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4 毫秒
1.
 目的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的比较。方法以0.1 mol·L-1的盐酸溶液为释放介质,转速 100 r·min-1,在预定时间取样,HPLC测定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给Beagle犬交叉服用单剂量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CDSR)和普通缓释片(CSR),定时抽取血样,采用柱前衍生-固相萃取-HPLC测定血浆样品中卡托普利浓度,以Wagner-Nelson法计算药物的体内吸收百分数。结果迟释型缓释片在体外释放3 h开始起释,5 h时累积释放率仅10%,而普通缓释片1 h即释放20%。Beagle犬服用迟释型缓释片后2 h内血浆中未检测到药物,3~5 h时血药浓度达最大;而普通缓释片服用 0.5 h后血浆中即可检测到药物,1~3 h时血药浓度达最大。结论卡托普利迟释型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和体内吸收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定葛心通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及其体外释放度。方法:采用转篮法,考察不同溶出介质中葛根素的释放情况,选择合适的溶出介质;确定最佳的转速,采用HPLC法测定葛心通缓释片的累积释放度,确定制剂的体外药物释放度。结果:以蒸馏水为溶出介质,葛心通缓释片在100 r/min的条件下,在2、6、12h的释放度分别为30%~40%、65%~75%、90%~98%。结论:葛心通缓释片体外释放度符合药典要求,具有良好的缓释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药物溶出/吸收仿生系统(DDASS)研究雷公藤双层片的体外释放和跨膜透过特征,并考察其与该制剂在Beagle犬体内过程特征的体内外相关性。 方法: 以雷公藤定碱为指标成分,考察雷公藤片及雷公藤双层片在转篮法中的释药特征,研究其在DDASS模型体外连续、动态、实时的释放和跨膜透过特征;考察2种制剂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及其相应的体内外相关性。 结果: 雷公藤双层片中雷公藤定碱在转篮法和DDASS中释药过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呈溶蚀释放机制。与雷公藤片相比,雷公藤双层片中雷公藤定碱在Beagle犬体内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相对生物利用度174.88%。在DDASS模型释放/跨膜透过特征与Beagle犬体内吸收特征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优于转篮法溶出特征与Beagle犬体内吸收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结论: DDASS模型可有效评价雷公藤双层片中雷公藤定碱的体外释放及体内吸收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血药浓度 ,通过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外溶出度实验 ,利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其体内外参数的相关性并提供质控方法。方法 采用改进的HPLC测定血浆药物浓度 ,释放度实验按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附录中有关转篮法规定进行 ,以美国HansonResearch全自动溶出测定仪进行操作。结果 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Y与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X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Y =1 0 .90 0 6 +1 .1 792X (r =0 .90 3 6) (P <0 .0 1 )。结论 自制双嘧达莫缓释微丸的体内外各参数间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喘平缓释片体外释放与人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方法: 以麻黄碱、伪麻黄碱为指标成分,体外采用转篮法结合HPLC测定喘平缓释片在不同pH介质中的累积溶出率;体内采用尿药法结合HPLC测定尿液中的药物浓度;应用Wagner-Nelson法评价喘平缓释片体内外相关性。 结果: 喘平缓释片人体内不同时间点的吸收百分数F与体外累积溶出率f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F麻黄碱=1.572 5f-20.729(R2=0.974 5),F伪麻黄碱=1.237f-0.147 6(R2=0.959 5)。 结论: 喘平缓释片体内-体外相关性良好,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可用于控制喘平缓释片内在质量和预测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6.
