显著升高(P <0. 05)。与对照组比较,室温组保存4、24 h PLT内Ca2+水平显著升高(P <0. 05)。对照组及4℃组4、24 h的PLT内Ca2+水平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 0. 05)。与室温组同时间点比较,4℃组保存4、24 h的PLT内Ca2+水平显著降低(P <0. 05)。室温组保存24 h时的PLT内Ca2+水平与4 h时比较显著升高(P <0. 05)。结论全血标本4℃保存并在4 h内完成检测,可以最大限度维持PLT原始状态,提高PLT检测相关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肺炎患者P-选择素与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丽珍  黄翠  朱丽萍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1091-1092,1095
目的 观察重症肺炎患者P-选择素(P-Selectin)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探讨其在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48例重症肺炎患者(A组)的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容积(MPV)及大血小板比例(P-LCR),同时与普通肺炎患者60例(B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C组)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24 h内A组P-选择素、PLT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DM、MPV、P-LCR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PLT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选择素、PDW、MPV、P-LCR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MODS者与未发生MODS者、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其PLT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选择素、MPV、PDW及P-LCR水平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重症肺炎患者的P-选择素、血小板参数可能有助于评估其疾病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2.
黄惠娟  郑铠军  陈敬国 《海南医学》2007,18(11):117-118
目的 研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6年9月~2007年1月收入我科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并颅内出血或肺出血的29例早产儿作为出血组,同时取同期收入我科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或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合并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其它并发症的3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 有出血组及无出血倾向组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193.34±51.09),(245.44±50.2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为(8.09±0.84),(8.55±0.96);血小板比积(PCT)为(0.15±0.040),(0.21±0.039);血小板平均宽度为(17.50±1.51).(17.85±0.99).提示有出血倾向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PLT、PCT、MPV显著降低(PLT:t=4.12,P<0.01;PCT:t=5.362,P<0.01;MPV:t=2.01,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不明显(PDW:t=1.081,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尤其需严密监测血小板比积的变化,早期警惕早产儿出血的出现,并尽早预防及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出血的关系.方法: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颅内出血或肺出血的29例早产儿作为出血组,同时取同期选择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和(或)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合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无合并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等其它并发症的3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有出血组及无出血倾向组血小板计数(PLT)分别为(193.34±51.09),(245.44±50.2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为(8.09±0.84),(8.55±0.96);血小板比积(PCT)为(0.15±0.040),(0.21±0.039);血小板平均宽度为(17.50±1.51),(17.85±0.99).提示有出血倾向组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PLT、PCT、MPV显著降低(PLT:t=4.12,P<0.0l;PCT:t=5.362,P<0.01;MPV:t=2.01,P<0.05;),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不明显(PDW:t'=1.081,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了早产儿出血的发病机制,要重视对早产儿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尤其需严密监测血小板比积的变化,早期警惕早产儿出血的出现,并尽早预防及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血小板参数的监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与血小板参数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3例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患儿,其中HIE组40例,HIE合并颅内出血组23例;36例咽下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测定各组患儿血小板参数。结果脑损伤组血小板(PLT)和血小板比积(PC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则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IE组与HIE合并颅内出血组比较除PLT在HIE合并颅内出血较HIE组有显著降低(P<0.05)外,PDW、MPV及PCT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检测血小板参数,有助于判断缺氧性缺血性脑损伤情况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伤寒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53例正常人和50闽治疗前后的伤寒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PLT、PCT、MPV、PDW)测定比较。结果表明:伤寒患者治疗前PCT、PLT明显低于治疗后(P<0.001),PDW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MPV治疗前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治疗前伤寒组与正常组比较,除PDW无差异外,其余三项参数均有显著差异(均P<0.01),而治疗后血小板四项参数与正常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血小板参数,包括PLT(血小板计数)、PCT(血小板压积)、MPV(平均血小板体积)、PDW(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 ACT5diff AL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别对22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6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50例健康对照者的PLT、PCT、MPV、PDW进行测定,并分组比较,统计学采用方差检验。结果(1)糖尿病组(单纯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PLT减低(P〈0.05),MPV、PDW显著增高(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明显增高,并且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患者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血小板数目减少,MPV、PDW显著增高,提示检测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对于监测糖尿病患者有无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参数对川崎病患儿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18例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病变组(观察组)6例和无冠状动脉病变组(对照组)12例,分别测定其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和血小板压积(PC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急性期,观察组的PLT、PCT、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亚急性期,观察组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LT、PC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变化对KD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疾病预后的判断及心脏并发症的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30组)和重度窒息组(38例);另外选择2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液中白细胞计数(WBC)及血小板参数,比较各组间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与新生儿窒息程度的关系。结果血液中白细胞计数与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在窒息组和对照组及重度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比较,血液中WBC、MPV、PDW均极显著升高(P<0.01),血小板显著减少(P<0.05)。窒息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血液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参数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血液中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密切相关,在临床上可作为窒息后多脏器损伤的一个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T)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迈瑞BC-6800进行PLT及相关参数分析,统计PLT<25×109/L的恶性肿瘤患者并分成两组,A组为104例非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B组为78例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C组为80例PLT及相关参数正常的健康体检者,比较各组PLT及其参数.结果:A组PLT较C组低,MPV,PDW,P-LCR均较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PLT,MPV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P-LCR较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V,PDW,P-LCR均较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V是鉴别血小板减少原因的一个重要指标,联合PDW,P-LCR测定对Ⅳ度血小板减少恶性肿瘤患者骨髓功能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1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 PLT,MPV,PDW和PCT 4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组和合对照组两组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腔隙性脑梗塞组P 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不显著( P>0.05)。脑梗塞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腔隙性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d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高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