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转移因子口服液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鄄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临床疗效。方法设P鄄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结果P鄄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组显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P鄄转移因子口服液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效又易于接受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儿童四大疾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控制 ,但由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婴幼儿死亡仍为主要死亡原因。我院 1985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 :呼吸道感染占儿科门诊的 5 1.6 % ,其中 2 5 .7%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转移因子口服液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 ,并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 Ig G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按 1987年 4月成都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 ,选择我院门诊病例共 130例。男 76例 ,女 5 4例 ,年龄 1~ 14岁。正常对照组 5 0名 ,男 32名 ,女 18名 ,全部病例均无纤维囊性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79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液。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复发次数及总病程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小梅  吴星东 《江苏医药》2004,30(12):952-953
反复呼吸道感染在儿童时期比较常见,往往病程较长。影响儿童健康。我科于2000年3月~2003年10月间应用口服转移因子(OTF)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益民 《江苏医药》1999,25(12):967-967
1998年1月~1998年6月我科用P-转移因子口服液(P-TF口服液)治疗6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取得较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将符合诊断的128例患儿按门诊号的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0~2岁26例,3~6岁35例,7~8岁3例。上呼吸道感染55例,下呼吸道感染9例。对照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0~2岁24例,3~6岁38例,7~8岁2例。上呼吸道感染58例,下呼吸道感染6例。两组患儿均于发病l~3天内就诊,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流涕、咽痛,多数患儿伴发热,体温在37.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服转移因子(TF)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临床疗效与免疫功能变化。方法:60例RRI患儿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予口服转移因子,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口服转移因子前后免疫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IgG、IgA值明显升高(P<0.01),CD3、CD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0.05),CD8较治疗前降低(P<0.01)。结论:口服转移因子可调节RRI患儿的免疫功能,患儿的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锌、转移因子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和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方法。方法:应用锌和转移因子治疗103例RRI患儿,并以自身治疗前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近期有效率97.1%,远期有效率94.8%,免疫学检查IgG、IgA、IgM和细胞免疫功能治疗后显著升高。结论:锌和转移因子治疗RRI患儿疗效较好。能改善RRI患儿免疫状态以达到防治RRI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探讨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9月收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8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肌内注射治疗,100mg/次,15d一次,共注射3次;实验组41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皮下注射治疗,1U/次,每周两次,3周后每周一次,共注射6周。结果对照组患儿5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4.3%;实验组患儿4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IgG指标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IgA指标值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实验组患儿IgG、IgA指标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与实验组患儿分别有5例和4例出现注射部位肿痛症状;均无肝、肾及骨髓毒性反应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近期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IgG、IgA水平上升明显,且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黄芪口服液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7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黄芪口服液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128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78例,服用复合维生素B液和黄芪口服液,均为每日2次,≤3岁者每次5ml,≥4岁者每次10ml;对照组50例,服用复合维生素B液,服法同治疗组。3个月为一疗程,观察2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各检测1次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治疗组3个月的总有效率为87.2%,6个月的总有效率为93.6%,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免疫球蛋白IgG和IgA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黄芪口服液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良药。  相似文献   

10.
马霞娇 《中国药业》2007,16(21):59-59
目的观察P-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服P-转移因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59%)高于对照组(68.75%),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转移因子口服液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效且易被接受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多莫德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予以抗感染、退热、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匹多莫德组加用匹多莫德颗粒每次0.4g,每天2次,连用2周,后改为每天1次,疗程共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IgG、IgA、IgM及CD3+、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且匹多莫德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2)匹多莫德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7%vs78.3%,P〈0.05);(3)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安全性佳,能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病儿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对30例RRTI病儿的红细胞C_3b花环率(E—C_(3b)RR)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RRTI病儿感染期和间歇期E—C_(3b)RR皆低于正常对照组;(2)RRTI感染间歇期E—ICR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感染期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3)RRTI感染期E—C_(3b)RR低于感染间歇期,而E—ICR却高于感染间歇期。提示:RRTI病儿存在原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此与RRTI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何烁  洪怡 《中国药师》2015,(11):1904-1906
摘 要 目的: 观察氯雷他定联合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加用匹多莫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加用氯雷他定。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不良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部啰音消失时间、扁桃体肿大消退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gG、IgM、IgA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CD3+、CD4+、CD4+/CD8+则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各项免疫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匹多莫德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用于治疗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 100 例,根据分组原则将其分为 A 组与 B 组,其中 A 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B 组给予头孢他啶治疗,并对比 A、B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细菌清除率及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经治疗后对各种细菌分离及清除数量比较,其结果显示治疗后 A 组清除率(92.31%)高于 B 组(57.69%)(P<0.05);A 组总有效率(100%)显著高于 B 组(88.0%)(P<0.05)。结论:临床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磺酸盐(喜炎平)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病原学检查为病毒感染),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止咳化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穿心莲内酯磺酸盐注射液0.2~0.4 mL/(kg.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注射液10 mg/(kg.d),均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7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P<0.01)。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气喘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体征消失时间、胸部X线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穿心莲内酯磺酸盐注射液佐治儿童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头孢美唑钠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34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头孢美唑钠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头孢美唑钠治疗34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2 g·d-1,疗程7-14 d.结果:临床有效率为88.2%(30/34),细菌清除率为81.0%(17/2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头孢美唑钠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研究匹多莫德联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疗效及对免疫调节的作用。 方法: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4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2个月后,对全部患儿随访1~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临床疗效、复发情况及各项生理指标,比较两组患儿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与肺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24%(P<0.001)。观察组患儿上、下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各项免疫指标均有明显提高(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匹多莫德联合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的疗效良好,且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燕萍 《中国药房》2006,17(3):202-203
目的观察氨曲南治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70例恶性肿瘤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氨曲南2.0g治疗组85例(A组)和头孢他啶2.0g对照组85例(B组),q12h,疗程均为7d~14d。比较2组临床疗效、细菌学改变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B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7.06%、83.35%,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2.54%、86.76%,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曲南治疗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颗粒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就诊先后顺序将80例患儿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服匹多莫德颗粒,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临床疗效以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67.5%,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而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匹多莫德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仅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提高患儿免疫功能,是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良好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血清IgG亚类与血锌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IgG、IgG亚类含量,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锌含量。结果:64例RRTI患儿IgG2、IgG4及血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gG亚类缺陷28例,检出率为43.75%(28/64),在检出的患儿中IgG。缺陷发生率最高,为35.71%(10/28),联合缺陷以IgG2+IgG4最多,发生率为21.42%(6/28)。结论:RRTI患儿虽然IgG正常但存在IgG亚类异常;RRTI患儿血锌水平低于正常儿童,IgG2、IgG4异常与低血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