李凌冰  张娜 《中国药学杂志》2005,40(17):1323-1326
 目的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并结合药动学模型建立氯氮平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模型,应用此模型设计氯氮平非pH依赖性缓释片的处方。方法利用氯氮平缓释胶囊的体内数据与体外累积释放度数据建立体外累积释放百分数与体内吸收分数之间关系,再结合Wanger-Nelson方法建立体内吸收分数与血药浓度之间关系,从而建立体内外相关性。以此为基础,结合处方的体外释放数据,可预测所设计处方的体内数据。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处方组成与体内参数之间的关系。应用这种模型可设计具有预期生物利用度的制剂处方。结果预测所得血药浓度与实验所得血药浓度基本一致,设计的处方的生物利用度与要求一致。结论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并结合药动学模型建立缓释制剂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模型并应用于缓释制剂的处方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江波  许东航  袁虹  周权  阮邹荣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15):1178-1180
 目的研究两种左氧氟沙星片剂的体内-体外相关性。方法用不同转速测定两种左氧氟沙星片剂(分别由A,B两厂生产)的体外溶出度。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8名健康志愿受试者单剂量口服两种左氧氟沙星片后的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Wagner-Nelson法计算药物的体内吸收百分数,并分析体内外相关性。结果两厂生产的左氧氟沙星片剂在体内生物等效。以50,75,100r.min-1进行左氧氟沙星片体外溶出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其中,以50r·min-1转速所作的体外溶出结果与体内生物利用度相关,回归方程为A:fa=2.0176ft+0.7279,r=0.957(P<0.05)。B:fa=1.8929ft+0.7749,r=0.955(P<0.05)。结论体外溶出试验与体内生物利用度有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可用体外溶出度来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8.
单硝酸异山梨酯控释胶囊人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考察单硝酸异山梨酯控释胶囊(5-ISMN-CRC)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ZRS-4溶出仪测定5-ISMN-CRC在不同pH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10名男性健康志愿受试者 po 50 mg 5-ISMN-CRC,HPLC测定血药浓度,按照Wagner-Nelson公式计算药物吸收分数。结果 不同pH释放介质中药物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分数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567,0.9602,0.9512和0.9596。结论 5-ISMN-CRC的体外释放度与体内吸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方法 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中转篮法测定尼莫地平片在人工胃液中的溶出度;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尼莫地平片120mg,HPLC测定血药浓度,Loo-Reigelman法计算药物累积吸收分数。以药物累积吸收百分率或血药浓度(Y)对相应时刻的体外累积溶出百分率(X)进行回归。结果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内吸收对体外溶出度回归方程分别为:Y=2.2304X-60.72,r=0.9983(P<0.01)和Y=3.7085X-107.41,r=0.8951(P<0.05)。结论两种尼莫地平片体外溶出度与体内吸收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两种硫酸奎尼丁缓释片(1号片和2号片)的制备、体外溶出和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行了 初步研究.1号片采用模型片的制备方法,2号片采用压制片的制备方法。两种缓释片均并合美国药典X X Ⅱ版体外溶出规定,两种片剂的Tso分别为200min 和178min。对2号片在2名受试者身上进行体内生物利 用度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其吸收慢于普通片,12h以后血浓平稳。  相似文献   

11.
杨柳  邓远辉  董玉珍 《中草药》2002,33(5):408-409
目的 考察香荷药条件在体内外释药的相关性。方法 体外溶出方法采用电磁搅拌法,体内释药量采用测定给药系统体内释药后制余药量的方法间接测定,采用HPLC法以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变化作为考察指标。结果 香荷药条的体内释药百分率与体外释放百分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香荷药条可通过控制其体外释放达到预测体内吸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筛选淫羊藿组分缓释片的处方,建立体外释放评价方程.采用胶态二氧化硅辅助喷雾干燥淫羊藿组分,并以其为主药制备缓释片.以主要成分宝藿苷Ⅰ的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骨架材料类型、填充剂、致孔剂、润滑剂等辅料对缓释片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干法压片工艺制备出淫羊藿组分缓释片.所筛选的缓释片处方为主药35%,羧甲基纤维素HPMC K4M20%和HPMC K15M10%为骨架材料,微晶纤维素31%,PEG6000 2%,硬脂酸镁2%.该处方条件下制备的淫羊藿组分缓释片体外持续8h释药达80%.零级方程、一级方程及Higuchi方程等都能较好模拟缓释片体外释放特征,其相关系数r均大于0.96.其中一级方程与体外释放特征最相似,其相关系数r为0.995 0.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处方筛选结果真实可靠,可为淫羊藿组分缓释制剂的生产制备提供思路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脑得生分散片处方优选及体外释放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脑得生分散片的成型工艺并对其体外释放度进行评价。方法:以崩解时间、成型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筛选脑得生分散片的辅料种类及配比;以葛根素为检测指标,采用溶出度测定法对脑得生分散片和脑得生普通片的体外释放进行对比评价。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以硫酸钙为填充剂,95%乙醇为黏合剂,联合崩解剂为5%微晶纤维素-5%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5%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0.5%羟丙基纤维素,硬度6~7 kg适宜;脑得生分散片10 min内溶出率>80%,15 min左右溶出率已达90%,脑得生普通片10 min内溶出率<50%,45 min尚未达到80%,而脑得生分散片45 min体外释放度94.65%。结论:脑得生分散片制备工艺稳定、操作简便可行,且其体外释放效果明显优于脑得生普通片。  相似文献   

14.
研究鸢尾苷元胃内漂浮型缓释片的制备工艺及释放机制。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_(K15M))、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十八醇、碳酸氢钠为辅料,湿法制粒压片,以体外漂浮性能和体外释放性能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对处方进行筛选与优化。优化的处方为鸢尾苷元33.3%、HPMCK15 M16.7%、PVPP 20.0%、十八醇13.3%、碳酸氢钠5%、预胶化淀粉10.7%。制得的片剂在人工胃液中10 s内起漂,体外持续漂浮时间12 h;10 h累积释放度在70%以上。Ritger-Peppas方程拟合分析表明,该缓释片有药物扩散和骨架溶蚀双重作用。鸢尾苷元胃内漂浮型缓释片外观与可压性良好,且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释药特征。  相似文献   

15.
肖佳妹  杨岩  贺福元  杨岩涛 《中草药》2021,52(4):909-916
针对目前尚缺乏符合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特征的体内外评价方法,对近年来中药复方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现有评价模式的优势及不足,并强调中药多成分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模式应体现整体特色。因此,尝试探讨基于总量统计矩理论的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评价方法,以不同时段缓释制剂与全溶样品指纹图谱的相似度情况表征中药多成分体外释放研究,以总量药动学探讨其整体总量生物等效性,并结合总量统计矩相似度法将两者关联,期望建立一种能反映中药缓控释制剂体内外整体释放动态变化特征的评价模式,使之能够符合中药复方缓释制剂"总量均衡、整体溶散、随方释放"的总体要求,为中药多成分缓控释制剂的开发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的研制及其体内体外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格列齐特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体外释药行为,离体组织黏附力,以及在犬体内的药动学。方法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和卡波姆(Carbopol,CP)为生物黏附材料和骨架材料,乳糖为稀释剂制备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以磷酸盐缓冲液(pH8.6)为溶出介质,测定生物黏附性缓释片的释放度。以自制黏附力测定装置测定片剂对家兔离体胃、肠组织的黏附力。采用HPLC测定犬血浆中的格列齐特浓度,研究格列齐特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与格列齐特Ⅱ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生物黏附性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缓释制剂要求,其与家兔离体胃、肠组织的黏附力明显大于普通片剂,且与肠的黏附力大于与胃的黏附力。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对格列齐特Ⅱ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82.74±20.75)%。结论格列齐特生物黏附缓释片在胃、肠道具有较强的黏附作用,利用生物黏附技术可以提高格列齐特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选三清降糖方总苷缓释片的处方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情况及兔体内药动学。 方法: 以羟丙甲基纤维素为骨架材料,采用湿法制粒压片制备缓释片。以1,4,8,12 h的累积释放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羟丙甲基纤维素、微晶纤维素用量及淀粉-乳糖对三清降糖方总苷缓释片处方工艺的影响,测定自制缓释片的体外释放度和兔体内药动学参数。采用HPLC测定黄芩苷含量,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甲醇-0.4%磷酸(三乙胺调pH 3.0,48:52),检测波长27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 结果: 最佳处方为羟丙甲基纤维素20%,微晶纤维素1%,淀粉-乳糖(3:1),5%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为黏合剂;制备的三清降糖方总苷缓释片12 h累积释放率>90%。黄芩苷的体内过程以单室模型拟合较好,2种制剂的药动学参数tmax,Cmax,AUC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三清降糖方总苷缓释片的体外释放良好,在兔体内吸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对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达到了缓释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